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攸歸(?—?),唐朝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他是武則天伯父武士讓的孫子,武弘度的兒子,武攸望武攸止的兄長。

武攸歸原為唐朝的太子通事舍人。690年九月十二,武則天迫使兒子唐睿宗退位,自稱聖神皇帝,建立武周,武攸歸被封為九江郡王[1]。同時,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武攸望會稽王、武仁範河間王,武懿宗河內王、武嗣宗臨川王、武載德潁川王,武攸止恆安王,武攸暨千乘王,武攸宜建安王、武攸緒安平王、武重規高平王,武延基南陽王、武延秀淮陽王,武崇訓高陽王、武崇烈新安王,武延暉嗣陳王、武延祚咸安王[2]。698年十月,武則天命令:都城的駐軍,由河內王武懿宗、九江王武攸歸率領。武攸歸歷任司屬少卿(宗正少卿),至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刺史,事母孝,姊亡之期,不嘗五辛,說起來就流涕。死在武周時,沒有等到神龍革命之後削封為公。其孫武良臣,官至商州(今陝西省商洛市)刺史。[3]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