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詮(?—593年7月28日),字子詧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陽盧氏北祖帝師房,北周、隋朝官員。

生平

編輯

盧詮個性矯健敏捷,善於騎馬射箭[1]天和三年(568年),盧詮出任右侍上士。天和六年(571年),盧詮加大都督,轉任右旅賁上士建德二年(573年),盧詮加號游擊將軍。建德五年(576年),周武帝親征北齊, 盧詮跟隨立下戰功,封癭陶縣開國伯。大象二年(580年),盧詮加儀同大將軍開皇三年(583年),盧詮出任衛王楊爽的長史。開皇十三年六月廿四日(593年7月28日),盧詮在京城去世,同年某月十七日葬於咸陽縣武安鄉洪川里[2]

墓地和墓誌

編輯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陝西省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底張鎮陶家村西的農耕地內發掘了盧詮的墓葬。該墓葬位於234縣道以南、機場城際鐵路以西的空港新城KGTC-2018-008號儲備地範圍內,東距陶家村約200米。該墓或為夫妻二人同穴異棺葬,兩棺原並排放置於棺床上,發掘時已朽,只在墓室西部填土中發現少量黑灰和殘棺釘。兩具人骨保存極差。從殘存的骨骼分析,葬式均為仰身直肢葬,頭南足北。西側人骨殘長1.4米,東側人骨殘長1.1米。該墓共出土隨葬品158件(組),質地有陶、銅、鐵、石、貝等。隨葬器物的擺放可分為三組:第一組放置於甬道北部,包括墓室入口處的鐵鎖、鐵 泡釘、墓誌、陶武士俑、陶鎮墓獸、瓷豆、陶碗、陶杯等;第二組集中放置於墓室東壁下,為各類陶 騎馬俑、陶立俑;第三組放置於墓室西南壁下的棺床上,器類有陶騎馬俑、陶立俑、陶質生活冥器及 銅質、鐵質生活器皿等。墓地出土墓誌一合,原放置於甬道北端中部,青石 質,正方形,由志、蓋兩部分組成。志蓋盝頂,四立 沿每邊減地陰線刻二方連續橫向波浪形繞枝忍冬花 朵,四剎面減地陰線刻四神圖案。蓋頂面減地刻篆書陽文銘 3 行,行 4 字,共 12 字「大隋儀同癭陶公盧君墓志銘」。蓋邊長47.5厘米、剎面寬5.8厘米、盝頂邊長37.5厘米、高9厘米。志石四立沿每邊各陰線刻三個火焰狀桃形壼門,壼門頂為七內向連弧紋, 壼門內減地陰線刻十二生肖動物圖案,從下邊立沿中心起順時針排列。十二生肖足下嵌飾山峰紋。頂面陰刻模糊的細線棋盤格,縱橫各24行列。楷書銘文24行,滿行24字,共550字。志石邊長47.5厘米、高9.5厘米[2]

家族

編輯

曾祖

編輯

祖父

編輯
  • 盧靜,北魏咸陽郡太守、太僕卿、平州刺史[2][3]

父親

編輯
  • 盧辯,北魏尚書令,北周使持節、大將軍、宗伯、沈國憲公[2][3]

兄弟

編輯
  • 盧慎,復州刺史、范陽郡公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慎弟詮,性趫捷,善騎射,位儀同三司。
  2. ^ 2.0 2.1 2.2 2.3 2.4 趙汗青 袁明 鄭旭東,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隋卢诠墓发掘简报》, 《文博》 (06期), 2023年, (06期): 11–24 
  3. ^ 3.0 3.1 3.2 趙汗青 鄭旭東 馬倩娜, 《隋卢诠墓志考释》, 《文博》 (06期), 2023年, (06期): 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