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Jason22/2012年1月之前

最新留言:12年前由历史研究在话题Re:关于刘备的庙号问题内发布

我已投票 编辑

如题。—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6月20日 (一) 16:01 (UTC)回复

re:明朝 编辑

也好。不过这时候保护,希望不会激怒另一位不服气。--Reke (留言) 2011年6月20日 (一) 16:07 (UTC)回复

我的感觉是这位还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对其原创处可以慢慢剥除掉。--Reke (留言) 2011年6月21日 (二) 00:56 (UTC)回复

欢迎对柳州市优良条目候选做评价 编辑

Jason你好,欢迎对柳州市优良条目候选做评价,谢谢。李海斌 (留言) 2011年6月20日 (一) 23:24 (UTC)回复

优良条目候选 编辑

感谢阁下在在优良条目候选中对慕尼黑机场条目的点评。尽管德文条目本身没有太多的注释,本人还是依据阁下意见重新搜寻并增添了一些来源出处,确保每章节均有注释。请阁下再度检查,并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慕尼黑啤酒  畅饮  2011年6月23日 (四) 02:45 (UTC)回复

马克士威方程组 编辑

您好,我前一阵子大幅扩充的条目马克士威方程组,经过Yanting999 (留言) 提名,现在正在进行优良条目评选,欢迎您前往发表意见。谢谢!--老陈 (留言) 2011年6月23日 (四) 05:35 (UTC)回复

关于计划页改版 编辑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目前正在沙盒作业中,并且以科技提升计划作为首发,因此历史提升计划那边会先暂缓报名,最迟应该可于七月初完成作业,请审阅版面后给予建议,敬请一起讨论。--安可来酒馆谈谈2011年6月24日 (五) 00:41 (UTC)回复

历史提升计划 编辑

有点不晓得那个页面怎么用?

我打算在这期把明朝的文学史做出一些成绩来,先从小题目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晚明小品开始扩写,使其脱离小条目范围。另外,我不希望只是提报条目列表而已,还希望能加一些条目提升方向的分析,方便参与同好一起作业。这样子应该要如何提报呢?--Reke (留言) 2011年6月24日 (五) 22:42 (UTC)回复

无条件认证 编辑

那个历史提升计划页很可能已被G-f-w认证了,打不开。同样有可能被认证的还有新条目推荐页和优良条目候选页。不知问题出在哪里。有条件的可以看下三者页面有何共同处。--玖巧仔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00:49 (UTC)回复

问题依旧,建议不要浪费时间调整了。--玖巧仔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23:47 (UTC)回复

开心 编辑

接到你的邀请,我很开心,我对历史非常有兴趣。也许最近拨不出时间写作,但我会持续关注,谢谢你邀请我。--Jasonzhuocn (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01:37 (UTC)回复

历史提升计划的问题 编辑

看一看,最新上传的--侠刀行 (留言) 2011年6月30日 (四) 15:04 (UTC)回复

RE 编辑

你好,我过去没有参加过这类提升计划,对情况不太了解,您所说的“北非战场可以提报于历史提升计划内”具体指什么,需要完成哪些工作,阁下可以大概介绍下吗?谢谢!--Superbanana (留言) 2011年6月26日 (日) 03:29 (UTC)回复

出处一定要用规定格式吗? 编辑

就是在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历史提升计划里面看到的用参考|name=后金立国|1={{Cite book|author=姜公韬|title=《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 明清之际〉|pages=第76页格式。一定要用这个不能用ref才能参加优良或者特色条目评选?我看到南北朝条目里面都是用ref /ref中间直接写哪个文献说什么话,我也觉得用这个相当方便,工作量大减。

很抱歉这么晚才回复 编辑

课业繁忙,到了暑假仍有不定期的户外活动。有空会尽量参与提升计划。-- 喵虎 Tiger动员令 欢迎你 2011年6月30日 (四) 09:02 (UTC)回复

re:历史提升计划 编辑

可以将天津都统衙门条目放进历史提升计划。--Xrdtj (留言) 2011年7月1日 (五) 01:06 (UTC)回复

re 编辑

done--AddisWang (留言) 2011年7月1日 (五) 01:41 (UTC)回复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由于,今天(2011年7月4日)小的在优良条目候选中,推荐王匡 (三国)这项历史人物条目,请您前往注意,不强迫您一定要投票或提供意见。—郭123 拒绝讲543 2011年7月4日 (六) 19:07 (UTC+8)

汉朝经济扩充 编辑

茶壶有去母校图书馆,将原有经济部分,补上注脚,中国古代经济简史是这一个吗?前几个礼拜搜寻没有结果,今天意外搜寻到这个。如果是的话,是什么出版社?作者是什么人?--Mouse20080706 (留言) 2011年7月7日 (四) 15:00 (UTC)回复

大概粗看一下pdf档,茶壶觉得经济部分,顶多需要一些小扩充或增加一些注脚,不晓得使君觉得经济部分是否已经足够?

回复:历史提升计划邀请函 编辑

谢谢您的邀请,本人空闲时间不定,编辑条目也无特定范围,就尽力而为吧。——♠白布¤飘扬§§ 2011年7月7日 (四) 15:46 (UTC)回复

历史提升计划 编辑

尊敬的主持人您好。请问历史地图可以算为历史提升计划的贡献吗?--玖巧仔留言 2011年7月7日 (四) 23:45 (UTC)回复

特色条目候选 编辑

阁下您好!本人最近主编的慕尼黑机场,在依照阁下的意见修正后,目前正在参加维基百科:特色条目候选的投票,希望您能前往提出宝贵的意见,并予以支持,谢谢!-- 慕尼黑啤酒  畅饮  2011年7月8日 (五) 02:48 (UTC)回复

关于编辑元朝 编辑

阁下您好!很高兴能遇到对元朝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知道共同编写如何操作?我个人建议我们依据各种史料进行编辑,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通过发信讨论解决,不知阁下意下如何?-- Eaglewanli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7月10日 (日) 13:37 (UTC)回复

我的看法: 1.除了有必要加注释的地方,没必要每一段都跟着注释,因为有些内容是来源于维基百科的其他词条中无注释的部分。

2.大陆史学界普遍认为元朝和辽朝,清朝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改过国号,大陆史学界将907-1125年统称为辽朝,1616-1912年统称为清朝,1206-1368年统称为元朝,《元史》也是从《太祖本纪》开始的。

大陆十几亿人接受的历史教科书教育,都是将1206-1368年统称为元朝,很多人都认为蒙古帝国等同于元朝,元朝和四大汗国的关系,类似于周天子和晋国,鲁国的关系,事实上,元成宗后期,四大汗国也承认了元朝皇帝作为蒙古帝国大汗的宗主地位。

当然,关于元朝和蒙古帝国的关系,目前史学界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各种观点都有,既然如此,维基百科作为中立的资料库,就应该海纳百川,尽可能的能让所有的观点都被包括,尽可能包容所有有一定道理的观点,这样也可以满足尽可能多的读者。

所以,我认为在政治方面,对1206-1271年的大蒙古国和1368-1402年的北元进行一定的介绍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维基百科中的蒙古帝国词条和北元词条内容并不丰富。

-- Eaglewanli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7月10日 (日) 14:52 (UTC)回复

1.有争议的时候,最好的做法是把几种观点全部列出来,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而不是屈从于部分读者的压力。

2.元朝这个国号的确是1271年才出现的,但是我前面已经提到了目前史学界对辽朝和清朝起止时间的观点。尤其是辽朝,200多年的时间里几次改国号,但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辽朝开始于耶律阿保机建国(有907年和916年两种观点),而没有一种观点认为辽朝应该从947年开始(《辽史》记载,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其实按照某些人的说法,耶律阿保机的统治区在长城以北,不包括传统华夏文明区,直到938年才得到长城以南的幽云十六州。至于采用中国制度还是契丹制度,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的汉化都是渐进式的。耶律楚材当中书令的时候,大蒙古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和汉化。

3.再说清朝,目前关于清朝的开始时间就有三种观点,1616年,1636年,1644年,其实清朝1662年才灭掉南明,1683年才灭掉郑氏台湾。维基百科词条中,是把这三种时间全都列出来的,清朝到底始于哪一年,每个读者看完后自然会有他自己的观点。

