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默 (詩人)
張默(1931年2月7日—),本名張德中,安徽無為人,臺灣現代人、編輯。
生平
编辑張默,本名張德中,1931年2月7日(農曆12月20日)生於安徽省無為縣孫家灣,於南京成美中學、陸軍官校24期畢業。[1] 1949年3月搭乘中興輪,自南京經上海抵達臺灣。[2] 隔年加入中華民國海軍,服務二十餘年,直至1973年退伍。
1954年10月10日,在高雄左營與洛夫共同成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並擔任主編,1955年瘂弦、季紅加入[3]。[4] 1957年,詩作入選《中國詩選》。1964年,出版第一本詩集《紫的邊陲》。[2] 隨後於1967年主編《中國現代詩選》以及《七十年代詩選》,同年10月出版第一本詩評集《現代詩的投影》。[5] :174-176為了培育文學新秀,1971年與管管於左營創辦《水星詩刊》,共發行九期。
1973年主編《中華文藝》月刊。[2] 1976年,應韓國筆會邀請參訪漢城,三年後,出席漢城「第四屆世界詩人大會」;除了出訪外國進行文學交流與推廣,張默的作品也在此間先後被譯成英、法、德、日等多國文字。1994年,獲世界藝術文化學院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4] 出於歷來的出訪及旅遊經驗,於2007年出版首部旅遊詩與攝影合集《獨釣空濛》。[5] :174-176現則已退休,專心於寫作。
綜觀其創作歷程,張默著有詩集《上昇的風景》、《無調之歌》;詩評集《台灣現代詩概觀》、《夢從樺樹上跌下來》;散文集《雪泥與河燈》;編選則涵括《六十年代詩選》、《七十年代詩選》、《剪成碧玉葉層層》、《感月吟風多少事》等二十餘種。
創作風格與技法
编辑張默詩風具「高曠清逸之氣韻」,其小詩豪邁明亮、素樸簡潔,反映詩人在生活中崇尚自然、樸實無華的性格。[6]:39-42
早期詩作繼承西洋詩法,具現代主義的實驗精神,大量使用象徵、隱喻、變形、錯位等西方現代派技巧。[5] :145作品跳脫了寫實主義的枷鎖,並非一味地模仿自然,而是以新穎的筆法呈現自然。[6]:39-42中期轉為繼承古典,後以融合兩者和仿寫實驗方式進行創作。[7]:85-86
他善於利用文句的大量堆疊,營造無盡無窮之感,反覆疊加的技法,正是其詩作多具音樂性的由來,代表可見〈變奏曲〉、〈群讚〉等詩作。此外,在張默的作品中,可見許多人名的引用,產生互文效果。上述技法在張默不同的詩歌主題與篇章結構應用中皆能看見,詩作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 [7]:85-86
張默的詩歌主題選擇多變,多與時代氛圍和自身經驗有關。[7]:85-86受國民政府遷臺的軍旅生活影響的張默,常使用「荒」、「嚎」、「冷冽」、「孤獨」與「殘酷」等詞彙創作,軍旅期間發表作品如〈荒徑吟〉、〈冰凍的火車〉與〈洪荒孤獨之旅〉等。[5]:147-148
詩作評價上,詩人林明理認為張默常以豐富的想像描繪真樸畫面,令人感到清新、愉悅,也能感受到他生命的韌度與自信。[6]:39-42在詩論的部分,學者陳政彥認為其詩論帶有強烈的實用性格,張默寫詩論也編詩選,因此可將其詩選視為是詩論的實踐。[8]:201-224
影響
编辑張默主編的《六十年代詩選》因應現代詩成為主流,不再收錄戰鬥詩,改以收錄現代詩為主。七零年代寫實主義興起,張默依然以現代詩為編撰核心。結合了不同的風潮,從張默主編的詩選中可以看到現代詩風格的差異與轉變。[9]:158-159
張默也長期參與文學推廣、展演活動。除了曾負責台北國際詩歌節的詩展手冊編撰之外,[10]也參加過臺北齊東詩舍開幕與館藏展。[11]2014年,其與洛夫、瘂弦所共同成立之「創世紀」詩社60周年時,亦於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生命意象霍霍湧動」個人展覽與詩作朗誦會。[12][13]
張默也以水墨畫、毛筆抄詩著稱。水墨畫以抽象風格為主,作品曾於明道大學、[14]澳門大學等多地展出。[15]他曾致贈親手抄寫的詩作給國內館舍,如臺灣文學館[16]、國家圖書館[17]。2012年,他為了呼籲臺北文學館的重要性,將兩百卷手抄詩贈予尚未成立臺北文學館。[16]
參考來源
编辑- ^ 張默. 台灣文學網. [2023-08-04].
- ^ 2.0 2.1 2.2 典藏詩人(1920-1939)——張默. 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
- ^ 蔡明諺 ,〈一九五○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頁250-253。連結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wNHKwy/record?r1=37&h1=0
- ^ 4.0 4.1 張德中. 國家圖書館.
- ^ 5.0 5.1 5.2 5.3 李, 明輝. 張默新詩研究. 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0.
- ^ 6.0 6.1 6.2 林, 明理. 高曠清逸的詩境─張默─用詩藝開拓美的人之二.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2011-08.
- ^ 7.0 7.1 7.2 張, 仕旻. 〈張默新詩藝術手法及其流變〉. 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所碩論. 2019.
- ^ 陳, 政彥. 〈打造現代詩的期待視野——張默詩論、詩選研究〉. 《台灣詩學學刊》. 2011-07, 17.
- ^ 白, 豐源. 張默編選現代詩之研究. 嘉義大學中國文學所論文.
- ^ 台灣現代詩集編目:一九四九──二○○○ 二○○一台北國際詩歌節詩展手冊. 聯合文學.
- ^ 「詩的復興基地」 齊東詩舍開張. 中時新聞網. 2014-08-01 [2023-08-03].
- ^ 創世紀詩社60年 展詩人珍貴手稿. 公視新聞網. 2014-12-31 [2023-08-03].
- ^ 揮灑水墨手抄詩 張默創意不斷. 中時新聞網. 2014-02-27 [2023-08-03].
- ^ 創作不輟 詩人張默展詩畫. 自由時報地方電子報. 2014-09-19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 ^ 著名詩人畫家張默畫展於澳大展出. 澳門大學. 2017-09-18 [2023-08-03].
- ^ 16.0 16.1 張默手抄詩200卷 催生台北文學館. 中國時報. 2012-02-22 [2023-08-03].
- ^ 張默贈國家圖書館書法水墨. 國家圖書館. 2015-10-13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