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氏辣醬熱狗店

本氏辣醬熱狗店(英語:Ben's Chill Bowl)是華盛頓特區的地標式餐飲店。該店位於西北區U街走廊1213號,緊鄰林肯劇院。餐廳里供應的辣醬熱狗,雙拼煙熏熱狗和奶昔是當地家喻戶曉的美食。這家餐廳自1958年開業後就載入史冊。在1968年華盛頓特區大暴動期間,警察和抗議者經常光顧此地,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和克里斯·塔克(Chris Tucker)等名人也來過這裡品嘗美味。

Ben's Chili Bowl
Ben's Chili Bowl, Northwest Washington, D.C.
概要
類型餐館電影院
行政區Washington, D.C.
地址1213 U Street, NW
坐標38°55′02″N 77°01′44″W / 38.9172°N 77.0288°W / 38.9172; -77.0288
郵遞區號20009
開業日期1958年8月22日,​65年前​(1958-08-22[1]
所有者Virginia Ali
營業資訊
食品類型American
服裝特色Casual
評分Yelp: 3.5/5 stars in a 0–5 star scale[2]
Zagat: 22 out of 30 (Food)
建築風格新文藝復興建築
其他資訊
其他分店Ben's Chili BowlArlington
Ben's @Nats Park
Ben's @FedEx Field
Ben's at Reagan National Airport
網站benschilibowl.com
Minnehaha Nickelodeon Theater
(now Ben's Chili Bowl)
District of Columbia Historic District
建於1909年,​115年前​(1909
建造者District Amusement Company[3]
建築師P.A. Hurlehaus[3]
建築風格Renaissance Revival
隸屬Greater U Street Historic District (ID98001557[3])
重要日期
指定CP1998年12月31日,​25年前​(1998-12-31
指定DCHD1999年1月11日,​25年前​(1999-01-11[4]
位置圖
地圖

2009年1月,華盛頓特區市長艾德里安·芬提還帶着當時的候任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來到餐廳用餐,歡迎奧巴馬來到華盛頓特區。[5]

餐廳歷史

編輯

本氏辣醬熱狗店由本恩·阿里和未婚妻維吉尼亞·羅林斯在1958年8月22日一手建立。 [1]阿里是特立尼達裔移民,未婚妻羅林斯是弗吉尼亞州人。當時,阿里在餐廳所在地附近的霍華德大學學習牙科學。二人在飯館開業七周後結婚。 [6] [7] [8] 店鋪以前是明尼哈哈製片廠的所在地,該廠建於1911年,是華盛頓特區無聲製片廠[9]該建築是大U街歷史遺址區的一處重要建築。 [10]餐廳的大多數擺設都是20世紀50年代留下來的。 [11]當時,U街有着「黑人百老匯」的稱號。艾靈頓公爵麥爾士·戴維斯納·京·高爾等許多爵士樂大師在U街酒吧俱樂部演出後都來這家餐廳駐足休息。

1968年,馬丁·路德·金在遇刺後,同年4月發生了華盛頓大暴動,U街走廊因此遭到嚴重破壞。[12]在暴動期間,美國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的主席黑人激進分子斯托克利·卡邁克爾要求本氏辣醬熱狗店在此期間繼續營業,阿里的餐廳因此獲得了宵禁後營業的許可。這家餐廳招待過維護當地治安的警官和消防員,還有黑人激進分子。暴力和縱火事件愈演愈烈,本恩不得不在門臉上寫上「黑人兄弟的餐廳」,以防暴徒襲擊。[13]

 
本氏辣醬熱狗店門臉

許多店鋪都遭到了破壞,當地的居民逃到了郊區居住。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當地的經濟處於下滑狀態。這個地區成為了著名的癮君子聚集地,辣醬熱狗店將店內員工裁減到只剩下一人。[12]本恩和維吉尼亞的兒子卡馬爾回憶道:「我們留在了這裡,餐廳還有一批老顧客,因為這家店就像當地的理髮店一樣不可或缺。顧客坐在店裡談天說地。這裡一直像家一樣,當地居民保護着自己的家。」[13]店內停止供應深受癮君子喜愛的派和蛋糕,同時,警察也會在樓上的窗戶實時監控毒販的行蹤。[6]

