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讨论:铁道/2005年-2010年存档

请一律使用“○○车站”,勿使用“○○站”或“○○○火车站”。

这个要看车站的官方名称吧。--zy26 was here. 10:19 2005年8月11日 (UTC)

可能还要看站方的习惯,条目名称和官方名称不见得要一样,写出来时注意一下即可,像一般习称○○机场,但实际登记为○○航空站,另外台北车站为台北驿(旧)台北停车场(旧)台北火车站(台铁)台北车站(捷运)台北站(高铁/机场线,应该吧)应该以哪个为准呢,不过个人以为统一记为 X铁OO 即可(台铁台北/北捷台北/高铁台北/机场台北) 苍空 翔 06:13 2005年8月26日 (UTC)
例如北京火车站北京西站(北京西客站)--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29 2005年8月26日 (UTC)
北京火车站火车票印的好像是“北京站”--zy26 was here. 03:45 2005年8月27日 (UTC)
台北火车站在火车票上也是印“台北站”;正式名称台北火车站,一般称呼和捷运广播台北车站,车上广播和车票上是台北站,--苍空 翔 14:00 2005年8月27日 (UTC)
建议号志站应该用“○○号志站”,例如中央号志站的称呼,如果是调车场就用“○○调车场”,比较符合原意而且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风流才子 03:43 2006年5月13日 (UTC)

分类方式

感觉现在的排列方式有点混乱,要不要按照路线别来分呢? (ex.台铁纵贯线、台北捷运棕线之类的)?

呃…试了一下发现用子目录会好点,初步想法是用子目录+县市or拼音的方式来做分类。不过像捷运车站的条目分类,用颜色分就应该可以了@@ --爱索 02:18 2005年9月18日 (UTC)

好像已经有那么分了...--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7:12 2005年9月26日 (UTC)

台北捷运用上下行或编号大小

台北捷运是有上下行之分的,不知道要以上下行为主或以编号大小为主 参考资料--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5:59 2005年9月19日 (UTC)

先上下行后代号吧:p。
之前我照上下行改了一些条目,但台大医院车站中正纪念堂车站被改回来了--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7:52 2005年9月21日 (UTC)

虚拟铁道线

(本节清空)--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2:50 2006年7月8日 (UTC)

关于铁道用语

不知道是否已经有这样的列表或我们可以建一个,铁道用语列表,各种铁道名词,职员口号,设备名称或是道岔类型,的各国或各公司用语对照表--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7:14 2005年12月29日 (UTC)

站名原由

站名的原由,是我头痛的问题。据台湾少年网友所言: (在其他车站条目中,车站命名缘由都是固定放在"利用状况"那边...而且开头文字本来就是用来简要介绍车站,像命名缘由这样比较细的项目还是放在"利用状况"那边就好) 。

但站名与"利用状况",感觉没啥关系说。若是放在历史,可以说因为跟历史有关。放在周遭,可以说因为跟地理有关。若是放在开头,可以说因为跟开头的站名有关。所以啦,想请问诸位大大,“为啥车站命名缘由都是固定放在"利用状况"那边”,谢谢。

有没有改变的可能呢?

方舟 13:39 2006年4月28日 (UTC)

我认为新建==层标题即可--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1:24 2006年5月2日 (UTC)

规范格式

目前把纵贯线 (北段)的格式作了修改,有一部分是抄自日文维基的格式,希望讨论成为标准格式,另外计划将台北车站也加入一点日文维基的格式--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7:38 2006年5月9日 (UTC)

日本铁路车站

原討論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根据名从主人原则、及铁道专题,日语“○○駅”在中文应译为“○○车站”。具体例子可见JR东日本之网页,全是使用“○○车站”殆属无疑。但目前有些香港出身的维基人,将日本铁路车站依其惯用之香港地铁之命名方式移至“○○站”,(例:板桥站 (日本)。故在此冀希及早讨论,避免未来陷入混乱。--Koika 20:25 2006年5月31日 (UTC)

其实网页翻译未必经过慎重的思考或讨论,常常只是公司把网页制作的工作外包给专业网页制作公司,然后网页制作公司在致力于系统构建之余再请个留学生翻译而已。换言之,若WP采用网页上的翻译可能就只是一个留学生的决定而已,而那个留学生极高几率是来自中国大陆。另外翻译通常是以字数计算工资的,所以相信大多数的华人都会译为“车站”,而不是“站”(像我这种汉字改革的自由派译成“駅”的就更少了 )。当然我们要把那视为官方译名也可以,但是仔细想想,这不像是一种悖论吗?
别话:我一直觉得WP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为什么WP总是要妄自菲薄,忽视自己能成为新知识世界的标竿。现今很多翻译观念、习惯其至谬误只不过是为配合几十年前一些印刷技术上的障碍才产生的,如今物换星移,为什么不能重新思考改革呢?传统并非不好,但还是需要去芜存菁。尤其是将错就错的问题更应该需要重新审视。-- 百楽兔 03:51 2006年6月3日 (UTC)
我相信日语“驿”、“駅”对映“车站”的习惯相当久。日治时期在台湾高雄州大树庄九曲堂驿附近,有立一个“饭田丰二纪念碑”,纪念兴建高屏铁桥的技师。此碑以汉文(文言文)写成,当中就不写“九曲堂驿”而写“九曲堂车站”,证明“驿”的汉文、中文就是对映车站殆属无疑。最重要的,我以为“站”、“车站”名从主人最无争议,是一种解决方法,尚且不论他的译者是谁。--Koika 10:46 2006年6月3日 (UTC)
駅不管译作站还是车站都是可以的,这不是日语的问题(就像英文station你都可以译作站与车站皆准),而是中文各地的使用惯性不相同,像大陆(e.g.Category:广东铁路/Template:上海轨道交通)跟香港的火车站惯性叫作xx站而不会叫作xx车站。台湾的好像惯性使用xx车站。而译JR东日本的网页的译者应该就是用自己惯性使用的方式去命名。这个只是关系到译时使用香港+大陆标准还是台湾标准去命名。我是比较倾向使用站,原因很单纯,駅是一个字的译成一个字看起来比较顺眼而巳。--Onsf 15:53 2006年6月3日 (UTC)
单用“站”会天下大乱。日语“驿”就是载人的“车站”,不包括“号志站”(日语:信号场),也没有无人站(乘降场),但中文是不分的。另外,译成“站”或“车站”与台港中各地习惯无关,严格说来台湾的捷运也是单用“站”字。我在这里只就“名从主人”的论点加以讨论。--Koika
若大家有共识名从主人,建议可以开始准备移动工作了,我也愿意协助大家。--Koika 16:19 2006年6月3日 (UTC)
问题就在日本都没有实际说明应该使用那一个,参看一下jr-hokkaido,一般上都是用习惯与普遍人认同的方式去命名就是,像sony应该叫索尼还是新力...两种在官网都有出现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大陆官网。--Onsf 16:37 2006年6月3日 (UTC)
再补一个富士屋hotel网内的中译/kansai_window--Onsf 16:41 2006年6月3日 (UTC)
那请以铁道专题为准。--Koika 11:00 2006年6月4日 (UTC)
名从主人的话那北海道车站用“xx站”、其他(包括没有中文版网页的JR东海、九州、四国)的车站用“xx车站”(其实最麻烦是没有日本兴趣小组,令人人编写条目时各自为政)--Ayaka 01:53 2006年6月5日 (UTC)
约定俗成香港的是用“xx站”(虽然正式名称是xx车站),要做重定向么?(当初小弟编辑香港的铁路车站是参考前人用xx站的)--Ayaka 01:57 2006年6月5日 (UTC)
台湾的车站全部依照铁道专题命名为“xx车站”,目前对于日本车站希望能比照办理。香港部分可能就要请香港的朋友再次确定是否跟进了。总而言之,我建议日本车站依专题及名从主人(JR东日本中文网页),命名为“xx车站”。虽然JR北海道使用“xx站”,然而,为了解决歧见,遵循铁道专题是立竿见影的方案。--Koika 05:23 2006年6月5日 (UTC)
香港铁路车站是有专题的--Ayaka 13:01 2006年6月5日 (UTC)
香港的情况是香港地铁用单一个"站"字如太子站, 九广东铁用"车站"2字如红磡车站. 有认为这是受到香港巴士在车头及巴士路线图显示以地铁站或火车站转车站时带来的影响如显示荃湾地铁站大学火车站等. 值得注意是南昌站 (香港)虽然是地铁及东铁共同管理但站名没有使用东铁流的南昌车站而是地铁流的南昌站. -- Sameboat 14:37 2006年10月12日 (UTC)


  • 偶然发现“都会駅”这个条目。所以汉字改革的自由派的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忽视汉字圈已今非昔比的文化融合进程,重新思考使用“駅”的可能性。-- 百楽兔 03:31 2006年6月6日 (UTC)
    • 日本铁路车站使用“駅”,但其实“駅”是“驿”的日本简化字,若要使用我也不反对,但建议应回归正字“驿”。此外,韩国车站也用“驿”字,日治时期台湾铁路车站也曾用过“驿”。而看看英语版,柏林中央车站在那边的条目名称,是直接使用德语“Berlin Hauptbahnhof”而非英语“Berlin Main Station”。既有前例可寻,我想引入是没问题的。--Koika 07:42 2006年6月6日 (UTC)
    • 都会駅”这个不知所谓的楼盘名,不提也罢。电视广告一句句的“都会尺”,正就在说明该发展商全无知识与文化可言。它绝不可能用作订定其他条目名字的标准。--Hello World! 11:20 2006年6月6日 (UTC)
  • 首先如果要说“名从主人”,则应使用駅,我提出的jr北海道例子与其他日本酒店/政府网站的中译文,只是指出官方现在无一统一而有代表的中文译名,像百楽兔所说的官网的中译版代表性不足为准(我还找到了有日本网站在自己网站内有时写站有时则写车站的)。而一般这样的情况,都是用常用名称去命名,一般人/书/网站/杂志/等等等等皆是使用新宿站等而少有称作新宿车站的,不只是日本车站,香港的车站,大陆的车站(我上有列上海车站),皆是用比较常用的xx站去命名。如果要更改应该是铁道专题更改成比较符合大众的使用惯性才是。而在字义方面来看,车站可以简称为站,所以能用车站的情况改用站一定没问题的,所以我说把駅译作站是没有错,站则不一定只指车站。--Onsf 17:40 2006年6月6日 (UTC)

日本铁路车站命名

维基人User:KoikaUser:essolo(爱索)建议名从主人,将日本车站依原文命名为“xx驿”。而不用“车站”、“站”或是日本简化字“駅”,以处理命名歧见。此因日本方面并未有统一之命名方式,故采用名从主人方式解决,并写入铁道专题中。

这样的例子并不是首例,在英文维基版中,也将柏林中央车站命名为“en:Berlin Hauptbahnhof”,而不是英文的“en:Berlin Main Station”。可见名从主人是各语言版常遵循之方式。此外,也能减少同名车站的重复情况。例如日本东京“板桥驿”及台湾“板桥车站”就可以被分开,十分便利。

以下开放投票,为期2周,2/3同意即过关。--Koika 15:24 2006年6月8日 (UTC)

*投票应于6月22日结束,但直至6月27日才列为已完成投票。但已经确定所有票皆是在15:24 2006年6月22日 (UTC)时完成投递。--笨笨的小B | 茶饮 02:39 2006年6月27日 (UTC)

投票区

赞成 (7)

反对 (6)

  • 原因有二:英文板也是用station不是eki[1], 官方网页中文版也用站。--Ayaka 17:12 2006年6月8日 (UTC)
    • 错误。官方中文版用“站”无误,但那是JR北海道而已。JR东日本用“车站”,那也是官方网页中文版。--Koika 19:40 2006年6月8日 (UTC)
    • Ayaka,韩国的车站的英文名称也是使用“○○ station”的啊!不过我决定韩国地铁用汉字“驿”的原因,是方便我们作为游客在韩国时辨认车站的名字。如果习惯了所有地铁站都叫“○○驿”的话,我只要记着“驿”字之前的那个就是站名了。相同的,在日本的程况也近似。--石添小草 10:20 2006年6月13日 (UTC)
  • (-)反对,“驿”与中文的现代日常惯用称呼并不合,个人看过的许多中译日本文学作品也都是以XX车站或XX站来称呼日本的铁路车站。若改为“驿”到时又得为了搜寻方便还要做一大堆XX车站或XX站的重定向页。无论是哪国家的铁道车站在中文维基内建议应统一称为“车站”。--Ellery 14:38 2006年6月11日 (UTC)
  • (-)反对个人认为已经习惯称呼为车站,不必要再在这里绕圈子,所以我一定反对。--Flame 03:29 2006年6月14日 (UTC)
  • (-)反对各地使用不同会出问题,除非各地的用法同时重新讨论--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3:50 2006年6月14日 (UTC)
  • (-)反对:可以翻译为中文的东西为何故意要用日文字?--泅水大象 讦谯☎ 16:59 2006年6月17日 (UTC)
    • "驿"字怎会是日文,古代已经有"驿站"之称 --HKFumi 18:14 2006年6月18日 (UTC)
‘驿’原本是中文字,但在中文里面却从来就没有被当作‘车站’的意思解释过,因此它是日文汉字而非中文。如果您硬要说它是中文,那我也只能用‘中文’说您的思考模式实在很‘面白’啰!--泅水大象 讦谯☎ 16:20 2006年6月19日 (UTC)
  • (-)反对:我今天特地翻了翻资料,1945年的台铁内部就有这些纷争。不过,当时是将日治时期的改成车站。“例如台北駅-台北车站”。另外,顺便讲一下,台铁对于名称这些细节,不是很重视。(唉。)比方:[2](这资料,通通与内部资料有些许不同)的第四个介绍,照片上明明是保安车站,旁边注明解释又写保安站。所以苍空翔兄,说的两者皆有,也是真的。-winertai 16:40 2006年6月19日 (UTC)
    台铁应该是没有定调的,另一个例子是花东线/台东线--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0:32 2006年6月20日 (UTC)
  • (-)反对。我觉得“xx站”最合适,xx驿就不像中文了。--iceberg 10:28 2006年7月1日 (UTC)
  • (-)反对。同意iceberg的意见。--travel 10:33 2006年7月1日 (UTC)
  • (-)反对。一个“站”字已够简单和贴切了。--Kenneth Tsang 06:11 2006年9月24日 (UTC)

