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 (迪士尼)

迪士尼人物

花木兰(英语:Mulan)是改编自虚构传奇人物的角色,亮相于华特迪士尼影业第36部动画长片《花木兰》(1998)及续集花木兰2》(2004)。角色由女演员温明娜配音,歌唱部分则由歌手莉亚·莎隆嘉配音。花木兰由儿童读物作家罗伯特·D·圣苏西英语Robert D. San Souci创作,改编自中国乐府诗《木兰辞》中的传奇女战士花木兰。木兰是年迈老兵膝下唯一一位孩子,她无视风俗和法律的约束,打扮成男性,代替虚弱的父亲入伍。

花木兰
花木兰英语Mulan (franchise)》角色
1998年电影《花木兰》中花木兰的形象
首次登场花木兰》(1998年)
创作者罗伯特·D·圣苏西英语Robert D. San Souci
饰演刘亦菲
配音温明娜
(配音)
莉亚·莎隆嘉
(配唱)
改编自木兰辞
角色设定信息
别名花平(男性另我
国籍中国
职业帝国特务
士兵
农民的女儿
战士
所属迪士尼公主
家人花弧(父)
花李氏(母)
花婆婆(外婆)
配偶李翔英语Li Shang (Mulan character)
儿女李朗妮(Li Lonnie,《后裔》登场)
亲属花弧(父)
花李氏(母)
花婆婆(外婆)
李将军(公公)

迪士尼最初将木兰看成受压迫的中国妇女,最终和一位英国王子私奔到欧洲。然而,导演托尼·班克罗夫特英语Tony Bancroft受到自己女儿们的幸福启发,希望将木兰打造一位独特的迪士尼女角色,即性格刚强独立,不由男性角色主宰命运。因此,木兰和李翔上尉英语Li Shang (Mulan character)的关系被降级为次要情节英语subplot,同时木兰的勇气和力量得到强调,保证她是自己故事中的英雄。木兰的监督动画师马克·海恩英语Mark Henn故意将角色设计得没有之前的公主那样的女性化。

木兰的性格受到普遍的好评,评论人赞扬她的英勇气概。然而,部分评论人指责迪士尼西方化了木兰,她与李翔的浪漫关系被大量指责损害了木兰的英雄主义。温明娜和莎隆嘉因扮演该角色,获得迪士尼传奇称号。在2020年真人同名改编电影《花木兰》中,刘亦菲扮演花木兰一角。

开发 编辑

构思和创作 编辑

按照1994年最初的设想,《花木兰》是一部动画短片,片中一位受尽苦难的中国姑娘与一名英国王子私奔到西方[1]。在根据传统故事和民间故事开发一连串的大纲英语Film treatment时,儿童文学作家罗伯特·D·圣苏西英语Robert D. San Souci发现了《木兰辞》,一篇讲述把自己打扮成男性,代替患病的父亲参军的中国女性花木兰的中国古诗[2]。圣苏西对木兰的故事十分着迷,便把这首诗推荐给了迪士尼[1],迪士尼随后聘用圣苏西撰写影片的大纲英语Film treatment和剧情[3]

《花木兰》探讨了忠于自己的恒古主题[4],联合导演托尼·班克罗夫特英语Tony Bancroft将片中花木兰一角归纳为“一位不能帮到自己,但存在于另一个告诉她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社会的姑娘[4]。”由于《木兰辞》是深受大众喜爱、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圣苏西渴望保持角色的完整性[2]。然而,木兰方面的剧情在创作时被赋予了一定的自由,例如角色没有征求父母的同意,便应征入伍[2]。此外,木兰的姓也从“Hua”改为“Fa”[5]。最终,片中木兰的真实身份被人提早发现,就在她的军队首次面对敌军后不久,而不是参战12年来一直未被战友发现,直到荣归故里[6]

另外,动画世界网络英语Animation World Network的安迪·克莱因(Andy Klein)指出,有别于先前的迪士尼动画长片,木兰和李翔爱情关系的发展更多地被看作子剧情英语subplot,而不是传统的中心剧情。克莱因评论道:“木兰并不等待她的王子有朝一日会回来英语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而当他到来时,一直把她看成男人的他学会欣赏她的深厚品质,浪漫关系虽无声但变得微妙[5]。”在整部电影中,他们一直在努力互相帮助,使自己变得更好更真实,从而发挥自己的真正潜力。

配音 编辑

 
美籍华裔演员温明娜在两部动画电影中为木兰配音。

木兰由美籍华裔演员温明娜配音[7]。由于角色“象征(传统)中国价值观”,被刻画得“有戏剧性......和她父亲很像,非常受人尊重”,班克罗夫特认为温明娜保有最符合木兰的声线,按他的话,就是“非常中国”[8]。温明娜在澳门出生长大,从小就听妈妈讲过花木兰的传说和《木兰辞》,因此很熟悉故事。她解释称:“我认为,每个中国孩子都伴随着这个故事长大”,同时用帕森·威姆斯英语Parson Weems创作的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砍掉父亲钟爱的樱桃树的故事,来形容这首诗在中国流行的程度[9]

木兰是温明娜首个配音角色。在接受IGN采访时,温明娜详述了录音过程,特别指出自己被要求单独录制该角色大部分对白的事实:“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很认同木兰这个角色,所以配音工作在我看来很容易。我喜欢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觉得自己重新变成了小孩,傻傻的,拿着想象的剑,骑着想象的马,跟一头想象的龙讲话。所以我觉得很有趣[9]。”尽管如此,在整个电影中,木兰和她的守护神、一头叫木须英语Mushu (Mulan)的龙有一些亲密的场景。木须龙由美国喜剧演员艾迪·墨菲配音,但在电影制作期间,由于两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录制各自的对白,两人从未见过面[9]

