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 (清朝)

清末报纸

重慶日報》於1904年10月17日由中國民主主義革命者卞小吾和日本人竹川藤太郎創辦,是重慶新聞史上最早鼓吹民主革命的日報。《重慶日報》揭露清政府的腐敗和列強對中國的壓迫,提倡教育,倡導男女平等,婦女天足,宣傳家庭革命,是四川頗具反清特色的報紙。但報紙言辭激烈,觸怒當局。1905年6月1日,卞小吾被捕入獄,報紙也隨即被查封。

重慶日報
類型革命刊物
版式日刊式
創辦者卞小吾竹川藤太郎
出版商重慶日報社
創刊日1904年10月17日
停刊日1905年6月1日
語言中文(繁體)
總部重慶 方家什字麥家院(今重慶賓館對面)

歷史

編輯

背景

編輯

辛亥革命的輿論準備

編輯

19世紀末,以孫中山為首的主張武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派出現。孫中山認識到報紙左右社會的力量,報紙甚至能成就政治力量所不能做的事。而戊戌變法後,流往海外的康有為、梁啓超以《清議報》等為宣傳陣地,影響較為廣泛。孫中山決心創辦報刊作為宣傳革命的武器,與保皇會抗衡。1900年以後,革命派做了大量的報刊宣傳工作,為辛亥革命做了輿論準備。[1]

「新政」引發國人第二次辦報高潮

編輯

清政府迫於內外壓力不得不改弦易轍,與1901年1月宣布「更法令、破舊習、求振作、議更張」,開始了晚清最後十年的「新政」時期。清政府允許辦報,事實上承認了近代報刊的合法地位,還正式允許朝政信息的公開傳布,並部分開放了「言禁」。[2]

地方革命組織的建立

編輯

雖然此時同盟會並未建立,但各種革命小團體已經出現。重慶就有「公強會」、「羽強會」以及卞小吾組織的「游想會」,經常以郊遊的形式討論國事,為辦報提供了思想和組織基礎。[3]

四川特殊的地理歷史位置

編輯

四川地處「邊陲」,清政府勢力較為薄弱,且多受壓迫的少數民族,有較好的反清革命基礎。卞小吾在上海三次探因《蘇報》案身陷囹圄的鄒容章太炎於獄中,密商革命,認為「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已在密切配合,一致對付革命黨人,上海同北京一樣,應暫避其鋒,而西蜀地處邊陲,交通不便,民智未開,大有用武之地,急宜回川圖之。」[4]

創刊

編輯

1904年2月,卞小吾在上海秘密購得《革命軍》、《警世鐘》和《蘇報案紀實》等革命宣傳讀物數百本,回重慶廣為散發。後與楊庶堪、朱之洪等決定辦報紙、開學堂、建工廠,以啟迪民智,挽救利權。為了解決經費問題,他於當年9月回江津將祖遺田產全部變賣,得銀6千兩,用作活動經費。此時,竹川藤太郎在重慶成立東亞同志會,表面上以發展中日友好為宗旨,實則為籌措辦報、辦教育所需費用而設。

卞小吾與竹川商定,在辦報方面,由竹川出任社長,全面主持報社活動;卞小吾則以記者身份活動,避免政府找麻煩。之所以選擇在1904年10月17日創刊,是因為這一天既是中國的重陽節,又是日本的神賞節,兩節相重疊被認為是吉祥兆頭。[3]

辦報

編輯

《重慶日報》是單張發行的日報,出版形式為每日一張,從第8期改為每天4張即4版,單面印刷,編排上接近現代報紙。最初發行量僅有500份左右,到第二年4月便增至3000多份。報社地址在重慶方家什字麥家院(今重慶賓館對面)。[5]