评论

  • 同意名从主人原则。但“駅”是日本简化汉字,所以不建议用。对吗?--encyclopedist (对话页) 16:11 2006年6月8日 (UTC)
  • 大致上同意名从主人原则,但暂不投票,因为还是有个问题,即驿字的通用性问题,就是说一般人的知识能否明白駅的汉字实应是驿,个人意见认为使用駅在通用性上会比较高。有想过把駅跟驿拿出来投票吗?--Onsf 16:18 2006年6月8日 (UTC)
    • 使用“駅”字违反条目命名方针,因为那不是中文字,我们的决议不能抵触方针。再说例如“”、“”这些较不常用字也能作为条目,我想问题不大。另外,这次投票其实也可以一并解决韩国车站命名问题,因为韩国车站也是“xx驿”。--Koika 19:40 2006年6月8日 (UTC)
  • 我会赞成“名同主人”原则到底,也就是用“駅”...和制汉字不免将来会因流通而进入中文字中,作为一种异体字。--春日 ("Hello, World!") 19:59 2006年6月8日 (UTC)
  • 同意春日兄的看法。条目命名方针也可以再检讨,不需要一成不变,我们也有栃木县辻希美等条目,这些和制汉字也会出现在车站名称中。其实有些日本车站连汉字都没有,我觉得那才是大问题。-- 百楽兔 01:06 2006年6月9日 (UTC)
  • 个人认为:条目名称还是用“驿”这个字,但在内容开头的部分可以另外作日文表列(例1)。至于站名如果有平假名或片假名的话,可以确知中文意思或有常用中文翻译的就直接翻译(例2);没有常用中文翻译又无法确知中文意思的就只好用罗马拼音表示了(例3)。
    • 例1—东京驿東京駅とうきょうえき
    • 例2—港未来驿みなとみらい駅みなとみらいえき
    • 例3—Gala汤泽驿ガーラ湯沢駅ガーラゆざわえき

--台湾少年 Taiwan Junior >>>(Talkin' ?!) 16:14 2006年6月9日 (UTC)

      • 赞成台湾少年之建议。毕竟日本车站用“駅”会出乱子,韩国的车站仍是用“驿”,且己有首尔驿金浦空港驿这些条目。还有,“駅”字在简体中文并没有对映字“马尺”,所以反对使用“駅”!--Koika 20:00 2006年6月9日 (UTC)
    • 使用“驿”可解决“站”与“车站”之间的分歧,而且与日语“駅”更接近。--Toblerone 17:07 2006年6月13日 (UTC)
  • 对于使用“駅”字违反条目命名方针,根据Wikipedia: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像“辻仁成”、“峠‎”、“宍‎”可以使用,为什么駅不能使用呢……--Onsf 18:11 2006年6月13日 (UTC)
    • 不少维基人对日汉字很反感,不过有一文章很有趣。日制汉语[3]。--Onsf 05:49 2006年6月14日 (UTC)
  • 对于名从主人的话又会有些问题,如台湾的车站,其实用XX站的比较多,不过就是常常会看到XX车站的牌子(台铁连台东线或花东线都没听说有定调了...)--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2:52 2006年6月14日 (UTC)
  • 赞成名随主人,但由于不是中文汉字,用驿比较适合。只要做好重导向便可以了。另外其实还有千駄ヶ谷駅霞ヶ関駅等车站也最好一并解决... -- HKFumi 08:10 2006年6月16日 (UTC)
 
保安车站
名从主人的原则不是这样用的,那是指当某个外文事物有官方的中文译名时,要以该译名为主。但很显然‘駅’不是译名而是日文原文,因此不适合这样做。‘辻’‘峠‎’这类的文字是因为很难找到正确的中文翻译方式但中文字码中有这些字,只好迁就使用,但是‘駅’很容易就可以翻成中文(无论是车站还是站),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懂得这个字就是日文中车站的意思,这样直接引用有假设大家都看得懂日文的先入为主想法,不是很恰当。我认为尽可能不用日制汉字不是因为反感,而是因为中文版上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日文,我们不能以少数看得懂日文的人之想法去度全部人的心,这是一种基本的尊重。还有,我有注意到有来自香港的朋友把我写的一些日本车站条目改成香港人习惯的‘某某站’之条目名,这是不大恰当的,毕竟在台湾铁路车站就是叫某某车站,只有捷运/地铁才会叫‘某某站’(因此台北捷运系统在台北车站底下的大交会站,正式名称是‘台北车站站’而不是‘台北站’或‘台北车站’。苍空翔兄的说法有点不正确,事实上,台湾大部分的铁路车站都是叫某某车站居多,不信的话去每个车站门口抬头看看上面的大招牌,有哪个真的是叫‘某某站’的呢?(例如右图中的保安车站,还有台北车站、高雄车站,全都是叫‘车站’而非‘站’)日文中的‘ヶ’只与发音有关却不具有任何实质意义,更不是‘之’的意思(‘の’才可以翻译成‘之’),建议应该直接省略翻译成‘霞关’‘千駄谷’。如果香港的朋友认为铁路车站一定得写成某某站才看得顺眼的话,我建议采用T标签与A标签作繁简转换,但却不该把别人撰写的条目随便移动到自己看得惯的条目名底下。--泅水大象 讦谯☎ 16:54 2006年6月17日 (UTC)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台铁有时候只写站,有时候写车站,没有统一;而自由ヶ丘译为自由之丘是有人用过的方法--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0:19 2006年6月18日 (UTC)
越来越乱了,我觉得有人在滥用国字……因为它现时不是法定的中文,如果是重定向方面那些“蛋散”还可以,你还要对那些在Big-5看不出这些宇元的人士交侍,维基应以深入浅出,以常见的知识,然后再深人地解析事情。给初初知道维基百科浏览者的网友看到“驿”也会觉得怪怪的。之前我在关原之战也提出类似的提议。这是我的经验。打完这里,我可以安心关掉电脑。--Flame 06:32 2006年6月18日 (UTC)
我想苍空翔兄说的是车票之类上的用法有时会称‘某某站’,但那其实应该是某种简称型态吧,因为我观察过很多沿线的车站,记忆中所有的车站站外之招牌都是写‘某某车站’,而捷运车站则一律都是写‘某某站’,纵使是两边都有重叠的‘台北车站’与‘台北车站站’也符合这原则,这部分其实是很统一的喔!‘自由ヶ丘’的确是很常被翻译为‘自由之丘’,但很怪的是就只有这地方的翻译是这样翻(可能是这样翻译比较有日本味???),‘霞ヶ関’就通常都翻译为‘霞关’,如果以日文文法与‘ヶ’这个字常用的翻译方式来说,应该还是采取省略才是正确的,至于自由之丘因为是个太过常用的误翻,条目名该怎样用我没意见,但最好要在首段中明确说明正确的翻译方式应该是‘自由丘’。--泅水大象 讦谯☎ 09:38 2006年6月18日 (UTC)
是这样的,台铁的月台上都会有个前后车站距离牌,在大部分的车站都是写xx站,而也看过台东车站...--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8:19 2006年6月18日 (UTC)
或许在官方文献上从来没有明文说过‘车站’还是‘站’的用法谁对谁误,不过依照所有车站站外的主要招牌,我们可以看得出官方定名还是‘XX车站’作为全名,其他所有的称呼法都是某种程度的简称或俗称(例如老一辈的口语中,常常听到XX火车站的说法)。在这里题外话说一个以前大学时代遇到过的乌龙事件,话说有一年暑假社团同学们约好从台北搭火车南下去高屏地区游玩,一位家乡在高雄的学长先行返家以便在我们抵达当天会去车站接应,并约定好在‘高雄火车站’的‘火’字底下碰面,不料一行人到了高雄后却赫然发现车站外的招牌根本没有‘火’字,学长也被我们糗个半死。这次事件后我就常常会在经过火车站门口时注意车站招牌,因此才会有上面的结论!--泅水大象 讦谯☎ 08:36 2006年6月24日 (UTC)

整理一下

哎吔越说越乱...让我整理一下现有问题

  • “駅”的翻译问题
    • 用“駅”字
    • 用“驿”字
    • 用“车站”
    • 用“站”
  • 日语国字站名的问题
  • 假名地名问题
    • 有实际意义的假名(如:千叶みなと駅)
    • 音译地名(如:ニセコ駅)
    • 日文虚字地名(如千駄ヶ谷駅、茅ヶ崎駅)

其实后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地名而不是车站名的翻译问题,在Wikipedia: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会好一点,在那边讨论会更加完整。现在先解决字的问题吧 -- HKFumi 17:47 2006年6月18日 (UTC)

容我补一个问题:

  • 中文地区“站”或“车站”的问题
    • 台湾:惯用“站”,但有时称呼台铁站用“车站”
      • 台铁官方用“车站”,但也经常用“站”
      • 台北捷运、高雄捷运皆用“站”
    • 香港、大陆惯用“站”

--笨笨的小B | 茶饮 14:19 2006年6月22日 (UTC)

  • 捷运偶而也用车站的。--方舟(方舟轩) 14:23 2006年6月22日 (UTC)
    台北车站算特例,其应为‘台铁台北车站站’--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8:26 2006年6月23日 (UTC)
我不赞成这个,太脱离实际状态了。查google或任何资料,鲜少出现这种说法。-winertai 08:33 2006年6月23日 (UTC)
我不是那个意思啊...我是说台铁的"台北车站"站...--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0:40 2006年6月23日 (UTC)
呵呵,我的意思就是很少有台北车站站的讲法。-winertai 10:56 2006年6月23日 (UTC)
台铁就是叫‘台北车站’吧?实际上叫‘台北车站站’的其实是台北捷运在台北车站底下的交会站。--泅水大象 讦谯☎ 08:28 2006年6月24日 (UTC)
  • 同时应该要注意“后驿站”--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8:27 2006年6月23日 (UTC)
  • 不过车站已经统一采用“车站”,那我想主要以车站为主。日本语版的Wikipedia处理方式也是将“车站”都当成“駅”。用“駅”字其实我觉得也是不错的方法,但是要考虑到使用中文输入法的使用者搜寻时的便利性。(还是有人愿意用重导向过去?)Rail02000 17:25 2006年6月24日 (UTC)
    我是认为,“站”的使用应该比“车站”还多,所以应该统一改成站--苍空 翔 有事点我 22:37 2006年6月24日 (UTC)
我认为这点在台湾这头的用语习惯上有点不同,因为如果单独只提到车站本身的话,无论在书面或口语上都是使用‘台北车站’‘新竹车站’‘高雄车站’的机会比较多,很少听到人在对话时使用‘我要去台北站’这样的说法,而都是说‘我要去台北车站’。但相反的,如果前面加上路线系统名,使用的方法就颠倒,很常见到‘台铁台北站’‘台铁高雄站’这样的称法,我个人是认为这些称呼为某某站的说法基本上是某种程度的简称,因此建议以较清楚的‘某某车站’作为条目,以便与其他同样也是使用‘某某站’的名词来作出分别。举台北来说,以下事物在某种程度上也都可以称呼(或简称)为台北站:台北(航空)站(松山机场),台北捷运台北车站站,所有长程客运公司的台北站(例如以前的台汽台北站),以及台铁台北站。其实日文翻译成中文时也有两种东西也可能会在只称呼为某某站的情况下混淆,那就是‘駅’与‘バス停’在翻译为中文后会变成同一种事物,很乱!--泅水大象 讦谯☎ 04:13 2006年6月26日 (UTC)
有个小问题,国道客运也是叫"台北车站",另外航空站简称站的说法除了机场或航空公司内部应该很少使用吧--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4:25 2006年7月1日 (UTC)

结果

赞成7票,反对6票,未满三分之二,决议没有通过

--笨笨的小B | 茶饮 02:39 2006年6月27日 (UTC)

后续讨论

目前日本车站那边似乎都还是以xx站为主...同时我想问一下,博多南依铁道专题原则是“博多南站”对吗?--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8:30 2006年9月19日 (UTC)

东京地铁及日本铁路线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Category:东京地铁有很多条目都是东京MetroXX线这样的命名,为什么不是东京地铁XX线?如果没有合理解释,我建议这些条目都改名。--瀑布汗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这里凉爽) 18:22 2006年6月15日 (UTC)

