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歌劇院

甘肅省歌劇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歌劇工作者組成的團體。前身為1939年成立於陝甘寧邊區的文工團,1957年成立甘肅省歌劇團,2001年團改院。編創演出的著名劇目有《紅花渠畔》《向陽川》《花兒與少年》《貂蟬》等。

甘肅省歌劇院是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直屬事業單位,由甘肅省演藝集團公司代管。院址位於蘭州市城關區白銀路365號。

歷史沿革 編輯

甘肅省歌劇院的前身是1939年在陝甘寧邊區三邊分區成立的七七劇社。1942年,劇社改編為三邊分區文工團。1949年隨軍進駐寧夏,改稱寧夏文工團[1]

1954年,甘肅、寧夏兩省合併,劇團從銀川移師蘭州,改稱甘肅省歌舞劇團(甘肅省歌舞團)。1955年7月,改稱甘肅省歌劇團,首任團長易炎,副團長劉萬仁[1]

1958年,改稱蘭州藝術學院實驗歌舞劇團。1962年蘭州藝術學院撤銷後,恢復甘肅省歌劇團。[1]

1970年8月,甘肅省革命委員會將省話劇團、歌劇團、雜技團合併,成立甘肅省文藝工作團(甘肅省文工團)。1971年12月6日撤銷,恢復甘肅省歌劇團。[1]

2001年,改稱甘肅省歌劇院[2][3]

2005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國先進文化集體」榮譽稱號。[4]

2012年,在甘肅省文藝院團體制改革的背景下,甘肅省歌劇院繼續保留事業單位性質,實行企業化管理,並由新成立的甘肅省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代管。[5]

主要劇目 編輯

早期演出劇目
劇目名稱 演出時間
《劉胡蘭》 1955年11月
《白毛女》 1955年12月
《小二黑結婚》 1956年1月
《王貴與李香香》 1956年8月
《迎春花開了》 1957年8月
《布穀鳥又叫了》 1957年11月
《紅霞》 1958年3月
《高山流水》 1958年6月
《赤葉河》 1959年7月
《春雷》 1959年12月
編創演出的代表劇目
劇目名稱 首演時間 類型
《紅花渠畔》 1955年 七場歌劇
《月亮灣》 1958年 五幕歌劇
《向秀麗》 1959年
《紅色醫生》 1960年 六場歌劇
《向陽川》 1964年 五場歌劇
《二次婚禮》 1979年
《馬五哥與雜豆妹》 1984年
《咫尺天涯》 1985年
... ...
《花兒與少年》 2009年 音樂劇[6]
《貂蟬》 2014年

來源:《甘肅省志[1]

人物 編輯

  • 編劇、導演:劉萬仁、康尚義、陳歐生、高平、趙行、王志
  • 作曲、指揮:易炎、包學良、莊壯、劉尚仁、龔乾男、孫鐵民
  • 正、副團長:易炎、劉萬仁、李波、胡顯信、柳根、劉繼高、陳毅同、寧玉明、賈興旺、陳文生、莊壯、和小平、龔乾男、康志勇、楊成偉、彭德明[7]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 甘肃省志·文化志 (上古-1985). 甘肅人民出版社. 2017: 195-196. ISBN 9787226049174. 
  2. ^ 甘肃省歌剧院简介. 蘭州晨報. 2001-08-03 [202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3. ^ 平麗艷. 甘肃省歌剧院隆重庆祝七十华诞. 蘭州晨報. 2009-12-11 [202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4. ^ 甘肃省歌剧院. 中國國際演出劇院聯盟. [202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5). 
  5. ^ 平麗艷. 甘肃省演艺集团公司昨日挂牌. 蘭州晨報. 2012-04-16 [202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6. ^ 《花儿与少年》北京首演. 人民日報. 2009-06-30: 14. 
  7. ^ 馬西林; 李文衡. 甘肃当代文艺五十年. 甘肅文化出版社. 1999: 635. ISBN 780608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