温明娜一接下木兰的配音工作,便立刻告诉迪士尼不能演唱角色歌曲。她对这个决定并不反感,反而打趣说“不责怪他们”[10]。导演决定聘用菲律宾歌手、演员莉亚·莎隆嘉代表温明娜为角色的歌曲《自己英语Reflection (song)》、《男子汉英语I'll Make a Man Out of You》和《佳人欢迎我英语Mulan (soundtrack)》配唱[11]

根据著作《迪士尼配音演员:传记大辞典》(Disney Voice Actors: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作者托马斯·S·希查克(Thomas S. Hischak),莎隆嘉原本为木兰配音和配唱[12]。然而,导演最终认为她试图用花木兰的男性化身“花平”佯装男人不太有说服力,最终用温明娜取代莎隆嘉[13]。六年前,莎隆嘉受邀为代表美国演员琳达·拉尔金英语Linda Larkin在电影《阿拉丁》中为茉莉公主英语Princess Jasmine配唱[14]。在为木兰试镜时,她曾打趣问道:“为什么不让我试镜?我之前已经是个公主,还不够吗[15]?”

表征和设计 编辑

影片的剧本历经多番修改和重写,自然地,木兰在片中的形象和角色也受到影响[16]。编剧希望木兰展现出“不一样的迪士尼女英雄”形象,特别是那种“不需要皇冠,但一样优雅、坚强、勇敢”[17]。班克罗夫特与同样参与《木兰》制作的双胞胎兄弟汤姆总共有七个女儿[18],进一步启发两位制片人将木兰描绘成独一无二的女英雄,“不是又一位落难少女英语Damsel in distress[19]”,倾向于把她比作“一位坚强的迪士尼女性角色,完全是自己故事的女英雄”[20],而不是本质上的“女性榜样”,“力量和勇气是木兰的必备特点”[21]。在接受《基督邮报英语The Christian Post》采访时,班克罗夫特表示自己身为影片的导演,在创作《花木兰》的时候不断地想到两个小女儿的幸福,“希望打造一位人们从未见过的独特女英雄”,为他们带来“一个完全依靠自己,没有王子前来拯救的女角色”[4]。在处理木兰区分于传统的迪士尼女英雄和王子的特点时,班克罗夫特解释称:“大多数迪士尼女英雄都有外部力量加入,帮助她们改变。木兰也一样。从电影的第一幅画面直到结尾,她的个性,她的动力都保持不变[22]。”

“我们在画她的时候,有机会在她伪装成战士花平的时候,稍微调整她的设计,我们画她的这个角色的时候,方法跟她是木兰的本来身份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我们所利用的优势。因此,确切而言,在她还是一位女生,不知道成为男生或举止像男生的意义时,让她假扮成男孩是一项挑战......这是制作木兰时有趣和有挑战的地方。您基本上有两个角色可以玩”。
— 海恩(Henn)介绍“花平”角色的创作[23]

视觉层面上,动画师们受到了中国和日本艺术作品的影响。以木兰为例,“角色的线条简约......类似亚洲的古典油画[5]。”台湾画家张振益负责指导动画师,“帮助他们想出这些设计”[23]马克·海恩英语Mark Henn担任木兰的动画监督。在海恩看来,创作木兰男性化身“花平”这一角色是不小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独特的难题,海恩获得“微调她的设计的机会,好让她假扮士兵体态上与她是木兰本身时有点不同的花平[23]。”形体上,由于芭比娃娃风格的人物不能打扮成男性顺利参军,木兰的设计所彰显的女性主义比之前的传统迪士尼动画女主角要少,特别是《风中奇缘》(1995)的宝嘉康蒂英语Pocahontas (character)和《钟楼怪人》的艾丝美拉达英语Esmeralada (The Hunchback of Notre-Dame)[24]

海恩透露,他被木兰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觉得很独特,很让人信服,从开头就被深深打动[23][25]。在他看来,用动画的方式展现木兰独特的表情是一大挑战[23]。这位动画师解释道:“如果要打造一个人类角色,我们不会在某种程度上画得很写实,它不会看起来很真实......平衡点就在于利用视觉工具寻找一种引人入胜的绘画方式,这样你就能让设计中传达你想要展现的惊人情感[23]。”除了木兰,海恩也负责木兰老父亲花周的动画。海恩形容两个人的复杂关系是“故事的情感重心”[23]在制作木兰和父亲共处的私密场景时,独自养大一个女儿的海恩从自己的情感和个人经历中汲取灵感[26]

部分影评人认为木兰是假小子[27][28][29]IGN的安迪·帕特里齐奥(Andy Patrizio)观察到:“在这个稍显现代化的故事中,木兰有点反叛,像个假小子。她虽然叹息于父母的愿望,但对当一个奴隶般的贤妻毫无兴趣[30]。”乔·乔纳森(Jo Johnson)是著作《美国流行文化中的女皇第1卷:电影与》(Queers in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Volume 1: Film and Television)的编者之一,他写道:“不像其他迪士尼女英雄,木兰很明显是个假小子”,看她说话时露出整副牙齿就知道了。约翰逊还指出木兰的设计和性格都传统迪士尼男女主角都不同,认为她的举止笨拙别扭、肩膀宽、四肢粗壮、发辫不整齐、每天穿着宽松的衣服遮盖她的迪士尼传统细腰[31]。另外专业分析人士也评价了木兰的智力,其中评论家多指木兰“聪明”[32][33]