支持,它本来的汉字就应该是东京地下铁xx线。--蓝色理想@五月大 19:55 2006年6月15日 (UTC)
还有,“东京地下铁”只是营团线,如果指全部十二条线,应该用“东京地铁”才对。 Burea Acupotter'n TALK? 01:22 2006年6月16日 (UTC)
  • 首先,会用“东京Metro○○线”的命名方式,主要是因为日本当地大部分都称东京地下铁株式会社的路线为“東京メトロ○○線”(也就是“愛称”),以较正式名称“東京地下鉄○○線”来称呼的情形似乎比较少一些(甚至东京Metro自己的官方网站,以及日本著名的铁道杂志《鉄道ファン》都是如此;东京地下铁株式会社的Mark也是标“東京メトロ”);再则,目前因应2004年营团改名为而随之更新的中文旅游书籍或铁道介绍书籍,也都是改用“东京Metro○○线”的称呼居多。另外,既然日本人都称某一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地下铁”了(就像台湾称为“捷运”一样),而且也有汉字可稽,又何必非改为“地铁”不可 ?! 再说东京地下铁的广义和狭义解释在该条目中也已经叙明了。--台湾少年 Taiwan Junior >>>(Talkin' ?!) 20:10 2006年6月16日 (UTC)
  • 本人的见解认为,东京Metro其实是相等如东京地下铁股份有限公司,“都营地下铁”是另一间公司,由东京都交通局所拥有。所以除了JR的线路外,各日本的铁路线,也应该加上经营公司的名称,日文版维基似乎也是这样做,亦即是“东京地下铁XX线”或“都营地下铁XX线”。--Kenneth Tsang 19:51 2006年6月16日 (UTC)
    • 最重要是经营公司的名称,一定要分清楚。--Kenneth Tsang 19:56 2006年6月16日 (UTC)
好像一直以来中维基就用东京Metro去命名,其实其由来是‘东京メトロ线’,而东京メトロ线是见于官方网站[4],另外东京地下铁内文有如此说明【一般的には爱称の“东京メトロ”(东京メトロ○○线)で呼ばれている】(其实我看官方网站内全是用“东京メトロ”,好像这才是正称,不知何以说这是一般爱称)。其实官网内的中文译本用的是“地铁”(是“地铁”而不是“地下铁”),所以改名作地铁都不错。而我把埼京线名为JR埼京线主要是由于看到有JR山手线,现巳移动到埼京线。--Onsf 20:28 2006年6月16日 (UTC)
这样的,正确应是東京地下鉄(メトロ)不过可能在団営时期就被愛称メトロ了--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6:55 2006年6月24日 (UTC)
在改制之前我并没有听过使用‘メトロ’的称呼法,当时比较惯用的称法还是营团某某线,都营某某线,既然Onsf兄提到官方有中译存在,因此我支持‘东京地铁某某线’‘都营某某线’的用法。--泅水大象 讦谯☎ 04:18 2006年6月26日 (UTC)
我认为应该写成东京地下铁xx线,与原文比较一致性--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4:20 2006年7月1日 (UTC)

想法:铁道车站命名投票

moved to User:笨笨的小B/工作室2

韩国铁道车站

请大家想想办法,[5],据我浅薄了解韩国的路标是中英日文都没有的,怎会冒出个“驿”呢?哪位铁道高手能跟这位维基人去沟通一下。-winertai 06:45 2006年7月4日 (UTC)

我想是用转换的吧,每个大部分韩文‘注音’都可以找出对映的汉字(一对多),所以如果转出‘驿’也不足为奇--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2:49 2006年7月8日 (UTC)

台东线?花东线?

最近在网络上询问有关这条被拓宽的路线名称时,目前得到的结论:

  1. 原本叫台东线
  2. 东拓后常被称为花东线
  3. 台铁时刻表上写花东线
  4. 台北站的翻牌时刻表上写花东线
  5. 部分车站的LED上写花东线
  6. 竹南站的票价表上写台东线
  7. 台铁内部章规写台东线

不知道我们的条目要怎么定--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2:56 2006年7月8日 (UTC)

能不能来办个投票

  1. 花东线,东拓前称为台东线
  2. 台东线,东拓后称为花东线
  3. 台东线,东拓后官方常称为花东线

--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1:21 2006年7月10日 (UTC)

套用某人爱用的google调查法,花东线出现的资料笔数大约为台东线的十倍,而且台东线第一个出来的是中文维基自己。此外生活中听闻的官方或一般民众说法,也多称花东线;英文维基百科也是Hwa-tung Line。倒是可以把旧称写入条目,条目名移动到花东线,这是我比较支持的方法。--春日 (Open小将生日快乐!) 06:50 2006年7月15日 (UTC)

那个Hwa-tung Line似乎也是台铁对外使用的正式译,而且国音电码也是ㄏㄚㄉㄒ(花东线),不过章规却是写台东线...现在情况似乎是官方对外称花东线,但正式上仍称为台东线...--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2:07 2006年7月16日 (UTC)

台铁的回复

敬爱的旅客您好,您95年7月23日的电子邮件,所提出的问题,谨答复如下:

有关台端于编辑资料时发现本局线路名称,花莲-台东间有称呼“花东线”及“台东线”两种称呼产生疑义。经查本局“行车运转规章”中对花莲-台东间称呼为“台东线”。花东线系属一般民间俗称,而本局印制之时刻表称为“花东线”,本为方便民众查阅,台端意见反映,本局今后将于各项文宣资料中统一名称,避免造成混淆。

为旅客做好服务,是台铁全体员工努力的目标及应尽的职责,您的来函指教,让我们更清楚了解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谢谢您!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运务处 代处长 杨正德 敬启

铁运转的内部文件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函
  • 受文者:XXXXXXXX
  • 中华民国95年8月15日
  • 发文字号:铁运转字第0950019948号
  • 密等:普通
  • 附件:无
  • 主旨:本局“花莲-台东”间路线名称,为避免旅客及社会大众混淆,尔后各单位对内、外之文书或文件均应依“台东线”统称,请 查照。
  • 说明:依据旅客电子邮件投书意见办理。
  • 正本:XXXXXX....(共七十多个单位)
  • 副本:内政部警政署铁路警察局.....
  • PS:个人认为,如果询问此问题,其实可以使用铁路咨询系统会更快一点。

请协助改掉Template:start rail box


由于使用模板Template:start rail box违反铁道专题,经过一些维基人的讨论后,决定拿掉这个模版。希望大家帮忙,把前后车站使用Template:start rail box模板的部分改为符合铁道专题的模式 :) --笨笨的小B | 茶饮 07:14 2006年7月9日 (UTC)

好像日本语维基是有使用这模版的,我们不能使用吗?--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7:22 2006年7月9日 (UTC)
个人认为认为有此模板会好些,可否说明为何使用会违反铁道专题?--User_talk:Francisco 08:07 2006年7月9日 (UTC)
我实在看不懂耶。这一些维基人是谁?在那讨论?公开讨论?决定拿掉这模版,有投票吗?这到底是那违反铁道专题?又是那位先进认定的?而且目前好像只有北捷车站用吧,有时候我真的搞不懂,这铁道专题讨论出的结果,北捷编辑上不能有弹性吗?--方舟(方舟轩) 15:26 2006年7月10日 (UTC)
应该是User:koika说的吧,他在我的讨论页上留言啦,见User talk:Nikopoley#请遵守铁道专题User talk:Koika#台北捷运的邻近车站部分。因为当初我不知道有铁道专题所以也没想到这个格式是整个铁道通用的,所以我想既然以前的人已经决定好一个系统,那如果要有任何改变也应该要在大家讨论过后在说。当然我是希望使用这个模板啦,因为整体感觉起来比较清楚。--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17:25 2006年7月10日 (UTC)
还是无法释疑,且让我感觉只是User:koika等寡头的意见说,希望能有更严谨的讨论,得到更明确的结果。--方舟(方舟轩) 08:08 2006年7月11日 (UTC)

以下转自User:koikaUser:Nikopoley的留言(User talk:Nikopoley#请遵守铁道专题


对于您近来将台北捷运“邻近车站”,全改以英文版百科的模版,个人虽钦佩但必需指出这并不符合Wikipedia:专题/铁道。另外,其他语言版使用的东西并不一定要硬性引入,当前的使用已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并稳定。而百科并不是新东西的试验场,由衷希望您更改前宜先讨论,否则会造成混乱的情况。感谢您对百科的贡献。--Koika 08:22 2006年7月8日 (UTC)


另外个人认为本模板还需要改进,等这此讨论告一段落后再说。--爱索 | 来泡茶 12:26 2006年7月9日 (UTC)

其实我也不是故意要硬性引入的,只是刚好当初台北车站条目里已经有用模板了(但是没想到实验性质的),所以我就鸡婆了点,东看看西看看到各个语言的维基找idea,就慢慢的修改出这套模板了,然后我当初也不知道中文维基也有类似英文的Wikiproject的铁道专题,所以只在台北捷运条目的讨论页问了一下,当初看没人说不行所以我就开始改成使用模版啰。我是觉得用模板比较容易明了,不过我也觉得的确是还有需要修正的地方,向每个框框的宽度我就调不好,试过几次,不过都会变形,所以还没成功,希望大家可以让他变的完美或是符合此专题的共识。--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18:45 2006年7月9日 (UTC)

大家讨论一下,或许能加入铁道专题的规范里;另外,其实我也有实验性的引入日文维基的格式,不过是各语言通用的模版,所以没有新增模版的情况--苍空 翔 有事点我 21:35 2006年7月9日 (UTC)

现状是请大家暂时先改回符合铁道专题的模式,也欢迎大家继续讨论。如果要纳入专题的话,我会想办法做出机器人帮忙一次改齐。 --笨笨的小B | 茶饮 05:20 2006年7月10日 (UTC)

实际上,因为这里似乎沈寂了一段时间,台铁车站列表的部分我们都是在纵贯线 (北段)的讨论页讨论的;另外,台北车站的前后车站曾看过有人用家族树去作,似乎不错,不过有点混乱--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0:21 2006年7月10日 (UTC)

呃,那个树状图其实不要用比较好,除了修改难度的问题外,实际上 也不会比较美观...。另外,几经思考后觉得,“邻近车站”的功能实际上跟XX线路模板(如:Template:台北捷运棕线)重复,或许可将现行及未来的邻近车站并入XX线路模板,废止的遵行现行格式。--爱索 | 来泡茶 15:57 2006年7月10日 (UTC)

嗯,说真的,““邻近车站”的功能实际上跟XX线路模板(如:Template:台北捷运棕线)重复”,我深有同感。我也认为其实用线路模板取代既可,只是因为北捷,尤其红绿橘线,有现在邻近车站与未来邻近车站的不同,临近的车站也有不同,要如何兼顾是个问题。--方舟(方舟轩) 16:03 2006年7月10日 (UTC)

邻近车站虽然多数场合是多余,与全线模板重复,但是从废站(比如南回线还蛮多的)来看,似乎又有保留必要,不然废站就被孤立了。--春日 (Open小将生日快乐!) 06:25 2006年7月15日 (UTC)

这两个模板的功能的确很相近,当初我在改的时候也有想过是不是会太多余,不过我觉得应该要保留"邻近车站"这个section而且应该用start rail box这套模板比较好,因为这样比较清楚明了。而且我想大家应该都是铁道迷所以对铁路车站的顺序应该也是了若指掌,但是对其他一般使用者来说,路线模板并不是那么的使用者友善(User friendly),相较之下,“邻近车站”提供了较清楚的资讯(清楚的指出上下行车站、系统名称、该车站所属的色线及/或路线名称),我想最好的例子应该就是台北车站#外部链接吧,如过只有路线模板的话,那其实其上下行车站的功能并不明显(光是找台北车站在哪就头晕了),所以“邻近车站”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同理可证,我觉得start rail box模板提供较好的视觉呈现换句话说,就是视觉上比较清楚的传达同样的资讯,所以我觉得应该要留下“邻近车站”并使用start rail box模板。--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17:25 2006年7月10日 (UTC)

***有關於修改模板格式的討論已被移到Template talk:Start rail box,這裡留給討論此套模板的去留。

--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00:49 2006年7月12日 (UTC)

  • 个人觉得使用目前的方式已称堪用,太花俏实在是没有必要。维基百科不是新东西的试验场,今天改了,难保明天又不会有其他人一改再改,沦落为个人作品展示场。倒不如把眼光移至全线车站的模板,而不是前后站。--Koika 18:23 2006年7月11日 (UTC)
  • 没有新东西是不会进步的,不过当然也不是说本来的就不好,只是因为我的意见是用模板会比较好,所以我当然努力推销我的想法,如果有其他人觉得不妥,当然强烈欢迎讨论及发表意见,因为在讨论中才会有共识产生,有共识之后才会有结果,这样子这结果就不是把维基当新东西的试验场了,而是集大家的意见所完成的成品了。我觉得各个全线车站的模板挺不错的押,请问有哪里不好呢?--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21:21 2006年7月11日 (UTC)

这一长串下来,除了k兄之外似乎中立或支持使用这模板的人,应该可以跳过投票下结论了。--爱索 | 来泡茶 15:40 2006年7月16日 (UTC)

