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Sotonfish!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须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Wing (留言) 2008年6月5日 (四) 08:16 (UTC)回复

回應:二二八事變 编辑

好,那我這次就不回退。不過希望你補正你所述的史實:

  1. 當時戰敗國日本由美國接管,因此臺灣便在美國任盟軍太平洋司令麥克阿瑟的指示下暫交中華民國政府進行託管[來源請求]。 <--特別是「託管」一辭,請引證條約原文與翻譯佐證。不過原文並沒有佐證,你佐證資料你的文字就留著。
    • <回應> 就實際意義而言,我只將"接收"一詞改為"託管"。根據二次大戰後國際共識及實際作為,凡殖民國放棄之殖民地,其人民有權自決是否建國或要求歸屬。而日本向盟軍投降(並非向中國投降),並"放棄"台灣主權(而非讓予任何國家),加上日本及太平洋戰區之戰後處理係由美國負責,原先版文所言由中國"接收",自屬妄言。您如果能找到任何合法條約寫明戰後中國有權"接收"台灣,就麻煩您改回去。接收兩字,是國民黨佔領台灣的美化名詞,託管,則是國民黨客觀描述戰後其他類同殖民地的政治實情之用語。您認為那一個名詞更適合?
      • 用「接管」或者「接受」更為適合。「託管」可能會讓讀者想到「委託管理」,釋義就是美國或者協約國在1945年後仍對台灣仍握有主權,只是委託國民政府管理,與史實會有差距。目前我還找不到日本戰降條約英文版,不過從英文版兩個條目1945年:1. 10月25日: 1945 -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kes over administration of Taiwan following Japan's surrender to the Allies.您查奇摩字典 take over 直接翻譯就是接管,後面的 administration 可翻可不翻。 2. 英文版台灣歷史中 Kuomintang martial law period 一節第一句話 "On October 25, 1945, ROC troops representing the Allied Command accepted the formal surrender of Japanese military forces in Taihoku. "用的詞是 accept,就是「接受」。其他的我若找到會補上。--Zanhsieh (留言) 2008年6月7日 (六) 08:11 (UTC)回复
      • 根據你上面「人民有權自決是否建國或要求歸屬」,以及台灣人民結綵歡迎國民政府的事實(見台灣光復詞條照片),仍舊使用「接管」。--Zanhsieh (留言) 2008年6月9日 (一) 05:42 (UTC)回复
  2. 由於維持國共內戰的龐大軍需,以及託管初期國民黨官員的腐敗叢生、軍隊形同盜匪,加上國民政府內政、軍紀管制政策不當,通貨發行失控,兼以民生物資匱乏,造成惡性通貨膨脹[來源請求]。 <--台灣若封鎖資料,你儘管可以取得國外資料證明觀點。
    • <回應> 這段,我只增一句"軍隊形同盜匪"。這事是否屬實,已有太多史料見證。我會找時間補上連結。
  3. 台灣的經濟民生混亂程度鉅幅增加(由後來的幣制改革 - $1新台幣換$40,000舊幣[來源請求]可見其為害之烈),使當時台灣人民多有怨言。 <--經濟部應該可以找到資料
    • <回應> 嗯,我剛開始使用wiki,還不是很熟悉,晚些再補上連結。
  4. 還有國民政府在官職、公職、各級企業及其他方面對大陆中國人和台灣人有不平等的對待[來源請求] <--後來的來自許多長輩的回憶錄,訪談紀錄應該有提到
    • <回應> 美國當時在台副領事 George H. Kerr 的研究成果 "Formosa Betrayed"有詳盡的記錄。
  5. 國民政府代美國執行託管之後又大量印製鈔票[來源請求] <--同樣問題出在「託管」一辭。
  6. 當時接收台灣的政府官員有嚴重的官僚作風與貪污問題,接收台灣的軍隊則是軍紀敗壞(軍人任意偷搶,坐霸王車、吃霸王餐更是家常便飯[來源請求])。此等缺點與日治時期日本官員的高行政效率、紀率嚴明成為強烈對比[來源請求] <-- 6.1. 這個我有聽我的外公說過,不過不能拿來當參考資料; 6.2. 佐證資料。如果在其後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述及,並且沒有參考到其他原始文件,請列明第幾頁或者 URL。
    • <回應> 同樣是參考George Kerr的研究。
      • 那你需要註明第幾頁,例如 Kerr, p123.
  7. 其中,外省籍知名政治人物馬英九則於2006年將此事件解釋為「官逼民反」,此說為多數台灣受難家屬及相關研究學者所難以接受,被認為是企圖淡化該事件的歷史意義[來源請求]。 <--新聞來源或書籍來源?
    • <回應> 前版所言馬英九"定調"二二八,"定調"二字,是做成定論並取得共識!!然而其觀點(官逼民反)是否屬實根本大有爭議,與許多知名學者之研究南轅北轍!! 故"定調"二字,完全悖離事實!! 如有任何權威研究明確指出,二二八就是"官逼民反",且與論、各方學者均無異意,那麼,就麻煩改回"定調"二字。至於最後二句,台灣立場的報紙、新聞節目於當時均有報導。若必需說明來源,我會去圖書館翻舊報紙後註明之。
  8. 然而,一般認為握有最多二二八第一手史料的中國國民黨黨史館,卻一直不願公開予民眾、學者進行研究,除招惹心虛之議,更是對二二八平反的未竟之業樹立警幟[來源請求]。 <--除來源外,「一般認為」四字老實說,會被掛上 POV 模板,如果沒有佐證的話。
    • <回應> 謝謝提醒,我馬上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