登场 编辑

电影 编辑

《花木兰》 编辑

剧情 编辑

故事始于中国边境的万里长城。以单于为首的匈奴攻破长城防线、入侵中国大陆的任何领地都烧杀掳掠,于是李将军将这消息传给皇帝希望能够保护皇帝,皇帝要求李将军保护他的所有子民于是命令宰相赐福要求每位家家户户派一名男子入队当兵,保卫中国与全城人民的安全并将匈奴大军击退。 在花家中的独生女花木兰是位聪明伶俐、体贴父亲,但有些不符传统女性形象的女孩。由于正值等待出嫁的年纪,木兰的母亲和祖母便请媒婆为木兰带来良好的姻缘,于是木兰在母亲即其好友帮忙之下梳妆打扮、穿上不习惯的端庄服装去见媒婆,希望能够让媒婆给自己有个好印象好让自己能找到一位好婆家,只是一只蟋蟀跟随(由木兰的祖母给的,木兰的祖母认为蟋蟀可以带来好运)而导致一连串意外,导致木兰与媒婆闹得不欢而散,也让木兰被媒婆大骂说为自己将来会给家族感到羞耻,在村民注视下失落地回到花家的木兰对无法展现自己的真实表现感到很难过。在父亲花弧安慰下让她相当感到好点些。

这时宰相赐福带著皇帝的圣旨进到村庄,宣布每个家庭必须派出一名男子当兵击退匈奴,花家很快地就被点到征兵令接旨,而花家唯一的男人─木兰的父亲花弧披挂上阵,由于花弧年事已高,为国家打了半辈子仗,腿部又有疾患也无法好好挥动家中的宝剑,认为父亲将来从军之途凶多吉少的木兰请求父亲别去战场打仗,父亲说保卫家园、为国捐躯是他的荣耀也是死而无憾的事,但是木兰认为比起荣耀,性命才是比较重要,结果木兰被父亲责骂管下悲痛的冲出庭院外,等到父母熟睡后决定代替父亲上战场,木兰在半夜向她家的列祖列宗们祷告后拿走父亲的盔甲和征兵令、在夜里割断长发,木兰打扮男装成为士兵后代父从军与家人不告而别。木兰家的龙神雕像眼睛发光令木兰的祖母醒觉得知木兰离开家门,于事向木兰的双亲秉告此事,木兰的父亲发先盔甲和征兵令诏书凭空消失后发现木兰真的离开家门,由于女人扮成男装从军就是欺骗军队的行为,一旦后曝光就会被处刑,于是木兰的双亲与祖母知道木兰走后便哀求花家的列祖列宗保佑木兰,花家的祖先们得知之后,于是派出让花家其中一位祖先遭遇不幸而被降职的守护龙木须召唤石龙找到木兰并将她带回来,但是木须不小心将石龙雕像给弄坏,为了挽回名誉重新获得最高守护者地位的机会,木须决定帮木兰成为守护中国的巾帼英雄而出发找她,而好奇的蟋蟀也随木须。另一方面匈奴大军首领单于带领军队前往京城时毁掉一座村庄顺便抓捕两名间谍,单于要两名间谍转告皇帝他的大军会将皇帝派来的的军队全数击倒,单于将间谍放走同时命令一位弓兵射杀其中一人当作给皇帝的警告。

在木须的建议下,木兰只好化名花平进入军中的兵营,李将军拟定战略之后要求自己的儿子李翔校尉负责训练这些刚被征召来的新兵,然后率领自己的军队到萧关口与匈奴开战。李翔一系列严格的训练让新兵很吃不消,加上刚加入军队的阿宁、阿尧与金宝的刁难与麻烦下差点让木兰难以适应,让李翔认为木兰不配当士兵并要求她回家,但木兰并没有为此放弃,某一天清晨成功背著重物爬上高柱并拿下了箭矢,达成了新兵中未曾有人能达成的挑战,让李翔和新兵们对她刮目相看,因此受到激励成为了一支劲旅。而阿宁、阿尧和金宝成为了木兰在兵营中最好的朋友。在此期间,单于的猎鹰从一个萧关口的村庄里发现了一个娃娃,这就代表李将军的军队正在等待他们准备攻击。其中一位匈奴士兵说走别条路避免被伏击,但是单于坚持说一定要走过山村,并说把娃娃“还给”它的主人(就是要攻打萧关口的村庄发动总攻击)。

在李翔将部队训练完成时,宰相赐福认为李翔的部队根本不是匈奴大军的对手为此拒绝李翔出兵战斗,在木须和蟋蟀暗中仿造李将军的一封军书让李翔出兵支援。正当李翔带领军队抵达萧关口时,不但看见村庄被摧毁与自己父亲率领的部队全军覆没,最重要的事父亲李将军也已经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在哀悼父亲与木兰的安慰下后、李翔决定带领军队回到京城阻止匈奴大军侵略。木兰在离开期间将被发现的娃娃放在李将军的墓碑前。归程途中木须不慎向天空发射一个火炮导致李翔军队行踪暴露,大批匈奴弓兵射下漫天箭矢重创李翔的部队,李翔的部队救回所有火炮立刻向匈奴还击,但匈奴立刻撤回之后没多久由单于亲自率领的骑兵大军也倾巢而出。眼见馀下兵马无力抗衡单于,木兰在战场上看到一座雪山,赶紧抢下最后一个火炮、只身上阵并向雪山山顶开炮,制造雪崩将匈奴的千军万马全数活埋。单于在被雪掩埋之前、愤怒地挥剑重创木兰,在雪崩的侵袭下,李翔也差点摔落山谷深处,所幸得到木兰的救助同时取得单于的佩剑做为战利品,但木兰却在危机解除后因重伤而昏迷。大夫在替木兰医疗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发现木兰是女人身,原本赐福要以叛国罪将木兰处刑,但李翔念在木兰有救命之恩仅将她逐出军队便带领军队返回京城。

