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Zhangjintao/新頁面巡查入門指南/提報侵權

維基百科版權方針 編輯

主條目:Wikipedia:版權信息 維基百科的目標是提供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百科全書格式的信息。我們所遵守的協議允許任何人自由的訪問我們的內容,就像使用自由軟件一樣,也就是Copyleft。除非有特別聲明,維基媒體基金會並不擁有維基百科網站上的圖文版權(維基百科的標誌及商標除外,該等內容全部由基金會版權所有,不得翻製)。維基百科的內容依照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和GNU自由文件授權條款(GFDL)公開發行。該許可證的完整版本可以在Wikipedia:CC BY-SA 3.0協議文本Wikipedia:GNU自由文檔許可證文本中找到。

GFDL
  • THE WORK (AS DEFINED BELOW) IS PROVIDED UNDER THE TERMS OF THIS CREATIVE COMMONS PUBLIC LICENSE ("CCPL" OR "LICENSE"). THE WORK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AND/OR OTHER APPLICABLE LAW. ANY USE OF THE WORK OTHER THAN AS AUTHORIZED UNDER THIS LICENSE OR COPYRIGHT LAW IS PROHIBITED.
  • BY EXERCISING ANY RIGHTS TO THE WORK PROVIDED HERE, YOU ACCEPT AND AGREE TO BE BOUND BY THE TERMS OF THIS LICENSE. TO THE EXTENT THIS LICENSE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A CONTRACT, THE LICENSOR GRANTS YOU THE RIGHTS CONTAINED HERE IN CONSIDERATION OF YOUR ACCEPTANCE OF SUCH TERMS AND CONDITIONS.
  •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2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with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with no Back-Cover Texts.
  •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 Content on Wikipedia is covered by disclaimers.
CC

這是一份讓一般人易於了解的法律條款(完整的授權條款)摘要。

您可自由

  • 分享 — 重製、散布及播送本著作
  • 重混 — 修改本著作

惟需遵照下列條件

  • 姓名標示 — 您必須按照作者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其為您或您使用本著作的方式背書)。
  • 相同方式共享 — 若您改變、轉變或改作本著作,僅在採用與本著作相同、相似或相容的授權條款下,您始得散布由本著作而生的衍生著作。

上述條件基於以下的理解

  • 免除 — 若您得到著作權人的同意,上述任何條件都可獲免除
  • 其他權利 — 任何下列的權利絕不會受到本授權條款的影響:
  • 聲明 — 為了再使用或散布之目的,您必須向他人清楚說明本著作所適用的授權條款。提供本網頁連結是最好的方式。

實質上這就意味着本百科全書將永遠是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在遵守以下為保障自由而設的限制的情況下使用它。

什麼是侵犯著作權 編輯

維基百科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它的文字(而非媒體文件;詳見下文)可以在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CC-BY-SA)以及GNU自由文檔許可協議(GFDL)(版本不限,不包含不變章節、封面文字或封底文字)的條款下,被任何人自由地分發、重用和再創作。貢獻者在提交時同意按照上述兩則協議釋出其原創內容;假若給出了正確的歸屬信息,來自公有領域或其他兼容協議來源的材料亦可按照著作權方針的規定使用。

然而,未經版權持有者許可,複製來自非公有領域或兼容協議來源的材料可能會導致著作權侵犯。這樣的情形應被嚴肅對待,因為侵犯著作權不僅會危及維基百科內容的分發,連同維基百科本身及不知情利用者,也會導致法律問題。

圖像或其他媒體文件的情形有一些不同,維基百科在此方面允許使用更多種類的協議。但是,簡而言之,既未提供任一種合適的自由版權協議,亦未符合合理使用準則的媒體文件,應被假定為不可接受。參見維基百科:文件使用守則維基百科:合理使用以獲取進一步的信息。

處理著作權侵犯 編輯

不顧警告,多次張貼版權材料的貢獻者可以由任何管理員加以封禁,以阻止問題進一步產生。

如果你懷疑某篇條目侵犯著作權,你至少應該將問題提交到條目的討論頁。其他人可以繼續對情形進行檢查,並在需要時採取行動。你所能提供的最有幫助的內容,是你所認為可能是該文字出處的URL鏈接或其他相關引用。

有些情況可能是錯誤警報。例如,如若貢獻者是文字的版權持有者,那麼無論這樣的內容曾被發表於何處,曾使用過何種不一樣的條款,他們仍然擁有在CC-BY-SA和GFDL協議下張貼這些內容的權利——雖然文字可能仍然因為其他原因不被維基百科接受,但它並不是著作權侵犯。根據維基百科:捐贈版權材料所描述的流程,他們可以捐贈這樣的材料。在網絡別處找到的,實際上首先發表於維基百科的文字同樣不是著作權侵犯——至少維基百科沒有做錯。在以上這些情況中,建議在討論頁中對情況加以說明。

如果條目的部分內容(而非所有內容)可能侵犯著作權,那麼侵犯著作權的內容應該被移除,並在討論頁中加以說明,如若知曉原始來源亦應提供。如果後來獲得了版權持有人的許可,則該段文字應予恢復。

