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討論:Infobox VG

由Willwongprd在話題中間件上作出的最新留言:2 年前
電子遊戲專題
本模板屬於電子遊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電子遊戲內容。您若有意參與,歡迎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模板級模板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模板自動獲評模板級

建議移除部分字段

編輯

本信息框曾經參考{{Infobox animanga}},參數繁多,後為避免資料雜陳,去除了部分字段。如今電子遊戲專題指引業已建立,信息框只應顯示與遊戲強烈相關的重要信息。參考早前英文維基移除的部分字段,建議中文維基也考慮去除部分瑣碎內容:

  • License:極少使用,免費遊戲開源遊戲都會在正文顯要處提及,而商業遊戲根本不會使用本字段。
  • Engine:同上,極少使用,大部分遊戲的引擎往往不得而知,部分知名遊戲引擎應在正文提及。
  • Input method:基本屬於廢話,或者太過細節。
  • Ratings:缺乏重要性的內容,往往還占據好幾行篇幅。
  • Requirements:指引已不再建議列出需求配置,即便要列出也有對應模板可供替代,列於信息框非常有礙觀瞻。
  • Version:同時包括latest release version等各字段。瑣碎的細節,並無重要性。
  • etc:缺乏意義。

當然,也並不是說英文維基移除了所以我們也必須移除,希望聽到大家的看法。實際上英文維基信息框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考慮到兼容問題,中文維基想要跳脫英文維基信息框的大體結構應該是不太可能了。—Chiefwei - - - 2014年4月23日 (三) 15:14 (UTC)回覆

    • 反對移除Engine、Ratings。
      • Engine並非極少使用,歐美有很多著名的遊戲引擎。
      • Ratings是遊戲分級,且有配套模板Template:vgratings。如果移除,正文不好放,且從遊戲分級上讀者可以一眼看出該遊戲面向的年齡取向,不是「非重要性內容」。

--gbcat 找我有事 · 留下回忆 2014年4月23日 (三) 15:20 (UTC)回覆

個人除了遊戲引擎之外,其他基本上都同意可以移除。--MSH 2014年4月23日 (三) 15:30 (UTC)回覆
意見同Msh。--鐵鐵的火大了 2014年4月24日 (四) 05:24 (UTC)回覆
分級恐怕算是維基的一個「特色」了,縱觀其他百科、數據庫或是介紹文章,很少有涉及分級內容的。事實上,電影信息框里就沒有分級參數,雖然也許電影分級可能遠比遊戲分級來得知名。而且,分級也不必放在正文裡,因為維基不審查內容,也沒有義務告知某條目是否適合某年齡段的讀者。
既然大家對於引擎一致認為應該保留,那在下並無異議。—Chiefwei - - - 2014年4月24日 (四) 08:25 (UTC)回覆
  • 撰寫分級信息並不是為了像日本18禁遊戲網站那樣起到限制提醒低齡人群的作用,僅僅是供讀者查閱而已。其實真的想要精簡欄目的話,推薦移除Media欄。因為這一欄寫的都是一些諸如DVD、BD或者3DS卡帶之類眾所周知的廢話;而且現在大量遊戲都提供實體和數字雙版本,還有部分光盤版主機遊戲會在硬盤上安裝緩衝數據,導致這欄所提供的信息已經不甚嚴謹。--gbcat PRC 2014年4月24日 (四) 14:17 (UTC)回覆

 完成,已根據上述討論結果移除License、Input、Media、Ratings、Requirements、Version、etc等字段。—Chiefwei - - - 2014年5月1日 (四) 09:12 (UTC)回覆

為甚麼刪掉最新版本?

編輯

我指 latest release date 這個! 哪個天才改走它? 這個可是能表示個別遊戲發展的存在啊!—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Powderguy對話貢獻)於2014年10月20日 (一) 20:42‎加入。

見上文討論,版本更迭屬於瑣碎細節,無需列出,詳見WP:VGSCOPE。—Chiefwei - - 2014年10月28日 (二) 00:41 (UTC)回覆

一些字段的格式

編輯

信息框有一些格式問題,未知是否需要統一意見並寫入說明文檔:

