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茶翁

日本佛教禅宗黄檗宗僧侣

卖茶翁(日语:売茶翁ばいさおう Baisaō */?,1675年7月8日—1763年8月24日),本名柴山元昭,幼名菊泉,法号月海还俗高游外[1],是日本佛教禅宗黄檗宗僧侣,以推广煎茶闻名,是日本茶道的奠基者。

卖茶翁像(部分)若冲笔 绢本着色
龙津寺卖茶翁显彰碑

生平 编辑

延宝3年(1675年)5月16日,柴山元昭出生于肥前国莲池道畹(今佐贺县佐贺市),排名老三。父亲柴山杢之进是侍奉莲池藩主锅岛氏的御医,于元昭9岁时过世。

元昭11岁出家,法号月海。他向肥前龙津寺的化霖禅师修习佛法,并展现过人天赋。元禄9年(1696年),21岁的月海开始周游日本并参访各地寺庙。周游结束后,他返回龙津寺担任管家十有余年,直至化霖圆寂。 此时的月海已近天命之年。他将寺庙交给法弟大潮,随后上洛并在京都度过十年人生。他于京都结交文人墨客,其中虽不乏富裕且乐于奉养者,但他依旧过着苦行僧的生活,靠奉茶获得的捐献湖口。[1]

61岁起,月海在东山开设简易茶铺通仙亭,同时也在京都各地游历,与客人喝茶,同时谈论佛法。他将禅意融入茶艺,逐渐形成日本茶道的雏型,并促成煎茶的流行。他反对当时禅宗僧人靠推广抹茶赚取丰厚收入的行为,认为这种制度化与过度安逸的生活,背离佛法与茶道精神的本质。[2]

70岁时,月海依据十年回国一次的法律回到肥前并还俗,改名“高游外”。此时他已被世人称作“卖茶翁”并家喻户晓,但他仍坚持过清苦的生活,四处游走奉茶。[1][2]

宝暦5年(1755年),81岁的卖茶翁感到死期将至。于是他关闭茶铺,将珍爱的茶具付之一炬,从此不再奉茶,改以书法维生,直至87岁去世于莲华王院幻幻庵。

卖茶翁死后,其友木村蒹葭堂请工匠复制被他烧毁的茶具,重现其制茶法并持续推广;他的另一位友人──相国寺第113世住持大典显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也为其作《卖茶翁传》。两人协力整理并出版的《煎茶诀》,对后世煎茶的发扬引响甚钜,使煎茶取代抹茶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茶种。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Graham, Patricia Jane, Tea of the Sages: The Art of Sench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2021-12-26], ISBN 97808248208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8) 
  • Mair, Victor H.; Hoh, Erling, The True History of Tea, Thames & Hudson, 2009 [2021-12-26], ISBN 978-0-500-2514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 Waddell, Norman. (2010) Baisao - The Old Tea Seller - Life and Zen Poetry in 18th Century Kyoto. Counterpoint Press. ISBN 978-1-58243-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