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叔達[1]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縣)人,西晉諸侯王司馬懿三弟。司馬孚曾歷任魏朝要職,如司空太尉,最後官至晉朝太宰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並獲侄孫晉武帝冊封為安平王,死後諡。雖身為司馬家德高望重之宗室,但終其一生均忠於曹魏,並未曾參與司馬家篡魏之舉。亦是唯一曾跟隨曹操奠定曹魏,歷侍曹魏所有君主,並過渡至西晉的名臣。

安平獻王
司馬孚
晉朝诸侯王
晉朝上公
晉朝太宰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安平王
時代東漢曹魏
主君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奐司馬炎
司馬姓
叔達
封爵關內侯→昌平亭侯→長社縣侯→長樂公→安平郡公→安平郡王
出生漢靈帝光和三年
180年
逝世晉武帝泰始八年
272年4月3日(272歲—04—03)(91-92歲)
谥号安平獻王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活 编辑

司馬孚長兄司馬朗,字伯達、次兄宣帝司馬懿,字仲達、大弟司馬馗,字季達、二弟司馬恂,字顯達、三弟司馬進,字惠達、四弟司馬通,字雅達、幼弟司馬敏,字幼達。都在當時知名,兄弟之間的表字都有個達字,故號稱「八達」。

司馬孚溫厚廉讓,博涉經史。東漢末時局大亂時,雖然處身戰亂之中,起居簡陋但仍然好學不倦,堅持閱讀。

入仕曹魏 编辑

司馬孚長於文學,後被曹植任命為文學,然而曹植恃才傲物,司馬孚勸諫曹植都不聽,於是辭了文學掾,當時曹丕為太子,司馬孚遷任太子中庶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當時哭泣過度,司馬孚勸止曹丕,並建議曹丕快點繼位。當時很多官員聽到曹操死亡而相繼哭泣,因此司馬孚與和洽遏止他們,帶著禁衛,並辦理喪事,協助曹丕繼位魏王並在隨後稱帝[2]。及後歷任中書郎、給事常侍、黃門侍郎河內典農、清河太守等職,並獲爵關內侯

魏明帝曹叡即位後,任命司馬孚為度支尚書,任內見諸葛亮北伐數次,魏國邊將都未能擊退蜀軍,需要抽調中央軍隊,有很大機會來不及救援。故此一方面選兵二萬,作為禦敵準備,另一方面派遣五千冀州農民上邽屯田,春夏種田而秋冬練兵,令關中地區物資和兵力都足以禦敵。其後遷任尚書右僕射,進爵昌平亭侯,後又遷任尚書令

齊王曹芳即位後,輔政的大將軍曹爽專權,任用李勝何晏等人專擅朝政,架空同是輔政大臣的太尉司馬懿。司馬懿最終在正始十年(249年)發動兵變控制洛陽城,史稱高平陵之變,政變期間司馬孚與司馬師駐軍司馬門。事後司馬孚進封長社縣侯,加侍中

嘉平三年(251年)遷司空,後遷太尉[3]。嘉平五年(253年),司馬孚領兵到壽春防備正在進攻合肥新城的諸葛恪,並派毌丘儉文欽等進攻吳軍。吳軍因相持太久未能攻克,而軍中亦有疫病,唯有撤兵。正元二年(255年)秋,蜀漢將領姜維入侵,大破雍州刺史王經,司馬孚於是鎮守關中,統御各軍[4]。戰後回洛陽,遷任太傅[5]甘露五年(260年),皇帝曹髦被弑,曹奐繼位,司馬孚進封長樂公

咸熙元年(264年),司馬昭為晉王,司馬孚封安平郡公,食邑一萬戶[6]

皇族宗王 编辑

晋武帝司马炎接收禅让建立西晋后,于泰始元年十二月丁卯(266年2月9日)封司马孚为安平王[7][8],邑四萬戶,同月乙亥(2月17日)升任太宰、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9]

司馬孚作為長輩,受到西晉皇族尊敬,但不以為榮,反而常有憂色。臨終時遺令:「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椁,斂以時服。」泰始八年二月壬辰日(272年4月3日)逝世,時年九十三。晉武帝於太極東堂舉哀三日。下詔:「王勛德超世,尊寵無二,期頤在位,朕之所倚。庶永百齡,諮仰訓導,奄忽殂隕,哀慕感切。其以東園溫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緋練百匹、絹布各五百匹、錢百萬,穀千斛以供喪事。諸所施行,皆依漢東平獻王故事。」司馬孚家人遵從他遺令,所賜的物品都不使用。晉武帝又在舉喪和下葬時兩度拜悼司馬孚,顯得十分悲傷,感动左右。又賜鑾輅輕車、介士武賁一百人和吉凶導從二千餘人,前後鼓吹,配饗太廟,諡為安平獻王