《重慶日報》創刊號頭版,發表了竹川藤太郎撰寫的《發刊之辭》。發刊辭一開始便指出川人所面對的20 世紀之大勢,「西洋之潮流滔滔 而直搗東海之岸邊,世界之大勢之一動一搖,倏忽波及於四海八荒,渾 圓球上還無不被其影響之個處」,呼籲人們在近代文明的撞擊下,要從「惰眠」中甦醒過來。卞小吾和竹川希望《重慶日報》「自鳴鐘」、「晴雨表」、「電話機」、「反射鏡」。文章語言通俗,道理簡單明了,邏輯嚴謹。[3]

停刊

編輯

1905年4月29日,《重慶日報》轉載《蘇報》消息,標題是《老妓頤和園籌備祝壽大典的極其驕奢淫逸的罪行》,矛頭直指清廷慈禧。四川總督錫良認為,《重慶日報》把慈禧太后比為老妓是「大逆不道」。5月21日晚,卞小吾參加強學會演講,並當場拿剪刀剪下自己的髮辮,以示反清之決心。關於這次宣講會,《重慶日報》在23日的「巴蜀大觀」欄目中作了簡要報道,卞小吾的言行便格外受當局關注。但因報紙為日人所辦,地方政府未敢輕舉妄動。後探知竹川藤太郎已經回國,重慶知府鄂芳即於6月1日下令將卞小吾逮捕並迅速解送成都,隨即查封了創刊僅8個多月的《重慶日報》。該事件被稱為「重慶的《蘇報》案」 [3]

主要內容及思想

編輯

竹川藤太郎主持下的《重慶日報》,報紙言論比較平穩,着重提倡教育,以此來開通民智,傳播西方民主、民權思想,避免刺激當局。這一時期報紙的內容集中在鐵路問題、婦女解放問題、發展商業、提倡教育和對日俄戰爭的大量報道與評論,倡導國人接受、借鑑西方的先進之處,打破陳規陋習。報紙也有娛樂性的內容,第三版的「隱語宿題」登一些謎語、有獎遊戲,很受歡迎,也會刊登一些社會趣聞。但報紙也有強烈的「日本」色彩,有一些日本人強烈民族感的表現。如11月3日是明治天皇誕辰日,《重慶日報》的頭版是「聖壽萬歲」幾個大字,並樹有2杆日本大旗,發表《明治天皇陛下萬壽頌》。

卞小吾主持下的《重慶日報》語言則更為潑辣,並多次刊登出「敏感」消息。討論中國的民權和權力統治問題,斥責清政府束縛言論自由的行為,公開討論剪辮的話題,刊登革命報人鄒容在獄中的死訊,甚至號召「結個大大的團體,把革命軍舉起來。」煽動武裝起義,直接向清政府示威。[6]

影響

編輯

《重慶日報》是巴蜀地區宣傳革命的重要輿論陣地。「渝中知己,滬上黨人,音書來往,密圖組織,勢漸膨脹。」「不數月,革命大有一日千里之勢。」被認為是「西南的一支革命銳旅」、「重慶的《蘇報》」。《重慶日報》對於揭露當局的貪庸腐敗,啟發國人的覺醒,推動川內正在興起的收回路權運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促進了重慶的近代化歷程。[5]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陳昌鳳. 《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年: 第106頁至第107頁. ISBN 978-7-3021-8872-8. 
  2. ^ 陳昌鳳. 《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年: 第114頁. ISBN 978-7-3021-8872-8. 
  3. ^ 3.0 3.1 3.2 3.3 [ http://www.docin.com/p-467632123.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王綠萍:醒愚氓痴夢的《重慶日報》上-《新聞研究導刊》]
  4. ^ [ 存档副本. [201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6).  卞小吾和第一張《重慶日報》]
  5. ^ 5.0 5.1 [ http://www.docin.com/p-467632123.htm[永久失效連結] 徐文永:清代傑出報人卞小吾事跡考述-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6. ^ [ 存档副本. [201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6).  王綠萍:醒愚氓痴夢的《重慶日報》下-《新聞研究導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