剩下的应该只是要如何应用模版的规定了...--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6:56 2006年7月16日 (UTC)
反对以投票方式作结,维基很明白是需求共识,而不是投票表决。我强调百科不是新东西的试验场,此例一开,以后部分人士新做出一些东西,就喧喧闹闹来个投票推销自己的东西至公众的百科上,不但耗费精力、旷日费时,还把稳定的内容全部推翻,弄成花俏的百科全书,却对内容毫无实值帮助。试问,这样内容还有稳定、严谨可言吗?--Koika 17:08 2006年7月16日 (UTC)
花几个月来讨论是否需要使用,要如何使用,这样应该可以吧...--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7:49 2006年7月16日 (UTC)
嗯,这样呀。当然若是能有“共识”就更好,只是啥是共识?我以为这样算是有共识说,且投票不也是一种共识?不客气的说,我认为删去这模板才是没有共识的。我强调维基里面的一句话:“若您不希望您贡献的内容被任意修改或被他人再度分发,请不要提交这些内容。”而往好的部分修改是有必要的。至于修改对于内容真的是毫无实值帮助?真的是把稳定的内容全部推翻?是这样吗?个人以为见仁见智,没有一定,我就觉得模版没有以上问题。笨笨的小B曾说:“如果要纳入专题的话,我会想办法做出机器人帮忙一次改齐。”相信修改所需的耗费精力、旷日费时应该不是问题。--方舟(方舟轩) 23:46 2006年7月16日 (UTC)
我想koika可能对我说的话有些许的误解。我正是因为想要寻求大家对此套模板去留的共识,才会在这个铁道专题的讨论页询问大家的意见,而并不是喧喧闹闹的吵著一定要使用这套模板,如果大家有与我不同的意见那么在这里提出的本意就是为了决定此套模板的未来,不论是使用、保存但不使用、或是删除,而对于此套模板的任何结论我会欣然的接受,因为总之我是尝试过询问大家的意见了。另外关于投票推销自己的东西,我想这是我使用的字眼不当,我想的推销是指因为我是赞成使用这套模板的一方,我的意见当然是要使用这套模板,而且在讨论时我当然会告诉大家为什么我觉得应该使用这套模板而不是只有纯文字的邻近车站,这就是我在推销我的意见,但只是单纯的叙述我的意见,并没有要任何人under any obligation来接受这些proposal,更尤其因为这里是维基百科,是大家聚集起来为了累积知识的地方;例如就像一个房屋销售员的目标是以各种正当的理由及房屋的各种好处优点来说服客人买下房子,但若客人不想买时还是会告知尊重客人的决定以及祝你有个愉快的一天,我的目标只是单纯的叙述我觉得使用模板的各个优点,使用不使用则是有赖大家的决定,而不是我的。而且我想讨论其实就像是一种推销,是一个你来我往的互相、阐述自己的意见交换想法思考以及最后做出决定的过程,这样才会有进步。-- Nikopoley✪尼可波里 ✏滴水穿石 18:38 2006年7月18日 (UTC)

(!)意见,虽然香港铁路专题有另一套的标准,不过我想问问大家邻近车站的意义可在?根据你们的教育部国语辞典,邻近是指接近、附近的意思,在邻近车站中提供附近车站的资料才正我们应尽的责任。当然,小弟并不主张我们把其他维基的东西不作思考搬过来,但是不合符我们日常习惯的东西理应修改。大家不妨看看我们的中环站香港车站条目及Wikipedia:专题/香港车站/条目编写格式,大家便会发现日本及英文维基的格式有别的诠释。不过,小弟只是说香港车站条目并不适用这个模板,因为加装月台幕门后,车站月台是列出整条路线的路线图,因此我们是称作邻接车站的,使用这个模板对香港情况并无作用。--Mtrkwt 10:26 2006年7月21日 (UTC)

是这样的,当有人完全不懂铁道系统时,在查到大车站时想要查询前后车站时,使用这个表格就简单明了,若使使用路线模版或邻接车站模版则要从头找起(除非在视觉上能作到更明显的标示),该车站有不少路线时,每个模版都要看过...--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2:12 2006年7月21日 (UTC)
是呀,但如果要查前后车站的再前或后就显得麻烦,一般人对前后站比较熟,不熟的是较远的车站,通常会查的也是这样的车站,至少我个人是这样。不知道为啥要特别点出前后站来,难不成为了搭捷运或火车到下一站而专门来维基这查吗?若是列出的前后站是停用的,说真的我真的不知道这样的临近车站有何意义,是要搭9又3/4的月台列车前往莫名的时空吗?以台北车站来说,前一站是华山,后一站是西门,实际现有的前一站又是复兴、光复警急停靠站,我以为列出松山与万华要更有意义。至于路线模版不好找的问题,因为模版上现有的车站会变黑,个人以为是蛮清楚的。但是,我想到台铁的惯习,都会列出前后站,似乎也有用意在。也有网友认为有必要。既然台湾的铁道原本有列出来,就列出无彷。反而,香港的铁道有其特色,是直接使用路线模版的,也是不错,十分欣赏。个人是比较喜欢香港模式的,感觉看起来很顺眼,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罢了。--方舟(方舟轩) 14:21 2006年7月21日 (UTC)
此是我们直接列出整条路线的原因,因为香港车站总是列出整张路线图(参见:Image:PSD in Central Station.jpg),这个是香港人的习惯。其次,当香港车站名称相同但不在同一建构内,我们便创建新条目,因此大站路线不会过多,然而两地情况不同,不能以相同方式处理。当然,两地条目格式可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其实小弟曾考虑使用英文维基的模板,可是以什么准则排列前后站呢?是以东南西北,还是上下行路线?这是约定俗成的小问题(因为路线模板不少出现这个问题);再者,这个模板的路线次序又如何处理呢?又是大家值得注意的问题。希望小弟的意见可以帮到你们吧!--Mtrkwt 14:56 2006年7月21日 (UTC)
回答关于顺序的问题,车站顺序沿用既定的上左下右规范,至于路线次序的话我个人认为是按照系统/路线的通车或预定通车顺序来排序;至于前后车站的问题我认为是先列最近的车站(不论存废),若现在不办客运则加列最近的客运车站--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5:25 2006年7月21日 (UTC)


这里安静好久啦,看来是有点陷入僵局了。不过我真的觉得新的模板是真的非常的清楚,而且使用上也挺简单的(看看这里就知道啰),希望可以得以使用。--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s 09:25 2006年8月24日 (UTC)

铁道专题邻近车站模板Start rail box模板系列2.0版

此套模板的格式设计已经进入定案时期,请大家到这里看一看,并给予意见,谢谢。-- Nikopoley✪尼可波里 ✏滴水穿石 19:16 2006年7月20日 (UTC) ◎

个人以为,可以找条路线实作看看,例如木栅线。--方舟(方舟轩) 00:01 2006年9月2日 (UTC)
之前就实做过噜~(见各捷运条目约7/12日的历史版本)--爱索 | 来泡茶 01:51 2006年9月2日 (UTC)
在实做模板前,看是否有人愿意再写信给路局,将车站和站的名称做一澄清或询问,这才是当务之急。不要模板做出来,名称与实际完全不同。这次台铁做的大规模站势调查,各站名称与线别完全与这里脱节,(只有台东线改正了),例如车站的差异名称。我担心害怕维基名词与官方名称会从此分道扬镳,也让查阅者无所适从。--winertai 02:04 2006年9月2日 (UTC)
之所以选木栅线 就是因为木栅线比较单纯 不太会有问题。 我是不敢去碰台铁的格式啦 感觉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我猜台铁的作者们比较不喜欢更动 认为现有的格式是比较适当的。 至于07/21那是因为铁道专题的人反对 改好了又被取消吧 要说服他们 感觉太难了。 铁道专题的人 主要写做台铁为主 先施作在北捷 他们应该比较不会太反感吧。 我认为改变这种东西 一定有人反对与赞成 没有所谓对错 但没去做做看 谁知道对错是非呢?--方舟(方舟轩) 06:48 2006年9月2日 (UTC)
不过北捷有许多车站都与台铁重复,如果未来北捷与台铁在格式上不同的话,那那些车站条目是会要分家吗?不过我也赞成在木栅线/内湖线先改来试试看。-- Nikopoley✪尼可波里|《举手发言》 00:06 2006年9月14日 (UTC)
那先拿动物园车站来试看看,看看大家的反应吧。一站一站往北搞看看。我用对了吗?现在完成到科技大楼车站。--方舟(方舟轩) 23:53 2006年9月14日 (UTC)

之前跟苍空 翔兄完成的新版start rail box在这里,原本的版本虽然还留着,但是觉得有许多缺失,所以现在鼓励大家尽量使用新版,除非大家觉得旧版的较好那则另当别论。现在已将大安车站条目改为使用新版模版,请各位指教。-- Nikopoley✪尼可波里|《举手发言》 04:59 2006年9月18日 (UTC)\

如果新版好,请将新版移到模版 并删去旧版。我当时没注意到 新模版挂在版友下面。这样的模版 我是不会用的 因为将来还要移出 而且挂在某人的名字下的东西 我不以为是稳定的 且完全无使用限制问题的。--方舟(方舟轩) 14:37 2006年9月18日 (UTC)
呃...因为相关讨论还没完结(后来都没有人过来了)所以才没有移出...若觉得合适请协助搬移,谢谢...--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8:25 2006年9月19日 (UTC)
对于移出移入无意见,说真的我也不懂得移就是。--方舟(方舟轩) 12:10 2006年9月20日 (UTC)
就是找不要的同名条目,把我的条目内容直接盖上去,若没有适当的只要将我的条目移动即可...--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7:08 2006年9月21日 (UTC)
都没有人有意见吗?那移到MRT BOX好了,反正短期内大概只有北捷使用吧。那位会移的大大移一下吧--方舟(方舟轩) 11:05 2006年9月24日 (UTC)
没有人移吗?那我想这模板 还是走入历史好了 我看了半天 真的不知怎么移。--方舟(方舟轩) 10:06 2006年10月17日 (UTC)
如果都没人移的话我来操作,大概这星期内...--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0:11 2006年10月17日 (UTC)
  • 一点题外话,我编写条目时都是用邻接车站,原因是这里是列出列车上一个与下一个停车站,日本有些快车的下一个停车站可以是在很远的地方,所以用邻近车站是有问题的,邻接取连接的意思,可以表达是上一个与下一个相邻连接的车站,比较合适。--Onsf 06:56 2006年10月17日 (UTC)

上海轨道交通的模版

刚才发现了几个模板,如:Template:上海轨道交通Template:上海轨道交通时刻表Template:上海轨道交通间隔Template:上海轨道交通票价,这些模版有必要存在吗?北捷需要跟进吗?--苍空 翔 有事点我 20:06 2006年7月10日 (UTC)

这种不复杂的模板应该不需要用两层吧。我觉得没必要。--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22:21 2006年7月10日 (UTC)

单论Template:上海轨道交通这样的模板,Talk:台北捷运/存档里面讨论过,结论是不添加。 --笨笨的小B | 茶饮 01:59 2006年7月11日 (UTC)

支线接驳列入线路模板

想做个意见调查: 刚刚修改了几条台铁的支线模板,将之与环岛线路连结,毕竟台铁线路是连通的,不需让支线要孤立,可以直接放在模版里,例如集集线纵贯线南段这个版本[6][7],可以让一些未必知道转接站是哪个(此例:二水车站)的使用者,容易找到有兴趣的支线。因此,在模板直接加入可以一目了然,算是一个合理的目的。但是User:台湾少年似乎持另外的意见——“没有 or 极少直通营运的路线无须特别列入此模板...”,而回溯成修改前版本。是否真的是冷清路线所以没有资格和环岛线连上,这我还不敢讲。不过我想大家讨论一下,看看修改是好还是不好?--春日 (Open小将生日快乐!) 06:43 2006年7月15日 (UTC)

  • 个人的见解是—如果把完全没有 or 极少直通营运的支线(甚至和台铁营运上八竿子打不着的阿里山铁路)特别列入模板的话,个人觉得可能会徒增模板列示上的混乱(P.S.:这类模板是参照日文维基铁道路线模板的列示模式处理的)。而且会用到这种模板的,绝大部分是车站相关条目,如果碰到交会站(像是台铁八堵站)的条目,都会把交会路线的模板摆上去。另外,目前各主要铁道路线基本上已经都有独立条目,路线上各车站交会路线的列示,个人觉得应该由该路线条目的车站列表负担这个任务,而不是路线模板(除非是有明显相互直通运行的路线,像是纵贯线和宜兰线)。--台湾少年 Taiwan Junior >>>(Talkin' ?!) 06:54 2006年7月15日 (UTC)
  • 阿里山森林铁路当初也加是它比较特别,从台铁嘉义车站进出,和太平山就独立在山上的不同。当然它不是台铁的路线,似乎不加入是也很合的。那先讨论名义上是台铁的支线。例如集集也有班车开到台中,平溪总是开到瑞芳,这样子的重叠,不太完全算是独立?(即使是独立运行,也还是有接驳相连性,这是我原先的观点。比如小碧潭线,或目前尚未有松山线的小南门线也都是独立运行,专门司机。)--春日 (Open小将生日快乐!) 17:10 2006年7月15日 (UTC)
  • 爱索的意见倒是蛮好的,支线都不长,放在一起似乎可以。大家也讨论这方案?--春日 (Open小将生日快乐!) 17:10 2006年7月15日 (UTC)
  • 原来的好像比较好。个人了解,所谓台铁支线都是独立实际运行,例如司机员排班都用不同代号。--winertai 08:54 2006年7月15日 (UTC)

台铁三条收费的客运支线中,只有内湾线能算是没有直通驶入(即使是端点站新竹到实际分歧点新货间都是专用路线,不与纵贯线共用)...--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2:00 2006年7月16日 (UTC)

调车场?客车场?

