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賽德斯-奔馳 W140

梅賽德斯-奔馳 W140 S級轎車,是S級轎車中的第三代,即 W126 S級轎車的繼任者,於1991年3月7日在瑞士日內瓦車展上首次亮相。1993年6月,車型的命名方式發生改變,字母「S」取代原先的「SE/SEL」並移到數字之前。1994年3月,進行改款,並在隨後的時間裡陸續更改車型配置。1998年,W140 S級轎車被新一代S級轎車 W220 取代,總產量406717輛 。

W140
概覽
製造商梅賽德斯-奔馳
別稱300 SE 2.8 300 SE/SEL
400 SE/SEL 500 SE/SEL
600 SE/SEL 300 SD
500 SEL Guard
600 SEL Guard
S 280 S 320 S 420
S 500 S 600
S 350 Turbodiesel
S 300 Turbodiesel
S 500 Guard
S 600 Guard
S 500 Pullman
S 600 Pullman
S 600 Pullman Guard
S 500 Landaulet
生產日期1991年4月–2000年
裝配地 德國斯圖加特
 南非東倫敦
設計師布魯諾·薩庫
車身及底盤
車輛類別全尺寸豪華轎車
動力布局前置後驅
相關車型邁巴赫57/62
動力系統
引擎M104 2.8 L I6 自然進氣汽油機

M104 3.2 L I6 自然進氣汽油機

M119 4.2 L V8 自然進氣汽油機

M119 5.0 L V8 自然進氣汽油機

M120 6.0 L V12 自然進氣汽油機

OM603 3.5 L I6 渦輪增壓柴油機

OM606 3.0 L I6 渦輪增壓柴油機
變速器5速手排
4G-Tronic 4速自排
5G-Tronic 5速自排
規格
軸距3040 mm(標準軸距)
3139 mm(長軸距)
長度5113 mm(標準軸距)
5213 mm(長軸距)
寬度1886 mm
高度1486 mm
整備質量1880 kg - 2190 kg
年表
前身車型Mercedes-Benz W 126
後繼車型Mercedes-Benz W 220

創新

編輯
 
梅賽德斯-奔馳 W140

1991年3月,新一代S級轎車 W140 首次亮相於日內瓦車展。外形設計基於傳統的梅賽德斯-奔馳風格元素和家族設計,在保留傳統外形的同時,新式的散熱器格柵與 R129 SL級轎車散熱器格柵一起詮釋了新一代設計風格。以「散熱器格柵」為主題的經典元素變化,即散熱器格柵與鍍鉻邊框在引擎蓋上有機地相結合,且梅賽德斯-奔馳三叉星首次不再屹立於散熱器格柵,而是移向後方。總體而言,新一代S級轎車外形設計目標是實現高水平空氣動力學設計理念,同時追求最大的實用性。

由於上一代S級轎車 W126 及之前的S級轎車傳統,新一代S級轎車 W140 提供標準軸距和長軸距兩種車型,長軸距車型軸距增加 100mm 以增加後排乘客腿部空間。

  • 空氣動力學

相對於 W126 系列,設計人員做出更大的努力以進一步降低風阻係數,這些措施包括:向後傾斜的車頭線條、從散熱器格柵到發動機罩表面的過渡、略微扁平化傾斜的擋風玻璃、曲面側窗、集成滴水托盤的外後視鏡、大尺寸輪轂蓋和鋁合金輪轂,較低的底盤離地間隙、光滑的底盤表面設計以降低側風敏感度。 這些措施使風阻係數降低16.4%,從而創造了這一級別所取得的新紀錄。雖然前部面積比 W126 增加了12.2%,但新一代S級轎車W 140風阻係數仍降低了16.4%,對令人印象深刻的龐大體型來講,是非常令人驚訝的表現。

  • 發動機

針對德國國內市場的發動機最初有4種選擇,其中僅 M119 5.0 升 V8 發動機是先前使用過的型號,它由博世LH全電子噴射系統和熱線式空氣質量流量計控制。其他3個引擎為全新開發:基於 5.0 升發動機的 4.2 升 32 氣門V型8缸發動機和 4.2 升16氣門V型8缸發動機,以及3.2升直列6缸發動機。注意一個有趣的細節,3.2升和4.2升車型的型號標識沒有像往常一樣準確地在命名數字上反映,相反,使用了四捨五入的命名300 SE/SEL和400 SE/SEL。