如果條目的所有內容可能侵犯著作權,請檢查頁面歷史;如果存在未侵權的舊有版本,你應該將頁面恢復到那個版本。

如果沒有這樣的舊有版本,你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撰寫這一頁面,或者從版權持有人那裡獲取許可(參見維基百科:請求版權許可)。不果,該頁面通常就會刪除,即列入維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疑似侵權中;詳情請參見此處使用指引

版權擁有者 編輯

如果您是版權擁有者或版權擁有者的代表,而您認為維基百科侵犯了你的版權,您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向我們尋求幫助。您可以向info-zh wikimedia.org發送一封非正式的請求;請列明確切的URL(顯示在您瀏覽器里的網頁「鏈接」或「地址」,以http://zh.wikipedia.org/...或https://secure.wikimedia.org/wikipedia/zh/...開頭),並提供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您擁有著作權。須注意可能只有少數志願者會答覆您的郵件,您可能得不到直接的回覆。

如果您希望通過較慢但正式的網絡著作權侵害責任限制法案(OCILLA)提出請求,則請將郵件發送給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指定代理人

查找侵權 編輯

侵犯版權是對維基和編輯參與者最根本及長遠的傷害,建立在侵權上的內容沒有價值,虛偽的創作於法理情不容。

很遺憾地,其中不乏非常狡猾的破壞者,以各種方式規避稽查人員與協作編者的注意。以下概述侵權行為手法與對策。

侵權手法 編輯

有高度嫌疑的對象:

  • 大量未維基化、品質粗糙、版面與格式突兀的內容。(特別是有許多虛線框,那是沒刪去前導空格)
  • 新登錄或沒有創建條目經驗的維基人加入大量內容。
  • 連續大量加入需要相當編輯時間的內容。
  • 同一人(不論帳號)發出(post)的內容,相同或不同版本夾雜簡繁內容。(案例:蜈蚣
  • 一長句或一段落以上語調不符合百科全書寫作風格
  • 分次剪貼複製有上述問題的內容,可能每次為一兩句。

有以上情形時,不論新手或老手都要懷疑。壞人很多,老百姓只能提高警覺。犯錯不是新手的專利,只要對著作權不熟悉都有可能侵權。

對策 編輯

發現侵權來源後,將頁面提報至WP:CV以討論問題並待管理員處理。註冊用戶建議使用輔助工具Friendly會更方便作業。舉報侵權三步驟:將侵權頁面用{{subst:copyvio/auto}}取代並附上來源,於WP:CV提交侵權頁面,在侵權者的對話頁留下通知。操作流程詳見WP:CV

目前有機器人負責巡查侵權條目,雖然不能全部抓出來,但至少能抓出一大半來:見WP:CVB

著作權在法律規定下,當創作一完成即享有保障。只要來源早先於維基、且不符合CC-by-sa-3.0和GFDL的要求,便可合理懷疑目標頁面侵權。

百度百科的內容不符合維基要求,除了極少數的特例外,皆不能在維基利用。

創建的時間和侵權與否沒有絕對關聯,即使是早如2005年的條目依然會因為侵權而刪除。

檢查 編輯

一般建議使用Google搜尋引擎,在google.com與google.com.tw、google.com.hk等不同伺服器下的結果通常會有差異,選擇「所有網頁」以得到最多資料。在搜尋結果的網址列加入一段參數「&tbs=qdr:y15」或「&as_qdr=y15」將會顯示網頁創建日期,節省查核時間及提升查核精度。

Firefox用戶可以利用Greasemonkey提昇效率,像是Google Display the Date a Web Page was Published自動加入參數、Colorize Date & Time參數與日期色、Provide Date Range提供時間選單。

搜尋操作手法:

  • 取懷疑段落的句子,先取長句後取較短句測試(也就是至少該2次)。
    明顯有侵權痕跡的內容大部分會在這步驟現形。
  • 跨行或跨段落取兩三個句子,或交叉取文測試。
    某些複製後做刪減、調整順序的內容可以在這時候揪出。
  • 取幾個似乎不起眼、或像是評論、感情訴求的句子測試。
    部分死角可能因此發現。

視內容與創建者,應該每個項目皆操作1~3回。仍有許多未被發現的侵權條目潛藏在維基中。

找到的來源,記得檢驗格式、日期,若來源並非源自維基與維基的鏡像站,除了少數公有領域或版權聲明符合CC-by-sa-3.0和GFDL要求的內容外,請勇於提交至侵權報告頁面

標記侵權頁面 編輯

提報侵權流程 編輯

建議您使用Twinkle等自動化工具完成侵權條目的提報。 TW→侵權→貼上來源網址 手工操作方法如下:

=侵權模板展示 編輯

頁面正在進行版權驗證
 

此用戶頁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版權要求條目的文本疑似來自:
來源url

請暫時不要修改本頁或重複創建相同內容的頁面。

如何解決

提示

提出版權驗證的維基人是:Zhangjintao(留言)(檢查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