这个东西应该要如何称呼

  1. 台铁现今大多称为调车场,简称X调(读Dīao)
  2. 过去大多称为客车场
  3. 台铁有时会称为客车场

--苍空 翔 有事点我 22:15 2006年7月17日 (UTC)

现时不都为调?--爱索 | 来泡茶 03:22 2006年7月18日 (UTC)
仍有看到“南港客车场因地下化将废除”的用法...--苍空 翔 有事点我
应该是调吧...客车厂感觉挺不专业的(?)--爱索 | 来泡茶 04:41 2006年7月18日 (UTC)
可能是早期的称呼,有听过“板桥客车场”但没听过“板桥调车场”--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5:02 2006年7月18日 (UTC)

google台湾上搜寻,客车厂应是制造、维修客车的地方,而教育部国语辞典简编本对于调车场的解释:“铁路运输中,从事编组或分解列车工作的特别场所。其任务与功能为:调节路线之列车容量、分解与编组列车、整备与维修列车。”,推测客车场的功能比调车场少一点。--爱索 | 来泡茶 08:08 2006年7月18日 (UTC)

实际上调车场并没有‘调节路线之列车容量’的功能,该功能为各车站或号志站所有;客车场和客车厂不同,后者应称为客车工厂,现台北机厂的前身即为台北客车工厂--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9:20 2006年7月18日 (UTC)
如果不知道用哪个的话,就以常用名吧(台东线跟花东线另外讨论)。--爱索 | 来泡茶 13:37 2006年7月18日 (UTC)
好像台北机务段比较少听到,反而只有听过台东机务段而没听过台东调车场,花莲同样--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4:12 2006年7月18日 (UTC)
在官方自己都混淆的情况下,有时候不用太在乎官方怎么称...--爱索 | 来泡茶 15:55 2006年7月18日 (UTC)
  • 没有台东调车场,也没有台东机务段。只有台东机务分段(总务与人事为花莲机务段所辖)。调车场是运务处调度管的用的,以前南港调车场,现在的七堵调车场属一等站,就可知道其实是属于运务。当然,七堵除了运务处管的七堵调车场还有七堵机务段,七堵检车段,台北检车段以及七堵站。其中,机务段和检车段是机务处管的。
    • 其实也不是名称混淆,而是所属处室不一,文件名称不作统一。现在已经渐渐在努力改正了。另外,没有所谓台北客车工厂(或许只是俗称),以前叫做台北铁道工厂,也叫松山铁道工厂。站名沿革
  • 去年八月,本来在南港的台北机务段及台北检车段迁移。台北机务段搬到树林,原来树林机务分段冻结取消编制,等于台北机务段搬到树林。本来台北机务段的司机员则全数归到七堵机务段,修车业务及人事会计总务人力则一半一半拆,一半配到七堵,一半配到树林。因为这次调动。让西线和东线重叠区域从本来的南港到树林,延长为七堵到树林,这误点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台北检车段则原段原名迁移到七堵去。不过七堵检车段负责货车维修,台北检车段则主要为电联车或推拉式客车组底盘除外的维修及洗车业务。个人认为,其实某程度上,台铁把东北铁路那一套复杂体系灌在小小维修系统上,分工过于细,因此很多台铁师傅其实都只专攻一个范畴,因此变成台铁个个是专家,不过祇专攻一长处的他们,在很多时候却输给旁观者清的铁道迷-winertai 17:10 2006年7月18日 (UTC)
    • 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台铁年报里面,官方最长的隧道是松山到板桥的地下化隧道达14.432米,这项资料,是工务处提出的,他们的考量和见解就完全与其他处室不同。当然这数据也常引起铁道迷困惑。--winertai 17:24 2006年7月18日 (UTC)
      • 我认为那个算隧道没错,但要折开来看...台北专案隧道/松山专案隧道/万板专案隧道(好像不是叫台北专案,不过先这么称呼了)...我指的台北客车工厂是台北工厂(北门)...另外能不能决定一下在维基要如何称呼那些车厂(暂时使用香港用语来代替)的地,板桥调车场/南港调车场/树林调车场/七堵调车场,或是板桥客车场/南港客车场/树林客车场/七堵客车场...顺便问一下高雄站下行端的车厂是否称为高调,预定的车厂是否叫潮调...--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7:50 2006年7月18日 (UTC)
        • 高雄站下行端有每天调度一千辆列车以上,台铁调车量最高的高雄调车场(属于高雄站管理),另外,在比较远一点,还有维修货车及放置文化资产车厢的高雄机厂,而潮州专案设置的调车场应该叫潮州调车场没错。我想,你把维修的车和调车用的调车似乎有些混淆了。除了高雄站之外,其实许多特等站或一等站都辖有调车,例如树林车站附近的树林调车场与七堵车站的七堵调车场,左营车站附近的新盖的机九调车场,基隆站附近的仙洞调车场,新竹,彰化附近也有调车场。而机务处辖下维修车辆的机则只有三个-台北机厂,高雄机厂与花莲机厂。比较特殊的是,当初因为南港站与南港调车场有段距离且任务极为不同,为了运转规章等需要,还将南港调车场特别成立一个组织建制,并划分为一等站。也就是说,在2005年8月3日前,变成了南港站是二等站,南港调车场却是一等站的好玩情形。而南港调车场业务调到七堵站后,统计年报上写的是“业务移拨至七堵站”,也就是七堵调车场变成七堵站的一个单位。另外,板桥客车场是树林调车场的旧名称(...民国86.3.14树林调车场启用(取代废止之板桥客车场),为本路东干线之始发基地)。而北门附近的台北客车场是以前铁路地下化之前负责调度台北站车辆的调车场,地下化之后已经裁撤。任务归树林站或当时的南港调。而当初之所以称为客车场,是因为那地点只负责客车调度,货车调度则在华山站所属货车专用调车场。因为冻省之后,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组织编制还没有真正定案,现在于台铁内部编制名称于某程度上的有些混乱。例如台北机务段在名义上虽直接归台铁管,但实际上仍受机务处制约。--winertai 01:34 2006年7月19日 (UTC)
          • 等等,你可能搞错了,我说过是香港用语,在香港他们把所有场区都统称为车厂,虽然目前都是完整功能的(机厂+机务+调车场),不过未来的启德车厂仅仅只是个调车场而已(如同台北捷运的中和机厂实际上也只是个调车场);不过谢谢你提供这么多的知识--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5:12 2006年7月19日 (UTC)

最近去翻地铁处的影片,里面提到“南港客货调车场”...--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3:24 2006年9月8日 (UTC)

台台

是否直接以专题限定相关条目中的使用,个人以为:

  1. 专有名词时用台,台湾、台北、台中
  2. 一般名词时用台,月台、台车、台地
  3. 特殊状况另外讨论

--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6:33 2006年8月2日 (UTC)

  • 问题出在现在的自动转换,我很久前就提出月台不应转换成月台,但好像没有解决,部分简体用者坚持繁体应该是月臺、電視臺。我有提出现在繁体一般是用月台与電視台,但有人拿文字典故等出来反对。--Onsf 13:07 2006年10月25日 (UTC)
    其实台才是正体,不过台湾人都习惯通用,但电视台就会出现问题...--苍空 翔 有事点我 22:45 2006年10月26日 (UTC)

虽然还在建讲中,不过想讨论一下这个条目的走向,我的想法:

  1. 计划再加上车站等级和交会路线,取代各线条目里的车站一览
  2. 依路线拆分为模版,车站一览直接引用(有点类似香港的路线条目)

先这样--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3:50 2006年8月11日 (UTC)

新的铁路系统/路线简介框

我做了一个新的系统/路线简介框模板,模板在Template:Infobox rail system-route。这个简介框模板是我参考原本的Infobox Public transit模版与台湾铁路管理局台湾高铁以及一些英文维基中的铁道简介框模板的内容做成的,将这几种简介框合成一个,不必须的项目如果不使用则不会出现。这样除了符合中文铁道条目目前的需要之外,在翻译非中文维基条目时,可以直接使用。目前已先将纽约地铁以及大都会北方铁路条目的简介框换成使用新的简介框,在Template:Infobox rail system-route也有一个范例。不知道大家觉得如何?-- Nikopoley✪尼可波里|《举手发言》 02:55 2006年9月1日 (UTC)


模板的修订讨论移动到Template talk:Infobox rail system-route


修订铁道专题

现有铁道专题的格式可能不符合各轨道运输的条目,或许该修订了?--爱索 | 来泡茶 13:49 2006年9月3日 (UTC)

应该啦...若照专题的规定,有些条目需要修改,但修改后又不符合现况...--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3:19 2006年9月8日 (UTC)

铁道专题及其子专题重整

应开始要将铁道专题重整了,以下是建议


  1. 铁道专题--作为没有子专题地区的车写方针及子专题的编写方针参考,但包含统一模版的讨论
    1. 香港铁道专题--香港地区的编写方针
    2. 台湾铁道专题--台湾地区的编写方针及孙专题的编写方针参考
      1. 台铁铁道专题--台铁特有内容的编写方针
      2. 北捷铁道专题--北捷特有内容的编写方针

大概像这样的架构--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5:23 2006年9月24日 (UTC)

台铁还需要成立专题吗?两边写的人范围接近,还有北捷可以换成台湾捷运专题:) --爱索 | 来泡茶 09:16 2006年9月24日 (UTC)

是有些东西不太相容的可以分别讨论,高捷的也是,不像香港两铁资讯相差无几...--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4:47 2006年9月24日 (UTC)


有时我怀疑这里只有不到五个人在看说,这里到底有没有人看呀?--方舟(方舟轩) 14:53 2006年9月24日 (UTC)

我有发讯给数名常客,且在一些铁路公司的讨论页告知,应该会有人来才对...--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5:52 2006年9月24日 (UTC)

I do try to come here as much as I could. However, since my computer is in a state of disrepair (which totally sucks), I can't come here as much as I used to. I can't type chinese from school's computer lab, so sorry guys. But I do support separating Taipai MRT wikiproject from Taiwan Railroad Administration system Wikiproject as a sub-project. I'll try to fix my computer up and come back asap.-- Nikopoley✪尼可波里|《举手发言》 02:34 2006年10月17日 (UTC)


我感到香港地铁既版面较多问题,应作整理。~~ (Agostinho) 25 Set 2006 (HKT)

架构确认后就可以准备进行内容改定,先从母条目作起...--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6:56 2006年9月24日 (UTC)

  • 人少是专题设计不佳,不像互助客栈那样在工具列有按钮,新手根不找不到,而且查找又烦,会去看的人当然就少,这问题在所有专题皆有。--Onsf 20:04 2006年11月4日 (UTC)

旧称的识别怎么写,才详细美观?

旧称的识别怎么写,才详细美观?

正规的表格上要写详细 如: 台湾铁路管理局车站资讯 旧称 打狗乘降场、高雄驿

非正规的表格上不但要写详细还要加删除线,才详细。 如:

高雄车站与高雄港车站间的变迁关系
时间 高雄港车站 高雄车站
日治时期 早期 打狗乘降场
东移 (旧)高雄驿 (新)高雄驿
改名 高雄港驿 高雄驿
光复 现今 高雄港车站 高雄车站(旧)
改建 高雄车站(临时)
地下 高雄车站(改建中)

--维基农民 06:18 2006年10月13日 (UTC)

为了台铁早想,加入台铁维基标准化--维基农民 21:14 2006年10月15日 (UTC)

主要是没有必要就少用删除线,旧有名称不用删除线(因为不能算是废站),已经标名时期的也不用删除线(因为标明时期了,难道当时就废了吗),另外很早就有共识,相同目标的连结作一次即可,至于东移和改名是同一天的事,不用分开两次标示,高雄愿景馆不在本表格需要陈述的范围,之后的变更也与站名无关

高雄车站与高雄港车站间的变迁关系
时间 高雄港车站 高雄车站
早期 打狗乘降场
更名 高雄驿
东移 高雄港驿 高雄驿
光复 高雄港车站 高雄车站

--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7:12 2006年10月16日 (UTC)

错误,日本车站的条目

请问一下这个字是汉字吗?一定不是,它不是常用汉字而且的读音非えき代官山站是一个错误的例子,很久以前的提议创立Japanese模板,就是要消除这种错误,现在我开始慢慢为条目加上模板,以确保名称的准确性。--费勒姆 费话连篇 08:15 2007年2月4日 (UTC)

已经完成了,果然没有人鸟我= =--费勒姆 费话连篇 06:39 2007年2月16日 (UTC)

我发起的专题重整都没人理了...--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8:49 2007年3月12日 (UTC)

因为条目里面的“站”是中文字,跟日文完全没关系.___.a --爱索 | 来泡茶 08:16 2007年2月16日 (UTC)

那么顺便来提一提吧,Talk:日本铁道站一览谁有好主意的?--RalfX) 08:43 2007年2月16日 (UTC)

重定是站的假名拼音不是えき,很多人会看完条目后会误以为是一样,现是已经加上了{{japanese}},应该没问题了。--费勒姆 费话连篇 08:46 2007年2月16日 (UTC)

关于R兄的提议(?)要先解决“站”跟“车站”的问题--爱索 | 来泡茶 08:50 2007年2月16日 (UTC)

一般来说都是先到先得,但一般都是说站,要对应日文。--费勒姆 费话连篇 08:56 2007年2月16日 (UTC)