餐廳對面的U街地鐵站擴建工程於1991年完成,這讓當時開業的許多餐廳不得不歇業關門,但是本氏辣醬熱狗店仍開門迎客,來招待擴建工程的建築工人。[11] 《華盛頓郵報》評論,本氏辣醬熱狗店「可能是唯一一家在1968年暴動發生和華盛頓地鐵綠線建設之後能倖免於難的飯館」。[14]地鐵站的建成,犯罪率的下降也讓當地經濟逐漸復興,中產階層人群逐漸增多。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餐廳的收入每年增長10%,2005年達到150萬美元,店內的員工數量逐步增長,2005年達到了20人。[13]

 
本氏辣醬熱狗店裡的烤肉腸

2007年夏天,本氏熱狗店店長作為中間人參與協商十家當地小型企業和能源公司的能源轉換項目,準備將消耗能源全部轉換成風能。[15]《紐約郵報》援引尼扎姆·阿里的話說:「我們認為這個想法有助於社區和城市發展、環境保護。事實證明,對於所有人來說,這個想法具有經濟效益」。

2008年,本氏辣醬熱狗店在新建的國民球場地區開了第一家分店[16],但分店只提供總店菜單內的部分食物。本恩於2009年10月7日逝世,享年82歲。[17]本恩和妻子維吉尼亞將飯館的日常照料工作交給了兒子卡馬爾和尼扎姆後,老兩口決定退休。本恩·阿里的哀悼活動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其中,市長艾德里安·芬提寫了一封悼詞:「聽聞本氏辣醬熱狗店創始人逝世,我深表痛心。本恩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家餐廳,並一手創立哥倫比亞特區奉為至寶的本氏辣醬熱狗店。本恩·阿里為餐廳投入畢生心血。餐廳歷經腥風血雨,成為城市之靈魂,人民之驕傲」。[18]2009年,本恩的兒子卡馬爾和尼扎姆在餐廳原址附近位於西北地區U街1211號開了「本恩鄰家菜」,這家餐廳是提供酒水的高檔餐廳。[19]尼扎姆說,這家餐廳主打酒水飲料,來彌補本氏辣醬熱狗店的不足,餐廳經營目標就是「保持初心」。這家飯館會從11點開店到閉店提供辣醬熱狗店菜單上的所有食物,除此之外,還擁有自己的午餐、晚餐和夜宵菜單。[20]

 
本氏雙拼煙熏熱狗加薯片套餐

顧客和認可度

編輯
 
時任美國總統的喬治·W·布什

《波士頓環球報》稱,從朋克打扮的青年到穿着時尚的商務人士,本氏熱狗店的顧客遍及各行各業。[11]2001年,本恩和維吉尼亞的兒子卡馬爾對於顧客發生變化這件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能聽到顧客對食物做出評價,甚至有的白人顧客認為自己吃了辣醬熱狗才是最時髦的人。現在他們看到店裡還有許多其他的白人也來到這裡吃飯,就有點悶悶不樂。」[21]

 
免費用餐的顧客名單

最有名的老顧客要屬喜劇演員比爾·科斯比 ,他帶着自己的未婚妻來店裡約會。[9]寇司比回憶道,1958年那時,自己是個海軍,軍隊駐紮在馬里蘭州貝塞斯達,自己經常光顧U街的爵士俱樂部,第一次成為餐飲店的老顧客。[22]他還說,和馬里蘭大學學生卡米爾一起來這裡吃飯的幾次中,「每次都能吃六個雙拼煙熏熱狗」。1985年,寇司比在本氏熱狗店舉行新聞發布會,來慶祝自己電視情景喜劇《考斯比一家》大獲成功。[11]從那以後,他一到華盛頓區就去店裡坐坐,吃幾個雙拼煙熏熱狗。店裡的一個告示上寫着:「只有比爾·寇司比可以吃霸王餐」。[23]2008年11月3日,店裡又貼了新的告示:奧巴馬家的人可以免費享用本店的食物。[24]從2012年開始,店內的牆上就畫上寇司比的巨幅壁畫。不過,2017年1月,寇司比面臨性侵犯指控後,壁畫就撤了下來。[25]

克里斯·塔克波諾等其他名人在這幾年裡也光顧了這家店。2005年,新聞記者泰德·坎培爾卸任新聞節目夜線的主持工作後,在這家餐廳里舉辦了歡送會。[6]2009年1月10日,時任候選總統的貝拉克·奧巴馬來本氏熱狗店就餐。[5][26]

