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族,本意是出身低微的人。寒微、貧賤的家族,與地位顯貴的望族相對稱。

一方面是階級區分的等級形式,所有被壓迫階級都稱為庶族、寒人;另一方面又是統治階級內部階層區分,魏晉南北朝時期與「士族」相對而言。亦稱寒門寒人孤寒素族庶族,有士族庶族之別。庶,本指平民百姓,這時是指不享有政治及經濟特權的普通地主。其中包括官僚地主、商人地主、地方豪強。晉朝時,寒族不能擔任高官,只能擔任中下級官員。從南朝開始,寒族掌握機要,官位不高,但握有實權,成為皇帝的親信。劉宋時,高官中三分之一為寒族出身。北周「擢賢良」,寒族政治地位進一步上升。隋唐時,開始推行科舉制,成為寒族入仕的重要途徑。唐高宗時,修訂《姓氏錄》,規定「兵卒以軍功致五品者,盡入書限」,五品以上庶族官員可以自動升為高門。唐代宰相一半左右都是寒門出身。寒門又為北極之門,也是對本家族的謙稱。庶族又為指王族中較疏遠者。

參考資料 編輯

  • 《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