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李學忠&林秀英!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须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爱国者 11:44 2005年5月5日 (UTC)

怪人? 编辑

有人一直編輯卻不肯註冊,卻每次都留下兩個人的名字,感覺非常奇怪。--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6:35 2005年5月2日 (UTC)

怪是OK, 不註冊也不是什麼大事, 但是, 我覺得比較不能接受的是這個匿名用戶在維基上的編輯"行為". 幾次編輯戰, 該用戶(因為都沒留名, 也只能猜測是同一個人啦)做的就是不停地reverse條文本文, 即使在該用戶的匿名留言頁請他停止或到討論頁進行討論, 也完全不聽勸告. 感覺上他和陳水扁好像有深仇大恨一樣(笑). 和陳水扁有仇的人我猜很多, 但是, 你要在維基上表達你的憤怒, 請使用維基能接受的方式對條文進行修改. 不然, 除了逞一時之快以外, 在維基的社群當中, 這種幾近幼稚的行為都不會得到什麼尊敬的. --wdshu|阿呆 17:01 2005年5月2日 (UTC)
有何奇怪?我們只是尚未登錄而已!您在猴急什麼!我們與用心閣主人對話過,他未覺得奇怪;我們與學習第一老弟對話過,他也未覺得奇怪;我們與周曉對話過,他也未覺得奇怪;我們在利瑪竇的討論頁發表過意見,也沒有人覺得奇怪;還有很多網友,我們與他們對話,他們也未覺得奇怪。我們寫過的一定留名,以表示負責。至於wdshu|阿呆 所說的不是我們做的,我們不會那麼無聊低級。因為IP是隨機取樣的,有時會和我們一樣,請青天大老爺明鑒。至於為什麼尚未登錄,主要是我們非常忙碌,我們正在翻譯一部一百五十萬字的羅馬史(英譯中),譯完之後,希望能將英文版有關羅馬史的條目譯出,所以我們認為到那時再登錄未遲也。我們上網的時間有限,看到值得討論的地方,才加幾句話而已。沒想到有人如此不爽,找一些莫須有的理由,想堆罪我們。真是嗚呼哀哉者也!--李學忠 林秀英 2005年5月3日
我不是在怪罪您倆,閣下確實有許多高見,令人嘆為觀止,只是可能在下我資質魯鈍,覺得跟您倆在溝通頻率上有點對不到焦。閣下的行為讓我想到雅歌塔·克里斯朵夫所寫的惡童日記(一對雙胞胎的故事),因此才說感覺有點奇怪。--Theodoranian|虎兒 (talk) 08:35 2005年5月3日 (UTC)
現在才看到李兄和林姐的回應. 那個行為不是你們的就好, 我先說聲對不起了. 說真的, 如果那是你們做的, 也實在不是很合理, 因為那個舉措實在是太幼稚啦. 一起在維基上加油吧. 不過, 登錄個id以後是比較好溝通啦, 也才不會被我這種小人誤會(笑). --wdshu|阿呆 02:54 2005年5月5日 (UTC)

歡迎 编辑

李兄和林姐, 歡迎正式登錄維基. 感覺上兩位好像是中文系的背景(亂猜的啦, 我妹在中文系教書, 總覺得語言有點熟悉), 應該可以貢獻不少東西在維基上面. 再次歡迎!!!--wdshu|阿呆 14:00 2005年5月5日 (UTC)

欢迎 编辑

欢迎成为注册用户,也祝贺你们有了一个兼顾两人名字的用户名,希望在这里愉快--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1:21 2005年5月8日 (UTC)

過譽了,本人才疏學淺,在這裡邊學邊寫,自娛自樂。倒是很欣賞二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執著,聽説你們在翻譯大部頭,在下佩服實在了得,只有拭目以待,洗耳恭聽,恭祝大作順利完成。--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8:40 2005年5月8日 (UTC)

调查研究 编辑

两位对中国大陆的网友的看法,可能有些片面。不如多到中国大陆走走停停,面对面得听听普通中国大陆民众的心声。--列那狐 (留言) 02:39 2005年5月8日 (UTC)

