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Lovewhatyoudo/a11

楊根奎(不在圖中)所在的德械師第88師正在淞滬會戰

楊根奎(1911年8月26日—1982年),浙江開化人,1937年抗日戰爭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所謂「四行孤軍」),血戰4天失守,1942年5月被侵華日軍發配勞役,後逃出。[1]時為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士兵(註:第88師是「精銳之精銳」的德械師)。[1]1958年,興起批鬥國民革命軍等「歷史反革命」分子的浪潮,其妻懼怕政治清算於1958年投河自盡[1]文革時全村上下稱他做「反革命分子楊根奎」並懲罰性勞動他。1982年病卒。[1]

原本寂寂無聞,死後,2010年被四川金堂縣楊耀輝(1921年3月5日—2017年)冒認為當年的楊根奎,引起諸多考證,亦引起輿論對炒作國民黨籍抗戰老兵的不滿。

生平

編輯

家世、相貌

編輯
 
穿着毛呢軍裝大衣德械師

楊根奎1911年8月26日生,浙西開化縣音坑鄉楊家村人。赤貧農民,文盲,家裡唯一男丁

滿身槍傷,他帶兒子到村口小河游泳時,大腿處有一個大的槍疤令其兒子印像深刻。「身高180左右,肩寬臉方,外形甚是魁梧,雖然性格內向到基本上不說話,但是隨便往那一坐就有威」,此據其兒子在2010年憶述。1945年前後,常有地方警察(另參見民國警察)以抓為名到楊家村訛詐,正巧楊根奎穿著別了肩章毛呢軍裝大衣坐在祠堂聊天,楊根奎兒子憶述父親「看到警察拉下臉,挺直身板了一眼」,地方警察就溜走了。值得一提的是,毛呢軍裝大衣是「精銳之精銳」德械師國民革命軍第88師的特別配備,絕大部分國軍部隊沒有。

抗日戰爭、被日軍勞役

編輯

1927年前後,投國民革命軍,源於楊根奎為家中唯一男丁,勢力單薄,不堪村人欺凌,欲離村出去闖。起初加入的是孫傳芳部隊,幾經輾轉,1937年抗日戰爭淞滬會戰時,他已轉入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士兵,參與淞滬會戰。在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血戰4天4夜,一度戰至全只剩其一人。四行倉庫保衛戰戰敗,被日軍輾轉關押,1942年5月被發配勞役,後逃出。

抗戰後四行孤軍(即八百壯士)流落民國上海,衣食無着,生活困頓,成立互助組織四行孤軍工業合作社,1947年3月起在上海大達碼頭謀得貨物搬運的工作,楊根奎的名字能在民國上海市民政局收藏的「四行孤軍工業服務社碼頭職工」名冊找到。他也拿到500萬法幣慰勞金,楊根奎的名字能在1947年3月上海冬令救濟委員會的「四行孤軍留滬官兵慰勞金證明冊」裡找到。

結婚生子

編輯

1947年3月返鄉探親及在上海獨自打工謀生 其間與無錫籍女子黃錢爭成婚,黃與前夫之女朱小妹亦在一起生活,朱小妹生於1942年。

1947年3月—1949年4月,以「四行孤軍工業服務社碼頭職工」身份在上海大達碼頭做搬運工,其後或還從事過其他工作以謀生。

1948年 次女楊桂妹出生。

1949年4月 自上海坐船返回開化老家,途中在桐廬七里瀧江面遭遇小股劫匪,有驚無險。

返鄉後不久—1952年 患忽冷忽熱症臥床三年,幸得過路郎中救治痊癒

1956年 幼子楊復平出生。

文革受勞役

編輯

1958年 妻子黃錢爭因疑懼政府清算丈夫之舊軍隊經歷,在楊家村村口河中投水自盡。

文革期間被當成「歷史反革命」,從事挑柴火、送信、掃馬路等懲罰性勞動。

1979年 長孫楊祖宿出生

1982年 連續腹瀉1月余,不治去世。葬於村外遠處一無名山坡,沒有墓碑。不久後,家人據開化地方風俗,焚燒其生前一切遺物,計履歷文件等若干、帶肩章軍呢大衣一件,其他雜物無從統計。