4.关于元朝的开始时间,我知道的就有以下几种:1206年(元太祖建国),1215年(攻占北京进入长城以南传统华夏文明区),1234年(灭金取中原),1260年(首都从漠北转移到漠南上都开平,国学大师钱穆就认为元朝从1260年开始),1271年(改国号),1276年(灭南宋成为全国性政权),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统一中国)。

到底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谁也不好说,只能选择把几种比较普遍的观点列出来让大家去自己分析。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对元朝是从1206年开始介绍的,该书中认为从1215年开始,蒙古人开始统治中国。

5.关于中国制度还是蒙古制度,从1206年开始蒙古人就开始进行缓慢的汉化,忽必烈的汉化也不彻底。

“然而元朝是由1271年成立的,之前的蒙古帝国奉行蒙古制度而非中国制度。所以有很多人认为蒙古帝国不是中国朝代。” 因为有部分人有异议就要改掉吗?他们就一定是对的?那还有部分人认为蒙古帝国是中国朝代呢,蒙古帝国维基百科词条后面把几种观点都列出来了,读者自己去判断好了。

忽必烈是1260年登基,根据《元史》,忽必烈1260-1271年也是采用了大量汉法的。请问1260-1271年的忽必烈时代和1271-1294年的忽必烈时代,除了国号变了之外,在施政方针等方面有其他大的差别吗?

6.中国历史上有元朝,但是没有蒙古朝,按照发生在中国土地上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观点,1215年大蒙古国攻占北京进入长城以南传统华夏文明区,1234年灭金取中原,统一北方,如果元朝从1271年开始,请问:1215-1271年的北京属于哪朝历史?1227-1271年的甘肃和宁夏又属于哪朝历史?1234-1271年的河南又属于哪朝历史?属于蒙古朝吗?中国历史年表上有“蒙古朝”这个名词吗?

7.大陆和台湾,和国外很多国家,在很多历史问题上的观点都是不同的,这个是正常的,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十个人读同一本书,写出的十篇读后感差别很大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求同存异”。

8.很多问题有争议是正常的,那就把不同的观点都写上,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屈从于部分人的压力,一个客观中立的历史普及者是不会做的。

-- Eaglewanli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7月10日 (日) 15:35 (UTC)回复

“最后,蒙古帝国含蒙古本地、汉地、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与伊儿等四大汗国,而元朝只含蒙古本地与汉地,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反对蒙古帝国=元朝的道理。 我们可以在介绍元朝时顺便说明他的前世蒙古帝国与后世北元,然而元朝时期确实只有1271年至1368年这97余年,”

最近一段时间事情比较多,很久没来了,对您上面这段话,我无法赞同。准确的说,是1260年之前的蒙古帝国含蒙古本地、汉地、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与伊儿等四大汗国,但是1260年蒙古帝国已经分裂,忽必烈的统治区只包含蒙古本地和汉地。

蒙古帝国的分裂开始于1260年,而不是1271年。而且,大元只是一个汉语国号,“大蒙古国”的蒙语国号从1206年到1635年是一直存在的。

不论从哪个角度讲,1260-1271年的忽必烈时代和1271-1294年的忽必烈时代都没有本质区别(除了国号改变之外)。

纠结于国号不如按照真实历史来判断,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就是认为元朝的起止时间是1260-1368年,一共109年。

还有,您对元朝和辽朝清朝的起止时间判定采用双重标准,这也不是研究历史的严谨态度。

还有,不论是元朝皇帝自己,以及元朝时期的人,还是明朝清朝的人,都认为元朝开始于1206年元太祖建国,具体可见《元史》《明史》《清史》的相关记载,作为现代人却因为一个国号的改变而争吵不休,可见国外史学观对中国历史研究的不利影响。

-- Eaglewanli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9月30日 (日) 12:15 (UTC)回复

Re: 编辑

谢谢邀请,我已经加入到那个提升计划。虽然不知能够帮助到什么忙,但希望能够共同推动这个事业。谢谢。--Walter Grassroot 2011年7月10日 (日) 21:08 (UTC)回复

那人又再恶搞 编辑

刚躲过罢免的那个人又在乱删跟中华民国相关的照片!包括你所上传、已注明符合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的严家淦照片! 真是烦不胜烦!

WildCursive (留言) 2011年7月11日 (一) 04:34 (UTC)回复

邀请您参加第九次动员令 编辑

  第九次动员令邀请函
 
维基娘,第九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Jason22/2012年1月之前您好:

首先,感谢你对维基百科的贡献!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的条目品质及数量,第九次动员令会于2011年6月25日至9月4日期间进行,我们竭诚邀请您积极参与。

本次动员令分为大、中、小动员令,大动员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题中贡献的动员令项目,而中动员令的2个主题分别是人文与社会科学世界各地,小动员令的4个主题分别是最多语言待撰条目自然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外交

关于本次动员令的详细信息请您参见:第九次动员令,并欢迎您到动员令入门页了解什么是动员令,并请至报名页面报名参与是次动员令,已于6月25日开放报名了

请收到本邀请函的维基人,将{{subst:动员令}}转贴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也请参考工具),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之关键,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维基的服务、品质及数量!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您看看这图 编辑

我又把三国行政区划地图给改了一下,请看看有什么问题。 如图: --玖巧仔留言 2011年7月21日 (四) 04:32 (UTC)回复

感谢提醒,已修改。--玖巧仔留言 2011年7月21日 (四) 23:33 (UTC)回复

关于历史条目提升计划 编辑

关于年表乙条 编辑

那为何不是删除系列条目,而是删除年表呢? -南贺之风 (留言) 2011年7月25日 (一) 02:10 (UTC) 你好,听取你珍贵的意见,决定放弃幼稚的陋见,而去改善条目。删除年表示对的。-南贺之风 (留言) 2011年7月26日 (二) 07:47 (UTC)回复

关于新朝 编辑

谢谢使君的勉励与协助,虽然“汉朝”条目的第三次复审,没有出现具体相关意见,那就当做社群认为汉朝是特色条目好了,至于新朝,茶壶会试着写写看,但是可能不会更新的很快。--茶壶 (留言) 2011年7月29日 (五) 16:36 (UTC)回复

优良条目候选 编辑

关于夏朝 编辑

谢谢提醒!再过两三天就写完了,不过是否需要先等同行评审结束了再提报?--Shibo77 2011年8月16日 (二) 22:32 (UTC)回复

贡献栏 编辑

历史计划贡献栏中缺少了“地图”栏。因为之前您回复我制作的地图也是算为贡献的。最近我没有什么时间对条目进行大规格的文字扩充。倒制作了不少相关地图。--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17日 (三) 00:19 (UTC)回复

有关动员令贡献提报 编辑

已看到您在Wikipedia:动员令/第九次动员令/个人贡献/的编辑,其实您已经报名动员令了,您的动员令贡献提报页面在Wikipedia:动员令/第九次动员令/个人贡献/Jason22--Wolfch (留言) *DC9* 2011年8月20日 (六) 17:38 (UTC)回复

曹操 (演员)里面那个截图够不够成侵权? 编辑

从一个电视剧里面截取出来的,我觉得算,版权方没有释出版权。Pkou (留言) 2011年8月23日 (二) 13:07 (UTC)回复

新中横公路图片用意 编辑

关于您在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这则留话,我已回复在User_talk:老陈。—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4日 (三) 18:28 (UTC)回复

真的没问题吗 编辑

我实在有点担心,八通关迟迟没有需要改进之处,不知道是我多虑,还是真的没问题,我怎么看来看去都觉得还有改进空间,推去Wikipedia:同行评审#八通关也没有下文,拿到互助客栈也是没有人提出回应,除了图片,我在意还是内容的陈述上,否则就真的很对不起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6日 (五) 17:37 (UTC)回复

既然没人提出,当前我只能靠自己明察微观,去找出问题改善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7日 (六) 19:17 (UTC)回复

(:)回应:我回复您这则留言。首先只能说声抱歉了,我不能再拿条目去候选了,因为已经有人质疑我的心态了,再说我也没过继续写下一个条目,当前只有八通关草原准备创建,反正我就是无奈,也不太想说了,我该做都做了,还不是一样有人会把条目问题转移到我身上来讲,遇到这样子的人,那还能讨论个什么,更别说是要改善条目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7日 (六) 18:39 (UTC)回复