  • V12

全新設計的 M120 6.0 升 V12 發動機,不僅是首款量產的梅賽德斯-奔馳12缸發動機,而且具有 300kW (408PS) 的功率,是梅賽德斯-奔馳最強勁的發動機。並且扭矩已經超過了500Nm大關,最大扭矩 580Nm/1600r。6缸和 8缸發動機也配備了 12缸發動機的四氣門技術,具有可變進氣凸輪軸技術和熱線式空氣質量傳感器,所有的發動機的排放和油耗得到最小化。新的多點電子點火系統單獨為每個氣缸計算最佳點火時間並適用於爆震極限。是世界上唯一的選擇性抗爆震控制V12發動機,如果達到最佳燃料利用率,10:1 的高壓縮比是可能的。

全新的發動機驅動管理系統,所有的控制模塊通過一個公共數據通道一起進行通信,確保控制裝置可以充分運用,其中包括在發動機冷啟動後為三元催化器快速加熱,也為牽引力控制系統控制車身扭矩,能夠在濕滑的路面中斷供油,確保行駛穩定性。

V12 發動機提供了乘用車最大的三元催化器,容積達到了7升,由於催化劑無需額外的燃料消耗,因此高的長期穩定性得到保證。一種新穎的雙重和三重絕緣的排氣歧管和在陶瓷催化器臂管道內嵌入的絕緣墊能夠使其迅速的達到最佳工作溫度。

  • 環保

除了減少的廢氣排放,可以在新一代S級轎車 W140 上找到更多細節使它成為環保的先驅。 按無氟(氫氟烴)標準設計,塑料部件的精確編號不僅做到可回收,而且生產大量使用再生材料。1992年,W140 系列獲得美國環境保護署頒發的環境獎 —— 同溫層臭氧保護獎。

除了燃料消耗和環境相容性,新一代S級轎車 W140 的舒適性和安全性進一步完善,消除了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精心的設計和調整在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考慮到更高的縱向和橫向力,前懸架使用雙叉臂,後懸掛由其他乘用車的多連杆結構衍生,經過全面調整,並根據S級的特殊要求進行修改。

在主動安全方面,在新一代S級轎車 W140 的特點是,通過精確而靈敏的轉向系統以及在不同載荷的極端駕駛行為中的低敏感性,即使在崎嶇的路面上也能保持良好的直行穩定性和極低的側風敏感度。一個關鍵的創新使得8缸和12缸發動機車型的制動系統中,多餘的制動力被傳遞到後輪。其結果是,制動系統的耐用性增加,並且車輪制動器的磨損會降低。

  • 高駕駛舒適性

全新一代S級轎車 W140 系列的駕乘舒適性再次顯著增加。傳送到車內的胎噪和振動都大大降低,加速和制動時的俯仰運動減到最小,轉彎或行駛在不平坦道路時,降低了滾動運動,轉向幾乎不受衝擊。在8缸和12缸車型上「敏感轉向」速度感應式轉向助力系統為標準配備,從而降低了駕駛員在低速行駛時的轉向力,例如在停車場。

在之前車型上已經是極高的安全標準再次得到多項提升,安全性被顯著改善。例如,新的車身結構通過一系列詳細解決方案使之在事故中更加安全,減輕潛在的事故影響點也給乘客額外的保護。

為了避免起霧和霜露、提高保溫隔熱性能、抵抗外部噪音以提高舒適性,新一代S級轎車 W140 使用了中空的雙層側窗玻璃,這是此種玻璃在乘用車中第一次使用。結合自身的一些安全和舒適相關屬性與窗口密封系統顯著改善空氣動力學並降低風燥。

另外兩個細節。可摺疊後視鏡以及可延伸的倒車標杆,以幫助駕駛員在能見度差的小空間機動。 電動馬達由位於中控台上的開關驅動,可以控制後視鏡的角度,在空間緊張的情況下摺疊後視鏡從而為車輛通過獲得額外的空間。為了更好的在向後行駛時判斷障礙物的距離,在車尾部的左右側配備了倒車標杆。 65mm長的標杆在掛入倒檔2秒後自動延伸,並在掛入前進檔後自動縮回。

