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悉若

吐蕃帝国政治军事人物

噶爾·贊聶多布藏語གར་བརྩན་སྙ་ལྡོམ་པུ威利轉寫gar brtsan snya ldom puTHLGar Tsenye Dompu[1],?—685年),是吐蕃帝國早期的一位政治、軍事人物。漢文史料作贊悉若,是藏語「བཙན་སྙ」(brtsan snya)的音譯。

贊聶多布出身噶爾氏家族,是噶爾·東贊域松(祿東贊)的長子。667年,東贊域松在吐谷渾病逝,大貢論一職空缺。芒松芒贊召集群臣推薦新任大貢論的人選。群臣皆推薦韋·松囊藏語དབའས་སུས་སྣང་།)出任此職,但芒松芒贊認為贊聶多布更合適,便任命贊聶多布為大相。另外新設副相之職,以松囊擔任。不久松囊死去,贊聶多布獨攬大權。

當時,吐蕃與唐朝正在圍繞西域地區進行激烈的爭奪,吐蕃攻占了唐朝的安西四鎮。673年,贊聶多布和噶爾·欽陵贊卓(論欽陵)一起主持集會,制定整治牧區的大法令。冬季,召集青壯年戶丁以充實軍隊。唐朝趁此機會出兵西域,於676年完全收復安西四鎮。贊聶多布率兵聯合西突厥前往征討。不過就在此時,芒松芒贊突然去世,年幼的赤都松贊繼位,國內政局不穩。贊聶多布聞訊,立即率兵歸國平叛。

685年,贊聶多布與另一位重臣噶爾·芒輾達乍布藏語མགར་མང་ཉེན་སྟག་ཙབ།)發生嚴重對立,最後在蘇毗河邊兵戎相見,贊聶多布被殺。旋即欽陵贊卓率兵平叛,芒輾達乍布自政壇上消失。欽陵贊卓被赤都松贊任命為大貢論。

注釋 編輯

  1. ^ 亦作「མགར་བཙན་སྷ་ལྡོབ་བུ།

參考資料 編輯

  • 《吐蕃史稿》,才讓著
  • 賢者喜宴》,黃顥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89年3月出版(原載於《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噶爾·贊聶多布
(贊悉若)
前任:
尚·論查莫
(代理大貢論)
吐蕃大貢論
667年—685年
繼任:
噶爾·欽陵贊卓
(論欽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