回复您的留言。说穿了,若不是我能力不足,那么就是我脑筋太死了,写到现在才发现,若我个人的进展上没有获得突破,写再多的条目似乎也是显得枉然了,也难怪有人将条目的问题转移到编者身上,我现在能明白体会到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8日 (日) 09:47 (UTC)回复

送你一只猫头鹰 编辑

  向你问好!
感谢你长期不倦地提升中华民国与中国历史朝代条目!--Shibo77 2011年8月27日 (六) 10:09 (UTC)回复

Re:教授叫我别闭门造车 编辑

我回复您这则留言。拜托,讲了也白讲,问了也白问,还不是跟教授一个样,叫我做好准备才来问(对方的话不是这样讲,我只是转述他的意思)。-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7日 (六) 18:57 (UTC)回复

我查过资料,翻过文献,会收到这种话,可能是我要检讨,或许我问的问题肤浅,所以给人印象认为没准备就来问。再说,也不是只有教授会说,老早在维基人看到人家讲了。我现在一直连续两个星期赶稿八通关草原,无非为了就是想把事情做完就休长假。您去看您自己拿八通关去推选优良条目,是不是有人认为要再添加内容,我以之前提名新中横公路为例,写太多有人会说,像现在八通关则有人认为写太少,真不知这是什么社会心态?全把资料写进去就有意见,没全部写进去也会有意见,幸好我不是盲目求选票而来,只能说是他个人的问题,因为假如全写可能添加很多内容,相对的能不能登上特色是另一回事,换言之,拿内容多寡取决条目好坏,这除了是心态的问题,也是在视野上审查狭隘所致,客观分析才能面面俱到,所以这也应该算是他的教育问题吧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7日 (六) 19:12 (UTC)回复
已删除离题的留言。-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8日 (日) 09:42 (UTC)回复

条目:汉族参加了同行评审 编辑

如果有空的话,建议去瞧瞧。--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4:24 (UTC)回复

送给您一枚星章! 编辑

  不倦星章
感谢你对中国历史相关领域作出的巨大而不可磨灭的贡献--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4:25 (UTC)回复

恳请阁下指引迷津 编辑

事因于有人提出这则留言,之后便对自己个人问题着手调查,为避免自身问题影响条目本身的质,造成学知上伤害与读者的损失,使我相当看重此等后果严重之问题而进行一番检讨。对于我自己的心态一事,经日多时,然而我仍然察觉不出何须反省检讨之处,更难以知其错之有,我在讨论页发布这篇话题,希望能恳请众人给予我这位当局者迷一点指引迷津之路。—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1:42 (UTC)回复

看来我还真的是……,实在感到很不好意思。—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5:00 (UTC)回复

有所同感 编辑

正因为我没在意选票,更不在意支持票,但只要把条目送去特优候选,无论是否登上,一样都会被贴上“为支持票而来写条目”负面标签。我个人很无奈,既然少了别人不把候选当评审来看,唯今只有同行评审可以用,可惜同行评审的效果不佳,当前情况真的可以说是“无审查状态”,所以我之后也没将条目拿去DYK、特优候选、同行评审,这倒是对条目而言,我感到很可惜,假如单靠编者自己把关条目的质量,恐怕……。-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4:48 (UTC)回复

举报圆桌会成员User:AT 编辑

圆桌会成员AT已被用户Symplectopedia举报

 

圆桌会成员Jason22/2012年1月之前你好,维基人Symplectopedia发现圆桌会成员AT可能违反了圆桌会会规,目前圆桌会成员正在就此行为进行讨论。希望您能够在圆桌会的相关讨论页发表意见。感谢您的关注,如有打扰,谨表歉意!

 

--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5:47 (UTC)回复

真正的条目?成功的条目? 编辑

单就“只要条目本身能够给浏览者提供符合其本身性质的价值,那这个条目就是成功的。”这句话讨论,我回顾整个编辑历程,心中颇有感慨,你想想,假设一种情况,一个条目写太多,若是陈述与读者所需要不符,便是离题,相对写太少,就变成不符合“只要条目本身能够给浏览者提供符合其本身性质的价值,那这个条目就是成功的。”这句话,又再假设一种情况,一个条目若要将全部资料写进去,若是不挑选,那么陈述方式就像照本宣科,资料堆砌,若是陈述方式不妥,有显得像是写研究论文,不然就是语意不够明确,用词易有误解之虞,再不然就是给读者感到太过详杂,无法贴近读者之需求,然而所谓读者相当广大,各层面皆有,若深度与广度无法平衡发展,太深就是显得难懂,太广就是显得详杂,又若是太浅显得不像百科,其中的拿捏就需要编者的经验与智慧,还得懂得方法,若用不得其法,则弄巧成拙,如此情况,正反映出我的当下所写的条目,实际上,我至今还未能在维基百科看见“真正的条目”,但没有所谓“成功的条目”。-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6:15 (UTC)回复

若“理”是人说,就无“定理”可言;若“理”是事实可以被人看见,看见的人就会明白何谓“理”。换言之,编辑是一条不归路,没有所谓完美,也没有完全可言,什么都是人家说的,走下去就是没完没了,因为思想是人家的自由意念所为,旁人无法左右,更无从制止,说穿了,“真理就是无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7:10 (UTC)回复
只不过看编者愿不愿接受改进罢了,否则一辈子都是“受理也受气”,或者是“无理也无知”,就是这么极端的两条路,因为中间的路就是被人的意见给堆掉,不可能说从做与不做还能杀出第三条路来吧?我只能说,编者可以选择自己,但无法选择别人,所以我认为编辑是众人骂的一条路,一辈子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掩盖不完的声音,除非自己不负责任,当成什么都没做过般,就丢下维基百科不管就跑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7:16 (UTC)回复

新条目 编辑

“在推荐日之前修改不间断超过5天,且5天内创建或进行过重大增订”, 里面不是说修改不间断超过五天,并且近五天有个重大增订?没有说超过五天时间就不可以推荐了?或是我理解错了?--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7:31 (UTC)回复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只能去掉条目后半部分中从别的条目中复制过来的内容了。这样就减少了条目的大小,然后再在这基础上进行扩充。--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23:22 (UTC)回复

隋朝 编辑

恕我孤陋,你要是觉得突厥与高昌向隋朝学习文化与典章制度,请拿出来源来,这个2010 年10月1日,《中国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1页说了么?Zcm11 (留言)

不再打扰了,我不是想说不对,只想说那一段要是翻译成英文在en上出现,会引起外国人的争议,有来源总比没有好。高昌没问题,但是突厥却很勉强,毕竟是游牧民族,不像辽金夏。Zcm11 (留言) 2011年9月1日 (四) 03:03 (UTC)回复

《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九‧北狄‧突厥》:“大业三年四月,炀帝幸榆林,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前后献马三千匹。......(启民可汗)臣今非是旧日边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至尊怜臣时,乞依大国服饰法用,一同华夏。臣今率部落,敢以上闻,伏愿天慈,不违所请。”

这段片语用来支持突厥向隋朝学习文化与典章制度是有问题的,也靠不住的,因为这一段的下半句是

帝以为不可,乃下诏曰:“先王建国,夷夏殊风,君子教民,不求变俗。断发文身,咸安其性,旃裘卉服,各尚所宜,因而利之,其道弘矣。何必化诸削衽,縻以长缨,岂遂性之至理,非包含之远度。衣服不同,既辨要荒之叙,庶类区别,弥见天地之情。”仍玺书答启民,以为碛北未静,犹须征战,但使好心孝顺,何必改变衣服也。帝法驾御千人大帐,享启民及其部落酋长三千五百人,赐物二十万段,其下各有差。

也就是说隋明帝不容许启民可汗的突厥蕃人向隋朝学习文化与典章制度,原因是蒙古高原尚未平定,加之隋朝并不想让居住在隋朝境内的突厥人同化,隋朝需要利用这批突厥人永固北方的局势,不过隋朝能力有限,有隋一代蒙古高原仍还不稳定,而启民可汗也对此无能为力,他既不能北上也不能南下入主中原,对此就说了“臣今非是旧日边地突厥可汗”,就是说他已经不是蒙古高原上的君主了,事实只不过是个流亡的政权君主,就像后来的俾路斯一样,对波斯的局势无能为力。另外隋朝对高昌的文化与典章制度也不是很长,高昌有很多汉化制度在很长的时间是受到北魏和北朝的影响,可否也在北魏条目上提及此事?