發展

編輯
1981年 開始初步規劃 W140 項目
1982年 開始設計研究
1983年-1984年 在21輛 W126 平台上,製成不同車身、底盤方案。製成 1:1 空間定義模型和 1:5 初步模型
1984年秋 開始製造 1:1 和 1:5 的預設計模型,設計不同的方向盤、儀錶板、座椅方案
1985年4月 產品規格確定
1985年10月 製成7個 1:1 模型,用於調查和討論,選出其中一個突出的方案,並進一步研究
1986年初 開始V12發動機研發計劃,研發要求為追求最低的燃油消耗和最小的廢氣排放。董事會上提出W18發動機發展建議——M 216 8.0升W型發動機,3列6缸呈75.5度夾角排列,這一設計的優點是發動機長度將不大於6缸發動機。計算後的性能數據為,2氣門型490 PS 750 Nm,5氣門型680 PS 800 Nm。計劃只停留在圖紙上,之後一些期刊報道關於「800 SEL W18」的傳聞
1986年7月 設計出兩種造型方案
1986年11月 M120 發動機進行第一次測試
1986年9月12日 製成5個 1:1 初步模型,董事會在辛德芬根工廠決定出最後的造型方案,之後製作出10個 1:1 整體模型
1987年春 19輛原型車提供給開發部門
1987年夏 開始碰撞測試,共測試13輛原型車和10個座艙
1988年8月 V12發動機第一張照片公布。發動機使用KE電控機械噴射系統,兩個側置節氣門。此時已知的參數為:6升,48氣門,超過355PS的功率和超過550Nm的扭矩
1988年秋 製成52輛原型車和200餘項部件進行耐久性試驗和強度試驗,總測試里程達到500萬公里
1988年底 在紐伯格林測試中發現懸掛和輪胎存在設計問題,由於改進需要時間,發布時間被推遲
1989年春 開始一項結合安全性、舒適性和動態分析研究車輛的重量和成本的項目
1989年9月 開始對相關員工進行培訓,約5700名員工參與,耗費600萬德國馬克
1990年5月6日-6月10日 官方在西班牙南部的阿爾梅里亞驗收測試車,1990年6月6日,管理委員會作出將車標脫離散熱格柵、移動到引擎蓋上的決議
1990年7月1日 開始在辛德芬根工廠做生產準備,約2800名員工受到複雜的操作培訓,測試生產設備以提高生產質量
1990年9月1日 開始試生產
1990年11月16日 發布第一張實車照片
1991年2月1日 開始正式生產
1991年3月7日-3月17日 在瑞士日內瓦車展上發布
1991年6月 開始使用無氟製冷劑
1991年9月 改進後視鏡摺疊機構
8缸車型開始裝備4活塞固定卡鉗,而不再使用配備鋼製輪轂的300 SE/SEL車型上的浮動卡鉗
增加輪胎空氣壓力使配備鋁製輪轂的8缸車型的負荷增加
駕駛員安全氣囊成為所有車型上的標準配置
1991年10月 開始生產 300 SD 柴油發動機版
1991年12月20日 第1萬台 M120 發動機下線
1992年1月 改進門封條,風噪降低
1992年 由於外觀設計受到批評,開始籌備外觀改進
1992年2月 發布防彈車型 500SEL Guard 和 600SEL Guard。外觀上和普通車型的區別僅在於喇叭形擋泥板,特殊的輪轂和較寬的輪胎。內部寬度減少80mm,調整儀錶板、車門飾板、後備箱、車頂、A/B/C柱
改進ASR開關,確保1992年2月-4月間生產的8000輛轎車沒有問題
改進 Becker 2000 系列無線電設備,加入 Mexico 2000,Grand Prix 2000 機型
1992年3月5日-3月15日 300SE 汽油-甲醇混合動力車在日內瓦車展上發布
改進門導軌,以便更容易閉合
再次改進摺疊後視鏡,增加排水孔防止腐蝕
改進制動盤材料防止翹曲
改進後排化妝鏡鎖止機構防止自動打開
1992年4月 改進 ASR 開關防止突發應急操作
改進制動防護罩防止倒車發出異響
1992年6月 改進中控鎖開關,從駕駛員側車門內襯移動到中控台
改進時序電路以避免車內照明無法關閉
自動防眩目車內後視鏡可選
改進剎車片減少磨損
V8車型的怠速轉速由550轉/分鐘提高到630轉/分鐘
1992年7月 改進 V12 發動機 LH 電子噴射系統,取消了滿負荷富集,即使在全油門負荷下空燃比控制依然有效,功率由 408匹馬力降低到394匹馬力
1992年8月 改進門鎖把手,加入新的塑料塗層,以防止關閉時突然產生的噪音和僵硬的觸感
改進V8發動機噴射系統,動力稍微降低
1992年9月 開始試生產 300SE 2.8
第10萬輛 W140 轎車下線 —— 銀色 500SEL,黑色真皮座椅,銷往日本
4.2升 8缸發動機壓縮比由10.0上升到11.0
1992年10月 10月8日 - 10月18日,300SE 2.8 在巴黎車展上發布, 發動機與3.2型號不同,使用了熱膜式空氣流量計
300SD 柴油版開始在德國銷售
前排乘客安全氣囊在所有車型上成為標準配備
1992年12月 改進減震器和支柱,車身高度下降10mm左右
1993年1月 開始正式生產 300SE 2.8
改進300SE/SEL的輪胎尺寸,由225/60 R16增加到235/60 R16
1993年2月 改進方向盤,彈簧取代了滑動觸點安裝的喇叭和氣囊
1993年6月 300SE 2.8開始配備ASR
V12 型號車型後備箱內襯改為麂皮
1993年7月 改變車型命名。表示車型級別的「S」被移到數字前,表示高效發動機噴射系統的「E」和區別長短軸距的「L」不再標示,數字精確表達車型的排氣量

