沤汪文衡殿台湾话Au-âng bûn-hîng-tiān),位于台湾台南市将军区沤汪的寺庙,主祀关圣帝君,尊称老三关圣帝君,为沤汪地区聚落、经济、信仰中心。

沤汪文衡殿
沤汪文衡殿
基本信息
位置台南市将军区忠兴里20邻196号
主神文衡圣帝
例祭农历六月廿四
建立时间 清治台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沿革 编辑

 
沤汪文衡殿“文昌祠”匾,上有董事林昆冈之名。

明郑永历十五年(1661年),信众李成自中国福建泉州南安深潭里十八都恭请关圣帝君渡海来台。起初供奉于今将军区北甲(今嘉昌里北嘉)李宅。

因神威显赫,附近居民倡议辟建公庙,以供各地信众参拜,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奉神示择定今现址风水宝地“狮弄球”,兴建庙宇。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信徒林严等人发起重建(瓦屋),增祀关平太子、周仓将军、马使爷及虎爷等神尊。

光绪十五年(1889年),秀才林昆冈主持文衡殿庙事,增建文昌祠。

 
沤汪文衡殿“宗尼山”匾,昭和十一年(1936年)立。当时献匾者还有“佳里街长高文瑞”。战后在“去日本化”政策下剔除“昭和十一年”改为“民国二十五年孟秋”,高文瑞任第二任台南县长时再修匾为“台南县第二届县长高文瑞”立款,1971年再修匾。直到2005年文化意识抬头,将上款修回“昭和十一年”,下款仅保留“将军庄长 本庙管理者高清分立”字样[1]:384-385

日本昭和十一年(1936年),文衡殿董事高清分(时任將軍庄长)与高文瑞(时任佳里街长)、高文旦等人“呈奉上峰许可”(日本政府同意),取得沤汪文衡殿募款许可证明,总计“募金1万2000圆”,然后合“庙产3000圆”,于翌年(1937年)梅月(农历四月)动工,至昭和十三年(1938年)花月(农历二月)峻工落成。高清分等人并于庙内献匾“宗尼山”,取“宗法孔夫子”之意。[1]:384也是少见的三字匾。

民国五十六年(1967年),由于庙庭建筑历经风雨自然剥蚀。时任主任委员戴再生(曾任台南县议会副议长)发起募款重建,并增建鼓楼及改建东西厢庙堂。

民国七十年代,戴再生鉴于关圣帝君香火鼎盛,然而庙庭狭隘,经管理委员会决议,耗资新台币三百万余元,赎回庙庭周边土地。并成立文衡殿重建委员会筹建文衡大楼,由戴荣吉出任主任委员。将庙基升高四尺三吋六分,前殿庙阶增为九级,东西两厢房及钟鼓楼亦相对升高。于民国七十八年(1989年)孟夏四月四日卯时动工,耗资新台币五百万元,民国七十九年孟冬阳月卅日举行安座大典。

奉祀神祇 编辑

 
沤汪文衡殿内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曾晓馨、曾絮敏. 《南瀛古匾誌》.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09年11月.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