关于历史提升计划 编辑

已经将相关条目提报,第一次参加这种计划,只是不知道程序是否正确,还望多加提点,谢谢。--黑暗魔君 (留言) 2011年9月2日 (五) 18:44 (UTC)回复

历史提升计划 编辑

感谢阁下邀请我参加历史提升计划,但本人近期并没有创建历史条目的计划,而且注册维基百科至今仅创建过两条历史条目。琅威理条目也是因为读了郭廷以先生的《近代中国史纲》后心血来潮创建的,不知道下次何时才会再编写历史条目。因此在下觉得自己目前暂时不适合参加这个计划。 --Alexchen4836 (留言) 2011年9月4日 (日) 14:34 (UTC)回复

关于夏朝条目 编辑

谢谢阁下的努力!刚刚看了,资料很详尽,但请恕直言,颇多过于冗长的句子和语病,而且有很多未经考证的推测和结论(e.g.“可见夏氏族的影响号召力。”),似乎需要大修理一下。尝试修改了一些,或许意见未尽相同,请仔校对,谢谢! - LC (留言) 2011年9月10日 (六) 14:09 (UTC)回复

中秋节快乐 编辑

 
送上月饼一盒

中秋佳节,祝您合家团圆,维基愉快! AlexHe34 (留言) 2011年9月12日 (一) 02:51 (UTC)回复

第九次动员令延长提报限期通知 编辑

由于较早前未能在动员令结束时通知各未提交贡献的用户,故此现特延长提报限期至9月17日,在此段期间你可以再次提报9月4日或之前作出的未提报贡献。再次感谢你支持第九次动员令,对你有任何不便,深表歉意。

至此提报你的贡献

HW DC9 2011年9月13日 (二) 13:42 (UTC)回复

有关乎Template:明朝历史事件的一些愚见 编辑

Hi Jason兄, 我看到阁下编撰的Template:明朝历史事件,窃以为现有排版有些随意。我有两计,其一是按照《明史纪事本末》的章节来扩充模板,因为该书每一章节即描述一个重要政治事件,既有关注度,编写起来又可直接援引文章(文库中Zhxy兄已近乎补充完备,见:s:明史纪事本末),十分方便。劣势就是维基人手向来捉襟见肘,在下亦忙于编写《明史》列传,两年内或许都没有齐备的可能;另一方式以保持现状,有新事件则逐步添入,看起来简洁美观,但或许对编辑创建速度而言有减无增。不知兄台意下如何?谢谢。--Walter Grassroot () 2011年9月25日 (日) 19:35 (UTC)回复

夏朝 编辑

既然有争议,那何不放一张没有争议的图片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9月27日 (二) 01:03 (UTC)回复

User talk:Shizhao#关于夏朝展示上Shibo77 的回复表达了我的意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9月30日 (五) 00:26 (UTC)回复

或许是表达上的歧义,你说“关于大禹的争议也就是启的争议”,这句话我实在不明白。对于大禹是否夏朝君主有争议你我他都认同,但是启是否夏朝君主哪里来的争议?--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0月2日 (日) 06:21 (UTC)回复

您好,希望能一同协作白起词条~ 编辑

如果您有时间欢迎一起协作白起词条,关于伊阙之战的战况,原始资料非常少,只有《战国策》和史记有几段话的记载。其余可以补充一些内容,希望您能一起协作,O(∩_∩)O谢谢。周子仪浪漫谎言 2011年9月29日 (四) 12:14 (UTC)回复

已经对白起条目进行了内容扩充以及错误修改,您提到的已经基本修改了,我觉得添加参考书籍意义不大,因为我用的参考资料都有书籍的名称,而且十分详细。欢迎你再帮我投一票,谢谢。周子仪浪漫谎言 2011年9月30日 (五) 12:46 (UTC)回复

参考书籍已经加上。关于四大名将的问题,我认为只能说作为民间流传的一种统称。如果要是对比的话,恐怕吴起、匡章这些都可以与李牧、廉颇、王翦较量一下,更何况维基已经收录了战国四大名将的词条,我认为推翻约定成俗的东西不太可行。周子仪浪漫谎言 2011年9月30日 (五) 15:15 (UTC)回复

白起的词条已经再次扩充,如果有意见欢迎再次提出,谢谢。周子仪浪漫谎言 2011年10月1日 (六) 03:25 (UTC)回复

回复:清朝遭到奇怪的修改 编辑

不清楚,我这边的荧幕比较宽看不出问题来,现在的版本的首段还有空白吗?--Shibo77 2011年10月8日 (六) 12:21 (UTC)回复

右侧多出了一块是因为艺术章节的那个画廊太宽了。添上overflow貌似可以解决这个问题:“<div style="overflow: auto; padding: 3px; border:solid 1px;"></div>”(试验页面)。不过我觉得User:Dayten的那个版本的{{中国历史}}模板摆放得不美观。--Shibo77 2011年10月8日 (六) 13:27 (UTC)回复
(仅仅回复一下技术问题,其实截图应该给User:Dayten看):这可能是IE的问题,或是近期MediaWiki软件更新出的故障,让我想起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存档/2011年9月#澳门条目的显示问题,不过我对这些技术问题一窍不通,还是问问User:Bencmq或到客栈问问吧。--Shibo77 2011年10月9日 (日) 03:18 (UTC)回复
  • 我看了此用户在清朝条目的第二次回退。他这么排列长模板显然会造成此问题。另外此用户好像特别热衷于西藏条目,且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数日内频繁改动了大量条目但实际贡献似乎不多。我先前写的一些西藏条目被其毫无理由地删除了整段内容。是否应提醒管理员注意此人并采取保护措施?--inhorw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02:25 (UTC)回复

文件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File:清15 2.png已列入Wikipedia:档案存废讨论中,具体原因及讨论请参阅该页面。图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资讯,如是者请尽快补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时借此机会提醒您,维基百科极为注重著作权,请参考相关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准则等指导页面。谢谢!

金朝参选特色条目 编辑

已投票,这个词条编辑的很不错,辛苦了。

问一下,里面用到的好几幅《史集》里面的图片很不错,在哪里可以看到《史集》中的全部图片,谢谢。 —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1:34 (UTC)回复

谢谢,对于这一部分不太了解,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维基图片(维基多媒体)在哪里,能否帮忙告知?多谢!—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1:52 (UTC)回复

在那里输入“史集”一样是找不到图片啊,我这方面真的是很不在行,麻烦了—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4:23 (UTC)回复

明白了,多谢—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7:41 (UTC)回复

人事任免投票资格 编辑

谢谢关注。表决已延长7日至2011年10月16日0时0分,同时进行讨论中间方案,欢迎参与。特此通知。--Gakmo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7:33 (UTC)回复

关于历史提升计划 编辑

迟复为歉,感谢阁下邀请我参加历史提升计划,但本人近期忙于现实生活,每月仅能登录数次,似不适合参加本计划。谨奉上支持和祝愿,再次感谢。米尔格拉姆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00:48 (UTC)回复

动员令头衔及模板通知 编辑

 
这位用户已完成 动员令 1


您好,Jason22/2012年1月之前!感谢你参与第九次动员令,经过部分点算,你可以在你的用户页中加入以下模板 (你也可因应个人风格,选择不加入):

{{User 動員令|1}}

  • 注:{{User 动员令}}中第一个参数为参与次数,由于部分用户的用户页未有标明参与次数,故作一次计算,可自行因应之前的参与次数更改次数。

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参与维基百科的活动。-Wolfch (留言) 2011年10月13日 (四) 16:10 (UTC)回复

回复 编辑

很抱歉,没有立即回复,使君的问题应该解决了吧!因为茶壶近期在台南官田服兵役,所以近期无法参与编辑了。--茶壶 (留言) 2011年10月15日 (六) 14:41 (UTC)回复

Re:中国朝代 编辑

在下很乐于参与中国朝代的编写,不过近期比较忙,可能不能很积极的参与,不过也愿意尽些力。--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16日 (日) 10:57 (UTC)回复


File:Flag of Ulsan.gif快速删除通知 编辑

 