中国有十三亿人,人均5000美元的时候,必然傲然寰宇了。虽然这是条众所周知漫长的道路,但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无论是夏商,唐元,明清,中国都曾经多次走在世界的第一位。我相信,在今后的历史中,中国仍然能够很多次的一再领先于世界。
人生短暂,寿命不过百年的中国人在数以千年的中国历史面前,是渺小的,但更是骄傲的,个人属于浩瀚的中国历史,中国精深的文化也同时存在于每一个个人。
你们是做学问的,应该比普通人更了解历史文化的宏大力量,阻挠中国发展的力量,现在的确不少,美国日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扼杀摸黑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但是,所有那些屑小行为以及为之趋从的反华势力,都将被历史碾碎。
中国人讲究正大光明的,虽然在普通百姓如我者看来政府目前对付周边国家一些小阴谋还击的不够有力,但是,我佩服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的政府的正大光明,中国的中央政府如果也像台湾政府一样口无遮拦,LP横飞,玩弄文字,不负责任的话,中国就不能成为今天迅速发展的中国。因此,感情上,我虽看到中国受欺负而不忍,理智上,我却永远支持中国政府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而且,我相信,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中国的老百姓,都比血气方刚的我更加有那样的远见,隐忍和智慧。
结论是,当任何国家或人群面对十三亿个浸润过五千年历史而且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中国人时,螳臂挡车永远都不应该是他们成功的选择。--列那狐 (留言) 00:34 2005年5月13日 (UTC)

加签名问题 编辑

如果你们打开网页后,右上角没有出现你们登录的名字,签名就会出现IP号,必须重新登录。登录后点击一下“今后保存”的小框,以后最次打开同一个机子时就会保存你们的登录姓名,否则还得重新登录。--方洪渐 06:09 2005年5月11日 (UTC)

对不起,我因为经常不登录,忘记了,不是“今后保存”,是右面“下次登录记住密码”小框。因为维基的服务器太紧张,经常出现必须重新登录的情况。如果出现你提到的问题,不要从你们的收藏页进入。从google重新搜索“维基百科”,进入后再登录,可能就会解决。我以前也碰到过这种情况,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方洪渐 01:18 2005年5月12日 (UTC)

只要你们页面的右上角出现登记姓名,而不是一个人形和“用户登录”字样,签名一般就不会有问题。我也不太懂软件,不清楚你们遇到的是什麽问题,你们可以去咨询一下精通软件的用户,如User:Zhengzhu.--方洪渐 00:59 2005年5月13日 (UTC)

凯撒 编辑

同一主题只能有一个条目存在,像大英百科全书之类的百科全书,总不会也有同一主题的多个条目吧?这是我们的原则之一,否则大家都这样,那么维基百科上的内容就没法看了。您只能重定向到现有条目上再进行编辑,把原来的内容糅合到新内容里,这也是wiki的基本精神之一——协作精神。当然如果您不这样做,肯定会有人去这样做的,或者打上一个需要合并条目的标签,最终还是要变成一个条目。此外,同一主题分设多个条目,又如何体现NPOV的原则呢?又如何让知识更好地得到传播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09 2005年5月16日 (UTC)

Augustus是封号,就像中国的皇帝,Caesar Augustus则是具体某位Augustus的称号,二者当然不同--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48 2005年5月16日 (UTC)

翻譯的内容並不一定需要加/temp 编辑

翻譯的内容並不一定需要加/temp,我加temp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精力和興趣翻譯完。一般翻譯條目只要加{{translation}}標記,或{{inuse}}標記即可,前者主要是讓其他人也參與到翻譯中來,後者主要是自己翻譯,不希望別人在你工作時翻譯,減少編輯衝突。--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0:59 2005年5月17日 (UTC)

真是不好意思 编辑

谢谢对晚辈的关心,高考离我还有2年的差距,眼下我还暂时不用考虑的太长远。北京大学历史系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学这个专业对于中国大陆的学生而言意味着40岁以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源于中国大陆历来重理轻文。所以专业我可能会选一个兼顾个人爱好与未来生活的专业。--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3:41 2005年5月18日 (UTC)

已经看到第一公民,谨以其为励志之言,铭刻于心。--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0:30 2005年5月24日 (UTC)

关于你遇到的问题 编辑

我好像没有遇到同样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先不要增加外部链接,可能是系统防止垃圾链接的功能在起作用。如果还是出问题,建议向Zhengzhu咨询一下,他是系统的开发人员。--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1:16 2005年5月20日 (UTC)

translation的标签已经改好,不要加nowiki标志,加nowiki就是告诉wiki模板引擎不要处理这部分文字,这样引用模板的{{}}就不会被解释成引用模板,而是当作文字显示出来,如{{translation}}。熟悉wiki语法的一个方法就是看别的条目是怎么写的,打开编辑,看看里面的语法是怎样的。--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9:11 2005年5月20日 (UTC)

