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調國,南海古國。東漢楊孚異物志[1]

斯調國有火州,在南海中。其上有野火,春夏自生,秋冬自死。有木生於其中而不消也,枝皮更活,秋冬火死則皆枯。其風俗常冬采其皮以為不,色小青黑。

《異物志》[2]又記載

木有摩廚﹐生自斯調﹐厥汁肥潤﹐其澤如膏。馨香馥郁,可以煎熬。彼州之人,以為嘉肴。

南州異物志[3]

斯調,海中洲名也,在歌營東南可三千里。上有王國,城市街巷,土地沃美。又「斯調國,又有中洲焉。春夏生火,秋冬死。有木生於火中,秋冬枯死,以皮為布。

康泰吳時外國傳[4]

斯調洲灣中,有自然鹽,累如細石子,國人取之,一車輸王,余自入。斯調國王作白珠帳,金床,上天竺佛精舍。天竺王見珠美好,意欲留焉,臣下湅而止。


有學者認為斯調國是私呵調的簡稱,指斯里蘭卡的古名[5]。美籍德國漢學家貝特霍爾德·勞費爾認為斯調國為葉調之誤,就是爪哇國,因為「摩廚」是爪哇國出產的果實maja 的對於音,其中苦的一種maja稱為 maja pahit,即滿者伯夷費瑯伯希和許雲樵從其說[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吳永章 《異物志輯佚校注》33頁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1
  2. ^ 吳永章 《異物志輯佚校注》180頁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1
  3. ^ 吳永章 《異物志輯佚校注》181頁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1
  4. ^ *新加坡許雲樵輯注本《康泰吳時外國傳輯注》三三頁 1971年東南亞研究所輯失叢刊之二,東南亞研究所印行。
  5. ^ 陳佳榮、謝方、陸峻嶺編《古代南海地名彙釋》 中華書局 1986年 758-759頁
  6. ^ 許雲樵南洋史》 100-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