您好,您创建的页面被提出快速删除,该条目很快会由管理员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请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若提删理由不适当或您已对条目做了适当修改,请在被提删页面的顶部、快速删除模板下方放置{{hangon}}模板,并在讨论页中说明。您也可以同提删的维基人进行沟通。

提示: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可联系管理员,要求他们将删除前的条目内容通过邮件发送给您。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0月17日 (一) 01:48 (UTC)回复

关于辽朝起始时间 编辑

不清楚,我根据的是《现代汉语词典》附录的这段话:“辽[耶律氏](907—1125)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不过以916年开始计的纪年表的确也很多。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方面的资料(好像是资治通鉴的释译),说阿保机建国初期契丹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耳相传,所以建国年代不可考,但是最晚是916年建元时。待会我再查一下。另外是否有兴趣介入这个南北朝朝代题目的讨论。多谢!--Shibo77 2011年10月20日 (四) 23:19 (UTC)回复

统一八部应该是更早的事情,907至916的三三得九年应该是阿保机通过三次燔柴礼来平息叛乱。查了一个资料(346K的PDF):“契丹开国年代问题”,说分歧源于元代的《辽史》与《契丹国志》两本史书,一说907丁卯年,另说916丙子年:《辽史》关于开平元年(907)开国的记载可能源自《皇朝实录》,其后被许多书籍转抄,至20世纪初学者才开始质疑《辽史》的说法。然而《皇朝实录》成书于1100年左右,距离契丹建国近二百年,不一定可靠;《契丹国志》关于贞明二年(916)开国的记载可能源自《资治通鉴》,但有误解,司马光给予比较谨慎的处理,在《通鉴考异》中说不知阿保机称帝于何年,但知916年建年号,姑且认定916年为阿保机建国称帝的最晚期限,但究竟应在何时不好判断;最后他说实际建国年代应在二者之间而比较这两个年代,916年似乎更接近于事实。--Shibo77 2011年10月21日 (五) 04:33 (UTC)回复

我扩展了明成祖条目 编辑

我前段时间扩展了明成祖条目,想将其弄成一个优秀条目,你对古代史条目贡献良多,如果你感兴趣,想请你也去看看,帮助继续完善这个条目。--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07:00 (UTC)回复

我把明成祖条目提请优良条目候选了,有空欢迎去看看,能投投票就更好啦。地址为: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5%84%AA%E8%89%AF%E6%A2%9D%E7%9B%AE%E5%80%99%E9%81%B8#.E6.98.8E.E6.88.90.E7.A5.96 --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10:47 (UTC)回复

谢谢,待本次投票结束,我就将其添加进去。--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14:41 (UTC)回复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我把明成祖条目放进历史提升计划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28日 (五) 12:43 (UTC)回复

我觉得明朝条目帝王年表中的有部分内容需要统一一下,就是在设计庙号、谥号改动的注解上,有使用年号代称皇帝的,也有使用庙号代称皇帝的。显得有点杂乱和重合,觉得需要统一一下。阁下意下如何?--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28日 (五) 15:03 (UTC)回复

历史提升计划 编辑

开始时忘记在参与者处留言,我已补上签名,谢谢您的提醒和提名。--inhorw (留言) 2011年10月23日 (日) 07:43 (UTC)回复

圆桌会举报Xrdtj 编辑

圆桌会成员Xrdtj已被用户Legolas1024举报

 

圆桌会成员Jason22/2012年1月之前你好,维基人Legolas1024发现圆桌会成员Xrdtj可能违反了圆桌会会规,目前圆桌会成员正在就此行为进行讨论。希望您能够在圆桌会的相关讨论页发表意见。感谢您的关注,如有打扰,谨表歉意!

 

Template:汉朝历史事件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汉朝历史事件”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讨论条目的存废。这是因为有编者认为这页面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您可以参看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页面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等意见;请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10/25#Template:汉朝历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页面,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页面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48 (UTC)回复

Template:五胡十六国历史事件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五胡十六国历史事件”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讨论条目的存废。这是因为有编者认为这页面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您可以参看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页面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等意见;请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10/25#Template:五胡十六国历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页面,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页面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49 (UTC)回复

Template:南北朝历史事件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南北朝历史事件”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讨论条目的存废。这是因为有编者认为这页面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您可以参看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页面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等意见;请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10/25#Template:南北朝历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页面,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页面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49 (UTC)回复

Template:隋朝历史事件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隋朝历史事件”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讨论条目的存废。这是因为有编者认为这页面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您可以参看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页面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等意见;请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10/25#Template:隋朝历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页面,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页面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49 (UTC)回复

Template:元朝历史事件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元朝历史事件”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讨论条目的存废。这是因为有编者认为这页面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您可以参看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页面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等意见;请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10/25#Template:元朝历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页面,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页面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50 (UTC)回复

Template:明朝历史事件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明朝历史事件”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讨论条目的存废。这是因为有编者认为这页面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您可以参看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页面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等意见;请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10/25#Template:明朝历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页面,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页面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51 (UTC)回复

Template:清朝历史事件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清朝历史事件”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讨论条目的存废。这是因为有编者认为这页面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您可以参看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页面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等意见;请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10/25#Template:清朝历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页面,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页面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51 (UTC)回复

Template:中华民国历史事件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中华民国历史事件”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讨论条目的存废。这是因为有编者认为这页面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您可以参看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页面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等意见;请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10/25#Template:中华民国历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页面,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页面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51 (UTC)回复


明成祖时疆域图 编辑

本人发现,目前维基中常引用的两张明朝疆域图不够中立,存在明显的问题。 明朝条目中第一张图里的交趾明显有问题,比实际要小很多, 对比下图就能看出。同时看不到库页岛。  ,鉴于这图的出版时间为一九零几年,年代太过久远。显然错误之处不少。 为此,我参考了《中国历史地图》和《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一些文字资料制作了一张明成祖时期疆域图。如我下面所帖图。请您过目。目前已知问题是大宁等一大片地区,即此处的长城以北送人了,这一处没有及时更正。至于其余的部分,如果仍存在问题,还望指出。--玖巧仔留言 2011年10月28日 (五) 06:42 (UTC)回复

您推荐的[1]打不开,代理也不行。
安南的问题我知道,因为这张图只是表示明成祖时期的情况,故而有如此画法。及后的英宗甚至更后的情况并不会考虑在内。当然,有时间还是会制作出相应时间段的地图。如明神宗和南明时期的。
东北部分。按较新出版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朝篇里说,永乐初年开始在黑龙江下游一带设置奴儿干等卫所,再于七年置奴儿干都司时,当地已有一百三十余卫所。后面并未直接说明设置都司时,其范围有无扩展到上游,甚至及远。但幸好书中将各卫所设置时间、位置用表格列出。相信当地存在卫所的地方都算明朝范围了。由于地名过百,怕是要好些时日才能运用到地图中。
而据谭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奴儿干都司范围如您所言,但外兴安岭一带并没有卫所存在。另一本《中国历史地图》中的北界则是以林西、林东、洮南一线往北。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朝卷里面还说奴尔干都司的官员是土流兼用,并以流官为主。根据这段句话似可说明他虽与乌思藏、朵甘同为羁縻地,但中央对其的控制力是很强的。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0月28日 (五) 23:32 (UTC)回复

嗯。那个图,实际就是谭图。只是将谭图中划为少数民族政权的赤力把里、鞑靼等划进明朝疆域中。--玖巧仔留言 2011年10月29日 (六) 01:18 (UTC)回复
我已经进行了修改,如下图。顺便加上洪武、建文时范围,以满足明朝条目所需要的极致范围情况。东北直上外兴安岭。不过,并未区分直属与羁縻。--玖巧仔留言 2011年10月29日 (六) 05:30 (UTC)回复
公鸡脖已经改了。如: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0月30日 (日) 01:46 (UTC)回复

提升计划 编辑

关于导航模板 编辑

个人留言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11年11月#关于导航模板,欢迎您参与讨论。--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30日 (日) 09:09 (UTC)回复

re:历史主题改版 编辑

没问题,以前就想要大刀阔斧版面更新,没想到您改的真不错,能否先说明一下需要参与哪些部分呢?秋聚刚过还需要整理一些,过一段时间会投入此版。--♪安可♫(与我对话 ☺)-2011秋聚 2011年10月30日 (日) 11:58 (UTC)回复