  1. 日版名 / 英文版名
    1. 目前的說明文檔是,日版名參數填寫日版名,英文版名填寫官方美歐版名,沒有官方英文版此參數就留空。但是有一些完全由英文轉寫的日版名,這又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有官方英文版,且美(歐)版名=日版名轉寫的(比如最終幻想XIII-2);第二種是沒有在日本以外發售,也就是說沒有官方英文版的(比如メタルマックス)。第一種情況,有編輯的意見是信息框省略日文名,只填寫英文名即可;而第二種情況,有沒有必要在英文版名處寫上轉寫原文?(原文名和譯名欄位轉交{{vgname}}處理的情況比較多)
    2. 有複數個美版名的情況,是只列最新/最知名的美版名,還是全都列出?(比如勇者鬥惡龍IV 被引導的人們有兩個美版名和一個歐洲版名)
  2. 引擎
    結尾是否加入「引擎兩字」?
  3. 平台廠商職員的分隔方式
    平台、廠商、職員表欄位往往有多個項目,中文維基平台欄位用頓號分隔已經形成慣例,但其他幾項用<br>還是頓號隔開沒有規範,是否有必要統一格式?日文版說明文檔是明言一律換行分隔;英文版信息框沒有要求,但人名慣例是用換行,平台用逗號的比較多,廠商兩種方式都有。
  4. 發行日期運營日期
    1. 外語遊戲在中文區先發行外文版,後發行中文版,寫日期時是否要註明中文版?比如目前模板說明文檔,最終幻想XIII-2信息框的例子是「台港:2012年1月31日(中文版)」。
    2. 對網遊是否要列出停運日期?日文版是要列出,英文版討論了多次(12),沒什麼結果。
  5. 職員
    英文維基職員字段有很詳細的規範,比如規定只列主程序員/設計師,不列執行製作人等等。英文版不允許列人設(Character designer),但是我們有這種習慣;另一點是對於MMO等製作周期長的遊戲,會在名稱後面用括號標註擔任職務年份。除了這些問題外,我們是否也在說明文檔上列入這些要求?

--CAS222222221 2014年11月14日 (五) 16:33 (UTC)回覆

還真是些不好辦的問題……
  1. 對於完全片假名轉寫的日文名,出於尊重原文的考量,似乎應該列出日文。但是大部分廠商在封面和Logo上一般就直接寫英文,片假名僅僅是作為標註存在,因此寫英文也沒什麼問題。所以我的看法暫時傾向於都寫吧。譯名欄目前來看更多地是交給{{vgname}}處理了。
    1. 列出太多就沒什麼意義了,正文提及即可。
  2. 是否加入引擎二次還是按具體情況處理吧,似乎沒有一概規範的必要。(其實寒霜引擎就沒必要加這二字吧,而虛幻引擎大家都這麼叫了。)
  3. 換行的問題我也很頭疼,英文版也不統一。英文人名慣例是用換行是因為英文名太長,不可能不換行,而中文下日文名不存在這個問題。換吧,太占空間;不換吧,不夠整齊。
  4. 由於中文區經常一個遊戲兩種語言發行兩遍,而後一個中文版發行的日期又往往很重要,所以穩妥的做法只能是寫兩遍。
    1. 網遊停運日期似乎需要引入新的字段?
  5. 人設對於大部分日文遊戲而言十分重要,因此考慮到中文區的習慣有保留的必要(這一點類似於聲優)。除此之外,當然有更詳細的指引更為合適,只不過這些內容是放在模板說明文檔中合適,還是應該放在專題指引中?—Chiefwei - - 2014年11月18日 (二) 06:08 (UTC)回覆

回應如下:

  • 1-1. 那麼在english欄位的說明補一句「對於原文名實質是轉寫Logo/封面標題內英文的遊戲,在不和西方版名稱衝突的情況下,可以在此填寫英文名」(沒想好怎麼表述)?
  • 3. 看信息框是以東方還是西方人名為主?或者乾脆任何一個欄位出現兩個或以上西方人名,全部職員欄位都使用換行;否則就使用頓號分隔?然後廠商名稱是用換行還是頓號?
  • 4-2. 下面摺疊了三個信息框示例。大多數條目的現狀是示例1。新開欄位的話,我擔心碰到部分區域停運的,或者是停運後又運營的,不太便於閱讀(示例2),示例3的格式會稍微好一些。
  • 5. 在專題指引開一個信息框章節,WP:VG/DATE這裡也有部分關於信息框的說明?

