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特堡和約

瑞典和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在1323年签订的和约

內特堡和約》(瑞典語Freden i Nöteborg,俄語:Ореховский мир芬蘭語Pähkinäsaaren rauha),是瑞典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首次就兩國邊境的劃分而於1323年在內特堡(今什利謝利堡)簽署的和約。三年後,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與挪威簽署了《諾夫哥羅德和約》。

普遍的觀點認為內特堡和約規定的邊界線有兩條分支:紅色為無爭議的邊界線;虛線為兩條分支(兩條虛線內的區域為共享區域);灰色實線為16世紀時的界線

和約名稱問題 編輯

本和約在簽署的時候並無特別的名稱,當時就稱為雙邊之間的「永久和平」[1]。在瑞典語文獻中通稱為NöteborgsfredenFreden i Nöteborg,因此在英文中多稱為Treaty of Nöteborg。在英文中有時也用從俄語文獻中轉譯過來的Treaty of OreshekNöteborgOreshek分別是瑞典語和俄語中什利謝利堡英語Shlisselburg Fortress的舊名字,都是「堅果堡」的意思。

在芬蘭語文獻中和約的名字Pähkinäsaaren rauha意為「堅果島和約」。Pähkinäsaari(堅果島)是什利謝利堡城堡(或意譯為「堅果堡」)所在的島的芬蘭語名字。

和約內容 編輯

和約的原本已失傳。現存一些俄語、瑞典語和拉丁語的複本局部,而這些複本之間的內容有點互相衝突[2]

和約是為了結束瑞典與諾夫哥羅德共和國之間的戰爭而通過漢薩商人做中介來協商的。作為善意的象徵,諾夫哥羅德把位於卡累利阿的三個教區割讓給瑞典,而瑞典則不應該摻和諾夫哥羅德與納爾瓦之間的任何衝突。雙方都應該許諾不在新的邊境上建立城堡。

和約規定雙邊之間的邊境起於維堡城堡東北邊,沿着謝斯特拉河沃爾奇亞河卡累利阿地峽分半,再穿過薩沃尼亞,再根據傳統的詮釋止於皮海河附近的波的尼亞灣。但是和約中的「北邊的海洋」也可能指北冰洋[3]。除了邊境的劃分之外,和約也保證了諾夫哥羅德、瑞典及呂貝克哥得蘭商人在涅瓦河波羅的海自由航行的權利[4]

然而只是靠近維堡的邊境南段才被認為是重要的,且在和約中清晰地界定了。在荒野中的界線只是大致地規定了,並被假定為沒有卡累利阿地峽上的界線那麼重要。也有人詮釋為和約原本預定給瑞典和諾夫哥羅德在博滕北部和拉普蘭共享權利。[5]

後續影響 編輯

 
位於什利謝利堡城堡里的內特堡和約紀念碑

和約的簽訂沒有過問過居住在邊境兩側的波羅的芬蘭人(包括卡累利阿人本部芬蘭人海梅人)各部落的意見。瑞典和諾夫哥羅德之前實際上在芬諾斯坎底亞東部建立了他們各自的影響範圍:卡累利阿人受於俄羅斯人的統治,位於西部的其他部落則受到瑞典的統治。和約的簽訂為這個劃分取得了國際上的承認,但有關「永久和平」這個概念則對諾夫哥羅德和瑞典之間長期的紛爭並無影響。位於荒野中的邊境北段對漢薩同盟及其外交人員無足輕重,但這些區域在不久之後則成為瑞典和諾夫哥羅德之間的爭奪點。在和約簽訂的五年之內,瑞典殖民者就開始在博滕北部地區開修公路[6]。瑞典也大約在1375年左右新建了奧盧城堡芬蘭語Oulun linna以及在1475年新建了奧拉維城堡,這些明顯地位於邊界線諾夫哥羅德一側[7]

簽訂於1595年的《特烏西納和約》重申了瑞典語文本的正確性。但是在這之前的很久瑞典就成功並永久地佔領了原邊境諾夫哥羅德一側的大批土地,包括博滕和薩沃尼亞地區。邊境線以西、以及朝北方擴展的領土最終演變為當今的芬蘭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和约的瑞典语及拉丁语版本. 芬蘭國家檔案館.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瑞典語). 
  2. ^ Nöteborgsfreden och Finlands medeltida östgräns. Andra del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krifter utgivna av Svenska litteratursällskapet i Finland, No 427:2, VIII + s. 239–509. Helsingfors 1991. (97:1, 186–200). 關於和約各文本內容互相衝突的討論,見第186頁。俄文版的內容參見:S. N. Valk, Gramoty Velikogo Novgoroda i Pskova (Moscow: AN SSSR, 1949), 67–68.
  3. ^ Tarkiainen, Kari. Ruotsin itämaa. Helsinki: Svenska litteratursällskapet i Finland. 2010: 71. ISBN 978-951-583-212-2 (芬蘭語). 
  4. ^ Talvitie, Heikki. Pähkinäsaaren rauha 1323. Venäjä, Venäjä, Venäjä. Helsinki: Auditorium kustannusosakeyhtiö. : 244–246 [2014]. ISBN 978-952-7043-06-6 (芬蘭語). 
  5. ^ Gallén, Jarl: Nöteborgsfreden och Finlands medeltida östgräns, Helsingfors 1968. Gallén, Jarl; Lind, John: Nöteborgsfreden och Finlands medeltida östgräns, vol. 2–3, Helsingfors 1991.
  6. ^ Vahtola, Jouko. Tornionlaakson historia I. Birkarlit, 'pirkkalaiset'. Malung, Sweden: Malungs boktryckeri AB. 1991 (芬蘭語). 
  7. ^ Michael C. Paul, "Archbishop Vasilii Kalika of Novgorod, the Fortress of Orekhov, and the Defense of Orthodoxy," in Alan V. Murray, ed., The Clash of Cultures on the Medieval Baltic Frontier (Farnham, UK: Ashgate, 2009): 25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