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機場雕塑被拆事件

天津機場雕塑被拆事件是指2008年4月7日下午天津市副市長熊建平在視察即將投入使用的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新航站樓時,因「不喜歡這顏色」「不喜歡楊柳青年畫」的個人好惡原因而勒令限期拆除斥資200萬、耗時2年的雕塑《飛翔》而引發大量批評的爭議性事件[1]

背景 編輯

2006年夏天,天津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主任曲健雄接受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委託,為其新航站樓創作主題雕塑「飛翔」,雕塑的基本元素是48片不同顏色的羽毛狀色片,排列成三個揚起的風帆,並組合成升騰的羽翼。按照最初的創作要求,室內的主題雕塑要彰顯地方特色。曲健雄基於此,在解決好在室內光線的問題的前提下,吸收了天津地方民俗中著名的「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的一些元素作為雕塑創作的靈感,「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均為天津民俗的百年老字號,濃縮了當地的文化和地方特色之精華,極具有代表性。2008年3月12日,由天津市第三建築公司承建的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新航站樓雕塑「飛翔」落成[2]

事件經過 編輯

 
楊柳青年畫

2008年4月7日下午,天津市副市長熊建平到天津機場進行視察[3],在看到高14米的雕塑「飛翔」時,當即表示不喜歡該雕塑,並勒令馬上拆除。天津機場隨行人員詢問其不喜歡雕塑的哪裡,熊建平表示,不喜歡雕塑的顏色。機場人員向其解釋,該雕塑的顏色是吸取了具有天津民俗地方特色的楊柳青年畫的顏色。但熊建平給予的答覆卻是:「我不喜歡楊柳青年畫,馬上拆掉!」[1]在接下來的日子,作為投資方和使用方的首都國際機場集團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方面極力爭取保留雕塑「飛翔」,但最終沒能成功。知情人士顧鑫樺在《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天津機場原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木生也對「飛翔」表示滿意。要拆的傳言出來之後,張木生兩次給雕塑的設計者曲健雄打電話,希望還就此事有斡旋,但仍然沒能保留該雕塑。最終在天津機場新航站樓投入使用前,該雕塑在未經任何程序的情況下被拆除。事後雕塑作者曲健雄,指責這個事件反映出一個社會民主與法制的缺席,社會監督和民主程序的不健全。

新聞封鎖與報道 編輯

事發之後,天津市的地方媒體均接到來自天津市相關部門的通知,不得報道、討論和宣傳「天津機場雕塑被拆事件」,但該事件被包括中國中央電視台、《華夏時報》等全國性和外省市媒體廣泛報道和討論[4]。《華夏時報》的記者從其他渠道獲悉,在限令拆除「飛翔」雕塑之後,天津機場也就短信要求當地媒體「不予報道」,隨後許多媒體記者收到了不再允許報道「飛翔」的郵件。2008年4月28日,中央電視台的評論性節目《新聞1加1》批評這個事件所反映出的長官意志,並質疑「該雕塑當時為什麼被建?現在為什麼被拆?拆的原因是什麼?200萬元的損失由誰來負責?」[4]

攝影作品 編輯

在雕塑拆除之後,雕塑的作者曲健雄以紀錄該事件主題的攝影作品集《關於一次被拆的暴力事件》參加2009平遙國際攝影大展[5]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天津新航站樓雕塑被拆 一句話讓200萬標誌物被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畫廊網,2011年1月30日查閱
  2. ^ 2008年3月12日,《天津日報》,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新航站樓雕塑《飛翔》落成
  3. ^ 熊建平到天津機場新航站樓現場檢查設施建設情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天津政務網轉自《天津日報》,2008年4月8日出版,2011年1月30日查閱
  4. ^ 4.0 4.1 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1加1》欄目2008年4月28日報道
  5. ^ 評曲健雄事件攝影作品《關於一次被拆的暴力事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李心沫,2009年0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