谢谢关心! 编辑

谢谢两位前辈了。说实话在大陆的环境里保持一点独立的思想确实是一件满不容易的事情,不过我会尽力而为的!希望以后有空可以再聊!--玻璃洋葱 11:09 2005年5月20日 (UTC)

您好 编辑

您客氣了,其實我對羅馬史是外行,沒辦法在內容上有什麼助益,只是一些格式分類上的小修改。很高興看到有羅馬史的相關內容,這方面的確是中文維基很缺乏的。--Ffaarr 14:45 2005年5月20日 (UTC)

不客气 编辑

当初我找奥古斯都资料时被重定向到屋大维就很奇怪, 早就想改了的 -- Moses   12:15 2005年5月23日 (UTC)

关于翻译 编辑

两位好!关于两位近日来撰写的一些条目,可能大部分都译自英文维基吧。在下可否提一个小建议?能否请贤伉俪在使用自动翻译软件后对结果仔细修改润色一番,或者可以将英文原文附后?毕竟由于目前技术尚不过关,自动翻译软件翻出的中文往往比英文原文更加难懂。在下认为,出现这样的文章必然有悖贤伉俪的初衷,不知然否?言词唐突,如有冒犯之处,尚请海涵。 金翅大鹏鸟(talk) 11:29 2005年5月24日 (UTC)

两位前辈,你们翻译的文章我看不懂,了解到你们想把英文的语法结构介绍到汉语中来,但是显然维基百科承受不了这样的使命。维基百科还是为大众看的,而且是为大众所写的,我想你们要做好被修正的思想准备。--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13:11 2005年5月24日 (UTC)

刚才看了两位在金翅大鹏鸟页面的答复,才知道原来是两位手工翻译的。先表示一下敬意!对于汉语的发展和走向,本身就是一个博士论文的题目。无法在这里说清楚,不过我想,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不能为了完美的语言而生造语言规则,这个苦头在新文化运动中已经吃过不少。当社会上99%的人无法接受一种语法结构,而且并无推翻旧有语法的迫切需要的情况下,直接将外语语法套用在汉语上,结果必然同汉字罗马化或者世界语一样,就是成为观赏性语言了。再者,我感觉两位不仅在语法上推崇英文,而且在遣词上也颇值得推敲。例如:

  • 他组成不自在的同盟...
  • 并且散播宣传暗示
  • 一场庞大的战役

如果说,英语语法有先进的地方,那么在词汇的选择上,完全没有必要另起炉灶。还希望与你们进一步交流。不过正如用心阁所说,维基百科承受不了这样的使命,我们还是在遵循旧有语言的框架下进行渐进的改革吧。--Hamham 14:34 2005年5月24日 (UTC)

感谢两位的回应。不过在下窃以为语言应是交流为先,况且绝大部分人到中文维基来不是来学英文的,两位的这个译本还是自藏自赏为好。如果两位执意要使用这种方式,是否可以将原文附后,庶几可使后来者明白到底原意是什么。
另外,在下认为目下的汉语并不需要所谓的“拉丁化”,即便需要吸收一些外语词汇,也不需要改动语法。在现代语言当中,以汉语为代表的孤立语语法是最为简便的,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词语之间的关系,英语这么多年来的发展也是朝着这一方向,之间虽有弥尔顿等人使用“拉丁化英文”,但是始终处于孤芳自赏的书斋行为,难以抵御“去拉丁化”的大趋势。两位提倡拉丁语法,实是弃汉语之长而拾他人之短,窃以为不智也。
所谓双重翻译,其实应该尽量避免,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信息的扭曲和损失,原本能够一次翻译成功的,非要拉成两次,岂非画蛇添足?说到三藏法师译经,我想,应该放在唐代背景下考虑,我读般若经,并不觉得与当时其他文章有何不同,不知两位“梵文化”一说何来?

