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餘孽,是香港親中共團體與一些中國內地媒體對1997年香港回歸後仍擔任要職的部分原英屬香港政府官員的貶稱,指其為英國西方勢力香港的代理人[1];在部分語境中,「港英餘孽」也被用於泛指在香港回歸後仍眷戀或懷念英治時期香港人。類似的用法還有「港英舊電池」等[2]

香港本土化運動中使用的代表英屬香港時期的香港旗英國國旗

指稱原港英政府高官 編輯

其中兩位被指稱為「港英餘孽」的原港英政府高官
陳方安生,香港回歸前任布政司,回歸後任政務司司長
曾蔭權,香港回歸前任財政司,回歸後歷任財政司司長、政務司司長和行政長官

1998年12月3日,《明報》文章《東方讀者多電車客 湯家驊認為辱罵法官時他們會信以為真》中稱《東方日報》讀者眾多,其屢屢刊文指法官為「港英餘孽」,會導致公眾對司法機構的信心降低,危害執行司法的公義[3]。2001年5月30日,《東方日報》評論文章《長江澄碧,珠海污濁,滬江攬勝,獅山傾頹》中將「港英餘孽」與「漢奸」並稱,認為他們利用「一國兩制」原則對中央政府干預香港問題製造管治障礙,將掣肘香港發展[4]

指稱陳方安生 編輯

陳方安生於1962年加入英屬香港政府,歷任政務主任、助理財政司、助理新界政務司、首席助理社會事務司、副社會事務司、社會福利署副署長、社會福利署署長、經濟司、公務員事務司、布政司等職,特別是在1993年11月29日出任布政司後,被認為是當時香港公務員之首,其地位僅次於香港總督[5][6][7]。香港回歸後出任政務司司長,左派將原在港英政府任職的高層華人官員視為「港英餘孽」,陳方安生首當其衝[8]。2019年環球網上發表的《愛告洋狀的陳方安生,為何一點都不安生?》一文中則稱陳方安生在擔任首屆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期間,因為企圖將特首當成禮節性虛位領導,掣肘特首施政,反對興建跨境大橋,放任圓明園三件流散生肖獸首在香港拍賣,阻擾推行國語教學計劃,而被稱為「港英餘孽」[9]

指稱曾蔭權 編輯

曾蔭權於1967年1月加入英屬香港政府,歷任二級行政主任、行政主任、副常務司、貿易署署長、庫務司、財政司等職。在2004年陳昊對2007年特首選舉預測文章《查史美倫香港特首超強黑馬》中稱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作為港英殖民政府培養出來的政務官,需要擺脫「港英餘孽」色彩[10]。2005年因原行政長官董建華辭職,曾蔭權補為新任特首時,任期被限定為第二屆特首剩餘任期的兩年。有分析認為是因為中央政府顧忌其「港英餘孽」出身而設的「試用期」[11]。2007年3月1日行政長官候選人答問大會上,民主派特首候選人梁家傑公開指曾蔭權曾被指港英餘孽,起用曾蔭權體現了中國中央政府對港政策的理性[12]。即使曾蔭權出任特首後,他被指為「港英餘孽」的事情也多被評論提及[13][14]。曾蔭權任特首時期,因多位港英時期公務員出任香港高官,甚至被謔稱為「港英餘孽治港」[15]

2013年爭論 編輯

2013年4月23日,《明報》刊發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康民文章《不可輕視英國在香港的潛勢力》。吳康民在文中稱英國從1980年代中英談判香港前途時開始培養代理人,並吸收部分骨幹分子參加核心組織,甚且加入軍情六處,而且通過利害關係和共同的意識形態在香港公務員系統和工商各界形成了一定的親英勢力。吳康民將上述的英國在香港的潛勢力稱為「港英餘孽」,並將其劃分為四個梯隊:第一梯隊以陳方安生為代表人員;第二梯隊是在2012年特首選舉中主張投棄權票促成流選的,占有榮譽職位的政治人物,被認為是不點名批評自由黨;第三梯隊若隱若現的雙面人;第四梯隊則仍在長期埋伏[16][17]。其後,吳康民又強調「港英餘孽」僅指一小撮人,並非指所有港英高官,比如李少光葉劉淑儀林鄭月娥等人都不屬於他所稱的港英餘孽[18]

曾在2012年特首選舉投棄權票的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在4月23日否認自己是港英餘孽,在社交網站指控吳康民是「文革式的批鬥論調」,並指出吳康民的說法並不代表中央政府。吳康民則反駁稱絕非文革式批鬥,只是田北俊對號入座而已[19][20]

曾於2003年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缺參加反對23條集會的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在4月24日撰文反駁,表示自己不曾有英國護照,並且曾拒絕當原香港總督彭定康的代理人,批評吳康民亂指控。吳康民則稱李鵬飛不持有英國護照是為了被推薦擔任第一屆香港特首,否則他便如鄧蓮如一樣到英國當上議院議員了。李鵬飛則否認曾獲推薦擔任首屆特首,一直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美國留學時未申領綠卡,1983年港督尤德提出給他英國護照時便被拒絕[18]

陳方安生則在4月24日「香港2020」成立記者會上回應吳康民稱相信香港人眼睛是雪亮的,認為大部分香港市民都相信她真正出發點是為香港好,希望有機會與吳對談,讓吳了解她後放下偏見[18]