--CAS222222221 2014年11月19日 (三) 08:41 (UTC)回覆

1.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3.西方人名應該是只能換行,東方人名我個人的做法是兩個一換行,這樣看起來整齊些。
4.示例3確實好看一些。
5.個人也覺得寫在指引里好一些。—Chiefwei - - 2014年11月25日 (二) 05:01 (UTC)回覆
Re:
  • 3. 那麼如果某一職位東西方人名都存在,應該採用什麼排版方式?
  • 另外,將「發行日期」label縮減為「發行日」之類的三個字如何?發行日期後面經常會用括號附註,label縮窄一個字可以避免部分發行日期換行;另外其他四字欄位(a.k.a. 外文原名、官方譯名、常用譯名)現在用的比較少了,將這個縮減為三個字會美觀一些。
--CAS222222221 2014年11月25日 (二) 12:06 (UTC)回覆
這種情況還是都換行美觀一些吧?就像現在這樣。銀河戰士Prime 2 黑暗回音
完全贊成。—Chiefwei - - 2014年11月26日 (三) 04:48 (UTC)回覆

那麼這樣修改說明文檔:

english 英文版名
對於外文遊戲,如遊戲在西方(北美、歐洲和澳洲)有官方版,請填寫官方版名稱。如果北美版和歐洲版名稱不相同,請用同時填寫兩版名稱,之間用<br />標籤換行。若遊戲在一個地區(通常為北美)有數個官方名稱,請擇最常用的一個名稱填寫,其餘可在正文中敘述。
如日本遊戲沒有在西方發行,但遊戲名稱為完全轉寫自英文的片假名,且英文占據遊戲Logo或封面顯要位置時,可以在此填寫原英文。然而若遊戲標題並非英文轉寫,請不要在這裡填寫日語羅馬字轉記。其他外文遊戲同理。
不需要{{lang|en}}與斜體等格式修飾。
engine引擎
如果遊戲使用了著名的遊戲引擎,請在此列出並加入內部連結。「引擎」二字後綴與否依其常用稱呼而定。

大致翻譯英文版的內容:

職員欄位
director 總監
監督遊戲創意開發的遊戲總監或創意總監。請填寫總監的常用名稱,可加維基連接。
  1. 僅列入職員表中明確寫着「總監」(director)或「共同總監」(co-director)的人物;
  2. 請不要在此欄位列入其他類型的總監;
  3. 對於更替總監的遊戲(比如大型多人在線遊戲和開發周期特別長的遊戲),請在人名後附註參與年份。
producer 製作人
全面負責遊戲製作的遊戲製作人。請填寫製作人的常用名稱,可加維基連接。
  1. 僅列入職員表中明確寫着「製作人」(Producer)的人物;
  2. 請勿列入「執行製作人」或其他「副」製作人,他們一般並沒有密切參與遊戲開發;
  3. 若有三名或以上的「共同製作人」(co-producer),請論證各人是否參與最重要的部分,是者列入;
  4. 對於「創意製作人」,僅當條目正文開發相關段落陳述其遊戲參與情況時,方列入此欄位。
designer 設計師
遊戲製作人,如遊戲系統設計者。請填寫設計師的常用名稱,可加維基連接。在現代高預算遊戲中,因為開發團隊的大小與合作性,此欄位多留空。老遊戲和獨立遊戲常用到此欄位。
  1. 若只有一名「主設計師」(lead designer)則列入此人;同義詞如「遊戲設計總監」和「主設計者」(lead planner);
  2. 若無人相當於第一設計師,請將欄位留空;
  3. 若有三人或以上的「主設計師」,請論證各人是否參與最重要的部分,是者列入。
programmer 程序員
遊戲程序員。請填寫程序員的常用名稱,可加維基連接。在現代高預算遊戲中,因為開發團隊的大小與合作性,此欄位多留空。老遊戲和獨立遊戲常用到此欄位。
  1. 若只有一名「主程序」(lead programmer / main programmer)則列入此人;
  2. 若無人相當於第一程序員,請將欄位留空;
  3. 若有三人或以上的「程序員」,請論證各人是否參與最重要的部分,是者列入。
artist 美工
遊戲美工。請填寫美工的常用名稱,可加維基連接。
  1. 列出「藝術總監」(art director)或「主美工」(Lead artist);
  2. 對於日系遊戲,可以列出「角色設計」(Character designer)。
  3. 請不要列出「環境設計」(environment artist)等職員,但應該在條目正文的開發相關段落說明。
  4. 此欄位至多列出3人。
writer 編劇
遊戲編劇。請填寫編劇的常用名稱,可加維基連接。編劇應按其貢獻次序列出,遊戲劇本師/腳本師應列在遊戲故事作者前方,
  1. 若只有一名「劇本總監」(Scenario director)或「劇本作者」(Scenario writer);同義詞如「主編劇」(lead writer);
  2. 若有「劇本概念作者」(Scenario concept writer)或「原始概念」(Original concept),亦應列出;
  3. 此欄位至多列出3人。
composer 音樂
遊戲音樂作曲者。請填寫作曲者的常用名稱,可加維基連接。
  1. 應只列出在原聲中貢獻顯著者。具體標準在各條目討論頁中具體討論。