金翅大鹏鸟(talk) 02:29 2005年5月25日 (UTC)

刚刚从德文版找到了一张Image:Statue-Augustus.jpg,个人感觉可能会适合屋大维的条目编写。两位可以斟酌使用。--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3:18 2005年5月24日 (UTC)

夜灯 编辑

晴雨不如雨湖,雨湖不如夜湖,夜湖不如雪湖。冬天来杭州,是个正确的选择!嗬嗬。。。欢迎你们多来杭州考察。好夜晚!(译自英文,呵呵)--Hamham 15:34 2005年5月24日 (UTC)

昨日忙于学业,疏于回复,还望见谅。其实两位的理由和缘由,我也明白了些许。当然,尊重欧美作者本也是美意,不过一旦让中文wiki的大多数读者看不懂原文,终究不是百科全书的初始目的。况且,尊重作者也有数种方法。在下认为,能够将原作者的意思用最贴切的本国语言表达出来,使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明白无误地了解原作的奥妙,方可谓善莫大焉。呵呵。也希望以后多多指教。我的文言功底不够扎实,见笑了。--Hamham 06:57 2005年5月26日 (UTC)

对两位翻的執政官有点看法 编辑

我在Talk:執政官写了点建议,我觉得不管你们怎么尊重原意,“in 534”还是应该翻成“在534年”或“534年”而不是“在534”吧?否则没人看得懂什么“在534”是到底在哪儿。--3dball 14:35 2005年6月11日 (UTC)

很高兴自己拙译得到你们的肯定, 顺祝端午节快乐, 并祝大陆之旅愉快 :) --  Moses+ 

谢谢指正 编辑

非常感谢你指出我的错误。我对于罗马史一直不是非常了解,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将来的合作。Douglasfrankfort2005/6/12

請教 编辑

請問在臺灣如何翻譯“Comitia Centuriata”,通過Google搜索,我注意到沒有一個廣泛接受的翻譯,請指教。--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11:50 2005年6月20日 (UTC)

目前有翻译成百人队会议,百人团,公民会议,五百人会议的,不知道是否都是“Comitia Centuriata”的翻译,那个更普遍接受呢?--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11:40 2005年6月22日 (UTC)
感谢指教,听了您的讲解感觉到确实不是很好翻译。等您们翻译的条目出来后,有很多条目的提法要修改呢。--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12:30 2005年6月22日 (UTC)

关于用户名 编辑

谢谢提醒,我理解了,原来是不同用户,以后我会注意。--爱国者 15:23 2005年6月23日 (UTC)

关于仿冒用户名 编辑

关于仿冒用户名,据我所知还没有很明确的办法,我已给那位用户留言,希望能够商量个解决办法。--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1:49 2005年6月27日 (UTC)

謝謝 编辑

那個條目不是我寫的,我做的只不過是把一部分文字從鄭和條目中移動出,建立了一個條目,並建立了跨語言鏈接。 雖然我對那段歷史很有興趣,但還沒有進一步的學習,所以感謝你們兩位能夠贈書,但是珍貴的書籍應該留給真正需要的人,不是麽?多謝!--用心阁(对话页) 08:23 2005年7月14日 (UTC) 另:看到了網上對衛先生和其專著的介紹[1]--用心阁(对话页) 08:23 2005年7月14日 (UTC)

謝謝前輩贈書,尊敬不如從命, 那我就期待著兩位到北京與北京維基同仁相聚的那一天了。 我會仔細拜讀衛先生的大作,並珍藏此書,再次感謝。 --用心阁(对话页) 12:09 2005年7月18日 (UTC)

求助! 编辑

请问两位:拉丁语clonia应该怎么翻译?(就是古罗马给老兵养老的被征服城市)我现在在文章中是用“罗马殖民地”这个自己编的译名凑合着。可能只有你们知道了。User talk:Douglasfrankfort2005/7/15

首先感谢您(们)对古罗马的一系列条目的贡献。但是,有些文章,特别是我说不是中文的SPQR,里面的翻译着实令人不敢恭维。请不要把自己写出他人看不懂(甚至错误的翻译)就把自己当成国学大师--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13:28 2005年7月16日 (UTC)

另外,内部连接请不要使用YYYY的形式。如果一定要连到英文的,请在括号内给出,因为日后一旦有人(包括你们自己)建立了这个条目的中文版YYYY,就不需要再像现在这样,手工修改原有连接(这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13:45 2005年7月16日 (UTC)

我已改,非常希望二位能不吝赐教--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File:Nomorecommunism.gif 17:06 2005年7月17日 (UTC)

罗马史 编辑

本人与二位不太一样,写条目乃兴致所至,没有计划,有时会为了看一个电视或者游戏而开始一个条目。关于罗马史部分,二位当之无愧为专家。我认为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建立导航模版。利用导航模版,可以方便大家阅览、修改,而不是像现在手工在后面添加“参考条目”。二位可先列出一个条目名单,包括没有制作完成的(对于这些,请不要在连接至英语了:P),并加以分门别类告知于我。在下可以考虑帮忙制作或修订一二,如制作模板有问题,在下亦可帮忙。

