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𬀩(14世纪—15世纪),汝晦,号复菴,浙江杭州府临安县西墅人[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高𬀩是北宋大将高琼的后裔,在永乐元年(1403年)中举人,次年(1404年)联捷进士[2],获授庶吉士,任广济知县[3],九年(1411年)外任四川按察司佥事[4],转为江西佥事,到宣德四年(1429年)因母亲去世回乡同时致仕。

高𬀩年轻读书路经思省桥,看到有纸包遗下,于是拾起放在墙身缝隙,回家时见到一名老妇在桥侧哭泣,问清原委后得知她遗失了白金,故指出藏起纸包处让她拿走,老妇感谢离去;在四川任职时有乌桓、霑益人因讼田入狱,多年不能判决,他就任后察情据理判决,其后有人拿着黄金厩马道谢,他毅然推却,对方就拿原本送给他的黄金兴建“却金亭”以彰显其德行。当时少保于谦、侍读李时勉、侍讲余鼎等人都赠诗表彰他的清廉,又赠一联:“华夏一轮明月,宪台千载清风。”高𬀩个性恬淡,未老就请求退休,守贫乐道而擅长诗歌,著有《复庵集》、《读易日录》流传,死后入祀乡贤祠及杭城旌德先贤祠[1]

引用 编辑

  1. ^ 1.0 1.1 宣统《临安县志·卷七·人物志》:高𬀩 字汝晦,宋内戚武烈王高琼之裔,扈跸南渡家临安,登永乐甲申进士,由翰詹厯四川、江西佥事,宣德四年丁内艰,遂致仕不起。幼尝肆业至思省桥,见纸包遗于路,拾而置诸墙隙不展视,及返见一老妪哭于桥侧,询之所遗乃白金也,遂指其处令取之,妪谢而去;任四川时编民有乌桓、霑益部者讼田系狱,累岁不能决,𬀩至察情据理立为断之,感激而去,后以黄金厩马来谢,𬀩毅然却之,其人无以为情,乃即其处构却金亭以彰其德。时少保于谦、侍读李时勉、侍讲余鼎辈等各赠诗以表其廉,复赠一联云:“华夏一轮明月,宪台千载清风。”𬀩素性恬淡,未老乞休,守贫善诗,著有《复庵集》、《读易日录》行于世,祀乡贤及杭城旌德先贤祠。
  2. ^ 宣统《临安县志·卷六·选举志》:进士……永乐二年甲申曾棨榜……高𬀩 西墅人,详循吏,祀乡贤……举人……永乐元年癸未科 高𬀩 见进士
  3. ^ 同治《广济县志·卷五·职官志》:高伟【𬀩】,浙江进士,永乐中知广济县事,以善政称。 《黄州府志》
  4. ^ 《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永乐九年二月)癸巳……高𬀩为四川按察司佥事……

参考文献 编辑

  • 宣统《临安县志》·卷六·选举志
  • 宣统《临安县志》·卷七·人物志
  • 同治《广济县志》·卷五·职官志
  • 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
官衔
前任:
王佐
明朝广济县知县
永乐年间
未知
下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刘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