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飞现象(英语:Color phi phenomenon)指的是在颜色相异的对象之间诱发似动运动时,似动对象会突然在途中改变颜色的现象。这是心理学家保罗·科勒斯(Paul Kolers)和迈克尔·冯·格吕瑙( Michael von Grünau) [1]所描述的一种感知错觉,透过序列化英语Seriation (semiotics)的静止图像产生对运动的无体感知(disembodied perception)。色彩飞现象是飞现象的复杂版本,科勒斯和冯格吕瑙最初是为了回答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所提出的问题“颜色改变会对飞现象造成什么影响”而研究此现象。

色彩飞现象
外部图片链接
image icon 实际显示的内容:首先在萤幕顶部显示一个蓝点,然后显示一段空白的萤幕。最后,在萤幕底部显示一个红点。
外部图片链接
image icon 受试者报告看到一个点从顶部移动到底部。点在其路径的中途改变颜色。

经典的飞现象实验有一位观看萤幕的参与者,实验人员会接连在萤幕上投射两个图像。第一张图像在帧的顶部描绘了一个蓝点。第二幅图像则在帧的底部描绘了一个红点。图像可快速地连续显示,也可以每帧观看几秒钟。在两个图像都投影完之后,实验者会要求观看的人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内容。

如果两个图像结合某些间隔和计时的条件,观看的人会报告在两点的间隔中感觉到运动。第一点会似乎开始移动,然后“在其虚幻路径的中间突然改变颜色”。


哲学意义

编辑

色彩飞现象的存在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当要求受试者描述其经历时,他们会报告颜色会在第二个点呈现之前就突然改变。然而实际上,受试者不可能真的有这种颜色变化的经验。

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利用了色彩飞现象反驳笛卡尔唯物主义哲学。 [2]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Kolers, Paul A.; von Grünau, Michael. Shape and color in apparent motion. Vision Research. 1976, 16 (4): 329–335. ISSN 0042-6989. doi:10.1016/0042-6989(76)90192-9. 
  2. ^ Dennett, Daniel Clement. Consciousness Explained.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1. ISBN 978-0-316-18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