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楼风景》(英语:Sin-Lau Scenery),是台湾画家陈澄波约在1941年期间所完成的油画作品,该作品内容主要描绘位于台南市台南神学院巴克礼牧师馆(现新楼医院)的风貌,原件现属私人收藏。[1][2]

新楼风景
艺术家陈澄波
年份1941年
媒介油画麻布
尺寸91 cm × 115.5 cm(36英寸 × 45.5英寸)
收藏地私人收藏

历史 编辑

1933年,陈澄波返回台湾,与杨三郎李石樵颜水龙李梅树等8位画家合组“台阳美术协会”,并致力于将台湾各地名胜画入画布中,皆是其画师在稳定成熟阶段的重要时期。期间曾多次于嘉义市、淡水、台南等地区写生。后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澄波因避免战火而前往郊区居住,由于好友廖继春当时任教于台南长老教会中学,于是陈澄波曾在台南神学院、长荣女中等校舍区域多次取景,作为绘制作品选定地点。

1941年10月,陈澄波以《新楼风景》参与台北市台湾教育会馆举办的第四回台湾总督府美术展览会(府展)作为入选作品。

2014年,在台南市政府所举办之“澄海波澜-陈澄波大展”中,《新楼风景》原件被成功借得,并在展览展出。同年,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策划,由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嘉义市文化局、与财团法人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合作,将《新楼风景》加以数位化并整理典藏,重新建置网站。[3]

绘画 编辑

《新楼风景》所绘制的主题景观为位于台南神学院之巴克礼牧师馆[4](俗称新楼,战后曾作为历史馆,之拆除改建为新楼医院)。其画作人物四周景物交融情景则为画面注入舒缓动态,并将牧师馆红色屋瓦和大量绿荫之间维持的平衡,呈现较为祥和性之氛围。[5]

同期画作 编辑

除《新楼风景》外,陈澄波也曾多次绘制许多同期以新楼、长荣女中为主题之画作:

陈澄波另于1941年绘制《新楼庭院》,该绘制建筑则为邻近巴克礼牧师馆的甘为霖牧师馆。2013年,该画作由陈澄波文化基金会致赠于台南市立美术馆作为馆藏[9],现收藏在“南薰艺韵馆”展示。[10]2019年,陈澄波文化基金会特地致赠《新楼庭园》复制画予台南神学院。[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新樓風景 –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中文(台湾)). 
  2. ^ 中华民国文化部. 新樓風景-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中文(台湾)). 
  3. ^ 新樓風景從北緯23.5°出發 陳澄波 Starting Out from 23.5°N : Chen Cheng-po. chenchengpo.asdc.sinica.edu.tw. [2022-12-01]. 
  4. ^ 【名單之後】從府展畫家到化學美術家的曾添福 - 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2021-02-21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中文(台湾)). 
  5. ^ 胡德扬. 人景交融 色彩和諧 陳澄波為悠然台南神學院留影. 台湾高铁车上刊物TLife. 2019-05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6. ^ 長榮女中學生宿舍 –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中文(台湾)). 
  7. ^ 長榮女中校園 –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中文(台湾)). 
  8. ^ 新樓 –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中文(台湾)). 
  9. ^ 凌美雪. 【藝術文化】陳澄波後人慷慨贈新樓 南美館喜獲鎮館寶.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3-09-18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中文(台湾)). 
  10. ^ 宋涤姬、胡嘉蕙. 台南市美術館二館 台灣禮讚 虛實交錯奇幻美感 | 紙上博物館. 人间福报.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中文(台湾)). 
  11. ^ 陈逸凡. 透視畫境 陳澄波畫作找回失落歷史 | 台灣教會公報. 2019-10-09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