木兰在返乡途中却发现匈奴兵马并没有全灭,连同单于在内的五名馀党不但幸存决定打算对皇帝与全城百姓不利。木兰立刻打消返家念头立刻赶到京城追去警告李翔军队与皇帝等人。在全城所有百姓张灯结彩以舞龙舞狮恭贺李翔所率领的部队打赢胜仗,正当李翔向皇帝献上单于的佩剑时,藏于暗处的单于突然现身夺回佩剑,埋伏在舞龙舞狮内的匈奴馀党也一拥而上、挟持皇帝入宫中并锁上宫门。单于强迫皇帝对自己臣服,否则就要杀掉他与京城的所有百姓,但皇帝表示无论暴徒如何猖狂自己决对不会低头而平静地拒绝。为了拯救皇帝的李翔、木兰和扮成后宫嫔妃的阿宁、阿尧、金宝潜入宫中,成功地将单于的手下一一击倒并顺利救驾皇帝,可是李翔却不敌单于的猛攻,就在单于即将杀掉李翔,木兰及时向单于承认自己是制造雪崩让匈奴军队全军覆没的无名小兵,愤怒的单于便将目标转向木兰,两人在屋顶上展开最后决战,最终在木须与蟋蟀帮忙下战胜单于。随后皇帝与木兰会面用指谪的口气列出她的所做的行为,但是却拯救他本人与全城百姓而赦免她。然后不只皇帝与李翔等人向木兰鞠躬,就连全城百姓对她下跪磕头,因为这是最极高的荣誉,木兰成为中国的巾帼英雄,皇帝送给木兰一枚信物,象征她的荣耀以及对中国的付出,同时将单于的剑赠与给木兰足以证明她的英勇事迹。原本打算要给木兰担任宰相,但木兰为了见到父亲而拒绝,道别皇帝与李翔等人之后在京城所有百姓欢呼下而离开京城回到故乡。

木兰回到家乡并将皇帝赐予的物品献给她的父亲,表示这些都是要给花家光宗耀祖。但是花弧将这些物品丢在一旁、上前拥抱木兰,表示自己的女儿就是花家的荣耀。皇帝鼓励李翔说出他自己对她的感受来到木兰家谈话时,藉著还头盔为由来见木兰,并很高兴的接受了晚餐的邀请。而花家的祖先们看到这一切,无奈地同意让木须重新列为守护神职位,也为木兰的荣耀而大肆庆祝活动一番。


《花木兰2》 编辑

胜利抗击匈奴入侵一个月后,木兰和李翔准备完婚之际,突然接到皇帝的圣旨,要求他们护送三位公主下嫁契骨维持边疆和平,两人于是动身护驾。一路上两个人的浪漫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两人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非常不同。与此同时木须龙意识到,如果木兰跟李翔结婚就再也不需要自己当她的守护神,于是决定前去怂恿两人分手。此时木兰和李翔遭遇强盗袭击,李翔貌似因为保护木兰而遇害,让木兰悲痛不已。为了确保三位公主不违背她们自己的意志嫁人,木兰代替他们去跟契骨皇帝的长子结婚。李翔在袭击中捡回性命,他知道木兰要跟别人结婚,立马前去阻止两人成婚。最终木兰被假扮伟大的金龙的木须龙所救,三位公主重获自由顺利回到中国。最后李翔将军结合了自己和花家的祠堂牌位,这就代表了木须能够保有他在花家守护龙的地位,而木兰和李翔也顺利结为连理。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 编辑

据2017年D23博览会的消息,木兰和其他迪士尼公主亮相电影《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34]

真人电影 编辑

刘亦菲在2020年同名真人电影中饰演花木兰一角[35]

《迪士尼公主》系列 编辑

木兰是面向小女生的跨媒体制作[36]系列迪士尼公主的第八名正式成员[37]。在孩子们看来,木兰象征着永不言败,不受性别角色与家庭和荣誉的重要性束缚的积极精神。电影中的这些概念更加符合传统中国文化价值观。在迪士尼公主官方网站中,木兰的小简历写道:“木兰是一位受人喜欢的女孩,一直都很勇敢、刚毅。在她的国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把自己打扮成男人,勇敢奔赴战场。她用勇气和决心战胜了那些困苦的时日[38]。”木兰虽是迪士尼公主系列的一员,却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常公主,既不是国王或皇后的儿女,也没有嫁给王子成为王妃[39]。她是该系列中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东亚成员[37]

游览景点 编辑

 
加州迪士尼度假区的木兰。

木兰经常出现在迪士尼乐园度假区的见面会、巡演和演唱中,包括艾波卡特的中国馆。香港迪士尼乐园小小世界有木兰和以风筝形式出现的木须龙。木兰也出现在迪士尼公主奇幻童话村(Disney Princess Fantasy Faire Village),在幻想乐园剧院英语Fantasyland Theater的全新常规演出《米奇与魔法地图》(Mickey and the Magical Map)中亮相。在上述的演出中,木兰与同为迪士尼公主的宝嘉康蒂英语Pocahontas (character)乐佩公主组成三人组表演。木兰与其他迪士尼公主的画像被挂在神奇王国公主童话大厅,表示致敬。

迪士尼邮轮和香港迪士尼乐园,木兰和李翔亮相舞台剧《金米奇英语The Golden Mickeys》。花木兰也会在船上与游客见面。她还亮相迪士尼冰雪世界英语Disney on Ice节目《公主经典》(Princess Classics)和《公主愿望》(Princess Wishes)。

节目 编辑

木兰曾客串电视动画系列《米奇群英会英语Disney's House of Mouse》和非剧院首映作品《米奇魔力圣诞:冬日群英会英语Mickey's Magical Christmas: Snowed in at the House of Mouse》。按原本计划,木兰应和灰姑娘一起亮相定于2008年上线《迪士尼公主魔法故事英语Disney Princess Enchanted Tales》系列二DVD,但由于系列一销量惨淡,计划取消[40]

2014年8月,温明娜和莉亚·莎隆嘉在迪士尼频道节目《小公主苏菲亚》中再度为木兰配音,是两人自《花木兰2》以来的首次回归。在《英雌救美》(Princesses to the Rescue)中,木兰在歌曲《Stronger Than They Know》中提到了索菲娅和她的朋友安珀(Amber)和阿君(Jun[41]