《華盛頓郵報》稱:「截止20世紀90年代,想參與競選的議員都來本氏熱狗店吃過飯」。[6]安東尼·威廉姆斯在成功競選市長後,立即來到了本氏辣醬熱狗店。[27][28]但是,來到本氏熱狗店的就餐的還有外國友人。1998年,前華盛頓特區市長馬里恩·巴里描述稱,自己曾到加納會見霍華德大學的校友阿克拉市長。阿拉克市長見到我第一句說的就是,「很高興你能來到阿克拉,本氏熱狗店還開張嗎?」[29]據報道,2010年3月,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奇和他的妻子卡拉·布魯尼·薩科齊在拜訪華盛頓特區時,來到了本氏熱狗店用餐,每個人吃了兩個雙拼煙熏熱狗。[30]

 
鮑夫Borf的塗鴉中指的可能是本氏辣醬熱狗店

《塘鵝暗殺令》[31]《玩耍狀態》[32]等電影在這家餐廳取景,餐廳還登上了「數十個電視節目」。[33]短片《本恩的早餐》中幾乎所有場景都在餐廳拍攝。[34]2019年,關於種族主義的紀錄片《美國黑人公路旅行指南》將這家餐廳設為主要取景地。不僅如此,在許多小說里,這家餐廳成為了碰面地點,比如喬治·佩勒卡諾斯所著的《薩克曼國王》。[35]

本恩和妻子維吉尼亞入選了名人堂。1999年將臨近飯館的一條小巷命名為「本恩·阿里路」。[13]2009年本恩·阿里去世後,華盛頓特區的市長艾德里安·芬提發表了悼詞,將這家餐廳稱為「哥倫比亞特區最寶貴的財富」。[36]

流行文化

編輯

華盛頓當地的旅遊頻道旅遊頻道的《美食角鬥士》第二季在2009年夏天首次播出,節目還記錄了本恩辣醬熱狗店。節目中,主持人亞當·里奇曼幫助本恩兒子尼扎姆準備辣椒醬,然後試吃了雙拼煙熏熱狗,里奇曼還坐在了今年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坐過的位置上吃飯。

在2009年上映的電影《狀態》中,記者卡爾·麥卡弗里(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來到了本氏辣醬熱狗店,他似乎是這裡的常客,點了自己的 「老三樣」:辣椒芝士漢堡,辣椒芝士薯條和雙拼煙熏熱狗。片段中,餐廳里貼了標誌:「只有演員比爾·寇司比可以在本餐廳免費用餐」。

HBO電視網的《墮落街傳奇》第一季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到本氏辣醬熱狗店,但在紐約市餐廳設定的橋段中,演員艾米莉·梅德扮演的勞里問道:「這個是香腸嗎?」 加里·卡爾扮演的角色回答道:「女士,那個可是雙拼煙薰香腸。」

