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文化圈

伏牛山文化圈是由河南省西部山脈伏牛山及其源起或過境水系(伊河沙河澧河白河丹江)所經區域的相近文化現象組成的一個文化單元。範圍大致包括三門峽、洛陽、南陽、鄭州、許昌、平頂山、漯河、駐馬店。這一區域山水相連、民情民俗相近、人文相親,具有相同的文化元素,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文化單元,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

伏牛山文化圈
伏牛山文化圈範圍
類屬 中原文化
語言 中原官話
地域 伏牛山地區

語言

編輯

伏牛山地區的語言都屬於中原官話,伏牛山各地方言有細微差異,但整體上差異不大,有很強的一致性。伏牛山地區地處中原要地,分佈着重要交通隘口,因戰爭等因素致使人口流動更新迅速,因此伏牛山方言也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現今的中原官話與古代的《切韻》《廣韻》音系以及近古時代的《中原音韻》相比,已不是古代中原話原貌。[1]

藝術

編輯

伏牛山地區有着悠久的藝術發展傳統,包括陶瓷、繪畫、雅樂、戲曲、魔術等藝術門類生根於此。考古發現有《鸛鳥石斧圖》,賈湖骨笛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的原始瓷器,戰國時期許公寧編鐘,唐代魯山花瓷,宋代寶豐汝瓷,禹州鈞窯等。[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張清廉. 《伏牛山文化圈概论》.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3484430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