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交易(日语:山丹交易さんたんこうえき Santan kōeki)是日本江户时代黑龙江下游民族与日本之间的交易。山丹人又称山旦、山靼,是日本人对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乌尔奇人尼夫赫人等民族的称呼。日本人一般不直接与山丹人贸易,而是通过居住在库页岛(桦太岛)和宗谷阿伊努人间接同他们展开贸易的。

大阪民族学博物馆所藏“山丹服”,是从山丹交易贩卖至日本的清朝官服

山丹人臣服于清朝,向清朝进贡皮,清朝下赐官服、布匹、雕羽、青玉等物给山丹人的酋长。另一方面,阿伊努人用自己猎得的毛皮换取日本人的铁制品、米、酒等物,又转手与山丹人获赐的这些物品进行交换,然后卖给日本人。间宫林藏的《东鞑地方纪行》对此有描述。

日本锁国时期,日本开辟松前口、长崎口、对马口、萨摩口四个正规贸易口岸。其中松前口进行对山丹人的山丹贸易,长崎口进行对荷兰和清朝的长崎贸易日语長崎貿易,对马口进行对朝鲜日朝贸易,萨摩口进行对琉球国琉球贸易日语琉球貿易。日本豪商钱屋五兵卫日语銭屋五兵衛曾在山丹贸易中获利。

虾夷锦是山丹交易中输入日本的一个重要物品,它也是松前藩进贡给江户幕府的重要贡品之一。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