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廣場 (瀋陽)

中山廣場中國遼寧省瀋陽市的城市中心廣場,圓形,位於和平區,以此為中心向外輻射出多條道路: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馬路等。

瀋陽中山廣場毛澤東塑像於1969年竣工,是中國最大的玻璃鋼雕塑

歷史 編輯

滿鐵附屬地、滿洲國 編輯

 
1941年的浪速廣場

中山廣場及其周邊建築均由日本人興建於20世紀初。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奪取原屬沙俄的中東鐵路支線,改稱南滿鐵道,並佔據面積廣闊的鐵路用地,稱為「滿鐵附屬地」。在這片附屬地的中心部位,1913年開闢了中央廣場,1919年改名浪速廣場[1] 。東西幹道昭德大街(1919年改為浪速通,今中山路)和南北幹道中央大街(今南京街)在此交匯[2]

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由日本建築師設計,浪速廣場周邊陸續建成一批西洋建築:

廣場中央是白色的「明治三十七年日露戰役紀念碑」。

抗日戰爭後 編輯

 
日本投降後的日露戰役紀念碑,碑體上寫有「國家至上 民族至上」文字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中國國民政府將浪速廣場更名為中山廣場,並拆除廣場中央的日露戰役紀念碑。

1948年11月,解放軍佔領瀋陽,此後中山廣場成為瀋陽市舉行大型群眾性政治集會的中心。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山廣場更名為紅旗廣場。在紅旗廣場中央,由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指揮,魯迅美術學院設計,花費巨資修建玻璃鋼的巨型毛澤東塑像及周圍群雕。到1969年,這組雕塑完成。

1981年,紅旗廣場恢復中山廣場名稱,2007年,中山廣場及周圍建築群被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瀋陽中山廣場建築群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沈阳中山广场:见证日伪、国统和文革. 中國網. 2008-06-06 [2010-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6). 
  2. ^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沈阳篇,第7页.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 ^ 满洲建筑协会杂志11卷5号. 
  4. ^ 满洲建筑协会杂志5卷12号. 
  5. ^ 满洲建筑协会杂志9卷10号. 
  6. ^ 满洲建筑协会杂志18卷1号. 
  7. ^ 满洲奉天日本人史. 
  8. ^ 沈阳中山广场建筑群成为我国第七批“国保”. [2015-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