东南亚条约组织再次提请优良条目候选 编辑

晚上好,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小的在几日前再次推荐东南亚条约组织成为优良条目,内容是由英文版维基百科的优良条目翻译过来的,符合成为优良条目的条件。小的见到你在这个条目参与第一次优良条目候选的时候为这个条目投了支持票,所以希望您能够对此给予支持和宝贵的意见,虽然我不会强迫您去投票,或者是发表意见。—春卷柯南夫子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记 | 功名记 )2011年10月30日 (日) 13:09 (UTC)回复

中华民国治藏历史 编辑

你好,此番留言是想烦请你对我在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求助的申诉做出适合的评断。正如之所言,管理员身份的用户:Gakmo日前欲将中华民国治藏历史改名为其所属意的西藏历史 (1912–1951年),在相关讨论只持续10小时,仅有2位用户参与(User:InhorwUser:Dayten)的情况下,径自认定讨论获得“共识”而改换条目名称。在我知晓其行径后并恢复条目之前名称时,此用户竟又在无任何讨论、不知会任何人的情况下执意“保护”条目至合其意的名称。此等作为,在我看来,实在过于目中无人、公权滥用了。

正如其他相关条目,中华民国治藏历史是关于中央政权对西藏治理政策的阐述,而绝非西藏在选定时间段的内部历史,但此明显就让整个条目文不对题。用户:Gakmo声称中华民国对西藏的主权留有争议,但中原政权对西藏的主权从元朝起就一直有人提出异议,即使今日在一部分看来,西藏也只是“被侵略”、“被占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藏的主权是“非法”的,难道因此我们将要把所有西藏的历史条目改为西藏历史 (XXXX–XXXX年)?如果再延伸此话题,中华民国对西藏的主权一直是法理存在、国际公认的,只是实际执行因诸多原因而未深入,正如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主权也只是流于表面,香港保持了甚至比那段时期的西藏更多的自治权力,难道我们也要因此禁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港的治理主权?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用户:Gakmo将条目改名是声称为了和其它维基百科保持一致,我继而不禁要问,从何时起中文维基百科要听从于其它维基百科的意志?中文维基百科的独立运作性难道已不存在?况且说,外部世界对西藏事务的观点、态度是事实存在明显的偏差的,这不必讳言,仅从en:Invasion of Tibet (1950-1951)(英文维基长期保持的条目名,也可以说是此类名称的始作俑者)、ja:チベット侵攻 (1950–1951)就可见一斑。

在此,我真挚的希望你能对中华民国治藏历史的命名做出公允的评判,及避免未来此类滥用公权的事件再次发生。谢!--敢为天下先 (留言) 2011年10月31日 (一) 16:08 (UTC)回复

地图 编辑

明朝那个地图放在开始的位置,我觉得排版要好看些,因为一般这种模板,多为名字之下是一幅配图。清朝有国旗,所以配的是国旗。明朝没国旗,配上这个不突兀吧。不过放下面也没问题。想来问问你的想法。--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3日 (四) 12:01 (UTC)回复

了解了,多谢。--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3日 (四) 12:26 (UTC)回复

地图制作 编辑

先是用gis来做。这样就不需要像画图一样将整个的海岸、河流、现代边界像“画”出来了,因为网络上有公开的免费数据可以运用,只需要用gis类软件调用即可了。而要编辑的就是历史边界或是历史地名点,这个要自己来做。像地形这样也直接有公开的数据运用。

然后就可以将制作好的地图导出为可以编辑的文件格式,如svg或pdf格式,再到矢量绘制或是像素图片处理工具中进行加工,如线条的修改,增加不同形态的文字等。

也可以这样。只用gis加载各种数据如海岸线、河流湖泊、地形数据,再将其导出为一张图片,然后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打开,并在其上绘制。但这样就不能重复利用了,因为非gis软件编辑的数据是不带地理信息的,这其中最麻烦的就是投影了。用非gis软件的话,打个比方,维基的资源共享上面有大量的空白地图,矢量或像素格式都有。如果我们以此为底图,在其上进行绘制,则还要保证所参照的地图能与之重合,在非gis软件中就非常麻烦。而在gis中则根本不用担心投影的问题,编辑的东西可以和其他gis数据叠加运用,这点真是太好了。

相关的资料你可以看:地图专题qgis相关网站--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5日 (六) 18:10 (UTC)回复

底版地图,在地图专题里面有,数据那章就是的。有矢量的数据和地形数据。
如果觉得qgis不好用,也可以试global mapper,有汉化补丁,不过是简体中文版的。--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3:56 (UTC)回复

唐朝疆域变迁 编辑

其样式还是像明成祖时期疆域图那样吗?只是为动态的?时间段怎样设置?--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5日 (六) 18:24 (UTC)回复

http://img1.itiexue.net/697/6972013.jpg 这种图,全打不开。可以上传到其他地方吗?像http://tu.6.cn/ 或是 http://min.us/--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1:18 (UTC)回复
好的,我尽量多参照几份资料。我个人极为喜欢中国文化大学版《中国历史地图》。文字资料,我会看看《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朝卷、商务印书馆文库《中国疆域沿革史》--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3:59 (UTC)回复

明朝疆域新观点 编辑

我之前制作的疆域图被批为双重标准。据说是因为没有南洋的旧港、缅中、老挝北。甚至还有人没有西洋。J总有相关资料吗?我查了一下,真是有旧港宣慰使呢。--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5日 (六) 18:27 (UTC)回复

唐朝疆域变迁 编辑

图片已制作,  

总制作了十七幅图,临时删除了开元二十五年的一张,因为和开元三年一样,没有变化。

目前还有些小问题。像是其中有两桢图的标注错位丢失。开元天宝年间辽东疆域问题。--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06:48 (UTC)回复

为什么要总章二年的?因为我查资料,谭的总章二年是追溯,西境已经没那么远,熊津府也在几年前主动放弃。并且,总章二年和总章元年是一样的,唐疆变迁图中已经有总章元年了,此年灭高句丽。

所以,我觉得的话,可以像明成祖疆域图那么弄,不要限定一个时间,而以颜色来区别不同的时段,这样可以实现唐朝不同时间的不同疆域并存于一张图,因为在实际上,唐朝西疆最大时,则东疆并非极致,反之亦然。您认为呢?--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5:14 (UTC)回复

河流湖泊是否要加上?--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5:25 (UTC)回复
那就视情况而定吧,河流除黄河外,其他算是比较稳定的。湖泊变化较大,像咸海今天几乎要从地球上消失了。同时感谢您授予的星章--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5:38 (UTC)回复

地图制作相关 编辑

关于地图制作,这个我看了网上不少的资料,选择运用了不少的软件才有了一些小的体会,所以深知万事开头难,如果有兴趣,可以花些时间多看看,自己的体会多了,也就通了。并且,一通百通。--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5:14 (UTC)回复
对了,你还可以用谷歌地球来制作地图,里面有线和区块和地标工具,直接在卫星地图之上绘制,而上图的地图是有各种地名的,这样也可以对照其他地图来参照。最重要的是,在里面所绘制多边形、线条和所加的地标是含有地理信息,可以将其导出为KMZ或KML格式,再用qgis等软件打开,可以和我之前所介绍的各种地理数据相结合。这个是非常简单的,不到五分钟可以上手了。只要成就,相信就会有动力,再学习相关内容也会比较轻松。--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5:23 (UTC)回复

应该是这场战役 编辑

《史记·楚世家》:(楚悼王)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不过没有言明吴起是否参加这场战役。梁玉绳对这段记载还有质疑,说大梁是魏地,不知道是楚国追击三国联军到大梁被击败还是楚国攻打大梁,赵、韩两国援救后大败楚军。周子仪浪漫谎言 2011年11月8日 (二) 02:44 (UTC)回复

唐朝疆域图,含地名。 编辑

业已制作, ,由于地名较多,故而画面也比较大。还望多提意见。--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8日 (二) 03:59 (UTC)回复

州府名称问题 编辑

您好。唐朝行政区划中提到,有些重要的州会称之为府,请问这种州究竟是X州府,还是X府?按中国文化大学版《中国历史地图》里的写法,直接标作府的,如广府、荆府,但由于其他的州名都是省略了州字,而直接写为单名。所以我也不清楚这份地图集是否同时也省略了府之前的州,因为这样和其他省略了州的地名很协调。请问,那些称为府的东东,究竟是直接用府来代替州字,还是说是在州后面加上府?--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8日 (二) 23:39 (UTC)回复