关于凯撒,我认为凯撒这个名字还是用于Gaius Julius Caesar比较好,到底中文世界知道凯撒大帝的人远远超过了知道凯撒也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德国的头衔的人,所以绝大部分情况,说道凯撒,就是讲Caesar the great,况且我们还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在wiki内部,引用凯撒这个连接的条目已经很多(Special:Whatlinkshere/恺撒),如果读者在其他条目点进来,不是原条目“凯撒”那两个字的意义,或者需要再次点击,终归不是个好办法。但是,可以在凯撒条目最上方,加上消歧义的连接。不知二位觉得如何?--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File:Nomorecommunism.gif 02:37 2005年7月18日 (UTC)

  • 又,我先前编写的凯撒条目中,很多看似空着的链接,其实二位已经撰写完成,由于不知道二位所起的条目名称(目前我只知道),所以未及修正,如不是太麻烦的话,请帮助改正或重定向,或予以告知。谢。--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File:Nomorecommunism.gif 02:46 2005年7月18日 (UTC)

刚才,我建立了凯撒 (消歧义)。同时,看到了英语模版en:Template:Roman Government--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File:Nomorecommunism.gif 03:27 2005年7月18日 (UTC)


关于导航模版之事,你们可能没有听明白。导航模板与已经建立了多少条目没有直接关系。可以参考

这个模板,上面的条目很多还没有完成,还在建设中。导航模板只是为了在不同条目之间建立起联系,或者说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File:Nomorecommunism.gif 14:46 2005年7月18日 (UTC)

不好意思,没有仔细参考其他资料。现已改。在翻译时,最初我也是用拒绝,但看到英文did not receive,吃不准是他拒绝还是元老院没有授予,所以使用了“没有获得”这样相对中性的翻译方式。谢谢指正。--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File:Nomorecommunism.gif 08:49 2005年7月19日 (UTC)

請告知 IP 编辑

把 211.76.97.246 解封了, 希望這是您倆的地址. 如果不對, 請詳細告知您所處的 IP 區段以便查看 :-) --  Moses+ 

知道了, 谢谢告知 --  Moses+ 

聽說龍樹菩薩活了三百多歲? 编辑

看到您寫的龍樹的條目,非常歡喜;聽說龍樹菩薩活了三百多歲,不知是否此事當真?請指教。 --李學忠& 林秀英 |一寸鐵工作室 11:26 2005年8月6日 (UTC)

親愛的李學忠&林秀英兩位仁者您們好!龍樹菩薩其實是龍樹佛。祂是 大聖寶。關於龍樹佛的生平,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傳承,而出現不同的傳記。依聖密教法而言,龍樹佛在中陰時空界,是活了三百多歲。在三昧時空界,是活了八百歲。在聖密時空界,是現在還活著在當下的世界上。所以,這是需要我們每一個真正的、虔誠的佛教徒,去努力修行,並加以證明的。謹簡略地報告如上。請您批評、指正。--123Mary 04:04 2005年8月8日 (UTC)

「無上正等正覺」?還是「無有可比其覺」? 编辑

看到您在前面的答覆,令人生出大歡喜。再請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翻譯成:「無上正等正覺」?還是「無有可比其覺」?因為您說:「〝佛〞覺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最高、最深、最廣、無可比擬的宇宙正覺,故稱〝自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後面所寫的〝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我們認為:「無可比擬」與「無上正等」,似乎不太相同。請指正我們的無明。 --李學忠& 林秀英 |一寸鐵工作室 11:53 2005年8月9日 (UTC)

ok, thank you.--123Mary 15:59 2005年8月9日 (UTC)

多谢前辈 编辑

在此多谢两位前辈的提携和鼓励!晚辈会多多努力的。另外希望两位有机会能再到大陆来走走。--Acepatrick 23:28 2005年8月15日 (UTC)

万分抱歉 编辑

在石家庄的时候不能登陆,个人又认为用一个IP与二位对话会很显得不礼貌。这才刚回到北京,对晚辈的关心在此表示感谢。--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0:17 2005年8月17日 (UTC)

不反對您貼標籤 编辑

我們並不反對您對二十六人團貼標籤,但是要在短短幾分鐘之內看懂二十六人團這個古羅馬的條目究竟在說什麼,恐怕不是那麼的容易。 --李學忠& 林秀英 |一寸鐵工作室 09:33 2005年8月19日 (UTC)

我记得维基百科应该要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如果让人难以弄懂,那更必须拓展或重写!--究极人类 09:38 2005年8月19日 (UTC)
十五人團由您負責翻譯如何?