车站名称本身有{{japanese}}辅佐应该没有太大问题。重点在第2项,要以哪种方式排序呢?(各有利弊)--RalfX) 10:06 2007年2月16日 (UTC)

日本车站的Infobox

配合日文条目在拼音方面有不一样的需求,我参考了台湾的铁路车站模版设计了个Infobox(参见函馆车站条目),但是因为不是很擅长撰写模版怕出错(不太会用If的功能),所以暂时采用表格型式看看效果。在此想要征求有没有其他维基人愿意帮忙将此表格模版化,还有就是请大家想一想,模版中还有什么事项是需要增加的?(请针对每个日本车站都会遇到的事项补充就好,比较细节的东西可以放在内文中叙述)。谢谢大家!—泅水大象 讦谯☎ 2007年9月18日 (二) 03:32 (UTC)

将Infobox改为模版化({{日本車站}}),有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多加利用或提出修订建议。谢谢!—泅水大象 讦谯☎ 2007年9月18日 (二) 20:28 (UTC)

国音电码

我对于模板上是不是还该保留此资讯抱持中立态度。不过,如果要从模板上删除这部分内容,请记得将它移到条目内部保留(就算放在‘其他’部分当作是个历史纪录也无妨),毕竟,这算是个曾经存在过的历史见证,完全消除就太可惜了。—泅水大象 讦谯☎ 2007年10月3日 (三) 06:54 (UTC)

日本铁路线的Infobox

继之前推出的日本车站模板后,再追加推出日本铁路线专用的资讯模板template:日本铁路线,有兴趣者请多加利用,如觉得有什么不足或值得修改之处,也欢迎提出讨论!—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1月10日 (四) 16:31 (UTC)

糟糕,之前没有察觉,原来早就有Template:Infobox rail system-route模板的存在了,做了白功,大家还是多利用原本的模板吧!—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1月10日 (四) 16:34 (UTC)
删除了重复的模板,但在Infobox rail system-route模板中添加了可以配合日本铁路线条目使用的Japanese模板功能,效果请参阅宗谷本线。特此说明。—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1月10日 (四) 17:40 (UTC)

铁路车站条目名

在日常使用上,好像只有传统铁路车站是“XX车站”,捷运车站皆为“XX站”,跟公车车站一样名称,故建议以下原则:

  1. 取消目前硬性规定条目名皆必须为“XX车站”原则
  2. 采取以最常使用、但与官方用名差异最小的名称为条目名
  3. 用括号来消岐义

--Will74205 (留言) 2008年2月24日 (日) 10:19 (UTC)

(-)反对,捷运也有诸如台北车站高雄车站的名称。况且名从主人,捷运方面也不是没有小碧潭车站(见新店机厂小碧潭车站开发计划书)或是美丽岛车站的用法,所以目前建议仍然遵循铁道专题。--Koika (留言) 2008年2月27日 (三) 15:21 (UTC)
(!)意见,捷运台北车站和高雄车站之所以命名为此是因为它们与台铁车站共站。捷运官方网站皆使用“站”,捷运站外部导航指标也仅使用“站”,以“小碧潭站”为例,Google搜索结果是15000+“小碧潭站”比500“小碧潭车站”,所以强加“车站”在捷运站上是采取一个“不是官方又不常用”的名字。--Will74205 (留言) 2008年2月27日 (三) 17:36 (UTC)
(!)意见:车站门口上最显眼的站名标示写的是啥名字,就用啥名字吧!—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3月1日 (六) 04:18 (UTC)
假如这一个月内没有进一步反对的话,我将修改/增加捷运车站命名规则。—Will74205 (留言) 2008年3月8日 (六) 23:55 (UTC)
还不到一个月你就在移动了。另外不是没有反对就可以修改,是需要多数人共识,兹事体大尚祈勿要独行。--Koika (留言) 2008年3月11日 (二) 05:28 (UTC)
那就再等几个星期吧!—Will74205 (留言) 2008年3月11日 (二) 06:00 (UTC)

关于日本铁路车辆条目命名问题

最近一些维基人(包括小弟在内)在日本铁路车辆的条目命名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在electric multiple unit上争论应使用“电力动车组”、“电联车”还是“电车”,现时没有特定方针规管有关命名方式,小弟认为现在是时候制定有关方针了。--Wrightbus ~威巴~ (客戸服务) 2008年5月22日 (四) 11:31 (UTC)

(!)意见:个人觉得只定立日本铁路车辆条目命名的方针并不足够,故希望这次讨论能确定所有铁路车辆条目命名的方针,以达到完全根治铁路车辆条目命名问题。—Altt311 (留言) 2008年5月22日 (四) 11:41 (UTC)
称作“电车”则肯定有歧义。YunHuBuXi 2008年5月22日 (四) 11:57 (UTC)
认同,这个在以前香港铁路车辆命名的讨论中已经确定了。更何况在中文维基条目称这些作“电车”也犯了直译日语汉字的错误。—Altt311 (留言) 2008年5月22日 (四) 12:45 (UTC)
无论是‘电力动车组’还是‘电联车’,因为那是地区用语差异的问题,所以都是正确的条目名,只是要符合先到先得或主要贡献者所属地区用名为主的原则,再辅以noteTA标签,没啥好争议的。但是‘电车’,因为是纯日文的用法,再加上又会跟中文中其他的事物混淆,直接引用并不适当。—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5月22日 (四) 14:08 (UTC)

我很好奇电车会有什么歧义。中文的电车和日文电车应该是指一个东西吧。  Mu©dener  留 言  2008年5月22日 (四) 20:19 (UTC)

至少,在香港常用的字眼“电车”,是指在普通路面行走的一种电力驱动车辆(有轨电车),一般为1-3辆编组。至于日语汉字“电车”,除了包含上述意思外,更包括这次讨论的重点──重铁车辆。—Altt311 (留言) 2008年5月22日 (四) 22:21 (UTC)
是的,在台湾这里也一样,电车与铁路系统上的电力列车是截然不同的用法。不过与上面提到的有点不同,除了在一般路面上靠路轨行驶的车辆(Tram)之外,有一种行驶于一般马路上,但是仍然有牵高架电力线的车辆(trolley car)在台湾这头也习惯叫做电车。至于日文中的电车正如同上面Altt311兄说的,是泛指所有铁路系统上用的电力列车,虽然也包含了上述路面电车在内,但涵盖范围广非常多,因此直接在中文中引用是不恰当的。—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5月23日 (五) 02:26 (UTC)
我十分赞同Altt311看法,这争议应该算是‘直译日语汉字’所引起纠纷,在中文维基已屡见不鲜且不知怎彻底解决。--winertai (留言) 2008年5月24日 (六) 03:17 (UTC)

那么电车之狼的电车是哪个电车呢?我想应该不是指电力动车组吧。  Mu©dener  留 言  2008年5月24日 (六) 11:22 (UTC)