在迪士尼电影《星光继承者》中,木兰没有出场,但被黛安·杜安(Dianne Doan)扮演的木兰女儿朗妮(Lonnie)提到。

电子游戏 编辑

木兰是1999年12月发行的迪士尼互动工作室英语Disney Interactive StudiosPlayStation独占动作游戏迪士尼故事作坊:花木兰英语Disney's Story Studio: Mulan》的玩家角色[42]。游戏剧情与电影版稍显不同,概念和前设上围绕玩家展开,“假定木兰踏上寻找失踪卷轴的旅程”[43]。木兰也是游戏《迪士尼的花木兰》(Disney's Mulan)的玩家角色,这款类似的游戏于1998年10月10日由THQGame Boy发行[44]

迪士尼无限3.0英语Disney Infinity 3.0》宣布木兰为玩家角色。

《王国之心》 编辑

木兰亮相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迪士尼合作电子游戏《王国之心II》的龙之大地世界中,由温明娜配音[45]。木兰在战斗中取代唐老鸭高飞辅助索拉,常规战斗中武器为“先祖之剑”,在木须龙的帮助可施放组合技红火箭及其他火攻击。在索拉首次造访龙之大地期间,木兰大多数时候和电影版的剧情一样化名花平,到了第二次造访时,木兰变回本尊,对付席格巴尔(Xigbar)和风暴骑士无心者(Storm Rider Heartless[46][47]

评价和影响 编辑

专业评价 编辑

木兰的性格表征获得普遍好评。《Time Out》称木兰是“朝气蓬勃的年青人,超然活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世界”[48]。《指南》的肯·福斯(Ken Fox)认为“木兰睿智、非常独立......一反社会对女性应该顺从服侍丈夫的社会期望”。《票房杂志英语Boxoffice (magazine)》的布里奇特·伯恩(Bridget Byrne)指出,“木兰集自豪、魅力、精气神和美学的感染力于一身,这使得她不被所参与的激烈运动抢了风头”[49]。《综艺》的陶德·麦卡锡称赞木兰启发“老气的迪士尼经典系列圈子转变被动的女主角得到卑鄙的贵族王子救助的旧有思维”。他认为,“在这里,女性不仅救了王子,还帮了处在遗忘之境、女性应遵守严格规定的异乡文化中的皇帝[50]。”类似地,《辛辛那提消息报英语The Cincinnati Enquirer》的玛格丽特·麦格克(Margaret A. McGurk)赞扬木兰“解决了她在《魔鬼女大兵》中的困境,证明头脑比蛮力更有用”[51]。《帝国杂志》的伊恩·弗里尔英语Ian Freer称木兰是“华特开通系列中最强大的女英雄”,“将脆弱和彪悍令人难以置信地捆扎在一起”[52]。《奥斯汀纪事报》的霍利斯·查科纳(Hollis Chacona)将木兰标榜为“大获全胜的的主人公”[53]。《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图兰英语Kenneth Turan有类似的看法:“作为一位无论如何都忠于自我的活泼叛逆者,木兰是优秀的女英雄,是非常渴望吸引年轻女性人群的迪士尼的完美选择”,同时称她是“比宝嘉康蒂更受欢迎和尊敬的模范”[32]

尽管好评如潮,木兰的特征还是引发了一些温和的批评和猜测,激起部分影评人作出一连串从中肯到正面的评价。《娱乐周刊》的欧文·格里伯曼英语Owen Gleiberman写道:“比起《美女与野兽》或道德高尚的《风中奇缘》,《花木兰》非常不同,展示了一女子利用她的‘聪慧’证明大脑的力量完胜肌肉。”不过,他也认为,“由于女性主义被保留......情感上的追求被孤立,《花木兰》比迪士尼最好的作品差了一点”[54]。《西雅图时报》的莫伊拉·麦克唐纳(Moira Macdonald)看法类似,认为木兰“不像她在迪士尼的许多同伴,是一个强大、迷人的角色,身处危险时不需要别人的帮忙”,但同时质疑她的个性:“给木兰套上自尊心问题真的有必要吗?因为似乎太自信太聪明,她悲伤地表示希望从镜子中看透自己的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时,有点让人震惊”[55]

影评人的赞扬并不一致。《凤凰巢英语The Phoenix Nest》的杰弗里·甘茨(Jeffrey Gantz)认为木兰这一角色非原创、不明确和西方化:“木兰相亲时的衣服(尤其是和服英语obi (sash))看上去是日本风格......给木兰美洲原住民风格,你就得到宝嘉康蒂”[56]。类似地,《ReelViews英语ReelViews》的詹姆斯·贝拉迪内利英语James Berardinelli认为木兰的描述太“让人熟悉”,认为:“尽管她的外貌和爱丽儿英语Ariel (Disney)贝尔英语Belle (Disney)茉莉公主英语Princess Jasmine和宝嘉康蒂很不同,木兰很明显那是那种人,那种坚强、独立,不愿意屈服于规定女性角色应具观赏性的文化习俗的女角色。电影在加强两性平等的思想上不是很巧妙”[57] 。另外,部分影评人批评木兰粗暴,《卫报亚历克斯·冯·滕泽尔曼英语Alex von Tunzelmann就认为:“迪士尼竭力把木兰打造得既是杀手又是女英雄......确切地说,影片想走中庸之道,令木兰制造一场雪崩歼灭匈奴大军,带着一大堆烟火去调遣单于。这非常巧妙,但从技术层面来说仍然是杀手行为”。然而,冯·滕泽尔曼的总论更正面:“作为迪士尼女英雄,木兰很明显改善了无聊乏味的公主定式”[58]

与李翔的关系 编辑

不像受到普遍好评的花木兰,木兰与李翔的恋爱关系受到大体负面的评价,引发影评人批评《花木兰》的结局是“男孩与女孩勾搭在一起”的传统套路[59]。《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伊伯特认为:“影片所传达了标准的女性主义赋权讯息:违抗媒人,打扮男儿,自选前程。然而自从木兰布克避免地牵在一起,影片就走了中庸之道,但大体上仍在推销西方爱情价值观”[60]。《纽约时报》的珍妮特·马斯林英语Janet Maslin批评“木兰拼尽全力反抗红娘,却仍陷入需要找另一半的童话”[61]

