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塔爾琴是一種使用傳統方法製作的長頸彈撥弦樂器,與其演奏技能一同,在塑造阿塞拜疆民族文化認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阿塞拜疆各社群中被廣泛演奏。塔爾琴可獨奏或與其他傳統樂器合奏。它也被許多人認為是該國最重要的樂器。

塔爾琴 *
阿塞拜疆塔爾琴演奏家Meshadi Jamil Amirov
國家 亞塞拜然
參考自671
地區 **歐洲和北美
入冊歷史
入冊歷史2012年
*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命名
**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分類地區

2012年,塔爾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工藝 編輯

塔爾琴工匠將製造工藝傳授給學徒,通常以家庭成員為主。塔爾琴的材料經過精挑細選:琴身為桑木,琴頸為堅果木,調音釘為梨木。工匠們使用各種工具打造出一個八字形的空心體,其上覆蓋的薄心包。塔爾琴附有格紋琴頸,配有金屬弦,琴身鑲嵌珍珠母貝

演奏 編輯

 
阿塞拜疆塔爾琴

演奏者水平手持樂器,抵在胸前,使用琴撥撥弄琴弦發聲,同時使用顫音、擊打等各種技巧來為音樂上色。塔爾琴表演在阿塞拜疆傳統婚禮及許多社交聚會、節日活動和公共音樂會中占有重要地位。演奏者通過口耳相傳、表演示範或在音樂教學機構開設課程向年輕人們傳授他們的技能。

歷史 編輯

 
三個木卡姆表演者(塔爾琴表演者坐在中間)。1912年攝於巴庫

19 世紀下半葉,塔爾琴經歷了不同的革新。演奏家Mirza Sadiq Asad (1846-1902) 為傳統塔爾琴引入了結構上和演奏形式上的變化,將琴弦數量增加到11條。 [2]

在阿塞拜疆傳統音樂中,塔爾琴可在木卡姆歌手三人組中作為主要樂器或者獨奏,並至今一直在阿塞拜疆的傳統和流行的木卡姆藝術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

參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Craftsmanship and performance art of the Tar, a long-necked string musical instrume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esco.org. Retrieved on 2018-04-29.
  2. ^ 2.0 2.1 TAR. [2021-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3).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tar」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