——從en:Template:Infobox_video_game/doc/syntax_guide#Credit fields&oldid=631250797翻譯修改

一般的日本人名是四個字,我用我的幾個瀏覽器試了一下,三個人+兩個頓號可以放到一行里,而且一般一個欄位不超過三人,換行右側反而有些空。像下面這樣改如何?

如任何一個職員欄位有多個項目,且其中一個是長項目(如西方人名),則全部職員欄的項目皆以<br />換行分隔。否則所有職員欄位的項目皆以頓號間隔,若人數超過兩人,可視情況(?)在第二個頓號後面加<br />強制換行,讓人名不斷行,保持信息框美觀。

以上。--CAS222222221 2014年11月26日 (三) 12:50 (UTC)回覆

(+)支持。另外,「美工」是否換成「美術」更為合適?據我了解至少在大陸業內更多使用「美術」一詞,對「美工」一詞較為排斥。—Chiefwei - - 2014年12月3日 (三) 04:45 (UTC)回覆
 Y 部分完成,除「停運日」相關內容外,已修改信息框的說明文檔和WP:VG/GL。因我在使用保安賬號,沒有模板本身的權限編輯,所以這部分內容先行擱置。--CAS222222221 2014年12月10日 (三) 05:59 (UTC)回覆
如果沒有其他意見的話,或者我來編輯?—Chiefwei - - 2014年12月11日 (四) 06:49 (UTC)回覆
好的,謝謝。--CAS222222221 2014年12月11日 (四) 09:16 (UTC)回覆
增加了一個shutdown字段。—Chiefwei - - 2014年12月11日 (四) 10:58 (UTC)回覆
 完成。--CAS222222221 2014年12月11日 (四) 12:10 (UTC)回覆

是否給街機項目加標題頭?

編輯
標題
原文名中、日、英文以外的原文名
街機參數
框體街機結構
系統街機系統
CPU街機的CPU
音效街機音效
顯示街機的顯示方式

是否給街機參數加個header分組?一方面信息框一般欄位會列出所有平台的信息,而這部分是街機獨占,分欄比較清晰。另一方面按上文,這些label也可以縮減到三個字以下。--CAS222222221 2015年4月6日 (一) 13:23 (UTC)回覆

(+)支持,比較清楚。—Chiefwei - - 2015年4月7日 (二) 02:34 (UTC)回覆
完成。--CAS222222221 2015年4月20日 (一) 04:14 (UTC)回覆

Lua化Infobox VG

編輯

歡迎到Wikipedia talk:電子遊戲專題#Lua化Infobox VG參與討論。--CAS222222221 2015年7月24日 (五) 14:22 (UTC)回覆

顏色風格

編輯

要不要把信息框的顏色統一起來,雖說現在一淺一深也沒什麼……但總感覺統一顏色會更好些。--Qwhisper 2016年6月14日 (二) 06:04 (UTC)回覆

原來是統一的,Lua化的時候改成英文區的版式了。當初是覺得這樣便於閱讀,現在想想其實本來也不難讀,要麼再改回去?--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5日 (三) 04:39 (UTC)回覆

引入Wikidata

編輯

本模板參照英文維基百科,在不填參數時會直接抓取Wikidata的資料,效果點此。另本模板用量快3,000了,恭喜:P--風中的刀劍2017年4月3日 (一) 14:43 (UTC)回覆

哇,這樣會方便很多。—Chiefwei - 2017年4月6日 (四) 06:53 (UTC)回覆

圖片

編輯

模板的圖片小了很多,看着很彆扭。應該是去掉upright的問題。--219.218.130.90留言2017年4月18日 (二) 00:43 (UTC)回覆

是否修正說明文檔有關{{Vgrelease}}模板的問題?