Teen Ink英语Teen Ink》的影评认为木兰与李翔的恋爱关系是性别歧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共识媒体英语Common Sense Media的贝茜·华莱士(Betsy Wallace)认为木兰“不符合公主的模样,大多数电影观众从未听说过她”。她最终认为,“结尾说她仍需要嫁给一位挽救了这些时日的‘白马王子’,真是太糟糕了”。《超然改编:论原著作品的激进转变》(Beyond Adaptation: Essays on Radical Transformations of Original Works)的作者董岚认为:“虽然木兰在恢复了女性化身后获得了成功......影片结尾处木兰和李翔订婚的暗示还是做出了妥协”[63]

文化意义与荣誉 编辑

木兰因在《花木兰》中的独特地位获得文化层面的认可,尤其是英雄色彩、种族及对爱情不感冒,有别于传统的迪士尼男女主角,因为她“挑战性别刻板印象,提供非公主中心的迪士尼动画体验”,“是迪士尼少有坚毅、自行驱动的女性角色”[64]。《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图兰(Kenneth Turan)观察到,木兰在片中的角色“是一位自立、不完全使得男生倾慕的女角色,对于迪士尼来说有点新鲜”[32]。《雅加达邮报》的莎拉·威尔(Sara Veal)认为,木兰“宣扬自立自强、决断力,对婚姻或恋爱不感兴趣......影片结尾她拯救了她的国家,而不是一份爱情协议”[65]。继非白人英语non-white迪士尼公主茉莉和宝嘉康蒂,木兰身为迪士尼首位东亚裔公主的特点助推迪士尼公主品牌多样化发展,将“描绘有色人种女性英语women of color”的迪士尼公主带入其中[66]。《滚石》的彼得·崔维斯认为木兰是精力充沛的前女性主义者:“她不想憨厚的长官李翔将军低头,这让李翔对木兰感到沮丧,让节目失色不少,但没有停滞”[67]。《PopMatters》的杰西·哈森格(Jesse Hassenger)认为,不像迪士尼其他电影,“《花木兰》占据了女主角聪慧强大,而不是超级性感的优势”[68]。Box Office Prophets的瑞安·马齐(Ryan Mazie)认为《花木兰》可能是最重要、思想最前卫的迪士尼公主电影,在那部电影中,女性角色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无需强大的王子的帮助[69]

2012年,有线新闻网的斯蒂芬妮·戈德伯格(Stephanie Goldberg)在一篇比较《勇敢传说》的梅莉达与其他动画女主角的文章中,认为木兰是迄今为止迪士尼最勇敢嘴英勇的动画女主角:“木兰顶替父亲加入中国军队,改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70]。”佐治亚理工学院将木兰列入史上最伟大迪士尼角色榜单第14位[71]。类似的,在2013年由IGN的吉姆·韦沃达(Jim Vejvoda)主持的票选中,木兰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迪士尼动画主角[72]

1999年,由木兰演绎的《花木兰》主题曲《自己》获第56届金球奖英语56th Golden Globe Awards最佳原创歌曲提名,但最终输给了席琳·狄翁安德烈·波伽利为《魔剑奇兵英语Quest for Camelot》演唱的主题曲《The Prayer英语The Prayer (Celine Dion and Andrea Bocelli song)[73]。《自我》一般被认为奠定了美国唱片艺人克莉丝汀·阿奎莱拉事业成功的基石。阿奎莱拉1999年发行她的铂金销量认证同名专辑前,曾翻唱了这首歌曲。这首翻唱歌曲在《公告牌当代成人单曲榜的最高片名为19位[74]。2011年,莎隆嘉获得迪士尼传奇奖表彰,纪念她为木兰的演唱配音的贡献[75]。在颁奖典礼上,莎隆嘉现场翻唱了这首歌曲[76]温明娜于2019年因为木兰配音,被提名迪士尼传奇奖[77][78]

再版设计争议 编辑

2013年,迪士尼公主重新设计木兰的形象。有别于木兰的电影形象,在再版设计中,木兰眼睛变成蓝色,嘴唇更大,皮肤明显变白,衣服有别于她的电影中的服装为金色。由于洗白英语whitewash (censorship),木兰的新形象引发轩然大波,尤其是因为木兰是少数的非白人公主[谁?]。《SPARK Movement》的沙文·L·麦金斯特里(Shavon L. McKinstry)认为,木兰的再版形象“似乎与她电影中的个性和性格直接相反”,也指出所有有色人种公主在有再版形象的迪士尼新商品中或被明显推回,或被完全拆除在外[79]

麦金斯特里认为,迪士尼“倾向于描绘一位公主,同时疏远他们的粉丝群”,指出“品牌中的10位迪士尼公主有6位是白人的”[79]。2009年,莎朗·海斯(Sharon Hayes)和史黛西·坦特列夫·邓恩(Stacey Tantleff-Dunn)两位医生研究了儿童卡通人物形象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认为木兰集及其他非白人公主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调查了3到6岁的女孩,其中30.6%会受影响改变自己的容貌,如果可能的话;超一半人会改变发型,超四分之一的人会将发色或肤色改成公主的模样,例如将皮肤从棕色改成白色。受采访的对象主要是白人[80]

