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別捷夫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列別捷夫環形山[1](英語:Lebedev crater)是月球背面位於南海東南岸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前酒海紀[2],其名稱取自俄羅斯物理學家彼得·尼古拉耶維奇·列別捷夫(1866年-1912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列別捷夫環形山
緯度46.8°S
經度107.89°E
直徑121.8公里
深度2.9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254°
命名來源彼得·尼·列別捷夫
月球軌道器3號拍攝的朝南斜視圖

描述 編輯

該隕坑位於阿努欽環形山西側;西北毗鄰蘭姆環形山;東北坐落着普森環形山范德瓦耳斯環形山皮克爾納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側;而東南和西南分別是卡塞格林環形山庫格勒環形山,列別捷夫環形山的西北是南海 [3]。該隕坑的中心月面坐標46°48′S 107°53′E / 46.8°S 107.89°E / -46.8; 107.89,直徑121.8公里[4], 深度為2.9公里[2]

列別捷夫環形山外觀呈多邊形狀,因存續時間長而明顯磨損和侵蝕。隕坑內側壁各處寬窄不一,其中北側最窄,西南最寬,東西二側依稀可見到殘存的階地狀結構。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490米[2],內部容積約有10400立方千米[2]。碗狀的坑底已被幽暗的玄武岩熔岩淹沒和抹平,表面布滿許多細小的隕坑,靠南側分布有一道低矮的山脊,其餘部分地表平坦而無特色。

衛星隕石坑 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列別捷夫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LAC-117與LAC-130拼接圖
列別捷夫 緯度 經度 直徑
C 45.0° S 111.0° E 34 公里
D 44.6° S 112.5° E 34 公里
F 47.5° S 110.8° E 18 公里
K 49.7° S 108.9° E 22 公里

參考文獻 編輯

  1. ^ Lebedev crater 列别捷夫环形山. 國家天文科學數據-天文學名詞. [202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4) (中文(簡體)). 
  2. ^ 2.0 2.1 2.2 2.3 2.4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3. ^ Crater Lebedev on LAC-117 map (PDF). [2016-07-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4.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