确实是“电力动车组”的意思,我想定这非官方译名的网民因为看见“痴汉”这类词语(我进官网就看见了…而“痴汉”也是日语汉字)而直接用“电车之狼”这个译名吧(茶)。对于有接触日本文化的人,确实会知道这“电车”的意思是指日语汉字“电车”,但没接触过的就不一定了。—Altt311 (留言) 2008年5月24日 (六) 14:14 (UTC)
我认为,是会有歧义,但不是不正确。电车这个词,的确是可以用于任何用电的车辆的简写,限于某某比较常叫作电车这比较是主观各地惯用问题,用电的铁路车辆叫电车这在词汇上很难说是错误,但可能有更好的词汇可以代替。--218.189.229.167 (留言) 2008年5月26日 (一) 08:38 (UTC)
那,请问使用电力的汽车或遥控模型车您也要写入‘电车’的条目中吗?维基百科的命名标准是以阅读者的认知容易为出发点,因此才会制订了‘最广为使用的命名方式’作为开宗明义第一原则。像上面的这种推论法某个角度来说只是您个人的原创研究,重点不是您认为用电的铁路列车到底算不算是电车,而是在文章内说‘电车’时,读者知不知道是意指使用电力的铁路列车,这点是需要好好厘清的呢!—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5月27日 (二) 08:49 (UTC)
这个问题以前讨论过,讨论的过程也蛮激烈的,简单的说,这是一个普遍发生在中文维基上的问题:日文汉字直接当作中文使用。如果中文因为这种外来语已经变成是一种常用词,那么使用上的争议就比较小。任意将日文汉字当作中文使用,而没有体会到这中间的差距,而引用的证据常常也是本身并未去查证的一种非正确资料,这种争议除非有明确一点的认识,同时愿意去尊重和配合常用词语以及共识,这种争议只会持续,条目名称该错的继续错,然后中文维基遇到日本相关条目的时候就不仅要让人疑惑:这究竟是中文维基,还是日本汉字版。cobrachen (留言) 2008年5月27日 (二) 16:46 (UTC)
不过想要补充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同样是日文汉字,在通用名词与专有名词的场合,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举例来说,铁路上的电力车辆是一种通用名词,所以根据政策应该翻译为‘电联车’或‘电力动车组’,而非日文汉字‘电车’,但相反的,假如今天要讨论的是‘湘南电车’这种特别指某种日本列车组合/系统的名词,就不该随便翻译为‘湘南电联车’或‘湘南电力动车组’,会变得不伦不类,因此二者应以不同的原则处理之。—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5月28日 (三) 05:31 (UTC)
同意象兄的看法。就我的见解简单的做个小结,若是铁路业的用字(如日语汉字“台车”),则应翻译为中文意思(如“台车”应译为“转向架”),只容许重定向。至于当地铁路用语(如象兄提到的“湘南电车”,JR东日本东海道线的通称,为东海道本线一部分),则在不违反方针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条目名称不变。至于上述铁路车辆条目命名问题,由于香港方面译名不统一,个人认为先以台湾的“电联车”这在台湾没争议的名称为基准。香港译名则短期以NoteTA转换,日后加进繁简转换规则中,并以重定向连结为辅。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另外,应不应该也改动香港铁路车辆的命名方针呢?这个我不敢妄下定论,希望其他维基人发表意见。—Altt311 (留言) 2008年5月28日 (三) 06:24 (UTC)
  • 泅水大象兄的说法是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通则毕竟是在最大的范围下找出交集,留给特例的弹性空间也是不可少的。然而过去很多属于通则的讨论很快会陷入特例的争执而导致讨论停滞,最后连通则都无法形成。因此建议要讨论的诸位以大方向性的通则为优先的形成对象,细节可以在这个通则下给予弹性的空间。毕竟这个问题不仅仅在交通上,维基参考日文资料的条目非常多,这些都会有影响,也应该尽速的有些通则方便其他人参考。—cobrachen (留言) 2008年5月28日 (三) 14:15 (UTC)
赞同Cobrachen观点,另外也奉献两点看法,以助通则产生。1.依照台湾姓名条例精神,不管日文汉字和制汉字还是朝鲜汉字,其用字若没有被康熙字典等大字典收录者,不得使用于条目名称(不视为中文)。2.日文所用所有汉字,应以“翻译”态度面对,若“中文”使用区域未普遍使用日文汉字之原形原义者,应不可使用。--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2日 (一) 03:13 (UTC)
1. (-)反对以康熙字典等华语字典作为用字标准,尤其是人名、地名以及具有地域文化独特性的专有名词。2. (-)反对限制单以华语思维来决定日本汉字名词如何引用,因为设立这种限制的思维本身即过于单纯,不足以应付现实所需,而且也违反翻译惯例。翻译上对外语名词是否原样引用有其斟酌,若决定原样引用时,通常会在文中说明或在其后以注解或括号说明。3. 〈陷阱重重的日文汉字〉这篇文章的例子举得非常差,如果不是作者一时想不出佳例,便是作者的中国古文程度过于低下。--百楽兎 2008年6月2日 (一) 06:05 (UTC)
(!)意见:这不就是一下子跳的很细,而没有先去建立大方向。通则下会有特例,但是只注意特例,成不了事。—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2日 (一) 15:54 (UTC)
我同意“只注意特例,成不了事”,但通则的建立也需要注意是否能有效地将特例范围缩小化或明确化。我不知道各位有什么好的腹案,但我认为即使通则尚未建立,许多人心中对于和制汉词的使用应该都早有一条原则,即“华语世界有完全相同或非常相近事物者依华语名称,但文章内容以介绍日本事物为主旨者则不在此限,惟行文仍尽可能贴近当代华语。”是不是这样呢?我依这条原则来思考,所以我做了以上的反对。--百楽兎 2008年6月3日 (二) 05:08 (UTC)
  • 现在的争议就是:“文章内容以介绍日本事物为主旨者则不在此限,惟行文仍尽可能贴近当代华语。”(百乐兔兄见解)VS“中文维基遇到日本相关条目的时候就不仅要让人疑惑:这究竟是中文维基,还是日本汉字版。”(Cobrachen兄观点)。个人认为:只有把和制汉字以及和制汉语视为“外文”,明列限用时机,才可渐次解决此争议。--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3日 (二) 08:07 (UTC)
可否举例几条有“这究竟是中文维基,还是日本汉字版”这种疑惑的问题条目呢?--百楽兎 2008年6月3日 (二) 12:29 (UTC)
那说法引自Cobrachen说法,自是不敢潜越地阐释他的想法﹔在此希望提出一针见血的的Cobrachen兄能提出实例。不过,在此认为于此类型争议每仗必与(如:日文汉字问题),且日、古文程度极佳的百乐兔兄作此一问,是有些明知故问。另外,既然百乐兔兄有此疑问,我也礼尚往来的提出我的疑问:请问百乐兔上面所言:但我认为即使通则尚未建立,许多人心中对于和制汉词的使用应该都早有一条原则的“许多人”不知道有何发言依据?这认同此原则的这些“许多人”到底是谁?最后,倘使这“许多人”发言有所据,那原则成为“通则”的日子就不远矣。--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3日 (二) 13:20 (UTC)
我不是明知故问,而是我也找了一下日本相关条目,但没有觉得有这么显著的问题。“许多人”一词是“我认为”的个人看法,在接触了许多译者后的感受,而且我也没有断言,我还在文末征询了你们的看法。--百楽兎 2008年6月3日 (二) 14:05 (UTC)
谢谢百乐兔兄的耐心解释﹔总之不管怎样,还是殷切希望擅长日文的诸位能提出些彻底的解决办法。不然光日本军舰名称或日本铁路车辆这些“日本事物”条目名称移动争议,就如同梦靥的一再出现。至于百乐兔反对我的“不用中文字典没有的字当条目名称”通则,我也可提出些妥协看法,那就是条目名称中不要同时使用“日文汉字与中文”。--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3日 (二) 14:29 (UTC)
看来去年的事情已经如同上古世纪的恐龙被遗忘了。现在看到一再重复出现的讨论,除了长叹之外,还有多少可说?具体的例子请看去年摆在哪哩,悬而不决的罢免投票。
此外,去年有关日本专题的讨论,只因为一个人的意见就开始,也因为一个人的意见就暂停,这种状况对于共识不会有什么帮助,而且这中间还牵涉到一些其他的因素或者是可能的动作,暂且不表,相信有人心理明白这些是什么事情。—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3日 (二) 14:43 (UTC)
即“华语世界有完全相同或非常相近事物者依华语名称,但文章内容以介绍日本事物为主旨者则不在此限,惟行文仍尽可能贴近当代华语。”这种说法不表认同。基本上这已经舍弃中文常用词语的对应,并且有延续积非成是的态度。没有常用词语的才应该是要考虑的特例。如果真的对中文和日文有相当认识,应该明白这中间的关联。常用词会变,这点没问题,但是没有变之前请不要自己加上去。—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3日 (二) 14:47 (UTC)
(!)意见: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像是这一类关于条目命名的争论,往往为了一个长度有限,能够使用的字元种类有限的表达管道,而没有注意到,或者是忽略了整个条目当中有多大的篇幅可以来描述,解释用词上的差异,转变或者是历史。也可以说,在拒绝使用中文常用词汇为优先的考虑下,去钻牛角尖,是这一类争论的起头。一点看法。—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3日 (二) 14:54 (UTC)
我并没有舍弃中文常用词语的对应,也没有延续积非成是的态度啊,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会如此解读。我还同样主张“没有常用词语的才应该是要考虑的特例”哩。--百楽兎 2008年6月3日 (二) 15:28 (UTC)
但文章内容以介绍日本事物为主旨者则不在此限,这句话是重点,为什么日本的相关条目或者是资料要被特别放松或者是放行?目前很多状况并非中文没有常用词语,而是在于撰写者高兴怎么写就怎么写,对于有没有常用语并不关切,还会发出不按照日文汉字就是错误的写法的辩解,这种说法不也就是将日本相关的文字都要当作特例来处理?-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3日 (二) 18:23 (UTC)
插个话﹔请问3年前制定的Wikipedia: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算有共识的方针吗?如果照“这方针”﹔几乎就是“撰写者高兴怎么写就这么写”、“不按照日文汉字就是错误写法”。--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4日 (三) 00:48 (UTC)
这个方针的名称也很有趣,专有名词的定义是什么?在这个方针当中并未明确给之,那么,真的就可以解释为我说是专有名词,就是专有名词。当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参与讨论,还是就是在个类似Skype的聊天室决定了就写上来。当然,真的有看过这个方针的人不见得很多。
其实真要把日本相关的条目都当作特例处理也可以,加个标签之类的家以区分好了。-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4日 (三) 01:55 (UTC)
To cobrachen:我还是觉得你把一些可视为个案的争议过度放大成普遍性的问题。此外你对我的说法仍有误解,因为我说的那条原则是“对于和制汉词的使用”(前面已提过),并非有特别放松日本的相关条目或资料的意图。--百楽兎 2008年6月4日 (三) 03:23 (UTC)
To everyone:我发现目前讨论中至少有三种问题纠结在一起,一是“和制汉字(含新字体)的使用”,二是“和制汉词的使用”,三是“条目命名原则”。建议分开讨论,不然相当混乱。--百楽兎 2008年6月4日 (三) 03:23 (UTC)
可以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参考资料:台铁管理局NowNews --onsf (留言) 2008年6月4日 (三) 08:17 (UTC)
我又举一些华语学术论文,可参考这些论文如何称EMU,其中一些论文是日本人撰写的。--Wrightbus ~威巴~ (客戸服务)
刚注意到现在的noteTA使用上大有问题,像香港的SP1900/1950型电动列车是这样写的,‘简体:电力动车组;繁体:电力动车组;港澳:电动列车’。而新干线200系电联车是‘繁体:新干线200系电联车; 港澳:新干线200系电力动车组; 简体:新干线200系电力动车组’。好像现在各地用什么名字都处于混乱状态。就我所知与google的查找,简体“电力动车组”是没有问题的了,台湾是“电联车”与“电车”皆有在用,香港似乎没有用电力动车组与电联车的,在香港比较容易明白的应该是“电动列车”与“电车”……
说到日本条目要定标准,我比较提议条目原名为“电车”即可,noteTA设简体“电力动车组”台湾正体“电联车”香港繁体“电动列车”未转换“电车”。--onsf (留言) 2008年6月4日 (三) 10:15 (UTC)
因为但文章内容以介绍日本事物为主旨者则不在此限这句话包含的范围可以说就是所有和日本有关的条目,而不是仅限于和制的字或者是词,而且连中文有常用词语的情况也包含在其中。如果你要看的只是一些日本根据汉字原则所产生的特殊字或者是词,那就可以算是特例的范围。目前要先讨论的重点是对于日本相关条目是不是也该或者是也要使用中文常用词。
干脆加个标签,说这是日本相关条目,当中用词可能与华文或中文习惯用语不同,请读者自行注意。那么剩下的就是各自解释了。这样撰写也没有太多的负担,争议也许就少了。-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4日 (三) 12:56 (UTC)
这样的应对你只能期待没有因为地区用词而引发编辑战好了(如果没有方针的话,我觉得这个肯定会再次发生的)—Altt311 (留言) 2008年6月4日 (三) 14:19 (UTC)
你说的没错,这种争议一定会爆发。然而,在大方针都被卡住的时候,那也只有暂时先以这种标签,再加上个请先讨论的警语了。或者整个大方向的讨论简化为日本相关条目是不是都当作特例,这样就没有什么是华文日文的争执,逐条讨论好了。-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4日 (三) 14:41 (UTC)
1. 还原我6月3日写过的:“我认为即使通则尚未建立,许多人心中对于和制汉词的使用应该都早有一条原则,即‘华语世界有完全相同或非常相近事物者依华语名称,但文章内容以介绍日本事物为主旨者则不在此限,惟行文仍尽可能贴近当代华语。’”我并没有主张对所有日本相关条目都予以特例处理。
2. 和制汉字的使用要建立通则是可行的,但和制汉词的使用要建立通则就极其困难。因为和制汉词是否使用考量的是文脉,而文脉却千变万化。拿“空港”一词为例,标准中文的对应只有“机场”一词,所以很多时候会被译为机场,但也有很多时候会原样使用“空港”二字,这完全视文脉来决定。--百楽兎 2008年6月5日 (四) 05:22 (UTC)
为解决问题,我们还是不得不做些异中求同工作﹔而由不谙日文的我,来敲边鼓,或许能出现局外者清的解决问题曙光。1.怎么区分“介绍日本事物为主旨者”及“所有日本相关条目”,希望百乐兔兄能多费心解释﹔就不熟捻日本国情及条目的编辑者来说(比如说我),两者实在很相近。2.想就百乐兔兄的条理分析的第三点“条目命名原则”来先讨论:不知百乐兔兄对条目之命名,““和制汉词”不得与中文汉字并用”的通则提议,是否赞成?以阁下提出的空港为引:例如:成田國際空港虽为介绍日本事物为主旨,也合乎文脉,但于繁体中文来说,这名称包含了和制汉词(空港)与中文汉字(國際),这混用情况下,为如果用到“主条目名称”,个人以为是如同“国际BM”(IBM)地相同不妥当的。而像这个例子,就是建立通则避免争议的首要目标。(另外,宫本管理员引出的争议,也多多少少与之相关)。这通则如果可行,““和制汉字”(包含汉字异体字)不得与中文并用于条目名称”,就可以比照通过。当然,这都要各位集思广益以求周全。--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5日 (四) 07:58 (UTC)
1. 我想我对你们所说的“所有日本相关条目”可能和你们想表达的有不同的理解。我将“所有日本相关条目”理解为“所有内容提及日本的条目”,也许你们是指“所有介绍日本事物的条目”,那么就和我说的“文章内容以介绍日本事物为主旨者”十分接近,不过我所指的还包括条目中的段落等等。
2. “和制汉词”与“和制汉字”是两项议题,不能混为一个议题来谈,所以我(-)反对“‘和制汉词’不得与中文汉字并用”的提议。举例来说,“国立公园”是和制汉词,中译为“国家公园”,那么若依你的提议,“知床国立公园”便一定不能作为条目名了。这类例子还有很多,从一字的“赏”到四字的“株式会社”都有,不胜枚举。此外汉字归汉字,和拉丁文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汉字词在汉字文化圈流通转用的现象不但是常态,也是特色,是以没有人会写成“国际BM”,但“成田国际空港”却仍可接受。--百楽兎 2008年6月6日 (五) 12:49 (UTC)
那么现在的讨论要寻求的是可以接受还是以中文/华文常用词优先考虑?如果只是要可以接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这个讨论可以终止了,因为本来就不是对可以接受与否进行主要的共识寻求目标。-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7日 (六) 15:14 (UTC)
在和制汉词的使用上,我的原则是考虑以华语常用词优先,但视情况不排除原样使用和制汉词。我认为完全接受或完全不接受和制汉词皆不合理,也和一般习惯相违。--百楽兎 2008年6月9日 (一) 01:49 (UTC)
或许,我们大家都正在努力的想解决“视情况不排除”造成的争议与混乱。不然﹔光成田国际机场成田国际空港孰为主条目名称,孰为重定向之争议,就够扰人了。另外,假使百乐兔兄反对“和制汉词不得混用于中文”提议,那我想再请问百乐兔兄,对“条目命名,不得同时混用和制汉字与中文”的通则建议,是否赞成?还是您有另外高见?
其实我的“不得混用”想法架构其实是来自国家图书馆日本作者中译名原则日本书人名标目及最近工作实务上的困扰。此篇名为“国家图书馆“日文书”人名标目著录原则”开宗明义就说着:“概括来说,日本作者人名标目之选取,除应遵守一般规范外,还有日本作者名字表示形式的问题,应加以注意。归纳言之,日本作者姓名表示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为纯粹汉字,其二为汉字加假名。其中,汉字又有“中文汉字”和“日文汉字”之分;而日文汉字中其字形又有“日文简体汉字”和“日文繁体汉字”之别。假如事先未加以规定或规范,实际作业时一定会无所是从。”正可以说是,我的困扰与现今中文维基的极欲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必完全模仿台湾地区:“华语思维来决定日本汉字名词如何引用”的做法﹔但怎去找到通则来解决问题﹔避免争议一再发生,确是当务之急。日本百千铁路车辆是如此,日本成万产制武器是如此,日本无数境内所在公园名称是如此,日本全境之几十大小空港机场亦是如此。当然,倘使社群讨论仍认为这问题不严重,或者无法确立通则,我(+)赞成Cobrachen提议﹔有着此条目主旨为介绍日本事物,当中用词可能与华文或中文习惯用语不同,请读者自行注意”警语(模板)设立与运用﹔另外,也要有“条目名称先到先得”、“不得擅自移动﹔移动前请至讨论页讨论”的最起码共识,来避免一遍遍的编辑争议与永无正解的讨论。--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9日 (一) 08:17 (UTC)
我说“视情况不排除”是指“和制汉词”的使用,“和制汉字”与“和制汉词”的使用所考量的层面不尽相同,我建议不要混为一议题,不然非常混乱,而且因为“和制汉字”的考虑相对单纯很多,所以先谈“和制汉字”。先从结论来说,我对“条目命名不得同时混用和制汉字与中文”也是(-)反对的。从华语汉字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和制汉字”分为两种,一种是华语汉字中有对应的,一种是没有对应的。在维基百科上一直运作著一个原则:“有正确对应的华语汉字使用华语汉字,无正确对应的华语汉字则使用和制汉字。”而且也算运作得不错,所以我们有栃木县榊原康政辻希美这种和汉字混用的条目。但就我个人观点来批评现行原则的话,运作得不好的是涩谷这类对应到华语异体字(相对于华语标准汉字)的命名。“涩谷”的现行日文写法是“渋谷”,其中“渋”是从华语异体字“澁”简化而来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对应到“澁”而非“涩”,而且事实上早年华文报纸也是写“澁谷”。在“涩谷”这个议题上持与我相反意见者则是以“官方命名”、“最常用”原则来反驳,不过“官方命名”、“最常用”原则在此议题上并非无可置疑的,详见Talk:涩谷区。所以像“渋谷”这类对应到华语异体字的条目(数量不多),我把它们归为特殊类,可透过协商来决定条目名。此类以外的则依现行的“有正确对应的华语汉字使用华语汉字,无正确对应的华语汉字则使用和制汉字。”原则,迄今犹未见有重大争议或运作失灵。--百楽兎 2008年6月10日 (二) 01:55 (UTC)
这种运作,是否变成中文(华语汉字?)维基里面,“条目命名﹔夹杂中日文”的奇怪现象,毕竟中文维基并不等同“汉字维基”。退一万步讲,我可以容忍或妥协对条目名称全部使用“日文”(甚至全部使用平假名,片假名,和制汉字或和制汉词),但对于中文(百乐兔所别称之华语汉字)与日文的混用,我仍认为不太恰当。另外,从一而再,且次数频繁的相关议题讨论(包含百乐兔上述谈及的Talk:涩谷区)来审视,我并不赞同“迄今犹未见有重大争议或运作失灵”的百乐兔兄看法。我深刻理解,熟捻日文的中文维基用户所坚持的“原命名”初衷,但诸如“无正确对应的华语汉字则使用和制汉字”的这许多着眼“介绍日本主旨事物条目”适用的例外原则,不仅含糊地易造成纷争,也着实不得不让人有着“这究竟是中文维基,还是日文汉字版”的疑虑。--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10日 (二) 02:10 (UTC)
还是分点一下:
1. “内容以介绍日本事物为主旨时”是我在讨论“和制汉”时用的,不是“和制汉”。对“和制汉字”的使用我并没有也不会主张“内容以介绍日本事物为主旨时”。
2. 许多常编辑条目名中有“和制汉”的维基百科编者,包含我在内,大致都是依循上述提到的原则,在印象中确实没见过有什么重大争议,你可以向其他维基人求证一下。印象中常见的争议都是起因于条目名中使用了“和制汉”或“日文假名”,而非“和制汉
3. 如果基于你“和制汉字与中文汉字不得混用”的主张,那么举例来说,你希望如何处理榊原康政这个条目呢?
--百楽兎 2008年6月10日 (二) 05:17 (UTC)
1.感谢你的解释与妥协,照阁下看法,我这样的通则结论:“除非无正确对应的华语汉字,不得使用“和制汉字””,百乐兔兄不知可否接受?(我将此结论增添至Wikipedia: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不知可否?)2.所谓有无“重大争议”,见仁见智﹔因为光是Talk:滨崎步Talk:涩谷区,我就认为讨论蛮激烈的。另外,就这回讨论后,我以后也可以确认诸如大和号,莒光号不可在繁体中文内文出现。3.最后,不知道我的认知对不对,“榊原康政”应该就是“和制汉字+当用汉字”的“日文”(ja:榊原康政),在我看来就是如同IBM的单纯。我的禁止混用例子,是诸如浜崎步或大和号或成田國際空港(ja:成田国際空港)之类的。--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10日 (二) 07:21 (UTC)
1. 现行不成文的原则差不多就是“除非无正确对应的华语汉字,不得使用‘和制汉字’”这个意思,不过还是需要留一些弹性给极少数的特例,例如城中駅都会駅
2. “涩谷”的例子是我前面说过的“和制汉字特例”;“滨崎步”我则没看到在争执什么。
3. “号”这类汉字是大陆用的简体字,不是和制汉字,条目名用“大和号”是可以的。而“空港”是“和制汉”,现在先讨论的是“和制汉”,请容后再议。
--百楽兎 2008年6月10日 (二) 09:11 (UTC)
(!)意见有正确对应的华语汉字使用华语汉字,无正确对应的华语汉字则使用和制汉字。”原则,迄今犹未见有重大争议或运作失灵。这话引起的争议也许不算重大,但是在去年持续到今年都在发生,请翻翻去年的罢免案,里面举的例子都是舍弃中文常用字和辞,非要把日文汉字拿进来用,而且还是拒绝沟通的对象。这算不算运作失灵呢?要说不算恐怕也是个重大争议。
所以如前所述,挂上警告标语就算了,其他的随便啦。那些部分就算是日文汉字维基版好了。-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11日 (三) 03:28 (UTC)
我一直以为去年的那件事是在争论“和制汉词”的使用,如果是在争论“和制汉字”使用,那就算啰。--百楽兎 2008年6月11日 (三) 05:04 (UTC)
(!)意见:应该说前年发生的事情,单字与词的情况都有,在词的部分像是航空机高角炮之类也是舍弃中文存在很久的用法。

