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翰 (秦王)

拓跋翰(4世紀—4世紀),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第三子,生母慕容氏[1][2],代國宗室。

生平 編輯

拓跋翰年輕時有高尚的氣概,虛齡十五歲時就請求率領騎兵征討,拓跋什翼犍認為他很勇敢,就派拓跋翰率領兩千騎兵。等到拓跋翰成人統領兵馬,號令嚴明,四處征討,多有戰功。建國年間,拓跋翰去世,拓跋翰的侄子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位,追贈拓跋翰為秦王,諡號[3][4]

研究 編輯

中華書局本《二十四史》校勘記指出,據魏書卷一序紀,拓跋翰的生母慕容氏才和拓跋什翼犍成婚,而且拓跋翰還有哥哥拓跋寔,那麼建國十年拓跋翰是否已經出生尚且不可知,即便是建國十五年死也至多是六七歲的小兒,與拓跋翰列傳中「年十五便請率騎征討」,「及長統兵」等內容不符合,拓跋翰怎麼可能有拓跋儀拓跋烈拓跋觚三個兒子?所以《魏書》中「建國十年卒」,《北史》中「建國十五年卒」都錯了。據魏書卷一三,拓跋觚是獻明皇后賀氏的小兒子,也就是魏道武帝的小弟弟。魏道武帝生於建國三十四年七月,那麼拓跋觚的出生更在這個時間之後。如果拓跋翰已經死於十九年前,那麼拓跋觚怎麼可能是拓跋翰的兒子?這裏必然有誤。校勘記認為,獻明太子拓跋寔死後,賀氏被拓跋翰收繼,生下拓跋觚。拓跋寔死在建國三十四年,那麼拓跋翰的死亡必在其後[5][6]

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周一良教授認為,拓跋寔死後,他的夫人賀氏被拓跋寔的父親拓跋什翼犍收繼,生下拓跋觚,為了掩蓋這段翁媳相配的醜事,史家將拓跋觚編排為拓跋翰的兒子[7]

延伸閱讀 編輯

[]

 魏書·卷15》,出自魏收魏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昭成皇后慕容氏,元真之女也。初,帝納元真妹為妃,未幾而崩。元真復請繼好。遣大人長孫秩逆後,元真送於境上。後至,有寵,生獻明帝及秦明王。
  2. ^ 《北史·卷十三·列傳第一》:昭成皇后慕容氏,慕容晃之女也。初,帝納晃妹為妃,未幾而崩。晃後請繼好。遣大人長孫秩逆後,晃送於境上。後至,有寵,生獻明帝及秦明王。
  3. ^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秦明王翰,昭成皇帝第三子。少有高氣,年十五便請率騎征討。帝壯之,使領二千騎。及長統兵,號令嚴信,周旋征討,多有克捷。建國十年卒。太祖即位,追贈秦王,諡曰明。
  4.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秦王翰,少有高氣。年十五,便請征伐。昭成壯之,使領騎二千。長統兵,號令嚴信,多有克捷。建國十五年,卒。道武即位,追贈秦王,諡曰明。
  5. ^ 《魏書校勘記·卷十五·列傳第三·二》:建國十年卒 北史卷一五魏宗室傳「十」年作「十五年」。按卷一三皇后傳稱昭成皇后慕容氏「生獻明帝及秦明王」。據卷一序紀,建國七年夏六月慕容氏才與什翼犍婚,而且翰還有兄寔,則建國十年,翰是否已出生尚不可知,即十五年死也至多是六七歲的小兒,與傳所云「年十五便請率騎征討」,「及長統兵」等語不符。此傳稱「建國十年卒」,北史稱「十五年卒」皆誤。據卷一三獻明皇后賀氏傳稱「後少子秦王觚」,據此傳觚也是翰子,當是獻明太子拓跋寔死後,賀氏收繼為翰妻所生。拓跋寔死在建國三十四年,見序紀,則翰死必在其後。「十」字上下當有脫字。
  6. ^ 《北史校勘記·卷十五·列傳第三·二八》:建國十五年卒 魏書作「十年」。按本書卷一三昭成皇后慕容氏傳云:「生獻明帝及秦明王」。據魏書卷一昭成紀,建國七年,始娶慕容氏。若翰死於建國十年或十五年,則年齡不過數歲,安能有儀、烈、觚三子?又秦王觚是獻明皇后少子(見本書卷一三),即道武之少弟。道武生於建國三十四年七月(見本書卷一),則觚之生必當更在其後。若翰已死於十九年前,則觚豈能是其子?此必有誤。
  7. ^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85年03月: 342–350. ISBN 11018·1258 請檢查|isbn=值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