李世民画像的方向问题 编辑

 
唐太宗李世民像

这幅李世民的画像似乎只有维基百科中的是朝左的,其他地方看到的都是朝右的,是不是维基百科这幅方向反了?我上传不了图片,如果是反了,能否麻烦您上传一张正确的?--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12:06 (UTC)回复

旧版那幅质量不如新版,如果能转化一下新版就好了,转化新版或者重新上传都可以。我不会编辑图片,换回旧版都搞不定啊。只能麻烦您。--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15:41 (UTC)回复

呵呵,你说到我的短处了,对这些实在没什么概念。--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15:59 (UTC)回复

解决了,在User:玖巧仔的帮助下解决了方向的问题。--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11日 (五) 13:31 (UTC)回复

您好 编辑

我想申请一下商鞅条目的特色条目,但不太熟悉提交的流程。如果您会的话请帮忙提交一下,谢谢。周子仪浪漫谎言 2011年11月16日 (三) 04:31 (UTC)回复

关于金朝上首页的图片 编辑

临济寺的澄灵塔为金世宗所重建,为金朝典型的佛塔样式,这是我选择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磁州窑枕那张图片实在质量太差,纵使想更换,也应该挑些质量好的图片上去。--长夜无风 (留言) 2011年11月17日 (四) 16:11 (UTC)回复

那个磁州窑枕现藏于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放在一堆各个朝代的枕中非常不起眼,很难可以拿它来代表金朝的瓷器水平。而论知名度,它肯定比不上临济寺的澄灵塔。所以我觉得只有等到以后找到更能代表金朝的图片再换了。--长夜无风 (留言) 2011年11月17日 (四) 16:45 (UTC)回复

关于中华民国国家基础资讯 编辑

因为如果用[[關中 (人物)|關中]]的话,在页面中会显示为[[關中]],至于将中括弧去掉,则会变成关中,所以我才将它用笔误的名义改回[[關中 (人物)|關中]]。--ScoutT7 (留言) 2011年11月23日 (三) 09:50 (UTC)回复

西夏图 编辑

试试。--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00:15 (UTC)回复

嗯,那个积石州是在画面外面,没有显示进来。线路再修正。--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6日 (六) 04:51 (UTC)回复

按shift+F5来强制刷新浏览器的缓存就可以解决图片版本不更新的问题了。图我会再仔细修正的。愿西夏能顺利获评优、特。令后人能全面的了解这个被蒙古人残忍毁灭的古国。--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6日 (六) 05:02 (UTC)回复
图已经修正了。
对了,我发现您上传的图怎么是直接传到中文维基百科的?应该放到维基共享资源呀。直接用“参数设置”中的选项来整合帐,户。或看这里:http://zh.wikipedia.org/wiki/Special:%E6%95%B4%E5%90%88%E8%B4%A6%E6%88%B7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00:27 (UTC)回复

五路伐夏、永乐城之战 编辑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03:04 (UTC)回复


三大 编辑

建议用文字简单直观的说一下宋夏、夏辽三大战役的情况。简略最好。条目里没有说哪三大,只看到第三次战役。--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04:26 (UTC)回复

拖了二天,终于将三大完成了。

是将宋夏与夏辽三大战全在一起,标上战争地点,并附上说明。--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30日 (三) 04:13 (UTC)回复

西夏评选 编辑

杰森君,整个看下去可以直接选特色条目了。内容广泛分明,又干么屈身优良呢?--侠刀行 (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15:37 (UTC)回复

re: 历史提升计划邀请函 编辑

本人过往编过的历史条目不多,对于受邀稍感讶异;但即使才疏学浅,亦乐意献上自己的一分微薄力量,还望阁下日后在计划中不吝指教。 - Ken Iwase (留言) 2011年11月30日 (三) 16:00 (UTC)回复


File:Upu-logo.gif快速删除通知 编辑

 

您好,您创建的页面被提出快速删除,该条目很快会由管理员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请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若提删理由不适当或您已对条目做了适当修改,请在被提删页面的顶部、快速删除模板下方放置{{hangon}}模板,并在讨论页中说明。您也可以同提删的维基人进行沟通。

提示: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可联系管理员,要求他们将删除前的条目内容通过邮件发送给您。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2月2日 (五) 01:15 (UTC)回复

瑙鲁参选优良条目 编辑

你好,条目瑙鲁现在正在参选优良条目中,本条目内容丰富,架构完整,注解详细,图片也十分丰富。如果阁下有意愿,不知能不能拨空评鉴,谢谢你。--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2日 (五) 14:40 (UTC)回复

Re: 关于模板:Feature 编辑

改了,不过好像应该不是你给的那几个……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4日 (日) 05:28 (UTC)回复

弄好了。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4日 (日) 14:54 (UTC)回复

文件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File: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png已列入Wikipedia:档案存废讨论中,具体原因及讨论请参阅该页面。图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资讯,如是者请尽快补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时借此机会提醒您,维基百科极为注重著作权,请参考相关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准则等指导页面。谢谢!

朝代 编辑

不能说少吧。只是多数人只是浏览,并不会参加到编辑活动中来。--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5日 (一) 15:29 (UTC)回复

RE:阿富汗史 编辑

  • 逐一回应:
  • 首段:抵达阿富汗改写成征服阿富汗,征服波斯连结至高加米拉战役,是因为该战役是决定波斯的成败关键,大流士三世逃跑使波斯军失军心大败。帝国的坟墓已加上来源。中亚人部分,指出他们到达阿富汗后组织了新的语言,是今日阿富汗的两大语言
  •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已加上备注,中国史书称为大夏
  • 嚈哒人时期 :已补上
  • 阿拉伯人的统治: 恕研究阿富汗史的资料有限,未能列出
  • 部分段落没有出处:主要是从书本编写,已在下面列出书目,除非有特别需要,否则无需再额外加上来源连结,德语版也是用同样方式写条目--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4:55 (UTC)回复
可能我写作时不察觉有问题,如果你认为哪些地方通通顺,欢迎指出--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5:09 (UTC)回复

2011年第51周特色条目 编辑

好久没上维基,发现一个问题:

该周的特色条目应用2007年44周的晋朝,你用的南北朝是2010年入选的,因为目前特色条目是用到2007年42周的结谊,所以我换成晋朝了。--Rivalry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04:52 (UTC)回复

如果是这样的话,也没有什么关系吧,维基怎么展出特色条目,跟外界没有绝对的关系。

另外,2011年快要结束了,由于你带头发起提升中国朝代质量,许多朝代都有大幅度的改进,成果相当可观,接下来2012年,提升的目标是什么呢?--Rivalry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23:18 (UTC)回复

特色条目评选 编辑

您主编、推荐的中国朝代条目水准素来甚高,在下已投支持票。另外,User:うちはイタチ是何许人?似乎经常在特色条目推选里投反对票,且每次的原因都是“还达不到特色条目的等级”。上次记得有一关于新加坡樟宜机场的条目,不知后来情况如何了?(我找不到当时投票的那个页面了) AlexHe34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2:51 (UTC)回复

不用担心演讲 编辑

座谈会基本上就是由主持人提问,您只要按照经验回答即可,即使无法做长时间的发言,我也会用问题慢慢引导。一个小时在多位分担的情况下,总发言时间应该差不多在五分钟左右,不用太紧张。--Reke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3:30 (UTC)回复

另外就是,因为其他应邀前来的来宾都是参与早期的组织为主,只有您是近期有在主持历史条目提升计划(另一个比较有成的生物学提升计划,主持人因不克前来而无法分享),希望您还是能够上台来分享较近期的社群合作情况。--Reke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3:39 (UTC)回复

问的问题就是跟历史提升计划相关,我目前还在构思细部的问题,而且有些话题可能会临场看您的回答才做引申。不过大抵上方向是这几个:

第一阶段是简介,可能会问一些这个计划兴起的源由,比方说为什么想来主持这个主题、现在得到的回响怎么样。

第二阶段应该是会问协作经验,例如有没有印象参与者合作考证历史问题,有没有碰过难以决定的难题,怎么进行的等等。

第三阶段则是大致的一些感想,比方说你觉得这个计划的成绩好不好,经营起来的困难在哪里,对新手想参与有没有什么建议等等。

原则上都是按照经验或直觉想法回答就好了,因为我们后面还有给全体参与者创意激荡的时间,座谈会本身只是个引子,让参加的人知道实际的情况比谈很深入的话题还重要。--Reke (留言) 2011年12月19日 (一) 06:27 (UTC)回复

路线图 编辑

按五十六个民族分法,去中亚的是回族。我猜这是指回-乱后才迁过去的吧?--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7:02 (UTC)回复

这个几乎可以作为汉人移民海外的路线。不是吗?--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0:01 (UTC)回复

三国图 编辑

您好,我把三国图再重做了一次,主要是之前的州界过于简略。并且还补上了地名。 见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3日 (五) 04:42 (UTC)回复

西夏参选特色条目 编辑

最近事情比较多,很久没上维基了,今天登录发现已经过了投票期了,这个词条的地图很不错,不过地图的名字就比较值得商榷了,蒙古进攻西夏,直接叫“蒙夏战争图”或者“蒙古攻夏路线图”就行,为什么一定要带一个“侵”字?难道北宋进攻西夏就不是“侵”了?刻意的追求在文字上流露出自己的情绪,不是一个客观看待历史的研究者应有的态度,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我们需要做的,是客观公正理性的去看待它,而不是掺杂自己的感情色彩。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2月23日 (五) 20:52 (UTC) 兰州在北宋960年立国的时候既不是北宋领土,也不是党项人领地,而是吐蕃人控制,所以争夺兰州只能用“侵”,灵州的确是西夏从北宋那里夺取的,但是北宋也一样占领了党项人控制的绥州,还有,西夏的领土绝大部分从来没有被北宋统治过,而是西夏从回鹘人,吐蕃人等民族那里夺取的。回复

关于“侵”字,北宋进攻西夏也许有争议,但是北宋进攻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国的时候,算不算“侵”?如果说蒙古“侵”西夏是因为西夏并不是蒙古的领土,而且立国比蒙古要早,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北宋“侵”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国,因为北宋立国时间要比这几个国家晚的多,而且北宋从来没有统治过这些国家。

我知道地图不是你做的,不过我和地图的作者不熟悉,和你比较熟,所以和你说一下我的看法。 —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6:50 (UTC)回复

老兄客气了,最近我事情较多,这几天我抽时间和他交流一下吧。 —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23:55 (UTC)回复

问个命名的问题 编辑

因为最近User:星光下的人对一些帝王条目的开头提出了异议,包括明成祖汉景帝刘备,想问问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规范可以参考?不想因此引发编辑战。--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6:19 (UTC)回复

谢谢,已经提交过去了。希望您也能提些这方面的意见,毕竟您编辑历史类条目的经验比我丰富,相信很有见地。--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6:45 (UTC)回复

有个问题在那边请教,有空烦请去解惑一下。--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28 (UTC)回复

不知对用户苏武的意见觉得如何?我觉得那不失为一个方法。--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15:06 (UTC)回复

根据这几天的意见,我在讨论末端提了个看法,不知觉得如何?--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7日 (二) 13:55 (UTC)回复

能说说讨论的进展吗?那个页面打不开了,似乎是因为出现了敏感词汇。--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1:03 (UTC)回复

可是我还是进不去啊,郁闷中。--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4:08 (UTC)回复

我同意你的意见,名字结合常用称呼,那个列表很有益处,谢谢。明英宗是卡在一个不能用年号,庙号他倒不卡。如果那边基本达成共识了,就把那个讨论移动到明成祖条目的讨论页吧。这个讨论真够劳神的,不过能有个结果避免以后吵架还是好的,还是喜欢平静的编辑百科。--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4:15 (UTC)回复

只要页面能打开,一定去看看。话说现在清朝条目都打不开。--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5:50 (UTC)回复

唉,页面打不开,不知道那个页面究竟被加了什么东西。--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5:54 (UTC)回复

诡异的是达|赖|喇|嘛条目打开无压力,清朝条目只是出现名词却打不开。--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30日 (五) 10:10 (UTC)回复

送给您一枚星章! 编辑

  友善星章
待人友善,平和。--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02:07 (UTC)回复

给您一个纸杯蛋糕! 编辑

  圣诞快乐-- 喵虎 Tiger好久不见 2011年12月25日 (日) 11:06 (UTC)回复

西夏疆域 编辑

File:西夏全境图(繁).png已经进行了更新。在一旁增加西夏疆域扩张情况。如有问题。请指出。--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8日 (三) 00:12 (UTC)回复

讨论 编辑

现在那个版面似乎进不去。--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6:04 (UTC)回复

邀请您参与“白居易”的同行评审 编辑

您好:

前阵子我尝试扩充白居易,现在以提交同行评审。我曾想将白居易提交“优良条目”候选,但没有把握:因为条目的扩充多半是我自己埋首在做,自己的缺点自己不易看到。若是贸然提出,恐怕就贻笑大方了!由于时常看您增进各个条目的质量,所以也希望能从您这里得到一些建议。感谢!--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13日 (五) 14:25 (UTC)回复

感谢 编辑

感谢您对于中华民国国家元首列表的贡献。--小蓝 找我 2012年1月14日 (六) 12:45 (UTC)回复

关于历史提升计划 编辑

此计划我会接手,但能否请您担任副手,并给予即时连络方式,建议使用Skype,因为我们已经组个Skype线上小聚频道,部分成员其中有曾经是其他子计划主持人、冬聚参与者,让我们以即时连络方式进行条目质量提升交流,并达到即时与交谊,这样更容易因为情感与步调协调而达到协作,亦可提供脸书联络方式,“所知有云”以FB社团联络并实体见面来达到协作目标。--♪安可♫(与我对话 ☺) 2012年1月14日 (六) 16:02 (UTC)回复

太阳系探测器列表参选特色列表 编辑

你好,太阳系探测器列表现在正在参选特色列表中。如果阁下有意愿,敬请拨空评鉴,谢谢你。--B2322858 (留言) 2012年1月16日 (一) 03:42 (UTC)回复

关于“三国”的那张图片好像有问题 编辑

应该是罗马商人秦“论”,而不是罗马商人秦“伦”。—うちはイタチ (留言) 2012年01月19日 (四) 12:00 (UTC)回复

这个错误已经改了,感谢提醒。--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1:24 (UTC)回复

re 编辑

读读wp:可靠来源wp:非原创研究,你编辑了这么多条目连维基方针都不懂?我都无力吐槽了。——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1:10 (UTC)回复

Re:关于刘备的庙号问题 编辑

那个界面我一直进不去,结果我明成祖条目的讨论都没能讨论完,不过还好没有什么影响了。现在我连自己的监视列表都进不去了,不知道又怎么了。--楠木历史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3:46 (UTC)回复

我顺道想问个来源,那个“改崇庙号为XX”的这个“改崇”说法有什么来源吗?User:星光下的人在死缠这个来源,还讽刺手段辈出,上次那个要是维基传图片容易些,我可以截取《明太宗实录》的图给他看,在众人的智慧下解决了那个问题,又冒出这个问题,实在比较烦,为了避免编辑战,我改成“改上”这个说法了。顺便来这里问问来源,求证一下。顺祝新年快乐,给你拜年了!--楠木历史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5:16 (UTC)回复

客栈相关页面能打开了,关于刘备庙号的问题,我已经发表了意见,请参考。不好意思,刚刚忘记签名了,已经补上了。--楠木历史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5:30 (UTC)回复

不客气,都是发表意见,共同讨论。对了,关于“改崇”这个说法,有什么来源吗?--楠木历史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6:30 (UTC)回复

嗯,是另一个问题,谥号用的改谥,这个没问题,你在明朝条目对改庙号用的改崇,我想问的是这个的来源。--楠木历史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6:35 (UTC)回复

监视列表昨天也恢复可以进去了。总算恢复正常了。--楠木历史 (留言) 2012年1月24日 (二) 04:37 (UTC)回复

五代 编辑

愿意合作,我最近也在修改、完善之前的宋朝图,所以有些资料。因为和五代比较接近,地名几乎是可以共用的。--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24日 (二) 03:21 (UTC)回复

返回“Jason22/2012年1月之前”的用户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