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应元(?—17世纪),善长松江府华亭县[1]明朝南明军事人物。

生平

编辑

汝应元年少就懂得文书,壮伟有胆略才干,在张肯堂属下劳役,获赏识;张肯堂任职福建巡抚,他因补盗积功而担任都司佥书。张肯堂的孙子张茂滋在家居住,肯堂命他前往探视;松江起兵,他就以肯堂命令发散张家家丁,倾出家产成立一队军队,夏允彝陈子龙都前来参见说:“四十年领袖的东林钱尚书都不肯做的事,你做到了。”因此汝应元名声大震。不久军队战败,他护送张茂滋到福建隆武帝得知后非常高兴,授予他都督同知、御旗牌总兵[1]

之后他跟随张肯堂到舟山黄斌卿不接纳监国鲁王,他请求让死士刺杀黄斌卿,夺取其部下迎接鲁王。张肯堂说:“这非常危险,你暂且停止吧。”张名振响应吴胜兆,汝应元也打算参与,肯堂又说:“事情未可知,我现在不可离开你一天。”他又安抚张茂滋道:“我大臣应该为国而死,你是一线寄望!他日希望不要忘记我。”张茂滋回答明白。某天突然刮起风雨,张肯堂呼唤他,但他的已经不知所终。之后有来自普陀茶山的书信,信上写着:“阁下完发以报国,应元削发报答阁下。我不敢忘记息壤之约。”舟山失陷,张肯堂一家被杀,只有张茂滋出逃。汝应元入城,已找不到茂滋,就向清朝将领金砺请求安葬故主。金砺说:“你不怕死么?”他回应:“我带着带头颅来,愿下葬而死,虽死也不怨恨。”于是殓葬张肯堂和其家人遗骨建立大冢,又秘密派人侦察茂滋行踪,听闻他被羁押在鄞县监狱,于是请求自己代替,不准许。适逢陆宇燝等人全家保全才获释,杜兆芝送还松江,汝应元终身守在张肯堂墓旁,于普陀老死[2]

引用

编辑
  1. ^ 1.0 1.1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九·列传第二十五》:汝应元,字善长,嵩江华亭人。少通文笔,魁硕有勇干,为张肯堂役,肯堂奇之。及抚福建,往来海上,以补盗积功,官都司佥书。肯堂孙茂滋家居,命应元归视之。嵩江兵起,遽以肯堂命,尽发张氏家丁,出家财,为支军一队。于是夏允彝、陈子龙纳袍笏列拜营前曰:“斯四十年领袖东林之钱尚书所不肯为,而君为之。”应元名遂大震。未几师败,护茂滋入闽。上闻之,大喜,即授都督同知、御旗牌总兵。
  2.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九·列传第二十五》:已从肯堂舟山。黄斌卿不纳监国鲁王,应元请使死士刺之,夺其军迎王。肯堂曰:“此危道也,汝姑止。”张名振应吴胜兆,应元亦踊跃欲赴,肯堂曰:“事未可知,吾今不可一日离汝。”尝抚茂滋谓之曰:“我大臣宜死国,一线之寄,其在君乎!他日幸无忘。”曰:“谨受命。”忽一日大风雨,呼之,则以空阁不知所往。已而自普陀茶山书来,曰:“公完发所以报国,应元削发所以报公。息壤之约,非敢忘也。”舟山陷,肯堂阖门死,独茂滋出亡。应元入城,则已失茂滋所在,乃诣清将金砺求葬故主。砺曰:“不畏死耶?”应元曰:“固带头来,愿葬而死,虽死不恨。”乃殓肯堂并诸骨为大冢,密遣人四出诇茂滋,闻其羁鄞狱,乃请以身代,不得。会陆宇燝等以一门保之,乃得出。杜兆芝送归嵩江,应元终身守肯堂墓下,老死普陀。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