司馬孚享耆壽九十三,在醫學未昌的古代可視為人瑞

終稱魏臣 编辑

  • 性格豁達寬厚,為人守正清白,未曾有得罪別人。
  • 司馬孚對魏忠心耿耿,魏少帝曹髦遭害時,百官都不敢奔赴,唯司馬孚放曹髦的屍體在大腿上,悲慟地哭著說:「殺陛下者臣之罪。」又上奏要查明主使者,當時郭太后下令以要庶人禮儀安葬曹髦,司馬孚又與群公上表,要求以王禮安葬。司馬孚性格至慎,在司馬懿執政時都經常退抑而不加參與政事。後來每逢廢立時,司馬孚都未嘗預謀。司馬師司馬昭二人都以司馬孚是長輩不敢相逼。後來到了西晉建立,陳留王曹奐到了金墉城,司馬孚拜辭時執著他的手流涕歔欷、不能自勝,還稱:「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在生時雖是西晉太宰,但他亦不以為榮,及至他死前亦以魏臣自稱。

家庭 编辑

司馬孚家族
 
 
 
 
 
 
 
 
 
 
 
 
 
 
 
 
 
 
高祖父:征西将军司马钧
 
 
 
 
 
 
 
曾祖父:(追谥)豫章府君司马量
 
 
 
 
 
 
 
 
 
 
 
高祖母:征西将军夫人
 
 
 
 
 
 
 
祖父:(追谥)颍川府君司马儁
 
 
 
 
 
 
 
 
 
 
 
 
 
 
曾祖母:(追谥)豫章府君夫人
 
 
 
 
 
 
 
 
 
 
 
父:(追谥)京兆府君司马防
 
 
 
 
 
 
 
 
 
 
 
 
 
 
 
 
 
祖母:(追谥)颍川府君夫人
 
 
 
 
 
 
 
 
 
 
 
 
 
 
安平献王司马孚
 
 
 
 
 
 
 
 
 
 
 
 
 
 
 
 
 
 
 
 
母:(追谥)京兆府君夫人
 
 
 
 
 
 
 
 
 
 
 
 
 
 
 
 

王妃 编辑

编辑

子女 编辑

後裔 编辑

评价 编辑

  • 曹叡:“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 毌丘俭:“性甚仁孝。”(《全三国文》)
  • 司马炎:“太傅勋德弘茂,朕所瞻仰,以光导弘训,镇静宇内。” “王勋德超世,尊宠无二,期颐在位,朕之所倚。”(《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 王隱:“獻王一門三世,同時十人封王、二人世子,父位極人臣。子孫咸居大官,出則旌旗節鉞,入則貂蟬袞冕,自公族之寵,未始有也。”(《藝文類聚·卷四十五》)
  • 朱玚:“典午将灭,徐广为晋家遗家;当涂已谢,马孚称魏室忠臣。 (《陔余丛考》)
  • 房玄龄:“安平风度宏邈,器宇高雅,内弘道义,外阐忠贞。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故能位班上列,享年眉寿,清徽至范,为晋宗英,子孙遵业,世笃其庆。”“安平立节,雅性贞亮。”(《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 王应麟:“司马孚自谓魏贞士。孚,上不如鲁叔肸,下不如朱全昱,谓之正,可乎?”(《困学纪闻·考史》)
  • 陈普:“心地终输范粲安,鱼熊兼得古今难。永嘉陵墓温明器,得似安平素木棺。”(《陈普诗集》)
  • 方孝孺:“孚当废弑之际不失臣礼,使曹氏之臣皆能如孚,师、昭虽暴终不敢夺魏而自立也。”(《司马孚论》)
  • 李贽:“如向雄、司马孚者,皆松柏也。可敬,可敬。”(《汇评三国志演义》)
  • 赵翼:“魏、晋以来,易代之际,能不忘旧君者,称司马孚、徐广。……是二人者可谓知君臣大义矣。然孚入晋仍受封安平王,邑四万户,进拜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广入宋,亦徐中散大夫。抑何其恋旧君,而仍拜新朝封爵也?”(《陔余丛考》)
  • 姜再恒:“晉安平王司馬孚,當魏晉之際,以忠義聞,然孚也安得爲忠義之人乎。孚乃懿之弟,而師、昭之叔父也,炎之叔祖也。昭之弑髦也,枕之股而哭之者孚也,炎之篡興也,哭於前而拜之者孚也。然懿之殺曺爽也,孚也順之,師之廢芳也,孚也從之,至於師之殺夏侯玄也,師訪於孚,孚勗之曰,昔趙儼之葬子也,汝先至,而半坐迎之。玄後至,而一坐盡起,汝恐不能制也。師遂殺玄,玄固當塗之世臣而人望之所歸也。翦魏之謀,無急於殺玄,而孚也慫惥而成就之。其陰謀秘計,當不止於此,而猶自謂魏之純臣,而人亦以忠義之名歸之。至於今無辨焉何也,盖孚之智高如其兄,而彌縫掩護,內同其利,外襲其名,當時稱之,後世述之。而無人看破春秋有微顯闡幽之法,余故爲一言。”(『立齋遺稿』卷15,辨,司馬孚)

