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來的鼓手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电影

火焰山來的鼓手》是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在20世紀90年代初拍攝的彩色遮幅電影,導演為廣春蘭,編劇由廣春蘭、馬焰擔任。是一部講述手鼓手庫來西的成長故事的兒童歌舞片,片中主要演員多為維吾爾族兒童,主演分別是庫爾班江、阿依努拉、哈那克孜。《火焰山來的鼓手》是1991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優秀兒童影片,也是1992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兒童評審團獎獲獎作品。

火焰山來的鼓手
基本資料
導演廣春蘭
製片廣春蘭
編劇馬焰
廣春蘭
主演庫爾班江
阿依努拉
哈那克孜
製片商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
片長1小時29分
產地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1991年

劇情 編輯

火焰山村本是個平靜安寧的古村,一日,從烏魯木齊市來的「小月亮」藝術團打破了寧靜的生活,村民們被小朋友們的表演所吸引。生活在火焰山村的小鼓手庫來西(庫爾班江 飾)陶醉在藝術團小演員西林娜依(阿依努拉 飾)的《手鼓之歌》中,這庫來西想起了已經逝世的母親。第二天「小月亮」藝術團前往拜訪村中的民間藝人——庫來西的外公。西林娜依被住在外公家的庫來西精湛手鼓技藝所震撼,藝術團的老師也萌生了將庫來西帶回烏魯木齊培養的念頭。庫來西決定告別外公外婆前往烏魯木齊,藝術團的學習很順利。

庫來西去找生活在烏魯木齊的父親時,發現父親已經和西林娜依的母親結婚,西林娜依成了自己的妹妹。庫來西住在了新家裡,但總顯得格格不入,繼母的態度讓庫來西並不開心。直至繼母因將自己帶到城市的鴿子送人等事情之後,庫來西留下一封信,離開了烏魯木齊。回火焰山村的路上,他遇到了自己的玩伴拉拉古麗(哈那克孜 飾),拉拉古麗對藝術的熱情打動了庫來西,他又回到了藝術團。最終,庫來西和藝術團的同學們在藝術選拔賽中獲勝。西林娜依的母親最終也將鴿子還給了庫來西。

製作拍攝 編輯

劇本製作 編輯

導演廣春蘭在新疆拍攝電影的過程中,萌生了給新疆兒童拍兒童片的想法。不過直至1990年初夏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找到廣春蘭之時,才讓廣春蘭有了拍攝新疆少年兒童題材的故事片的機會。在和製片廠多次探討後,確定了電影要以歌舞為主,表現新疆少年兒童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理想追求。[1]

《火焰山來的鼓手》的原型故事來自於廣春蘭的維吾爾族朋友:她與前夫離婚時,小女兒跟了自己。但在遇到了新的愛人後,始終不敢成婚。因為男方也有一個女兒,兩人害怕處理不了孩子之間的關係。然而兩個孩子在學校成為了最好的朋友,在互相邀請對方家長到家裡做客時,僵局被孩子自己打破了。廣春蘭和編劇馬焰在對這個故事加工、編寫後創作了電影劇本。導演廣春蘭和編劇馬焰在劇本中將矛盾集中到農村與城市、孩子與繼母之間的關係、藝術團孩子們之間的關係等。電影文學劇本在製片廠里獲得了通過,但廣春蘭依然在對電影分鏡頭腳本進行打磨,比如原本唱歌跳舞樣樣精通的男主角庫來西改成一個手鼓手等。另外,電影最初名為《飛翔吧,小白鴿》,後更名為《火焰山來的鼓手》。[1][2][3]

電影選角 編輯

電影《火焰山來的鼓手》拍攝前決定用漢語對白拍攝,所物色的演員大多能夠流利的使用漢語交流。所以早早將擅長漢語的阿依努拉確定為女主角。男主角庫來西的扮演者之確定卻頗費功夫,庫爾班江表演的手鼓曾拿過國家級一等獎,但除了手鼓,庫爾班江無論是舞蹈還是表演都不會,也不精通漢語,長相也比其他小演員略遜一籌。但他表演手鼓時的狀態頗受導演廣春蘭賞識。最終製片廠廠長陳錦俶被庫爾班江的鼓聲打動,讓他扮演主角庫來西。為了解決語言問題,主創團隊決定拍攝時讓女主角講漢語,男主角將維吾爾語,然後通過後期配對白。這個決定讓本不會維吾爾語的副導演背下了庫來西所有的台詞,在後期配音時,也能知道庫來西在說哪一句台詞。庫來西最終也為電影獻上數十段手鼓演奏的音樂。電影中另一角色拉拉古麗則由哈那克孜扮演,當時年僅9歲的哈那克孜已初有名氣,曾在國家級的少兒獨舞比賽中獲得一等獎。[1][2]

取景之地 編輯

電影《火焰山來的鼓手》中庫來西家鄉火焰山村的取景地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維吾爾族人類學的博物館」的吐魯番地區(現吐魯番市鄯善縣吐峪溝鄉麻扎阿勒迪村,麻扎阿勒迪村位於火焰山腳下貫穿火焰山南北的峽谷內。村落依附於地理形勢,當地環境以沙石和黃土為主。當地居民彼時以種植葡萄為主,所以電影中庫來西上學前都需要幫助外公將地里新鮮的葡萄,運回家中掛在晾房中風乾。麻扎阿勒迪村的房屋是吐魯番維吾爾傳統民居常見建築樣式:以生土民居為主,基本為土木結構組成,以夯土牆和土坯砌築為主。老房子有地下室,多為單層或雙層拱式平頂。包括庫來西外公家的房子依山就勢,圍繞着清真寺爬坡而建。庫來西外公家建築裝飾構件簡單,和大多數麻扎阿勒迪村建築類似,沒有複雜的細節。[4]

除了麻扎阿勒迪村,電影還在天山天池獨山子煉油廠、鄯善沙漠(庫姆塔格沙漠)取景。[1]

獲獎 編輯

《火焰山來的鼓手》獲得1991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之優秀兒童影片。[5]在1992年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中,《火焰山來的鼓手》獲得兒童評審團獎。[6]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1.3 廣春蘭. 《火焰山来的鼓手》导演创作回顾. 電影通訊. 1992, (02): 9–12. 
  2. ^ 2.0 2.1 孟福利. 地域文化遗产在电影艺术的传播与利用. 電影文學. 2019, (16): 46–52. 
  3. ^ 星星. 一朵开在边疆的“尼露拜尔”——记《火焰山来的鼓手》编剧马焰. 電影評介: 5. doi:10.16583/j.cnki.52-1014/j.1993.02.005. 
  4. ^ 王小冬. 电影《火焰山来的鼓手》中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文化解读. 電影評介. 2015, (10): 93–95. doi:10.16583/j.cnki.52-1014/j.2015.10.034. 
  5. ^ 广播电影电视部1991年优秀影片奖获奖名单. 電影通訊. 1992, (05): 5–6. 
  6. ^ Awards-1992. berlinale Archive. [2023-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