--李學忠& 林秀英 |一寸鐵工作室 10:04 2005年8月19日 (UTC)

……我只是给你提个建议,希望你能够做得更好些--究极人类 10:06 2005年8月19日 (UTC)

「更好些」的標準如何界定?請您翻譯一篇,示範給我們看看! --李學忠& 林秀英 |一寸鐵工作室 10:18 2005年8月19日 (UTC)

CIH病毒--究极人类(找我?) 来给我的机器人投票啊~ 10:25 2005年8月19日 (UTC)
不同範疇的內容,無法比較,我們的意思是請您翻譯有關古羅馬史的條目。

--李學忠& 林秀英 |一寸鐵工作室 11:53 2005年8月19日 (UTC)

这是中文吗?这也叫翻译? 编辑

我是就事论事,二位大可不必暴跳如雷。你说的这些,似乎都不太成立。

任何一个受过初等中文教育的人,看到“盖乌斯·马里乌斯Gaius Marius握有执政官职位,达五年之久,成一排,在公元前104年与公元前100年之间。”这样的句子,恐怕都要摇头。我看也不必请动什么国学大师来评判的(当然我称不上,敬谢不敏)。中文基本的语法规范早已约定俗成,我是把自己放在一般读者地位上来判断的。这就好比一个书法家,倘若写了别字,三岁的小孩也能指出来,未必需要请动另一位书法大师。倒是二位别处心裁,要修改中文语法,这雄心恐怕很多大师也瞠乎其后了。

翻译亦然。无论如何,翻译是给本国人看的。倘若本国人看不懂(当然外国人也不会懂),叫什么翻译?二位不必轻易拿玄奘压人。他的成就,在于翻译的先驱,并不在翻译的高妙。“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是他没法译出,勉自音译尔。你们拿这个作例子,恐怕他九泉下也会惭愧。鸠摩罗什,身为外邦之人,见到“人天交接,两得相见”,都觉得比自己的“天见人,人见天”要译得高明。这个道理,望二位深自惜取。

我当然不必照做你们布置的作业。一来我做词条,向不直译英文版,二来维基上很多文章,我觉得至少可以作为翻译通顺的榜样,又何必我来译?既然二位心中不服,硬要赌赛似的让我来译,那么这篇五贤君可供二位参考。这也是罗马史范畴的东西,虽甚简陋,但应该能称得上中文。Wiseworm (talk) 07:48 2005年8月21日 (UTC)

我没有时间和你讨论翻译理论。玄奘的功过,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他自觉此句有诸般玄妙义,译成中文无法表达,故而不译,此重印度轻我中华之学也。这且不论。说到底,我们说的事和玄奘完全没有关系。你们的译作,有哪些可以跟玄奘类比?我在上面引用你们翻译的那句,是含多义呢,还是秘密呢,还是此方无呢?或许二位觉得这句话太妙,用正常的中文语法表达显得过于轻薄?我说玄奘无法将揭谛译得完满,你们就说我轻薄玄奘,二位以玄奘自居,就不显得轻薄古人么?说到学问,二位在罗马史上或许渊通如海,我翻译有误,多谢二位指正了。但是我前面就说过了,我是把自己放在一般读者来评判的。二位做的翻译不像中文,却抵死不认,东弯西绕,还拿玄奘来做挡箭牌。那好,我再多举几个例子吧: “罗马共和的合法新制度,资深长官职位被创设,为了提供罗马海外领土的省长,而不用必须去选举更多的长官,各自的年度。”资深长官。译的是英文版这句吧:“A legal innovation of the Roman Republic, the promagistracy was invented in order to provide Rome with governors of overseas territories instead of having to elect more magistrates each year.”a legal innovation of the Roman Republic指the promagistracy,译文中体现了吗?“而不用必须去选举更多的长官,各自的年度”,谁看得懂? “这个专有名词共治(collegiality),也认为是起因于,评论者所称的一种趋势,在罗马天主教中,为了主教的会议(充当作为"主教团"),企图去发挥实际的威权,对他们自己的身份资格。”共治。“The term collegiality also refers to what critics call a tendency i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for conferences of bishops (acting as a "college of bishops") to attempt to impose a real authority over their own membership. ”“也认为是起因于……”谁认为?“refers to”哪里有“认为”的意思?译文的后面几个逗号之间有什么关系?谁看得懂?