-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11日 (三) 13:47 (UTC)

通则是否还需要讨论

如果通则的讨论与产生过于困难或者是受到许多反对,那不如采取简单的做法,挂上声明,提醒其他使用者该条目在文字使用上与常用中文不同,请自行斟酌的字眼。-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22:40 (UTC)

目前有哪个条目适用这种声明?--百楽兎 2008年6月17日 (二) 06:08 (UTC)
非常多,上面提到的日本的铁路相关条目,日本的军事相关条目,都可以挂上,其他的就看谁要补充了。—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17日 (二) 19:48 (UTC)
可是我看了几条,没有觉得文中的用语和中文有那么不同。是哪几条比较严重?--百楽兎 2008年6月18日 (三) 13:56 (UTC)
请参考去年的罢免案中条列出来的部分例子。—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18日 (三) 17:06 (UTC)
可是大部分不是后来都被改过了吗?--百楽兎 2008年6月19日 (四) 01:07 (UTC)
你上面这句话,加上个字在被改过之前,就是恰恰好正确的描述。—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19日 (四) 02:27 (UTC)
到底你是在说哪几条?--百楽兎 2008年6月19日 (四) 05:28 (UTC)
那就举个例子,日本所有过去和现代的船舰,数量不少,你慢慢看。—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19日 (四) 21:28 (UTC)

“富”字与“冨”字

  • 不知发表在这个位置适合与否,近日留意到冨㭴义博使用异体字而不使用正体字,内容更声称正体的“富”字是错误的,因此修改为富㭴义博并说明:
注:日本發音為「{{lang|ja|とがし}}」的姓氏,可對應「{{lang|ja|富樫}}」或「{{lang|ja|冨樫}}」。而「{{lang|ja|冨}}」是「{{lang|ja|富}}」的俗寫,但作為姓名和作戶籍登記時時,則採用名隨主人政策,故此日文裏是保留「{{lang|ja|冨樫義博}}」的寫法,本條目依照維基百科[[Wikipedia:日語專有名詞的中譯原則|對中文條目命名的規定]],以相對應的中文漢字命名。
先声明回退的人不是我。我认为“冨”不是“和制简化字”,只是华语标准汉字的异体字,而专有名词中使用异体字是OK的,例如林玉不必要写为“林玉”。--百楽兎 2008年6月11日 (三) 05:11 (UTC)
我也认为“冨”不是略字或和制字,只是富字的异体;但汉字用在人名地名可予保留。至于阁下称被编辑回退方面,不太明白你说指的编辑是什么。这里所有人都是编辑。--Hello World! 2008年6月11日 (三) 13:02 (UTC)
说句题外话,曲阜孔府门前纪晓岚写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共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富”写成“冨”,“章”的一竖穿越“日”字,到达“立”字下面,据说意味着“富贵无顶,文章通天”。--方洪渐 (留言) 2008年6月12日 (四) 06:21 (UTC)
我上网查到的资料是“冨亦作富,冨在古代同“富””。—今古庸龙 (留言) 2008年6月12日 (四) 15:07 (UTC)
但这做法不是违反talk:涩谷区的讨论,使用正体字(如“涩”)而非俗体字(如“涩”)吗?毕竟中港台等地都以“富”字为正。(如“国语辞典”无“冨”字,“异体字字典”则把“冨”字列为“富”字的异体。)如果用“冨”字就和“涩谷”不统一了。另外,“富”正“冨”异是肯定和可证的。但冨㭴义博条目中,还要煞有介事的说“富”是“误写”,“冨”是“正确”,亦似乎语有误导。最后,我邀请了一些改回作“冨”的编辑或用户前来讨论。--TVBdata1 (留言) 2008年6月13日 (五) 13:05 (UTC)
“冨”既然是中文里存在的异体字,而非日文用字,基于名从主人,应当以“冨”字优先使用。而且本条目的创立者即是使用此字,应无更动的必要。另外应当注意,若要更动条目名称,请使用“移动”而非直接重定向。—Iokseng对话2008年6月13日 (五) 16:28 (UTC)
但仍存在与talk:涩谷区弃用异体字之间的矛盾,以及注释中把正字说成错误的这两个问题未解决。(即使没解答在下在上方的问题哩……)而移动这个我不懂,可以简介或在哪儿找到相关说明?谢谢。--TVBdata1 (留言) 2008年6月14日 (六) 17:45 (UTC)
不过‘冨’字与‘涩’字的问题不该混为一谈,毕竟前者是人名,只要名字的拥有者想要人家怎样叫他,就应该以那个字作为正确用字,这是他个人的自由意识与权利。但是‘涩谷’是个地名,它的名字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人们替它取的,所以这不牵涉到自由意识的问题,而是众人的认知问题,所以应该引用最广为使用的写法为主,其他写法为辅之原则。何况,连东京都官方网站都认可在中文繁体中使用‘涩’字,其认同度可见一斑。至于条目内注释中原本的用语蕴含了判断用字正误的主观意识在内,个人认为不大妥当,因此将带有正确错误的判断性用语删除,仅保留客观的叙述,让读者自行去判断哪个字才对(至于‘涉谷’的用法因为是100%的错别字,因此在提及的同时也说明是错误用法,这应该没啥争议才对)。—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6月15日 (日) 08:57 (UTC)
我还是认为我们可以效法台湾户政机关把不在康熙字典内的字视为“外文”及“不准使用”﹔余者则全部可用于条目命名。虽然取名是个人自由意识与权利,但规矩订下来,是可以避免争端及过于空泛繁复解释。像上面那几个字﹔不管是位于康熙字典: 页131第03的冨,康熙字典: 页551第18的樫﹔或是康熙字典: 页651第21的澁我都认为可视为“日文汉字所对应的中文汉字”。--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15:35 (UTC)
印象中康熙字典里找得到“雫”这个字,说不定和制属性更明确的“榊”也有。--百楽兎 2008年6月16日 (一) 08:56 (UTC)
‘雫’在中文中发音是ㄋㄚˇ不是吗?—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6月16日 (一) 15:56 (UTC)
嗯,没记错的话好像还有“ㄋㄢ”的读法。“雫”到底是不是和制汉字虽然各有说法,不过目前“和制汉字”条目显然是肯定派的人写的。--百楽兎 2008年6月17日 (二) 06:04 (UTC)
即是现在这情况下,用“冨㭴”为准,但内文不应把“富、冨”分对错吗?因为今天再看冨㭴义博,发现那句与事实相反的说明:误写为“富”,正确为“冨”的注释,仍然在条目中。现在应当的做法,是不是应是条目名称用字,但内文中改写或删去那注释?--TVBdata1 (留言) 2008年6月21日 (六) 17:07 (UTC)
当视为错字没错,好比把“林玉”写为“林玉”就是错字。--百楽兎 2008年6月22日 (日) 00:21 (UTC)

久夛良木健如何呢?

不继续讨论的话就挂声明模板吧

如果不续讨论是不是表示共识目前只能达到挂声明模板的进度?如果是这样,那就开始改日本的相关条目,把声明挂上去吧。-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28日 (六) 01:39 (UTC)

以目前的状况来说,没有共识,没有进一步讨论,认为使用汉字没关系的也不反对用声明,那也可以说是目前的共识了。至于大量移动是不是会出现,如你所说,迟早会出现,那么到时候讨论就会继续进行了,不是吗?—cobrachen (留言) 2008年6月29日 (日) 14:25 (UTC)

还要再说铁路车站条目命名问题

我翻看这里,铁路车站条目命名这问题已经讨论过几次,均未有共识,但我还是要再说,因为昨日有人在未经讨论的情况下,将纽约多个地铁站的条目名称由xx站移动到xx车站[8]。我不知发生了什么问题,但我想到的,是车站条目命名是否需要统一,尤其是日本的铁路车站,有时会极端到在同一条路线,一个“站”接着另一个“车站”,感觉有些古怪。--116.49.45.90 (留言) 2008年8月7日 (四) 11:17 (UTC)

虽然不知道上述的条目名移动有啥背景因素,但根据这议题本身来说,已经讨论太多次了,纵使要统一,您说要根据哪一地的使用习惯统一?所以建议别再花时间争议这个,把时间拿来多做点地区用语转换标签还比较有效率。—泅水大象 讦谯☎ 2009年4月9日 (四) 05:09 (UTC)

关于台铁DR2900DR3000型柴联车

DR2900DR3000二种柴联车基本上是同一款车型,只是引进时间不同而已。我建议将二条目合并到台铁DR2900、DR3000型柴联车(或其他能同时代表此二种车型的条目名称)。想征询各位铁路维基人的意见。 Josephjong (留言) 2009年12月5日 (六) 11:39 (UTC)

要求正视铁路条目滥用颜色歪风

地区分类

返回到“鐵道/2005年-2010年存檔”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