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托瓦围城战 (1796年—1797年)

曼托瓦围城战发生于1796年7月4日至1797年2月2日(中间有一短暂的停火期),拿破仑·波拿巴领导的法国军队包围并封锁了于曼托瓦的一大批奥地利驻军,持续多月,最后奥军投降。奥地利在此次战役中的挫败及严重伤亡间接导致其在1797年求和。此战役是法国大革命战争的一部份,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间发生。交战地曼图亚位于意大利的伦巴底地区,在明乔河畔。

1796至1797年曼托瓦围城战
法国大革命战争的一部分

1797年2月2日,曼托瓦沦陷。希波吕忒·勒孔特绘。
日期1796年7月4日至1796年8月1日及
1796年8月27日至1797年2月2日
地点
结果 法国胜利
参战方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拿破仑·波拿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安德烈·马塞纳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让·塞律里埃
Josef Franz Canto d'Irles
达戈贝尔特·冯·维尔姆泽
兵力
16,000人 25,000-34,000人
伤亡与损失
7,000人伤亡或被俘
179门火炮丢失[1]
18,000人伤亡
16,000人被俘
325门火炮被夺

把奥地利军队逐出意大大利的西北和中北地区后,法国在1796年6月开始把目光投向曼图亚的堡垒上。七月底,新的奥地利指挥官达戈贝尔特·冯·维尔姆泽率领军队南下,援救Josef Franz Canto d'Irle的堡垒。是次行动成功,逼使法军放弃围城。然而,奥军于其后的洛纳托卡斯蒂廖内之战中落败,维尔姆泽被逼撤退,只好以食物和驻军加强堡垒的防御。维尔姆泽退至阿迪杰河以北后,计划把军队主力经布伦塔河畔的山谷移至巴萨诺。不过,拿破仑一次极为大胆的行动击溃了保罗·达维多维奇的掩护军,跟随维尔姆泽到布伦塔山谷。拿破仑有了九月初在巴萨诺击败奥军的经验,尝试清剿维尔姆泽的军队,但未能成功,却把军队追逐到曼托瓦。结果,曼托瓦的驻军增至三万人,但与外界的援助被切断,士兵开始死于疾病与饥饿。

围困和封锁 编辑

维尔姆泽的两次攻势 编辑

 
卡斯蒂廖内战役中的法军部队

拿破仑在稳住周遭国家局势、调动部队与火炮后[2],于7月15日开始对1.3万奥军驻守的曼托瓦要塞发动进攻[3]。此时拿破仑帐下一共有4.4万人,分别为安德烈·马塞纳的1.6万人、皮埃尔·奥热罗的6千人、皮埃尔·索雷的5千人、德皮努瓦的5千人与骑兵预备队组成,共3.3万人的监视部队,以及让·塞律里埃率领的1.1万名围城部队[4]。同时,奥地利司令让-皮埃尔·德·博利厄被撤职,由经验丰富的陆军元帅达戈贝尔·西格蒙德·冯·维尔姆泽接管指挥[5]。维尔姆泽的部队总共约5万人[5],从蒂罗尔兵分两路向法军进攻,其中维尔姆泽3.2万人的主要部队沿阿迪杰河谷推进,而阔斯达诺维奇1.8万人的次要部队则经加尔达湖西岸向利瓦与萨洛进攻[6]。行军过程中,维尔姆泽又从主力部队中抽出部队前往布伦塔河谷,使其主力减少至2.5万人[5]。7月29日,维尔姆泽的主要部队在短暂的接敌后成功击退法军,继续向曼托瓦推进。7月30日,拿破仑放弃围攻曼托瓦,集结部队向阔斯达诺维奇的次要部队进攻[7]。他在8月3日至4日多次派出部队打击奥军,在切断奥军退路后迫使3,000名士兵投降[8]。8月5日,拿破仑率主力向索尔费里诺推进,遭遇到维尔姆泽率领的部队[9],此时双方兵力对比为3万人:2.5万人,拿破仑拥有兵力优势[10]。维尔姆泽在卡斯蒂廖内战役中在被重创前撤离[11],并于6日因被马塞纳在加尔达渔村击败,匆忙撤回特伦托[12]