編輯

{{Vgrelease}}模板已被重定向至{{Vgr}},說明文檔將{{Vgrelease}}部分修改成{{Vgr}}會不會比較好,也可以縮短原始碼的字數。—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Keko7349055對話貢獻)於2017年7月19日 (三) 07:01加入。

@Keko7349055已修復。--風中的刀劍2017年7月19日 (三) 14:10 (UTC)回覆

Distributor

編輯

我發現最近英文維基移除了Distributor參數,討論在這裡,大體理由是經常與發行商混用,無法查證,在遊戲數字化的年代已經沒什麼用了。中文維基是否要跟進?--Qwhisper 2017年8月2日 (三) 11:53 (UTC)回覆

  • 贊成。--風中的刀劍2017年8月2日 (三) 12:11 (UTC)回覆
  • 反對。中文遊戲市場中Distributor(這裡姑且理解成分銷商)的作用依舊很大,在中國大陸發行的主機遊戲,除了微軟索尼自己代理發行,像nba 2k、最終幻想都是由第三方的分銷商代理發行。放眼到整個大中華區,像codemaster的f1系列都是由育碧代理發行。而索尼、世嘉以及萬代南夢宮也作為作為Distributor在台灣代理發行了不少遊戲。而像女神異聞錄5這種altus作為製作方,僅是日本地區是發行方,在亞洲由世嘉代理發行,在歐美由deep sliver代理發行。這些信息被移除後對一個遊戲的介紹會更籠統,但是維基百科是百科全書啊,這些信息不在維基上,以後誰還會記得?綜上,中文維基不能盲目跟風啊。'''灰糖'''留言2017年9月13日 (三) 02:11 (UTC)回覆
    我覺得publisher和distributor可以合併起來,沒必要分太細。--風中的刀劍留言2017年9月17日 (日) 16:57 (UTC)回覆

是否可以考慮加入銷量參數?

編輯

參見Wikipedia:VGSCOPE銷量本身是評價與影響中的一項比較重要的內容。 將銷量參數加入模板後會更直觀。目前日文wiki亦有這項參數。 Gloomy1223留言2017年11月27日 (一) 08:23 (UTC)回覆

以前有討論,認為銷量不太好統計就沒加。(日區遊戲基本都有銷量,其他區域的就沒辦法了)--Muhebbet留言2017年11月28日 (二) 07:37 (UTC)回覆

模板數據問題

編輯

本人已添加新版編輯器的模板數據,但似乎沒在起作用,哪位高手能幫幫忙?水中之瀧☆☆解剖此龍 ☆☆ 2018年1月25日 (四) 12:27 (UTC)回覆

建議

編輯

將CN參數直接顯示為「中國大陸」。目前的顯示方式為「大陸」,鼠標指向後才顯示中國大陸,移動版頁面因為沒有鼠標而無法查看。--Junjie Yuan留言2018年4月22日 (日) 15:37 (UTC)回覆

請求添加版本號

編輯

用來判斷遊戲是否停止開發,例如魔獸爭霸III:混亂之治。—john doe 120@霍格華茲膜法學院 2018年12月25日 (二) 02:49 (UTC)回覆

中間件

編輯

@Willwongprd:首先感謝您貢獻電子遊戲條目!注意到您在信息框裡加入了分級(rating)和中間件(middleware)兩個參數:

  • 分級這個參數早期是有的。電子遊戲專題指引創立後,認為分級只對實際遊戲玩家有幫助,所以這一參數經討論移除了。如果遊戲評級有爭議引起話題,才會在正文中提到分級;普通遊戲不用在任何地方提到分級信息。因此我回退了您這筆編輯。(信息框演變史您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 中間件這個項目,英文版沒有這個欄目,並特別指出不要寫在engine處。至於中文區,實際上頂部討論中,有編輯提議連engine都要移除(引擎信息寫在正文中)。考慮到中文維基編寫時常常參考英文維基,自設的參數基本發展不起來(japanese和english兩個參數比較通用,我又盯着新條目補了好幾年,使用量還算好看)。我的建議還是不要設中間件參數,而是允許在引擎處填中間件(例如此條目)。或者考慮到中間件的等級,引擎上可以信息框,中間件就只在正文中提及。

以上。--洛普利寧 2021年8月30日 (一) 17:21 (UTC)回覆

@Lopullinen感謝解答與提醒,已經回退此更改。。--Willwongprd留言2021年8月31日 (三) 02:11 (UTC)回覆
返回 "Infobox VG"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