原先的型號變化為:
300SE 2.8 —— S280
300SE/SEL —— S320
400SE/SEL —— S420
500SE/SEL —— S500
600SE/SEL —— S600
300SD —— S350 Turbodiesel
改進3.2升6缸發動機,使用熱膜式空氣流量計,提高扭矩和功率,並且把扭矩峰值降至較低的速度,油耗降低7.5%
改進倒車標杆,長度增加2cm,至8.5cm以更便於觀察
保養周期從10000公里增加到15000公里,從20000公里增加到30000公里

1993年8月 改進駕駛員側外後視鏡,配備非球面反射鏡,視角由16°擴展到48°,盲區幾乎不存在
1993年9月1日 發布新一代無線電設備,Becker Europa 2000、Grand Prix 2000 RDS、Mexico 2000 RDS分別被Classic、Special、Exquisit 機型取代
音量控制鈕在中控台上取消
1993年10月 改進後備箱輔助關閉系統伸縮把手,材料由鍍鉻金屬改為塑料
10月22日 - 11月5日 CNS系統在東京車展上發布
1993年12月 改進儀錶盤,時速表從 0km/h 開始,里程表由機械改為電子液晶顯示,機油壓力警告燈取消,增加駐車制動警報
FBS 防盜系統成為所有車型上的標準配備
改進非V12車型中央扶手箱下方的儲物盒滑蓋,由實木改為塑料
1994年2月 改進懸掛彈簧減輕重量
1994年3月 W140 全系車型改款在日內瓦車展上發布
改進前後保險槓設計,由立體改為垂直,不適用於防彈車型
改進大燈設計,使用新型反射器,照度增加60%
改進轉向燈設計,由橙色改為無色
改進進氣格柵設計,6缸和8缸車型減少了縱向線條,12缸車型橫向線條增加至6條
改進尾燈設計,尾燈與倒車燈重新組合,由4部分改為3部分
改進內飾設計,車門扶手取消儲物格,新的真皮座椅在12缸車型上成為選裝配置
改進收音機天線,由車尾部移至車頂後部
改進車載電話,AEG系統取代摩托羅拉D車載電話
天鵝絨座椅從12缸車型上取消
1994年5月 第20萬輛 W140 轎車下線 —— 黑色S 320(L),灰色真皮座椅,銷往美國
1994年6月 「紅外室內運動」防盜保護系統成為選裝配置
發布第5代ASR V取代原先的第3代ASR III,開關標誌由防滑鏈改為ASR字母
發布第2代自適應減震系統ADS II
1994年8月 改進6缸車型發動機,配備燃油泵
1994年12月 示寬燈在外後視鏡上成為選裝配置,無法與後視鏡摺疊機構同時選擇
改進外後視鏡外殼,具有更好的空氣動力學
1995年1月 改進自動變速器換檔杆,檔把頂部有梅賽德斯-奔馳商標,600車型上刻有「V12」字樣
1995年3月 發布超聲波停車輔助裝置「Parktronic」PTS,使用超聲信號反射探測到與障礙物的距離,經電腦計算發出不同頻率的警告聲,超聲波信號的發射器和接收器集成在前後保險槓,前後保險槓的保護功能不會受到影響,在 S600 上是標準配置
1995年6月 發布自動駕駛系統APS
改進後備箱輔助關閉系統伸縮把手,材料恢復使用金屬鍍鉻材質
開始預生產 S300 Turbodiesel 渦輪柴油發動機車型
1995年9月 發布1996款車型,是自1994年3月以來的首次較大改進,主要涉及8缸和12缸車型
發布全新的帶有液力變矩器鎖止離合器的5檔自動變速箱
改進發動機,降低燃油消耗和廢氣排放,兩款8缸發動機的曲軸、氣門正時、活塞得到優化,使用博世ME 1.0行車電腦、熱膜式空氣流量計,為了減輕重量使用單汽缸蓋
5.0升8缸發動機的壓縮比由10上調至11
改進12缸發動機行車電腦,博世ME 1.0行車電腦取代原先的博世LH行車電腦
三款發動機改進後平均油耗降低 7%、排放降低 40%,從技術上滿足了歐II排放標準,但目前歐洲只有歐I排放認證
ESP 在8缸車型和12缸車型上成為標準配置