評價

編輯

2004年,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將本的餐廳評為「在美國烹飪界擁有一席之地且接地氣的餐廳」。[37]邁克爾·斯特恩是一位專門研究美國地方美食的作家,他在2008年寫了一篇評論文章,稱讚「雙拼煙熏熱狗味道棒極了!」,「本氏熱狗店做的紅薯派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派」。斯特恩稱,這裡的辣椒醬醬汁濃稠、辛辣可口、味道濃郁,讓人上癮,是「令人念念不忘的美食」。[38]2009年1月,美食雜誌《祝你好胃口》將本餐館列入全國十大「最佳辣味餐館」,並斷言:「如果不將這個U街飯館列入考慮範圍,辣味餐館的討論就一點都不客觀。」[39]但是, 2016年《華盛頓郵報》的餐廳評論中,本的餐廳只得了一星,評論中說食物「差強人意」。[40]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Ali, Virginia R. (April 3, 1988). "Burned Into the Future; Before April 4, 1968, Washington was a tranquil but segregated town. After the riots, everything changed. Six Washingtonians look back". The Washington Post. p. W28.
  2. ^ Ben's Chili Bowl – U Street. Yelp. [30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9). 
  3. ^ 3.0 3.1 3.2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 Greater U Street Historic District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30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0-07). 
  4. ^ Inventory G of Historic Sites and Districts (PDF). DC.Gov. Office of Planning. [30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9 January 2015). 
  5. ^ 5.0 5.1 Diner adds Obama to list of famous patrons, Reuters Blogs. Blogs.reuters.com. January 10, 2009 [July 15,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24, 2009). 
  6. ^ 6.0 6.1 6.2 6.3 Schudel, Matt. Ben Ali, 82, Whose Chili Bowl Became a D.C. Landmark, Dies.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9, 2009 [October 9,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5). 
  7. ^ Wilgoren, Debbi. The Bottomless Bowl of U Street; A Neighborhood Institution Prepares to Celebrate 45 Years of Chili -- and Change. The Washington Post. August 21, 2003. 
  8. ^ Freedom duLac, Josh. Life Goes On in Rhythm of Ben's.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9, 2009: A08 [October 9,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5). 
  9. ^ 9.0 9.1 Virtual Duke Ellington's Washington: Tour of Shaw: Ben's Chili Bow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BS
  10. ^ District of Columbia Inventory of Historic Sites (PDF). [January 8, 20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30 January 2009). 
  11. ^ 11.0 11.1 11.2 11.3 Vorhees, Mara, Ben's chili and hot dogs have time-tested appe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Boston Globe, 28 January 2004
  12. ^ 12.0 12.1 Transcript: Ben's Chili Bowl Celebrates 45th Anniversa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NN, aired 22 August 2003
  13. ^ 13.0 13.1 13.2 13.3 Kamal Ali as told to Gay Jervey. Ben Ali's Way. BusinessWeek. Winter 2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4). 
  14. ^ Becton, Neal, City Guide: Ben's Chili Bowl, The Washington Post editorial review
  15. ^ Kennedy, Shawn G., "Washington's small businesses tap into green power," The New York Post, August 15, 2007.. [202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16. ^ Ben's Chili Bowl News. [May 26,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31, 2008). 
  17. ^ Frederick, Missy. Ben's Chili Bowl owner dies. Washington Business Journal (washington.bizjournals.com). October 8, 2009 [October 8,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October 2009). 
  18. ^ Stabley, Matthew, "Ben's chili bowl owner dead at 82: Ben's is a Washington landmark," NBCWashington.com, Oct 8, 2009.
  19. ^ "Drinks flow next door at Ben's, The Washington Times.. [202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20. ^ Bensnextdoor.com.. [201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7). 
  21. ^ Buncombe, Andrew. City Life: Washington. The Independent. June 4, 2001 [October 1, 2010]. [永久失效連結]
  22. ^ Alexander, Keith L., "Ben's Celebrates Chili Power," Washington Post, August 21, 2008.. [202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23. ^ Ben's Policy. Flickr. August 3, 2007 [December 18,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24. ^ The Election Comes to Ben's Chili Bowl. DCist. November 4, 2008 [July 15,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25, 2009). 
  25. ^ Ben's Chili Bowl paints over its mural of Bill Cosby — and Obama. 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26, 2017 [January 26,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0). 
  26. ^ BBC video of Obama at the restaurant. BBC News. January 11, 2009 [July 15,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7). 
  27. ^ Sietsema, Tom. The 2004 James Beard Foundation Gallo of Sonoma America’s Classics Awards. The James Beard Foundation. (web.archive.org). May 10, 2004 [October 24,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3, 2008). 
  28. ^ Description written by Tom Sietsema, writer for The Washington Post, and member of The James Beard Foundation Restaurant Awards Committee
  29. ^ Lengel, Allan. For 40 Years, the Hottest Place in Town. The Washington Post. August 21, 1998: C1. 
  30. ^ Cooper, Helene, "Sarkozys eat half-smokes at Ben's," The Caucus, March 30, 2010.. [202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1). 
  31. ^ Historic U Street Jazz: The Minnehaha Theatre / Ben's Chili Bow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32. ^ Brenner, R.B. On the Set of 'State of Play': Washington Post Consultant Tells (Almost) All. The Washington Post. April 12, 2009 [July 15,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7). 
  33. ^ Schudel, Matt, "How I got the story: Ben of Ben's Chili Bowl," WashingtonPost.com, October 9, 2009.. [202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4. ^ Anderson, Brett. Ben's World. Washington City Paper. Washington City Paper. [31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35. ^ Website for George Pelecanos.. [202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36. ^ Fenty Remembers Ben Ali. District of Columbia Mayor's Office. October 8, 2009 [October 9,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October 2009). 
  37. ^ JBF America's Classics Award. James Beard Foundation. 2004 [October 9,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9, 2009). 
  38. ^ Ben's Chili Bowl – Washington, D.C.. Roadfood.com. October 11, 2008 [October 9,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October 2009). 
  39. ^ Knowlton, Andrew. The Best Chili Spots. Bon Appétit. January 2009 [October 9,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4). 
  40. ^ Sietsama, Tom. Ben's Chili Bowl review: I get its importance. But I still wish the food were better.. The Washington Post. 10 May 2016 [8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延伸閱讀

編輯
  • 本氏辣醬熱狗店:華盛頓特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50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作者Tracey Gold Bennett,阿卡迪亞出版社,2008年,ISBN 0-7385-5424-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