 
巴萨诺战役后的追击

8月底,遭到重创的维尔姆泽军团补充完毕,兵力达到4.5万人。奥军再次兵分两路,保罗·达维多维奇2万人的部队留守特伦托,维尔姆泽亲率2.6万人经布伦塔河谷南下向巴萨诺进军。拿破仑知晓奥军计划后,留下围城军与在阿迪杰河下游的部分部队,亲率马塞纳将军(1.3万人)与奥热罗将军(9千人)经阿迪杰河谷向特伦托进攻,同时派遣沃布瓦将军(1.1万人)经加尔达湖西岸迂回该地奥军右翼[13]。9月4日,马塞纳的部队在罗韦雷托战役中击败达维多维奇的奥军部队[14],奥军撤退向北撤退至拉维斯,此战令法军伤亡750人,奥军则伤亡3,000人。之后,拿破仑命令沃布瓦继续向北追击,马塞纳与奥热罗的部队则向东进入布伦塔河谷,从后面进攻正向曼托瓦进军的维尔姆泽部队。9月7日,法军部队在强行军两天后,与奥军后卫相遇,俘虏超过1,500人。隔天,马塞纳与奥热罗的部队从两翼夹击巴萨诺的奥军,奥军在混乱中撤退并有5,000人被俘[15]。维尔姆泽只能率残兵向其曾试图解围的曼托瓦前进,突破法军封锁线后,于9月15日逃入其中[14],令城内的兵力增加至近3万人[16][17]

阿尔文齐的两次攻势 编辑

 
阿科莱桥上的波拿巴

10月下旬,奥军司令部选择陆军元帅约瑟夫·阿尔文齐指挥第三次解围行动[18][19],其在弗留利地区共有2.8万名野战部队,连同保罗·达维多维奇在蒂罗尔地区的2万名野战部队,奥军总数接近5万人[20]。阿尔文齐计划其主力部队将向巴萨诺发起进攻,而达维多维奇则向特伦托进攻[18]。此时排除掉9千人的围城部队,拿破仑的野战部队约3万人[21],他在不知道奥军兵力情况下,派遣沃布瓦师1万人沿阿迪杰河谷前去把守特伦托,马塞纳师1万人在布伦塔河谷把守巴萨诺,奥热罗师1万人则作为预备队驻扎在中下游。11月2日,达维多维奇以优势兵力逼迫沃布瓦的部队撤退至卡利亚诺。阿尔文齐2.8万人的部队也在此时迫使马塞纳撤出巴萨诺[19]。11月6日,拿破仑下令1.6万法军对阿尔文齐在巴萨诺的阵地进攻,法军在进攻失利后撤退并放弃布伦塔河,以收缩防御抵御敌军优势兵力。同时,西边的沃布瓦在卡利亚诺战役再次被达维多维奇击败,于11月7日向里沃利撤退[22]。11月12日,拿破仑在卡尔迪耶罗再次对奥军进攻,却因气候原因失利[23]。拿破仑此时深陷危机,法军对西边的达维多维奇、要塞的维尔姆泽与东边的阿尔文齐都居于劣势,任何失败都可能意味著法军的毁灭[24]。拿破仑于11月14日在维罗纳留下3,000人后[25][26],集中马塞纳与奥热罗的1.7万人向东迂回阿尔文齐的侧后方。法军部队经龙科渡过阿迪杰河进入阿迪杰与阿波内河之间的三角洲,马塞纳负责抵挡从左翼进攻的奥军,奥热罗则集中兵力试图经阿科莱渡过阿波内河切断奥军的后方。15日,亲临一线的拿破仑率军冲上阿科莱桥,但未能控制桥梁[27]。拿破仑顾虑到正面久攻不下,派遣3,000人向南至阿尔巴雷多渡河迂回奥军的左翼,但此时他收到沃布瓦求援的信号,迫使其下令主力撤出三角洲[21]。16日,阿尔文齐率主力前来占领三角洲,但被重启攻势的拿破仑逐出。法军再一次对阿科莱阿尔巴雷多进攻,却久攻不下[27]。16日晚,法军工兵在阿科莱与阿尔巴雷多之间搭起浮桥,奥热罗部队的6,000人在隔天经渡桥过河[28]。渡河后的法军推进至阿科莱前与奥军交战,马塞纳的部队也推进至对岸的阿科莱桥,阿科莱的奥军在两侧法军的猛攻下向东北撤退[26][27]。拿破仑在胜利后迅速回援西边的沃布瓦,将达维多维奇逼回北边[29]