此后,迪士尼改变了花木兰形象的色彩,将眼睛颜色从高光蓝色改为棕色,同时肤色变暗,衣服变得更像电影中的服装[7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Shaffer, Joshua C. Mulan. Discovering the Magic Kingdom: An Unofficial Disneyland Vacation Guide. United States: AuthorHouse. 2010-09-22 [2014-03-11]. ISBN 978-1-4520-63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1). 
  2. ^ 2.0 2.1 2.2 Linasia's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Robert D. San Souci. Angelfire. [201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3. ^ McCluskey, Audrey T (编). Frame by Frame Three. United State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7: 509 [2014-02-25]. ISBN 978-02533482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2). 
  4. ^ 4.0 4.1 4.2 Martin, Sami K. Tony Bancroft on 'Mulan': 'I Want to Bring Christian-Based Values to All My Work'. The Christian Post. 2013-03-12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5. ^ 5.0 5.1 5.2 Klein, Andy. Disney's Mulan: A More Modern Heroine. Animation World Network. July 1998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6. ^ Kuo, Angela. The Mulan FAQ – How was the story changed?. OoCities. Angela Kuo. October 2009 [201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1). 
  7. ^ Mayer, Jeffrey. 13 Disney Princesses – and the Actresses Who Voiced Them. Time. 2013-11-27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0). 
  8. ^ Noyer, Jérémie. Tony Bancroft balances the yin and the yang in directing Mulan. Animated Views. 2008-08-14 [201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9. ^ 9.0 9.1 9.2 Patrizio, Andy. An Interview with Ming-Na. IGN. 2004-10-27 [201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10. ^ Canavese, Peter. Ming-Na—Mulan—02/18/05. Groucho Reviews. Peter Canavese. 2002-05-18 [201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2). 
  11. ^ Erlewine, Stephen. Original Soundtrack – Mulan. AllMusic. [201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5). 
  12. ^ Hischak, Thomas S. Salonga, Lea. Disney Voice Actors: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United States: McFarland & Company. 2011-09-21: 186 (November 19, 2011) [2014-02-24]. ISBN 978-0-7864-62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4). 
  13. ^ Burch, Richard. Disney 53: Mulan. The Hollywood News. 2013-10-01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0). 
  14. ^ Talley, Lori. Lea Salonga: Her Own Rules. Backstage. 2001-10-24 [2014-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4). 
  15. ^ Nason, Pat. Analysis: Avoiding Hollywood stereotypes.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2004-11-23 [201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7). 
  16. ^ Minow, Nell. Interview: Tom Bancroft of "Mulan". Beliefnet.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17. ^ Sikora, Jennifer. Mulan and Mulan II – An Interview with Tom and Tony Bancroft. 5 Minutes for Mom. 5 Minutes for Mom. [201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18. ^ Smith, Kristy. An Interview with Tony and Tom Bancroft – Director and Animator of Disney's Mulan #DisneyOzEvent #Mulan. Adventures of a Couponista. Adventures of a Couponista. 2013-03-12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19. ^ Salinas, Tara. MULAN Animators Tony & Tom Bancroft interview #DisneyOzEvent #Mulan. Trippin With Tara. Genesis Framework. 2013-03-12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8). 
  20. ^ Bryson, Carey. Mulan Easter Eggs and Fun Facts. About.com. 2013-03-12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21. ^ The Making of Mulan – Interview with the Bancroft Brothers – #DisneyOzEvent #Mulan. Mom Knows It All. Mom Knows It All. 2013-03-12 [201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22. ^ Hsiao, Rita. Behind the Creation of Mulan with Tom & Tony Bancroft #Mulan #DisneyOzEvent. Mom with a Dot Com. mom with a dot com. 2013-03-12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Noyer, Jérémie. 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s Supervising Animator Mark Henn – Part 3: The Orlando Features. Animated Views. Animated Views. 2010-01-22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24. ^ Who's Who in Mulan. OoCities. Geocities. October 2009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1). 
  25. ^ 50mostinfluentialdisneyanimators – 10. Mark Henn. 50mostinfluentialdisneyanimators. WordPress.com. [201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7). 
  26. ^ Ghez, Didier. Mark Henn (b. 1958). Walt's People: Talking Disney With the Artists Who Knew Him 5. United States: Xlibris Corporation. 2011-09-30: 578 (September 30, 2011) [2014-02-25]. ISBN 978-1-4257-8314-3.  [自述来源]
  27. ^ She's a Man, Baby! – Mulan. Elle. 2011-08-11 [201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9). 
  28. ^ Ulrich, Laurel Thatcher. Amazons. Well-Behaved Women Seldom Make History. United States: Random House LLC. 2008-09-23: 51 (September 23, 2008) [2014-03-11]. ISBN 978-1-4000-7527-0. 
  29. ^ Parker, Wayne. A Father's Guide to the Disney Princesses – Mulan. About.com.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1). 
  30. ^ Patrizio, Andy. Mulan: Special Edition. IGN Entertainment. 2004-10-18 [201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1). 
  31. ^ Johnson, Jo. We'll Have a Gay Old Time. Elledge, Jim (编). Queers in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Volume 1: Film and television 1. United States: Praeger. 2010: 259–261 [2014-03-11]. ISBN 978-0-313-35459-5. 
  32. ^ 32.0 32.1 32.2 Turan, Kenneth. 'Mulan': Formula With a New Flavor. Los Angeles Times. 1998-06-19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7). 
  33. ^ Allen, Frank. Mulan. BSkyB. 2013-05-02 [201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1). 
  34. ^ Anderton, Ethan. ‘Wreck-It Ralph 2’ Brings Disney Princesses Together with Marvel & Star Wars [D23 Expo 2017]. /Film. 2017-07-14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6). 
  35. ^ Sun, Rebecca; Ford, Rebecca. Disney's 'Mulan' Finds Its Star (Exclusiv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11-29 [201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36. ^ Orestein, Peggy. What's Wrong With Cinderella?. The New York Times. 2006-12-24 [2014-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31). 
  37. ^ 37.0 37.1 Dill, Karen E. First Black Disney Princess Debuts, 70+ years after Snow White. Psychology Today. 2009-12-04 [2014-03-10]. 
  38. ^ Meet Mulan. Disney Princess. Disney. [2014-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0). 
