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陶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早期[1]。紅陶是在氧化性氣氛的窯中,以950℃燒制。

1962年仙人洞出土的陶罐,距今約1萬年。
仰韶文化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為夾砂紅陶質,是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新鄭裴李崗出土乳釘紋紅陶鼎

仙人洞遺址 編輯

江西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發現的圓底罐,其年代據放射性碳素測試為公元前6875±240年,為夾砂紅陶,外表有繩紋。

裴李崗文化 編輯

裴李崗文化(公元前5500~前4900年)中的陶器則多為泥質或夾砂紅陶,亦有少量灰陶

仰韶文化 編輯

仰韶文化的各種水器、等日用陶器以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主要呈現紅色,紅陶器上常彩繪有幾何型圖案或動物型花紋,是仰韶文化最明顯特徵,故也稱為彩陶文化[2]

馬家窯文化 編輯

馬家窯文化時期的陶器以砂質和泥質紅陶為主,表面彩繪有條帶紋、波紋和舞蹈紋等,製品有炊具、食具、盛儲器皿等。

傣族紅陶 編輯

傣族紅陶製作材料為當地一種紅粘土,呈磚紅色,配以一定量的沙,拌透揉均,用木棒槌舂、打混合後,用自製的轉盤手工拉坯。坯拉好後用有花紋的木拍拍上簡單的花紋,放入棚下陰乾,陰乾後即行燒制。傣族紅陶器具出品和用得最多的是罐,傣語稱為「莫丁」,一般較大,造型十分别致,用於盛水裝飯,在炎熱條件下能免除腐壞之虞,為所有傣族人家必備之器。[3]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国早期陶器与陶器起源(三). [200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05). 
  2. ^ 曾秉泰. 《圖解古文明》. 華威文化. 2009年9月2日: 141~159. ISBN 9789868538627 (中文(臺灣)). 
  3. ^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傣族.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