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康孝王赵惟吉(966年—1010年),国祥北宋宗室、大臣,其人好学,善属文,性至孝,于宗室中素称贤孝。燕毅王赵德昭次子、北宋太祖赵匡胤之孙、宋仁宗堂兄。官至感德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爵封安定郡公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过世,先是宋真宗追封其为南阳郡王,并追赠中书令,谥号康孝。到了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再追封其为冀王

冀康孝王 赵惟吉
北宋 安定郡公
追封 南阳郡王 冀王
北宋 感德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追赠 太尉、兼中书令
国家北宋
时代北宋初期
主君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
赵姓
德雍(原名)
惟吉(改名)
封爵平阳郡侯983年,18岁)
安定郡公
族裔汉族
祖籍莫州清苑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
逝世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五月(1032年6月)

其子赵守康(又名赵天赫)是朝鲜半岛林川赵氏英语Imcheon Jo clan的开派始祖,但亦有人奉他为始祖[1]。生母郑国夫人陈氏,自幼由乳娘哺育,甚得太祖喜爱。

生平 编辑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出居东宫,授左监门卫将军,封平阳郡侯。加拜左骁卫大将军,进封安定郡公。淳化四年(993年)调为左羽林军大将军。至道二年(996年)授阆中观察使。

宋真宗赵恒即位,授武信军节度,加同平章事。“好学,善属文,性至孝”,在北宋宗室中有贤孝之名。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五月去世,年四十五岁。真宗废朝五日,追封惟吉为南阳郡王,追赠中书令,谥号康孝。

争议 编辑

赵惟吉生年,《宋史》自相矛盾。据《宋史·赵惟吉传》记载:“太祖崩,惟吉裁六岁,昼夜哀号……”,推测赵惟吉在开宝九年(976年)时六岁,应当生于971年,即开宝四年。而《惟吉传》又载:“大中祥符初,封泰山,以疾不从行……明年,疾复作,上屡临审之……三年五月薨,年四十五。”赵惟吉卒于大中祥符三年,即公元1010年。推测生年,当为966年,即乾德四年。赵惟吉究竟生于966年还是971年,卒年四十还是四十五,尚有待考证。

家庭 编辑

祖先 编辑

先祖
 
 
 
 
 
 
 
 
 
 
 
 
 
 
 
 
 
 
高祖父:(追尊)翼祖简恭皇帝赵敬
 
 
 
 
 
 
 
曾祖父:(追尊)宣祖昭武皇帝赵弘殷
 
 
 
 
 
 
 
 
 
 
 
高祖母:(追尊)简穆皇后刘氏
 
 
 
 
 
 
 
祖父:太祖大孝皇帝赵匡胤
 
 
 
 
 
 
 
 
 
 
 
 
 
 
外高祖父: (追赠)太师杜爽
 
 
 
 
 
 
 
曾祖母:昭宪太后杜氏
 
 
 
 
 
 
 
 
 
 
 
外高祖母:(追赠)太师夫人范氏
 
 
 
 
 
 
 
父:燕懿王赵德昭
 
 
 
 
 
 
 
 
 
 
 
 
 
 
 
 
 
外曾祖父:(追封)广平王贺景思
 
 
 
 
 
 
 
 
 
 
 
祖母:(追封)孝惠皇后贺氏
 
 
 
 
 
 
 
 
 
 
 
 
 
 
冀康孝王赵惟吉
 
 
 
 
 
 
 
 
 
 
 
 
 
 
 
 
 
 
 
 
外曾祖父:陈审确
 
 
 
 
 
 
 
 
 
 
 
外祖父:陈思让
 
 
 
 
 
 
 
 
 
 
 
 
 
 
母:郑国夫人陈氏
 
 
 
 
 
 
 
 
 
 
 
 
 
 
 
 

编辑

陈氏,陈思让女

编辑

谯国夫人杜氏(杜从保姐妹,赵守节生母,见《续资治通鉴》)、济阳郡夫人王氏

编辑

  • 长子镇江军节度使、丹阳僖穆王赵守节,娶安定郡夫人杨氏、任城郡夫人魏氏、彭城县君刘氏。子赵世延,娶崇仁县君李氏、德兴县君刘氏、南阳郡君张氏,生八女,刘氏生赵令擢,张氏生赵令邦。赵令擢娶寿昌县君王氏、长安县君曹氏,生十子。
  • 次子淮阳侯赵守约,子赵世祚,娶赵允升外孙女钜鹿县君魏氏、玉城县主与魏处约之女
  • 三子武成军节度使、楚国公赵守巽,子赵世茂,娶赵允升外孙女安居县君魏氏、玉城县主与魏处约之女
  • 四子广州观察使、庐江侯赵守度
  • 五子供备库副使、滏阳侯赵守廉
  • 六子西头供奉官、嘉林伯赵守康

编辑

  1. 安福县主赵氏,嫁向传范
  2. 万年郡主赵氏,嫁向仲模[2]

两名魏氏见《宋宗室玉城县主赵允升长女墓志铭》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