  39. ^ Brokaw, Francine. The Disney Princess Reign Supreme. Family Choice Awards. Family Magazines.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0). 
  40. ^ Say "So Long !" to direct-to-video sequels : DisneyToon Studios tunes out Sharon Morrill. Jim Hill Media. [201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4). 
  41. ^ First Look:Ming-Na Wen is Back at Mulan – This Time on Sofia the First. [TV Guide. 2014-07-22 [2014-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9). 
  42. ^ White, Matt. Mulan. IGN. 2000-01-11 [2014-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43. ^ Hernandez, Tara. Disney's Story Studio: Mulan. allgame. AllGame. 1999 [2014-03-04]. [失效链接]
  44. ^ Disney's Mulan. 1UP.com. IGN Entertainment Games. [201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45. ^ The Land of Dragons. KHInsider. KHInsider. [201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2). 
  46. ^ Square. Kingdom Hearts II. PlayStation 2. Square Electronic Arts. 2005-12-22. 
  47. ^ Fa Mulan. KHInsider. KHInsider. [201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2). 
  48. ^ A, D. Mulan. Time Out. 1998 [201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49. ^ Byrne, Bridget. Mulan. Boxoffice. BOXOFFICE Media, LLC. 1998-06-19 [201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2). 
  50. ^ McCarthy, Todd. Review: 'Mulan – 'Mulan' Blazes New Femme Territory'. Variety. Variety Media, LLC. 1998-06-08 [201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7). 
  51. ^ McGurk, Margaret A. Magic of 'Mulan'. The Cincinnati Enquirer. news.cincinnati.com. 1998-06-19 [201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20). 
  52. ^ Freer, Ian. Mulan. Empire. 1998 [201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2). 
  53. ^ Chacona, Hollis. Mulan. The Austin Chronicle. 1998-06-19 [201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4). 
  54. ^ Gleiberman, Owen. Mulan (1998).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8-06-19 [201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55. ^ Macdonald, Moira. Disney's 'Mulan': Surprising Words And Scenes – And Visual Beauty, Too. The Seattle Times. 1998-06-19 [201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56. ^ Gantz, Jeffrey. Romance takes a back seat to action in Mulan. The Phoenix. Boston MA. 1998-06-18 [201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9). 
  57. ^ Mulan. ReelViews. James Berardinelli. 1998 [201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58. ^ von Tunzelmann, Alex. Disney's Mulan takes a hammer to a Chinese puzzle. The Guardian. 2010-09-09 [2014-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9). 
  59. ^ Samudrala, Ram. Mulan. 1998 [2014-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9). 
  60. ^ Ebert, Roger. Mulan. RogerEbert.com. Ebert Digital LLC. 1998 [201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61. ^ Maslin, Janet. Mulan (1998) FILM REVIEW; A Warrior, She Takes on Huns and Stereotypes. The New York Times. 1998-06-19 [201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8). 
  62. ^ Mulan: Just Another Princess. Teen Ink. [2014-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0). 
  63. ^ Dong, Lan. Mulan: Disney's Hybrid Heroine. Frus, Phyllis (编). Beyond Adaptation: Essays on Radical Transformations of Original Works. United States: McFarland & Company. 2010-03-01: 165 (March 2, 2010) [2014-03-01]. ISBN 978-0-7864-4223-2. 
  64. ^ Peck, Aaron. Mulan / Mulan II. High Def Digest. 2013-03-15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0). 
  65. ^ Veal, Sara. Another year, another Disney princess. The Jakarta Post. 2010-01-10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0). 
  66. ^ Siddiqi, Humaa. Reimagining the look of Disney princess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News Centre. 2013-10-22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0). 
  67. ^ Travers, Peter. Mulan. Rolling Stone. Wenner Media LLC. 1998-06-19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7). 
  68. ^ Hassenger, Jesse.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and 'Mulan' Are from Disney's Artistically Vital Years. PopMatters. 2013-03-14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31). 
  69. ^ Mazie, Ryan. Are You With Us? Mulan. Box Office Prophets. 2012-06-18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31). 
  70. ^ Goldberg, Stephanie. 'Brave's' Merida and other animated heroines. CNN. 2012-06-22 [2014-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71. ^ Top 100 Disney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Board 8's Disney Gauntlets (as of Gauntlet #200) (PDF).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4-03-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1-01). 
  72. ^ Vejvoda, Jim. Who is Your Favorite Disney Animated Movie Heroine?. 2013-11-27 [2014-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0). 
  73. ^ Weber, Dick. Academy Award Nominee Pens song for feature 'Horror in the Wind'. PRWeb. 2008-04-16 [201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8). 
  74. ^ Serpick, Evan. Christina Aguilera – Biography. Rolling Stone. [201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5). 
  75. ^ Goldhaber, Mark. Disney Legends Class of 2011: Modern princesses, the Muppet master and more. USA Today. Gannett Co. Inc. 2011-08-02 [2014-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76. ^ Alijunaid, Ahsan. Lea Salonga becomes a Disney legend. Allvoices. 2011-08-21 [2014-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4). 
  77. ^ Abell, Bailee. Robert Downey Jr. and James Earl Jones highlight the list of Disney Legends to be honored at D23 Expo 2019. Inside the Magic. 2019-05-16 [2019-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78. ^ Dela Paz, Maggie. RDJ, Jon Favreau, James Earl Jones & More to be Honored as Disney Legends. Comingsoon.net. 2019-05-17 [2019-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79. ^ 79.0 79.1 79.2 Shavon L., McKinstry. Bright Like a Diamond, White Like a Princess. Spark Summit. 2013-04-17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80. ^ Hayes, Sharon; Tantleff-Dunn, Stacey. Am I too fat to be a princes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popular children's media on young girls' body image.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0, 28 (2): 413–426. PMID 20481395. doi:10.1348/026151009X42424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