改進空調控制單元,使用更大的液晶屏幕顯示,安裝在出風口中間的陽光傳感器可以根據測得的陽光強度和風扇速度調節冷卻性能
改進車身天線,由車尾部移動到車頂後方
S600 Pullman 在法蘭克福車展上發布
開始生產 S600 Pullman 防彈車型
1995年11月 第30萬輛 W140 轎車下線 —— 深藍色 S280,藍色天鵝絨座椅,銷往菲律賓
1996年6月 發布1997款車型
1996年7月 開始生產 S600 普爾曼
1996年8月 停止生產 S350 Turbodiesel 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車型
1996年11月25日 發布世界首個剎車輔助系統 BAS。能夠自動識別緊急情況採取制動,並在較短的時間發揮最大制動力,顯著降低車輛的制動距離,增加行車安全
1996年12月 ESP 在 S280、S320 自動擋車型上成為標準配置
BAS 在所有車型上成為標準配置
改進 APS 的電腦與控制器
發布面向日本市場的 ICS 系統,取代 CNS 系統
1997年2月 改進自動變速器換擋槽,換擋杆可以從4檔至2檔連續切換
1997年3月 發布語音控制系統 Linguatronic,可以將語音指令發送到電話 (AEG) 進行操作,增加行車安全
8孔輪轂不再裝備
50輛S級專屬限量版轎車在日內瓦車展上發布。短軸距 S500,配備暗紅色車身、鍍鉻18英寸鋁合金輪轂、黑/暗紅雙色 Nappa 真皮座椅、胡桃木木飾、活性炭過濾器、APS、車載電話、電動後排頭枕、真皮/實木方向盤、電動記憶調節座椅、駐車定位系統 Parktronic、玻璃天窗、電動門鎖、前後加熱座椅、Bose音響、語音控制系統Linguatronic、氙氣大燈。售價189750德國馬克,於1997年4月交付
發布 S500(L) Landaulet,贈送給梵蒂岡教皇若望.保祿二世
1997年6月 發布1998款車型
發布主動服務系統ASSYST
駕駛員側自動防眩目外後視鏡成為選裝配置
外後視鏡示寬燈在所有車型上成為標準配置
改進方向盤,梅賽德斯-奔馳商標使用獨立部件,方向盤氣囊增加裝飾性縫線
巡航控制系統Speedtronic成為選裝配置
ICS 在日本市場的 S320 上成為選裝配置
1997年7月 所有汽油發動機型號通過D3排放標準認證
1997年9月 開始生產 S500 Pullman
1997年10月 遠程信息處理識別報警系統TELE AID成為選裝配置
1997年11月 第40萬輛 W140 轎車下線——黑色 S600,蘑菇色真皮座椅,銷往中國
1998年1月 發布第三代自動駕駛系統 APS III
1998年春 向美國市場推出600輛 S500 Grand Edition。配備黑色車身、18英寸AMG輪轂、奶油色軟羊皮內飾、照明門框、鳥眼楓木木飾、真皮座椅、刻字踏板、後部窗簾、CD機、車載電話
1998年4月 高位剎車燈在所有車型上成為標準配置
1998年7月 停止生產 S600
1998年8月 停止生產 S300 Turbodiesel、S280、S420、S500
1998年9月 停止生產 S320、S320(L),S420(L)、S500(L)、S600(L)
W140 主要車系全部停產,防彈車型和 Pullman 車型繼續生產
1998年9月1日,一輛美版銀色 S320 移交給梅賽德斯-奔馳經典車博物館
1999年 W140 車身搭載 W240 邁巴赫的發動機、底盤作為試驗車進行測試
2000年 停止生產 S500(L) Guard、S600(L) Guard、S500 Pullman、S600 Pullman、S600 Pullman Guard,W140轎車生產最終結束。最後一輛 W140 轎車於2000年11月3日交付,翡翠黑色 S500(L) Guard