 
里沃利战役中的拿破仑·波拿巴

1797年1月,奥军元帅约瑟夫·阿尔文齐再次组织解围行动,其兵力被分成三股进攻力量[30],其亲率2.8万人的主力部队从特伦托阿迪杰河谷向南推进,乔瓦尼·普罗韦拉9,000人的部队与亚当·巴亚利奇6,000人的部队则从帕多瓦向西前往阿迪杰河下游[31][32]。法军3.4万人的野战部队则因情报不明,被迫分散部署于各区域[32]。1月9日,普罗韦拉的先头部队击败皮埃尔·奥热罗的前卫部队,攻占下游的重要渡口洛尼戈,试图与被困的奥军会合[33]。巴亚利奇则对维罗纳发动进攻,占领附近的卡尔迪耶罗并继续向圣米凯推进,但随后被安德烈·马塞纳的部队击退。阿尔文齐的主力部队也向南推进,但在12日被巴泰勒米·儒贝尔的部队击退[34]。阿尔文齐在隔日重新进攻,将儒贝尔的部队逼至里沃利台地,儒贝尔通知拿破仑其面对著敌军主力[35][36]。拿破仑调派马塞纳与雷伊共1万人前往支援儒贝尔,并亲自接管儒贝尔部队的指挥[37][36]。1月14日,阿尔文齐将部队分为几个支队,其亲率的1.2万人从台地北侧进攻法军正面,阔斯达诺维奇武卡索维奇的1.1万人将沿河谷向法军侧面的隘口前进,而吕西尼昂的5千人则迂回至台地南侧[38]。拿破仑抵达前线后开始调度,将8,000人移至北侧的正面,1,000人调派至隘口防守,剩馀的1,000名步兵与200名骑兵则作为预备队。上午四点法军展开了对奥军的突袭,突破了奥军的进攻,但因兵力不足再次收缩[39]。上午十点马塞纳的部队已抵达里沃利,拿破仑下令各部队反击,将奥军重新逐回[39]。奥军派出的其馀部队此时完成了迂回,法军陷入了“最危难的时刻”[40]。拿破仑表现沉著、镇定,调派部队先击溃隘口的部队,与此同时,法军的右翼部队也将奥军中央部队赶到山脚下,俘虏超过1,000人。仅剩的吕西尼昂部队,在左、中两军崩溃的情况下被法军歼灭[41]。15日阿尔文齐集结败兵,试图再次发动反击,却再次被法军击溃。奥军在两天的战役中共损失1.4万人,其中有多达1.2万人被俘[42]

与此同时,东侧的普罗韦拉的部队向曼托瓦进军,马塞纳维克托的部队在1月16日抵达勒菲弗瑞,与围城的法军三面夹击普罗韦拉的部队,迫使其七千人全数投降[35]。拿破仑在五天的战役中摧毁了整支奥军野战部队,后者4.8万人的部队仅剩下1.3万名士兵仍在列[43]。2月2日,突围无望的维尔姆泽率1.6万人向拿破仑投降,长达半年的曼托瓦围城战结束[44]

