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愷(1497年—1578年),字克諧,號抑齋福建惠安縣螺城鎮西北街人[1][2][3]。明朝政治人物。

李愷

大明湖廣按察司副使
籍貫 福建省泉州府惠安縣
出生 十月初四日
逝世 萬曆六年戊寅
配偶 吳氏
親屬 曾祖李欽,祖李普,父李經,母曾氏
出身
  • 嘉靖七年戊子科舉人
  • 嘉靖十一年壬辰科進士

生平

編輯

由國子生中式戊子福建鄉試第二名舉人,年三十六歲中式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會試第十二名,廷試三甲六十一名進士,工部觀政,初授嘉善知縣,丁憂歸。起任廣東番禺縣知縣,歷任吏部主事,升吏部員外郎、稽勛司郎中,二十二年調兵部車駕司郎中,升湖廣按察副使,兵備辰沅。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正月考察免職,李愷辭官回鄉。卒年八十二歲。[4]

家族

編輯

曾祖李欽;祖李普;父李經;母曾氏。慈侍下,妻吳氏,弟悌;慎;懽,子玉澤(監生);玉河(生員);玉春(按察司知事),孫明相(監生);明達(監生);明淡(生員);化龍(生員);明鸞(生員);明鳳(生員);明麟(生員);明鶴(生員);景辰(曾孫 監生);景杜(曾孫 監生);景奎(曾孫);景璧(曾孫)。

事跡

編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卻金亭碑記載了時任番禺令的李愷受命前往東莞處理暹羅商船來華事宜之後,拒收酬金的事跡。

著作

編輯

李愷著作有《介山詩文集》12卷留世,並有文章選入《四庫全書》。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惠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惠安县志 第1 版. 北 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8年7月 [2011-06-22]. ISBN 7-80122-3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3). 
  2. ^ 《嘉靖十一年進士登科錄》
  3. ^ 《嘉靖十一年壬辰科進士同年序齒錄》:李愷,福建泉州府惠安縣民籍,治《詩經》,年三十六歲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六十一名進士。十月初四日生,行一,曾祖李欽;祖李普;父李經;母曾氏。慈侍下,妻吳氏,弟悌;慎;懽,子玉澤(監生);玉河(生員);玉春(按察司知事),孫明相(監生);明達(監生);明淡(生員);化龍(生員);明鸞(生員);明鳳(生員);明麟(生員);明鶴(生員);景辰(曾孫 監生);景杜(曾孫 監生);景奎(曾孫);景璧(曾孫)。由國子生中式福建鄉試第二名舉人會試中式第十二名。觀工政,歷陞吏稽勳郎中,調兵郎中,湖廣副使,壽八十二;從祀鄉賢。
  4.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人傳記資料索引》2284:李愷,字克諧,號抑齋,惠安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授番禺令,終辰沅兵備副使。有處苗近事。
官銜
前任:
沈一定
寧波人
明朝番禺縣知縣
嘉靖年
繼任:
黃宗槩
閩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