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旺(1890年—1971年),台湾盲人,在台南对视障者传授职业技能与信仰基督新教,并创立盲人专属的教会。

廖旺
廖旺
出生1890年
 清朝台湾省台南府
逝世1971年(80—81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南县麻豆镇
国籍
母校东京高等盲哑学校
职业鍼灸师、按摩师、教育家
信仰基督新教长老宗
儿女廖桃、廖梅(女)
廖江霖、廖青(子)

生平 编辑

廖旺于1890年出生,是母亲所生十二名子女中唯一没夭折的。五岁时患眼疾,他母亲以香灰来治,遂两眼失明。九岁时,入台南慈惠院盲人教育部。十五岁,得宣教师甘为霖牧师引领信仰基督教,却招母亲激烈反对。[1]

1909年,成绩优异的廖旺被保送赴日本东京高等盲哑学校(今筑波大学),获全额奖学金,毕业后考取鍼灸师、 按摩师及教员等证照[1]。他是1909年7月1日搭台南丸到东京,为第二批到日本留学的台湾盲人,后任日本盲人会台湾分会会长[2]

1913年,廖旺回台执教于台南盲哑学校(今国立台南大学附属启聪学校)。因对日籍教师的歧视台湾学生不满常提出抗议,于1922年4月28日辞职[2],开设收盲人为学徒的台南鍼按院,传授技能、协助考照,并引导学生信奉基督教。[1]

1930年,因盲人信徒大增,礼拜时没有圣诗可用,廖旺就发明并制订白话字点字,著手印点字圣诗。他向学校借两部印制机到家中,由台南神学院神学生将圣诗一字字地念给他听,他听后就打成盲文,完成三百多首圣诗后,交给业者装订成点字圣诗,赠给盲人信徒使用。[1]

1961年,廖旺在太平境教会创办台南基督教盲人会[3]。信徒约五、六十名。他先后借用太平境教会、国语礼拜堂、公园路圣公会、新楼诊所、再搬回太平境教会、最后迁到民族路教会,苦无固定且属于盲人的礼拜堂。因视障者行动不便,需要经费补助他们搭车,廖旺因此又设立替盲人筹款的盲人后援会。[1]

廖旺还任台湾省盲人福利协进会理事,常说:“我的肉眼虽然失明,但心是光明的。”[4]

1971年,廖旺去世[1]

身后 编辑

其女廖桃继承父志,带领台南基督教盲人会及盲人后援继续盲人传福音。第三个儿子廖青,遗嘱是将父亲住宅重建成盲人专用的礼拜堂。1979年,座落在台南市永福路二段54巷内的四层楼房完工落成,遗族将产权奉献给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立约此栋楼作为盲人的聚会及礼拜所在,亦即台南永福教会。[1][5]

 
台南永福教会兼廖旺纪念馆

台南永福教会除有点字圣经、无障碍空间外,还为盲人教友设置特别基金,让盲人可以搭计程车参加聚会。2009年,《台湾教会公报》报导时,因教会事工方向改变,平均聚会仅二十多人,盲人仅剩四位。在2007年从民主路长老教会受命到永福教会帮忙的王受禄,表示会重新发扬此教会,并协助盲人找到固定的按摩服务站,也欢迎其他教会转介盲人信徒到此。[3]

2011年3月13日,永福教会举行设教三十二年感恩礼拜,由王受禄传道讲道,多位过去曾出入永福教会聚会的盲人会友再次回到此。同时筹备多时的廖旺纪念馆揭牌启用,馆内除历史照片、文件、解说廖旺事迹的影片外,还有鍼灸器材、按摩计时器、盲人点字机、点字板、招揽客人用的三孔笛等,皆为永福教会人员及台南市府城身障者艺能重建协会协助收集整理。[5]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廖明惠. 〈眼失明心光明 盲人教會創辦者廖旺〉. 《台湾教会公报》 (台湾: 台湾教会公报社). 2009-09-07, (第3002期) [2016-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2) (中文(台湾)). 
  2. ^ 2.0 2.1 邱大昕. 〈盲流非盲流:日治時期臺灣盲人的流動與遷移〉. 《台湾史研究》 (台湾: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2015-03, 第22卷 (第1期) [2016-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2) (中文(台湾)). 
  3. ^ 3.0 3.1 陈怡萱. 〈永福教會三十歲 重新立志為盲人福音努力〉 (PDF). 《台湾教会公报》 (台湾: 台湾教会公报社). 2009-03-16, (第2977期) [2016-05-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05) (中文(台湾)). 
  4. ^ 陈玉莲. 〈超越時空的祝福〉. 《耕心周刊》 (台湾: 台湾教会公报社). 2009-03-29, (第656期) [2016-05-29]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5. ^ 5.0 5.1 陈怡萱. 〈追尋盲人福音 廖旺紀念館揭牌〉. 《台湾教会公报》 (台湾: 台湾教会公报社). 2011-03-14, (第3081期) [2016-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