奥军尝试解围所发起的战役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Chandler Dictionary,第265页
  2. ^ 克劳塞维茨a 2019,第141-143页.
  3. ^ Connelly 2006,第27页.
  4. ^ 克劳塞维茨a 2019,第145-146页.
  5. ^ 5.0 5.1 5.2 Connelly 2006,第28页.
  6. ^ 克劳塞维茨a 2019,第150-151页.
  7. ^ Haythornthwaite 1993,第11页.
  8. ^ 罗伯茨 2016,第137页.
  9. ^ 马歇尔-康沃尔 2000,第75页.
  10. ^ 克劳塞维茨a 2019,第170页.
  11. ^ Connelly 2006,第29页.
  12. ^ 克劳塞维茨a 2019,第173页.
  13. ^ Boycott-Brown 2001,第419页.
  14. ^ 14.0 14.1 马歇尔-康沃尔 2000,第76页.
  15. ^ Boycott-Brown 2001,第432页.
  16. ^ 克劳塞维茨a 2019,第220页.
  17. ^ Boycott-Brown 2001,第437-438页.
  18. ^ 18.0 18.1 Boycott-Brown 2001,第440页.
  19. ^ 19.0 19.1 马歇尔-康沃尔 2000,第77页.
  20. ^ 克劳塞维茨a 2019,第241-242页.
  21. ^ 21.0 21.1 Boycott-Brown 2001,第447页.
  22. ^ Boycott-Brown 2001,第453页.
  23. ^ 克劳塞维茨a 2019,第254页.
  24. ^ Chandler 2009,第105页.
  25. ^ Chandler 2009,第106页.
  26. ^ 26.0 26.1 Haythornthwaite 1993,第15页.
  27. ^ 27.0 27.1 27.2 马歇尔-康沃尔 2000,第78页.
  28. ^ Boycott-Brown 2001,第470页.
  29. ^ Chandler 2009,第112页.
  30. ^ Connelly 2012,第92页.
  31. ^ Haythornthwaite 1993,第16页.
  32. ^ 32.0 32.1 王朝田 & 梁湖南 1985,第90页.
  33. ^ Colson & Mikaberidze 2022,第346页.
  34. ^ 王朝田 & 梁湖南 1985,第92页.
  35. ^ 35.0 35.1 马歇尔-康沃尔 2000,第83页.
  36. ^ 36.0 36.1 布鲁斯, 迪基 & et al. 2010,第20页.
  37. ^ 克劳塞维茨a 2019,第318页.
  38. ^ 克劳塞维茨a 2019,第319页.
  39. ^ 39.0 39.1 王朝田 & 梁湖南 1985,第94页.
  40. ^ 克劳塞维茨a 2019,第321页.
  41. ^ Boycott-Brown 2001,第515页.
  42. ^ Chandler 2009,第120页.
  43. ^ Chandler 2009,第121页.
  44. ^ 马歇尔-康沃尔 2000,第84页.

参考资料 编辑

  • Chandler, David. Dictionary of the Napoleonic Wars. New York: Macmillan, 1979. ISBN 0-02-523670-9
  • Boycott-Brown, Martin. The Road to Rivoli. London: Cassell & Co., 2001. ISBN 0-304-35305-1
  • Chandler, David.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New York: Macmillan, 1966.
  • Chandler, David. Dictionary of the Napoleonic Wars. New York: Macmillan, 1979. ISBN 0-02-523670-9
  • Fiebeger, G. J.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Bonaparte of 1796–1797. West Point, New York: US Military Academy Printing Office. 1911. 
  • Rothenberg, Gunther E. The Art of Warfare in the Age of Napoleon. Bloomington,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 ISBN 0-253-31076-8. 
  • Smith, Digby. The Greenhill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Actions and Losses in Personnel, Colours, Standards and Artillery, 1792–1815. Mechanicsburg, Pennsylvania: Stackpole Books. 1998. ISBN 1-85367-276-9. 
  • Rothenberg, Gunther E. The Art of Warfare in the Age of Napoleon. Bloomington, Ind.: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 ISBN 0-253-31076-8
  • Digby Smith.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
  • (英文)Connelly, Owen. Blundering to Glory: Napoleon's Military Campaigns.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ISBN 978-0742553187. 
  • (英文)Haythornthwaite, Philip. Napoleon's Campaigns in Italy. Bloomsbury USA. 1993. ISBN 978-1855322813. 
  • (中文)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全集 1796年意大利战局. 第4卷.. 商务印书馆. 2019. ISBN 978-710016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