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先登(1807年—1876年),伯岸龍坊陕西大荔縣東小坡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馬先登幼時家貧,其父開館授業時,先登也隨其讀書。後來家境更加貧寒,經常斷炊,但其父對其期盼殷切,十六歲即使其的就學於陕西大儒李時齋門下。十年之間,先登通讀歷代經籍文章,文采飛揚。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馬先登於丙午科鄉試舉人,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連捷會試殿試位列三甲第五十一名,與名臣張之萬徐樹銘李鴻章沈葆楨馬新貽等同榜,賜同進士出身。分派河南即用知縣,歷署陽武,補永寧,又因軍務緊急回鄉勸捐,並辦理河工。後被保舉出任直隸州知州,升懷慶知府,在任九年,調往開封。曾兩次護送越南朝貢使者。不久,候補道員,加布政使銜。

告歸之後閒居十年,受知府文泰初聘用,主豐登講席,兼修《同州府續志》。亦曾彙其先代遺集、刊為《馬氏叢書》。[1]

馬先登有自編年譜,名《告存漫叟年譜》,又名《漫叟自訂年譜》,有光緒十五年刻本,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2]

家族

编辑

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與越南朝貢使者交流過其先祖的文化。

父馬腾蛟為諸生,以教授童蒙為生。

著作

编辑

輯《燼餘志過錄》二卷,撰有《勿待軒文集存稿》不分卷,《再送越南貢使日記》一卷及《鍾情志痛編》。其主纂之光緒《同州府續志》,對當地文化貢獻甚大。

著述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續修大荔縣舊志存稿》卷十《耆旧传上》頁二十二:“馬先登,字伯岸,號龍坊,東小坡人。幼貧窘,父騰蛟,藉授童蒙為生,每有館地,先登隨之讀。久之,貧益甚,僅留祖塋地二畝。每向親友乞米,後以無應者,幾断炊者屡矣。然望子綦切。年十六,使授業朝邑李時齋元春之門,時齋為陕理學大儒,由是學益進。從遊十年,於歷朝各史諸經箋注及漢魏六朝唐宋諸家之文皆通其說而淹贯之。奄有閻百詩毛大可之風,為文鴻博奥衍,凌厲古人,讀之如置身大海中,汪洋恣肆而不知其涯涘,良由學博,因之氣盛。學成歸,與士林尚論古今,酒酣耳热,常自謂世無時齋,不當在弟子之列。荔邑当道咸間,人文蔚起,称博洽者极多,以伯岸为多士之翘楚。道光丙午丁未联捷成進士,官河南即用知縣,歷奉差委無誤,署陽武,補永寧,又以軍務緊急回籍勸捐,並辦賑河工。諸勞績累,保以直隸州,升知府,任懷慶者九年,調開封。所至以經術飭吏治,文章經濟為上游器重,兩次護送越南貢使,咸以為非是人莫屬。旋以道員候補、加布政銜。年逾七十,精力尚健,告歸,優游林下者又十年。知府文泰初,聘主豐登講席,兼修《同州府續志》,彙其先代遺集、刊《馬氏叢書》。生平著書目載前志,不具及。”
  2. ^ 《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155册, 397-471頁.
  • 陈少先、聂雨润、张树枟、李泰.《續修大荔縣舊志存稿》.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陕西省印刷局. 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