二位说我是paraphrase,那比较一下,是你们的译文看得懂还是我的译文看得懂?是你们的译文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还是我的译文传达了意思?二位的翻译中,充斥了这样的句子。很多都要其他人帮你们修改语病和错字。你们这种翻译,和没翻译有什么区别?前面有人怀疑你们是机器翻译,我说你们译的不是中文,二位不自省,还在那里回避问题,动辄让批评的人自己来翻,又拐弯抹角,自比玄奘,大谈翻译史,不觉得惭愧么?我虽然没什么学问,但还是有事情要做的,实在没时间与二位夹缠不清。二位既然自认为新译高妙,大可以出书立说,或者改造中文语法,做玄奘之后第一人,恕我不奉陪了。Wiseworm (talk) 08:44 2005年8月22日 (UTC)


in a row可以译为"连续",就是说"盖乌斯·马里乌斯在公元前104年与公元前100年之间连续五年握有执政官职位",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141.14.232.132 18:58 2005年9月19日 (UTC)

我們的嚴正聲明 编辑

我們登錄以來,由於學問有限,僅能在羅馬史的翻譯上作些微薄的貢獻,也由於體認到近代的中文非常貧乏,無法隨心所欲,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譯什麼就譯什麼;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大膽的打破習以為常的中文語法結構,大膽的吸收新的語法結構,替中文再創出新的生命力。英國人就是在中世紀大量吸收拉丁文的語法,創造出日後英文的豐沛生命力,反之故步自封的語文,例如拉丁文,或古印度的梵文,至今雖然有人研讀,但是已經被公認為死的語文;英國人既然有此寬弘肚量,大量吸收外來的語法結構,中國人何樂而不為?事實上,自從漢朝開始翻譯佛經以來,就是一段吸收外來語的經驗,譯經師,嘔心瀝血,肝腦塗地,同時也產生了同本異譯的現象,亦即翻譯的手法不同,同一版本,會出現不同的譯本,中文也出現了多重的文字系統。到了近代,不論是日化,俄化,歐化,美化,也是一段吸收外來與經驗,很多著名的經典之作,也產生了同本異譯的現象,可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無人指責對方「不像中文」,「不觉得惭愧」;這就是風度,這就是典範,這就是中文必然強大壯盛的理由。早在進行翻譯第一篇凱撒·奧古斯都烏斯之時,我們在譯者贅言Talk:屋大維,就先作了以下的聲明: 我們採用Double Translation的譯法,因此會產生與傳統中文語法與結構不同的文體;翻譯可以考驗中文的彈性與容受力,可以壯大中文的生命,是非常重要與嚴肅的工作,請各位先進不吝指正。 截至目前為止,已經翻譯了三十多個條目,許許多多的先進朋友,修正我們的語法結構,我們皆樂意接受,除非專有名詞被修正錯誤,我們才會更改回來;本以為可以繼續前進,詎料,最近一再遭受 Wiseworm (talk)的羞辱,我們誠懇地向其解釋佛經的翻譯,到了玄奘的時代,已經公認有舊法與新法的不同,他則羞辱我們的翻譯「不像中文」,「不觉得惭愧」;態度極為傲慢,已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因此,我們願意在此作最沉痛的聲明:以後凡是有關翻譯語法的挑釁,我們皆不回應;若對我們的翻譯內容有意見,請直接在該條目進行修正;一如往昔,我們皆樂意接受;除非專有名詞被修正錯誤,我們才會更改回來。我們願意以一首詩,表達我們內心無盡的感傷:

無色本來空
無受意還同
行識無中有
有盡卻皆空
執有時不有
依空不落空
色空心俱離
方始悟覺通

--李學忠& 林秀英 |一寸鐵工作室 07:56 2005年8月23日 (UTC)