泛指眷戀港英時期的香港人 編輯

1998年10月15日,《天天日報》刊發的《難道鬼佬叻過唐人》一文中,曾將某傳媒對施政報告滿意度進行電話訪問的部分對象推斷為反對特區政府的港英餘孽[21]

2012年2月28日,BBC中文網上評論文章《香港觀察:人非人的香港政治與社會》中稱有中國官員指責港人「親英戀殖、港英餘孽」,中國共產黨和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行去殖民地化,但香港「人心未回歸是事實」,不少人在網上發起群組,緬懷殖民歲月[22]。2012年11月14日,BBC中文網上《香港觀察:港獨啊,港獨》文章多個反對港獨的讀者反饋中出現了將支持港獨者稱為「港英餘孽」[23]

徐承恩在為鄺健銘《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所做的推薦序《在米字旗下建立命運共同體》中,提到「眷戀前朝的香港人」被基於中國國族主義立場批評為港英餘孽[24]

反對泛化使用 編輯

新華社前記者金水在《致暴徒:關於港英,你知道個屁》一文中稱,不應該將2019年香港七一衝突期間揮舞著港英旗衝進立法會的年輕人稱作「港英餘孽」,首先因該詞有侮辱性,其次這些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港英時代,不過是「無知」而已[25]

其他使用 編輯

2015年6月14日,香港左派政治人物楊光紅磡世界殯儀舘出殯,香港本土派團體「紅磡人紅磡事」到場抗議,陳梓進在抗議標語中自稱「港英餘孽」[26][27]

香港女演員及歌手趙學而在為馬米高《英文寫真》寫的推薦序中曾自謔「我呢挺港英餘孽對於英文呢單嘢講就無敵」[2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王慧麟. 閱讀殖民地. TOM (Cup Magazine) Pub. Limited. 2005: 69. ISBN 9789889840983. 
  2. ^ 龍吟虎嘯:為港英舊電池更新換代. 昔日東方. 2016-12-25 [2022-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5). 
  3. ^ 東方讀者多電車客 湯家驊認為辱罵法官時他們會信以為真. 明報. 1998-12-03: A7. 
  4. ^ 長江澄碧,珠海污濁,滬江攬勝,獅山傾頹(下篇)——論中央調控滬港命運乾坤大挪移. 東網-東方日報. 2001-05-30 [2022-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5. ^ 黃庭光,《盡付笑談中:陳方安生》(香港:壹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6. ^ 世界矚目的女性——陳方安生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1-25.〉,壽縣人民政府,2007年12月4日造訪。
  7. ^ 黃康財,《陳方安生風雨十年情》(香港:精英出版社),2003年。
  8. ^ 黃康財. 陳方安生風雨十年情. 香港: 精英出版社. 2003年. 
  9. ^ 妖刀妹. 爱告洋状的陈方安生,为何一点都不安生?. 環球網. 2019-03-27 [2022-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10. ^ 查史美倫香港特首超強黑馬. 今周刊. 2004-11-11 [2022-04-27]. 
  11. ^ 劉雲龍. 曾蔭權的試用期 2005年3月9日. 袖手憑欄集. 烏托港印書社. 2018-02-01: 85. 
  12. ^ 特首候選人辯論,梁家傑好!,曾蔭權面黑發晦氣. 狒king news - 一日一蘋果. [2022-04-30]. [失效連結]
  13. ^ 一國兩制的痛苦與榮耀 — 香港回歸十週年. 天下雜誌373期. 2007-06-06 [2022-04-30]. 
  14. ^ 盧斯達. 曾蔭權—赤地上最後的港英餘孽. Yahoo!新聞. 2017-02-21 [2022-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15. ^ 林保華. 林保華:"港英餘孽"治港. 看中國. 2007-09-22 [2022-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16. ^ 吳康民. 不可轻视英国在香港的潜势力. www.guancha.cn. [202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2). 
  17. ^ 吴康民撰文:不可轻视英国在香港的潜势力. 香港紫荊網. [2022-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18. ^ 18.0 18.1 18.2 香港3政坛元老就“港英余孽”论驳火. 大公網. 2013-04-25 [2022-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19. ^ 政情:康叔捉鬼港英餘孽冇碇匿. 東網. 2013-04-24 [2022-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7). 
  20. ^ 吳康民指自由黨是港英餘孽 田少反擊:佢係過氣老共. 熱血時報. 2013-04-24 [2022-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9). 
  21. ^ 難道鬼佬叻過唐人. 天天日報. 1998-10-15. 
  22. ^ 鄒頌華. 香港观察:人非人的香港政治与社会. BBC news 中文. 2012-02-28 [2022-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23. ^ 呂意. 香港觀察:港獨啊,港獨. BBC news 中文. 2012-11-14 [2022-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24. ^ 鄺健銘. 徐承恩推荐序《在米字旗下建立命運共同體》. 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增修版). 天窗出版. : 20. 
  25. ^ 金水. 致暴徒:關於港英,你知道個屁. 思考香港. 2019-07-04 [2022-04-30]. 
  26. ^ 【楊光出殯】本土派「菠蘿」諷指示放炸彈. 蘋果日報. 2015-06-14 [2016-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3). 
  27. ^ 本土派送花牌諷楊 迅速被收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蘋果日報 (香港), 2015年06月14日
  28. ^ 馬米高. 英文寫真. 日閱堂. 202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