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司,也稱十二分公司大公司,前身是義興公司,是劉善邦與一眾華工於19世紀初在砂拉越石隆門帽山成立的採礦公司。

歷史

編輯

背景

編輯

1830年,西加三發的三條溝公司因為和順公司內部的聯盟失和,劉善邦率領一眾華工離開公司。來到砂拉越,他們向文萊蘇丹繳交租金以獲取金礦的開採權。最後他們在石隆門附近的帽山覓得金脈,並在當地成立十二分公司以統籌開採金礦事宜。

體制

編輯

十二分公司是由十二名頭領領導的組織。這是頭領包括劉善邦、王甲、陳規、陳列、鍾月寶和林草田等人。其中劉善邦被推舉為首領,部屬一般稱呼劉氏為「大哥」、「大伯」。

公司的大本營設立在帽山下,管理帽山、石隆門、大段、燕窩山、武梭、砂南坡和北歷等地的礦場。

公司仿照三條溝公司的組織架構,除了統籌轄地上的採礦、農耕和商業活動外,也組織礦工建立起武裝力量來維持地方上的治安。

公司在石隆門形成一個村社社會,擁有本身的賞罰制度和律法條規,不受文萊王朝和後來古晉布魯克王朝的控制。

與布魯克王朝的關係

編輯

初期十二分公司十分歡迎詹姆士.布魯克的到來,曾兩次遣人在渡頭迎接詹姆士。在詹姆士成為拉惹後,雙方暗中立約分治。公司獲得砂勞越河上游,從巴都吉當地區以上的左手港流域,直至石隆門到砂拉越印尼邊境山區地區的控制權。雙方度過了整10年的和平時期,期間十二分公司完全自治。

適逢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西加里曼丹華人公司大港公司長期鬥爭,詹姆士也開始對同是華人公司的十二分公司懷有戒心。其後大港公司首領出賣組織,秘密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簽署合約將轄地轉讓於後者。這迫使大量華工投靠十二分公司,更是大大增加了詹姆士對十二分公司的憂慮。

在詹姆士成功平定砂拉越各地土著的叛亂從而鞏固勢力後,開始將勢力發展到石隆門。詹姆士一連串的舉動如剝奪十二分公司直接與外地公司經商的權利、在新堯灣的比利達修建炮台及打擊十二分公司的內的社會黨(如三條溝會和三點會)終於激怒十二公司,雙方關係決裂。

與布魯克王朝的戰爭

編輯

1857年,以王甲為首的十二分公司義軍奇襲詹姆士的王宮和鄰近的炮台。在打草驚蛇的情況下詹姆士成功逃脫,義軍誤以為被殺死的英國官員就是詹姆士。三天後,王甲得知詹姆士還未死後,召見古晉英國人和馬來領袖。王甲宣布古晉落入十二分公司的控制,而十二分公司的目標是詹姆士而已,並賦予他們重任以安撫民心。王甲也發出詹姆士的通緝令。在大主教的勸告下,王甲忌憚於詹姆士外甥查爾斯.布魯克的重兵而欲與後者修好。

義軍在返回帽山的途中遭遇詹姆士和查爾斯軍隊的包抄,王甲率領義軍退至「第一條溝」處布防。雙方在該處展開激戰,王甲壯烈犧牲,無數義軍被殺。詹姆士順勢帶兵進帽山。

劉善邦迅速率領華工撤退至新堯灣山丘最高點築起第二道防線。詹姆士久攻不下,派出使者講和。劉善邦信以為真,樂得開懷暢飲。在華工眾人喝得酩酊大醉時,詹姆士發動夜襲。劉善邦遇難,百名華工被殺。餘眾狼狽逃回帽山。

詹姆士軍隊直指十二分公司位於帽山的大本營。帽山的軍事防禦實際上非常薄弱。加上公司首領及主力軍的華工全部陣亡,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剩餘的華工只得逃亡邊界的山林。詹姆士大軍殺至,不分老少婦孺全數殺害。而部分逃進印尼的華工也被當地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部隊殺害。也有部分婦孺、老人和小孩逃入武吉楊山麓間的一個山洞,山姆士軍隊在洞口生火,洞裡人無一生還。

隨着起義的失利直到詹姆士軍隊展開屠殺,十二分公司也不復在。

評價

編輯

布魯克政府和後來的英殖民政府將十二分公司成員定位為「受社會黨徒煽動,起而反抗政府的叛徒」。直到1989年才被砂拉越州政府平反。1993年砂拉越政府建立英雄紀念碑以紀念在英殖民時期犧牲的抗殖民民族英雄,公司首領劉善邦更是唯一一位被政府鑄像在上頭的華人領袖。

民間也有人為紀念公司首領劉善邦,建「善德廟」供奉他。

參考資料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