被冒認

編輯

楊耀輝(1921年3月5日—2017年),四川金堂縣白果鎮紅廟村人。[2]究竟他是不是抗戰老兵(姑勿論是否國民黨籍)亦屬疑問。

吳志維報導

  • 2010年12月4日,一位90歲的老人悄然來到建川博物館。在淞滬會戰的展廳裡,他搶過講解員的話鋒:「我當時就是守四行的。」[...]聞訊趕來的博物館館長樊建川///////九十高齡的楊根奎,沒有醫療保障,沒有退休金。老人有8個子女,目前和小兒子一起居住。全家有六七畝地,以種地和外出打工為生。2005年,楊根奎看到楊養正被評為「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的報導。楊養正獲得的認同,讓楊根奎欣慰。他嘗試著找到金堂縣相關部門,但他得到的答復是:「那你只有去台灣找國民黨給你落實政策。」講到這些,老人顫抖的聲音中,有一絲無奈、一絲酸楚:「我是為祖國而抗日的啊!」[3]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被騙,到成都登門採訪。[4]

最終楊耀輝獲辦最高級別的農村養老保險,每個月可領四五百元養老金。報道炒作他是四行倉庫保衛戰最後的「八佰壯士後,金堂縣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宣傳部等領導探視,養老保險的辦理費為25,700元,開始時領導動員其子女湊錢4000多元,聽到記者來電說正在來採訪路上,有關部門決定由政府以慰問金的形式墊付所有辦理費。

  • 金堂縣官方微博:「金堂縣2005年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2005—2008年,楊耀輝均參加了新農合(醫療證號:10530928007);2009年成都市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後,2009—2011年,楊耀輝均參加了成都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編號:885302662)[5]
  • 2020-08-19毛劍傑《我們沉默了十年的真相》[1]新京報引用了毛劍傑,定性為「疑偽」。[7]
  • 2011年01月25日《90歲要醫保抗戰老兵:他真的是八百壯士嗎?》[8]
  • 其他考證:[9]

冒認抗日老兵拿社保的輿論

編輯
  • 就算他不是800壯士,90多歲的老人難道不該給社保?[10]
  • 如果我國政府能夠及時對這段歷史作出應有的評價,那麼,應該在六十年之前就進行證明了,那時候一切都容易得多。然而,中國只在為這些人定罪方面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去進行「外調」,以挖掘他們的政治歷史問題,卻從來沒有對於這些人在抗日衛國方面有何貢獻作過任何工作。因此,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應該承擔責任的,應該是官方。[10]
  • 如果不是老糊塗了,就是有人在編故事!我相信筆者的考證。當如果僅是老人編故事,可能沒法說的這麼仔細,估計是有人幫着編的吧,那為什麼編呢,老而無養?![10]
  • 是不是八百壯士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參加過抗戰。都應該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10]
  • 這個縣委宣傳部有點搞哈,人家要的是社保養老,你發個醫保有啥用?這個縣宣傳部的工作人員語文沒學好?[5]
  • 官府鼓勵滿族自治區建廟立碑祭祀東珍格格顯玗,為什麼不允許華夏漢族祭祀抵抗外辱的華夏老兵?[11]

對炒作抗戰老兵風氣的反思

編輯

《「抗戰老兵」的故事沒一個是真的!》輯錄了兩個考證:[12]

  • 師偉總結了作為公知媒體專用詞「抗戰老兵」的幾個特徵:[13]
  • 1、國民黨士兵——以此暗示「被迫害」是因為「黨爭」,共產黨不地道;
  • 2、抗戰期間服役——這是起碼的條件,否則就不是抗戰老兵了。貢獻如何呢?通常不大,這是國民黨抗戰成績決定的;
  • 3、中下層官兵——這樣好編故事,因為上層的事跡廣為人知、太難造假了;
  • 4、解放戰爭期間未站在共產黨一邊——也就是退役或作為國軍和解放軍對抗。否則他們就是革命戰士了,要知道一個人的身份標籤來自重要的角色或較近的經歷。比如我是一個大學畢業生、你不能因為我上過小學就說我是小學畢業生;
  • 5、自稱或暗示解放後受共產黨迫害——這是重點,否則這些抗戰老兵就沒有利用價值。
  • 郭松民在他的文章《「國軍抗戰老兵」是一個偽概念》中寫道:

【最近幾年,媒體以及一些「國粉」志願者,時不時的會從某個社會角落裡發現一個所謂「國軍抗戰老兵」,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早年投身黃埔,在國軍內有很好的發展,抗戰爆發後轉戰山東、湖南,然後參加中國遠征軍,出生入死,戰功累累,1949年後屢遭迫害,晚景淒涼,孑然一身,滿身傷病,要麼靠撿破爛為生,要麼靠乞討活命,他們如今別無所求,只望國家承認,標準照是顫巍巍的對着鏡頭行軍禮。//和對狼牙山五壯士等「共軍」抗戰老兵的事跡百般挑剔,連他們壯烈跳崖時究竟是「溜」還是「滾」都要考證一番的「嚴謹」態度不同,媒體對這些國軍抗戰老兵的「敘述」(天曉得,也許這些說不上是可憐還是幸運的老人根本就沒有任何敘述,只是媒體或志願者在「敘述」罷了),採取了照單全收,完全相信的態度——儘管許多敘述有如此明顯的破綻,比如屈指一算,有的老兵六歲就上了黃埔軍校,有的老兵的部隊番號根本就不存在。】

--- 聽國安部門的一位領導談話,這位領導向我們揭露了最近幾年鬧的沸沸揚揚的尋找國民黨抗日老兵事件的真相:「數年前,境外反華組織資助和培訓了一批人員,打着民間組織的旗號,潛回中國大陸,開始了所謂的尋找國軍抗日老兵的活動。這個所謂尋找國軍抗日老兵活動的目的有3個:一是詐騙政府錢財;二是藉此宣揚國民黨抗日的所謂「豐功偉績」,樹立國民黨軍隊是抗日最大功臣的虛假形象;三是進一步宣揚「抗日老兵都是功臣」這個顛倒黑白的價值觀,並藉機污衊中國現政府,調撥和激化社會矛盾,以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14][15]

  1. ^ 1.0 1.1 1.2 1.3 1.4 毛劍傑. 寻找最后的“八佰壮士”杨根奎:我们沉默了十年的真相. 新浪微博. 2020-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2. ^ (成都金堂)杨根奎. 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3. ^ 吳志維.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归来的壮士杨根奎. 羊城晚報. 2011年01月22日b6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6).  . 數天後,作者洗稿並投稿於成都《看歷史》雜誌,吳志維. 发现最后的“八百壮士”杨根奎. (轉自成都《看歷史》雜誌). 2011年01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4. ^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赴蓉城采访:八百壮士中最后一位幸存老兵杨根奎.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2010-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2). 
  5. ^ 5.0 5.1 关于杨根奎(杨耀辉)老人的医保. 金堂發布. 201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6. ^ "被遗忘"抗日英雄经媒体报道养老金问题得以解决. 齊魯網(轉自羊城晚報). 2011-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5). 
  7. ^ 李陽. 不是《八佰》,是四百廿!真实历史的四行孤军,比电影更震动人心. 新京報.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8. ^ 蘭台. 90岁要医保抗战老兵:他真的是八百壮士吗?. 鳳凰網歷史. 2011年0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9). 
  9. ^ 密涅瓦的貓頭鷹. “八百壮士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狠狠 打了谁的脸? (PDF) (第02期). 2011-03-15: 4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8-25).  |journal=被忽略 (幫助)
  10. ^ 10.0 10.1 10.2 10.3 最热评论:90岁要医保抗战老兵:他真的是八百壮士吗?. 鳳凰網.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11. ^ 師偉. 师伟:抗战老兵是个伪概念. 深圳市紅歌會文化諮詢有限公司紅歌會網. 2019-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12. ^ 辛陽. 一场精心谋划的灭国行动:“抗战老兵”的故事没一个是真的!. 觀察者網. 2018-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13. ^ 最初刊於2016年10月11日,原標題不詳,微信公眾號「現代質量」,作者師偉,原連接已失,2020年8月15日時有增寫。多個網站轉載2016年10月11日的舊版,但未能抓取原文所有照片,建議把以下連接全部點開查看所有照片:
  14. ^ [转帖]国军抗日老兵——一个荒谬无耻群体的图腾. 凱迪社區貓眼看人. 2013-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 原始出處不詳, 但應為2013年作品.
  15. ^ 转帖:警惕网上大量冒充“国军抗日老兵”的骗局!. 鐵血網. 201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8). 
  16. ^ 胡亦南. 胡亦南:虚实之间的抗战老兵. 2013-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0). 
  17. ^ 最后一名“飞虎队员”龙启明病危消息不实:不会开飞机.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轉自觀察者網). 22014-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 原刊於媒体炒作抗战老兵“最后一位飞虎队员”龙启明 老同事熊少硕证明他不是飞虎队员. 2014-09-26. ,原刊觀察者網的新聞照片已經失效,海峽都市報尚存照片。

[1] [2]

  1. ^ 空引用 (幫助) 
  2. ^ 空引用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