艺术形象 编辑

三国演义 编辑

与正史大体相当。曹操去世时,司马孚任中庶子,劝曹丕节哀,早登王位; 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之际,司马孚任尚书令,与太尉蒋济共同做表,弹劾曹爽;魏帝曹芳被废后,司马孚赞同太后之言,主立曹髦为帝;曹髦被杀后,司马孚枕尸痛哭,又上表请以王礼安葬;晋代魏时,司马孚哭拜于废帝曹奂前,言“身为魏臣,终不背魏”,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安平王,不受而退。

影視 编辑

漫畫 编辑

火鳳燎原》(陳某):於第一回登場,前額綁著"天下第叁"的布條。

注释 编辑

  1. ^ 表字取自《禮記·聘義》:“孚尹旁達。”
  2. ^ 《晉書·安平獻王孚傳》魏陳思王植有俊才,清選官屬,以孚為文學掾。植負才陵物,孚每切諫,初不合意,後乃謝之。遷太子中庶子。魏武帝崩,太子號哭過甚,孚諫曰:「大行晏駕,天下恃殿下為命。當上為宗廟,下為萬國,奈何效匹夫之孝乎!」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時群臣初聞帝崩,相聚號哭,無復行列。孚厲聲於朝曰:「今大行晏駕,天下震動,當早拜嗣君,以鎮海內,而但哭邪!」孚與尚書和洽罷群臣,備禁衛,具喪事,奉太子以即位,是為文帝。
  3. ^ 《三國志·魏志·齊王紀》:三月,以尚書令司馬孚為司空。……〔秋七月〕辛未,以司空司馬孚為太尉。
  4. ^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紀》:〔八月〕戊辰,復遣太尉司馬孚為後繼。
  5. ^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紀》:〔甘露元年八月〕癸酉,以太尉司馬孚為太傅。
  6. ^ 晉書·地理志上》總敘:晉文帝爲晉王,命裴秀等建立五等之制,惟安平郡公孚邑萬戶,制度如魏諸王。
  7. ^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丁卯,遣太仆刘原告于太庙。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宣王妃张氏为宣穆皇后。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后,宫曰崇化。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皇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机为燕王,皇从伯父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晃为下邳王,瓌为太原王,珪为高阳王,衡为常山王,子文为沛王,泰为陇西王,权为彭城王,绥为范阳王,遂为济南王,逊为谯王,睦为中山王,陵为北海王,斌为陈王,皇从父兄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楙为东平王。
  8. ^ 《资治通鉴·卷七十九》:丁卯,奉魏帝为陈留王,即宫于邺。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魏氏诸王皆降为候。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机为燕王,又封群从司徒望等十七人皆为王。
  9. ^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乙亥,以安平王孚爲太宰、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
  10. ^ 《晋书·卷二十·志第十》:胡讷云:“礼,妇人生以夫爵,死以夫谥。春秋夫人有谥,不复依礼耳。安平献王李妃、琅邪武王诸葛妃、太傅东海王裴妃并无谥,今宜率旧典。”
  11. ^ 《通典·卷八十二 礼四十二·沿革四十二》:姜辑议渤海王服范太妃事:“丧服云‘君为女子子嫁於国君者'。传曰:‘尊同,则得服其亲服'。然则君之庶子有封为君者,其父亦不降之明矣。士之妾子不降母者,以其与父贵贱不足殊也。然则尊与父同,不见厌者,亦宜伸其情,尽礼於其母。渤海王既不承安平之祀,而母已受王命之宠,成太妃之号。愚谓太妃之尊,但当自降於渤海,不得配食於安平之庙耳。至於渤海三王,自宜尽为母之制,不复厌於安平,以从公子降等之礼。”按薛公谋议:“皇子以封为王,列土守藩,不得戚於天子者,父卒为母三年。”
  12. ^ 晉書·繆播(從弟胤)傳》:胤字休祖,安平獻王外孫也,與播名譽略齊。
  13. ^ 冯惠民. 吴晗 , 编.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9-08-01 [2023-06-08]. ISBN 978-7530004395. 

参考资料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晉書·卷037》,出自房玄齡晉書
官衔
前任:
孫禮
曹魏司空
250年
繼任:
鄭沖
前任:
司馬懿
曹魏太傅
251年—265年
繼任:
曹魏滅亡
前任:
首任
西晉太宰
265年—272年
繼任:
司馬望
前任:
晋朝安平王
266年-273年
繼任:
孙子司馬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