普通版本

編輯

特殊版本

編輯

其它版本車型

編輯

AMG公司對 M120 發動機進行調校,衍生型號繁多,並且處於無組織的生產狀態。僅列出4種主流型號供參考 其中S70 AMG、S72 AMG專供日本市場,每輛車的發動機艙內有日文銘牌標示發動機規格,S73 T AMG為C140前臉的旅行車,供應歐洲及文萊蘇丹,文萊蘇丹版本功率為565匹,其它排量諸如7211ml等存在性有待商榷。
這些車型極速可超過 300km/h

BRABUS

編輯

BRABUS公司對 M119、M120 發動機進行調校,衍生型號繁多,並且處於無組織的生產狀態。僅列出5種主流型號供參考
這些車型極速可超過300km/h

在中國[2]

編輯

W 140在中國大陸的銷售工作於1991年晚些時候展開,當年只有98輛W 140通過正規渠道銷售到中國,第一輛車於1992年1月9日裝運。1993年S級轎車主要市場因經濟形勢萎縮時,中國大陸對進口轎車放寬限制,這一年W 140的銷量是1992年的4倍,而日本經濟衰退引起的銷量下滑,使中國大陸成為S級轎車1993年亞洲第一大市場。1994年,隨着三資企業免稅車政策取消和實施新稅制等宏觀調控政策的出台,中國大陸進口車數量銳減,W 140銷量重新回到較低水平,排量稅收較少的S 280銷量大幅增加。1996年新關稅實施後S級轎車銷量回升,此後保持平穩,1998年度結束後,140系列S級轎車在中國大陸停止銷售,最後一輛中規車型交付於1999年8月24日。中國大陸共售出各型號W 140S級轎車13303輛(灰色車輛不包含在內),預計還有至少三倍於中規車型的灰色車輛通過香港左舵車商或非法途徑進口到中國大陸。

300 SEL / S 320(L)是中國大陸最暢銷的車型,即便在受到S 280衝擊的1994年,依舊處於強勢地位。此外中國消費者青睞黑色外觀、皮質座椅等配置,絕大多數中規車型無催化轉化器。為適應油品,1991年的全部、1992年的大部、1993年的小部車型還配備了低壓縮比引擎。中國大陸V12車型銷量排在德國、美國、日本之後,以35輛略高於沙特阿拉伯而位居世界第四。

在中國,存在 W140 S級轎車的愛好者,但沒有全國統一性的愛好者組織,中國大陸給W140起的外號叫「虎頭奔」。東南亞習慣稱W140為「大水牛」。隨着中國的機動車報廢制度和相關法律不斷嚴格,W140 S級轎車在中國的保有量不斷減少,現在僅在少數90年代經濟發達城市可見。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存档副本. [2022-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2. ^ 什麼樣的人是孤人,《孤生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