鄭天佐(1934年9月6日—2022年5月28日),男,台灣台中潭子鄉人,中華民國物理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鄭天佐
出生(1934-09-06)1934年9月6日
 中華民國台灣
逝世2022年5月28日2022-05-28[1]
 美國西雅圖
國籍 美國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
配偶林妙芳
1964年結婚—2022年結束)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
  • 表面物理
  • 奈米科學
  • 原子解析度顯微鏡學
機構

生平 編輯

鄭天佐出生於台灣基隆,幼童時搬到台中縣潭子鄉。1958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理化系,1964年獲得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物理系碩士,1966年獲得博士學位。1967年至1969年從事博士後研究,1969年至1992年於賓州州立大學物理系擔任助教授直至傑出教授。1990年至1993年回台灣擔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1993年至1999年擔任該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1999年至2007年擔任該所特聘研究員[2]

他是場離子顯微鏡原子探針的先驅研究開發者,對發展此技術有傑出和創新性的貢獻。在原子尺度表面物理的研究上,他享有國際聲譽,並發表論文近三百篇。在原子顯微學原子分子動態學等領域,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國際權威性,每年論文被引用次數都在兩百次左右[3]。1992年,獲選為第19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貢獻 [4] 編輯

  • 在儀器發展他作了很多創新性貢獻。1980年開創的雷射原子探針,解決了米勒教授奈秒電壓脈衝原子探針缺陷。解析度提高了1000倍, 且首次可分析半導體與絕緣體等重要材料。
  • 他是場離子發射現象和FIM成像原理的權威,他對於場離子化、場蒸發和場吸附現象都有深入研究,他也發現複合離子HeRh2+場分離現象。這離子分離係以原子穿隧達成,且受到質心轉換而呈現強烈同位素效應,是很新奇的離子物理現象。
  • 在表面原子動慇學,1966年Ehrlich研究單原子擴散現象後,1972年鄭教授指出原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強調在這類實驗參與實驗原子數目必須先指定,才能把擴散與原子作用效應分開。他首次研究表面原子間相互作用,發現作用勢能有震盪現象。理論經諾貝爾物理獎得主Schrieffer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Kohn與學生提出。這題目已經成為基礎表面物理重要課題。

榮譽 [4] 編輯

著作 [4] 編輯

  • 著作超過300多篇論文。
  • 重要代表
    • T. T. Tsang, "Direct Observation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Atoms on Tungsten Surfaces",Phys. Rev. B6, 417-426 (1972)。
    • T. T. Tsang and Gary Kellogg, "Direct Observation of Surface Diffusion with a Driving Force and Adatom Polanzab1hty , Phys. Rev. B12, 1343-1353(1975)。
    • Yee S. Ng, T. T. Tsang and S. B. McLane, "Absolute Composition Depth Profile of a NiCu Alloy in a Surface Segregation Study", Phys. Rev. Lett., 42,588-591 (1979)。
    • G. L. Kellogg and T. T. Tsong, "Pulsed-Laser Atom-Probe Field Ion Microscopy", J. Appl. Phys. 51, 1184-1193 (1980)。
    • T. T. Tsong, "Effects of Electric Field in the Manipulation of Atoms in STM Experiments", Phys. Rev. B44, 13703-13710 (1991)。
    • T. T. Tsang and C. L. Chen, "Atomic Replacement and Formation and Annihilation of a Vacancy on Ir Surfaces", Nature 355, 328-331 (1992)。
    • T. T. Tsang, "Atom-Probe Field Ion Microscopy", Physics Today 46, 24-31 (1993), May issue. Translated into Japanese in Parity, 9(2), 14-23(February, 1994)。
    • I-S. Hwang, R-L. Lo, and T. T. Tsang, "Site Hopping of Single Chemisorbed Oxygen Molecules on Si(lll)-7x7 Surfaces" , Phys. Rev. Lett. 78, 4797-4800(1997)。
    • T-C Chang, I-S Hwang and T. T. Tsang, "Direct Observation of Reaction Limited Aggregation on Crystalline Surfaces" , Phys. Rev. Lett., 83, 1191-1194 (1999)。
    • W. B. Su, S. H. Chang, W. B. Jian, C. S. Chang, L. J. Chen and T. T. Tsang, "Quantum Size Effects in Low Temperature Growth of Pb Islands on Si(l11)7x7 Surfaces" , Phys. Rev. Lett. 86, 5116-5119 (2001)。
    • T. Y. Fu, L. C. Cheng, C. H. Nien and T. T. Tsang,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Single Atom Pyramidal Tip Formation from a Pd Covered W Tip" , Phys. Rev. B 64, 113401- 113404 (2001)。
    • 1-S Hwang, S-H Chang, C-K Fang, L-J. Chen and T. T. Tsang, "Observation of Finite Size Effects on a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 of 2D Nanoislands., Phys. Rev. Lett. 93, 106101 (2004)。
    • Y-P Chiu, L-W Huang, C-M Wei, C-S Chang and T. T. Tsang, "Magic Number of Atoms in Surface Supported Planar Clusters" , Phys. Rev. Lett. 97, 165504 1-4 (2006)。
    • H-S Kuo, I-S Hwang, T-Y Fu, J-Y Wu, C-C Chang and T. T. Ts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Atom Tips" , Nano Letters 4, 2379-2382 (2004)。
    • T. T. Tsang, "Fifty Years of Seeing Atoms" , Physics Today 59, 31-37 (March, 2006). Translated into Japanese: Parity 21 , 14-23 (October, 2006)。

專書 [4] 編輯

  • 著作有專書3冊
  • 重要代表
    • E. W. M Iler and T. T. Tsang, "Field Ion Microscopy,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 Elsevier Publishing Co.,Inc. , New York, London, Amsterdam, 314 pages (1969).Translated to Russian by L. P. Potapova, Moscow, "Metallurgica", (1972) with the title "Atomic Microscopy"。
    • T. T. Tsang, "Atom-Probe Field Ion Microscopy, Field Ion Emission and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at Atomic Resolution", 387 pag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New York (1990)。

家庭 編輯

  • 出生前鄭天佐的祖父夢見一支甘蔗的上端長出兩支新芽,因此將雙胞胎兄弟取名為「天佐」、「天佑」。
  • 鄭天佐的雙胞胎弟弟鄭天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知名教授,兩人同為台灣奈米科技研究的重要人物[5]
  • 配偶林妙芳也是鄭天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化系的同學。
  • 育有三名女兒,也都是美國頂尖大學的博士。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中研院院士鄭天佐辭世享壽88歲 開發原子探針影響深遠. [2022-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3). 
  2. ^ 2.0 2.1 《院士基本資料查詢 鄭天佐》,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網站.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4). 
  3. ^ 《傑出校友 鄭天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網站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10-11.
  4. ^ 4.0 4.1 4.2 4.3 總統科學獎委員會. 國家桂冠的故事: 總統科學獎. 2007. 總統科學獎委員會, 2007. 2007年: P12, P14–P15 [202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5. ^ 鄭天佐 國際論文激增籲設評鑑制度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2-2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