说句实话,两位不要生气。你们的翻译我真的看不懂。维基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我想作翻译也是用能让大多数人看的懂的方法比较好。您二位用的double translation也许学术上很有价值,但是维基不是进行学术实验的地方,请看Wikipedia:不适合维基百科的文章。您二位翻译罗马的相关条目很辛苦,如果能用大家都能接受的语言,所有人都会感激你们的。--Alexcn 03:40 2005年9月9日 (UTC)
我也覺得兩位翻译罗马的相关条目很辛苦,事實上在很少人可以翻譯得正確,有條理又能让大多数人看的懂的。否則我們為什麼要Wikipedia:同行評審Wikipedia:待校對文章呢?兩位無需要感傷,何況要中文大量吸收外來的語法結構來加強彈性與容受力,壯大中文的生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如果這真是你們心中所想,我鼓勵你們去宣傳。zzz....很睏I.H.S.V. (叫醒我) 04:43 2005年9月9日 (UTC)
剛拜讀了數片閣下的翻譯文章,说句实话,我覺得它們有改良的餘地,總之對他人的批評處之泰然便好。zzz....很睏I.H.S.V. (叫醒我) 05:06 2005年9月9日 (UTC)

上来拜一拜 编辑

今天有幸在罗马史里看到两位高人的大作,让我这个工科出身只懂打铁的蛮汉深感惭愧啊,一边读一边汗,我开始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小学语文都没毕业了。--长夜无风 17:18 2005年12月6日 (UTC)

中文維基年會地點選擇通知 编辑

您好,中文維基正在籌辦首屆年會,誠摯地邀請您一同參與年會的籌備工作。

目前已投票決定年會日期為2006年8月26日-8月27日舉行( http://0rz.net/1110P ),2月19日起開始進行年會地點的選擇投票( http://0rz.net/4114e )。

地點的選擇規則(採用vipuser案):

  1. 先进行为期2星期的第一轮投票,所有在投票前注册的维基人都可以参与投票(每人投任意票)和讨论,选出支持率最高的前3名的城市。
  2. 一星期讨论并确定各个城市的举办条件,并进行SWOT分析(優點、弱點、機會、威脅),讨论并进行审核确定符合条件的城市。
  3. 如果有2个以上城市符合基本条件,进行为期一星期的维基见习编辑参与的第二轮投票(建议结合,个人可能出席的城市)。

--愛索 03:12 2006年2月25日 (UTC)

「動員令」活動 编辑

部分維基人設計了每人貢獻二新條目的「動員令」活動,歡迎參加。 詳情請參閱Wikipedia:社區主頁之公告欄。--18164 13:03 2006年7月23日 (UTC)

好久不见了 编辑

好久不见了,是因为争论和分歧离开了维基百科?虽然在翻译问题上我与你们也存在歧见,但还是很敬仰你们在历史和翻译方面的学识,而且在翻译一些文章或维基百科方针时,总是想起你们在翻译上的一些见解。有时候进入罗马史相关的条目,还十分感激你们花精力把这么多内容翻译到中文维基百科上来,虽然在译法方面有所不同。

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我也很认可,不同而能和,应该和我们追求的“海纳百川,有容为大”相一致的。实在希望前辈能够不计前嫌,继续回到维基百科,贡献你们渊博的知识,对了,最近翻译了Wikipedia:维基友爱,还是请二位指教,谢谢。--用心阁(对话页) 04:16 2006年8月3日 (UTC)

关于贵人派 编辑

看内容和我了解得罗马贵族派应该是同样的事物,不知道为何翻译成贵人派?笑嘻嘻的魔王 2012年4月19日 (四) 22:02 (UTC)

邀請您參加第十三次動員令 编辑

  第十三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李學忠&林秀英您好:

首先,感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第十三次動員令會於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間進行,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來積極參與動員活動。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三次動員令,讓您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並請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報名處現已開放)。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動員令及小動員令,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而小動員令主題有:地球科學數學物理電子计算机歐洲歷史地理以及多於15種外語版本的條目

請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推廣工具),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維基百科獎勵紙本授獎機制調查 编辑

維基百科使用者及患心理疾病使用者交流上的實踐策略調查 编辑

您好。身為一個較新使用者具備更多經驗的的維基百科社群成員,您可能已經了解到中文維基百科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使用者參與貢獻的狀況,而為尋找優化中文維基百科使用者與患心理疾病使用者的交流的更佳策略,我們舉辦了一場調查,希望利用調查取得的結果作為研究及策略規畫參考之用。這個調查不會花費您太多寶貴時間,經過測試,完成調查所需的時間約為2到3分鐘。這一調查的有效時間至 2017年10月28日 (六) 23:59 (UTC) ,我們由衷期待您的參與。

[-現在就參與調查!-]

十分感謝您的參與! ——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0月17日 (二) 19:38 (UTC) (使用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執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