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

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德語:Stiftung Preußischer Kulturbesitz  ; SPK ) 是德國聯邦政府機構,負責監管德國柏林及其周邊地區的 27 家博物館和文化組織。它的權限包括柏林的所有國家博物館柏林國家圖書館、普魯士國家私人檔案館以及各種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化組織之一, [4]也是德國最大的文化僱主,截至2020年擁有約2,000名員工。 2019年有超過400萬人參觀了它的博物館

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
Stiftung Preußischer Kulturbesitz (SPK)
基金會總裁和行政中心的住所
成立時間1957 (直至2025年解散)
機構使命保護及統整前普魯士王國所遺留的文化資產
總裁赫爾曼‧帕辛格[1]
員工2000[2]
預算€1.378億 (2020)[3]
地理位置 德國柏林
詳細地址馮德海特大街16-18號
網址preussischer-kulturbesitz.de

SPK成立於1957年,其使命是保護及尋找前普魯士州所遺留的文化遺產。其目前的業務包括博物館藏品的保存和保養以及學術和科學研究的繼續,以鼓勵不同民族之間的學習和理解。 [5]

2020年7月,聯邦政府文化和媒體專員莫妮卡·格魯特斯宣佈文化遺產基金會將解散並轉變為四個獨立的基金會,分別是: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秘密國家檔案館和伊比利亞美洲研究所。 [6]這是因為當前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的組織結構過於笨重,因而聽取科學委員會的建議所改制而成。因此,一個由德國聯邦政府、德國幾個州、SPK主席團和博物館館長的代表所組成的改革委員會成立了,並將在2025年之前解散文化遺產基金會[7]

創立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普魯士,尤其是柏林的文物和美術品面臨越來越大的損失威脅。為了保護他們免受盟軍的轟炸,從 1941 年開始,數百萬件物品被疏散到德國各地的修道院、城堡和廢棄礦山中相對安全的地方。隨着 1945 年第三帝國的崩潰,這些藏品中的許多都遭到損壞、毀壞或以各種方式隱藏在盟軍佔領區。當普魯士國於 1947 年廢除時,所有前普魯士機構不再正式存在,使這些資產受到進一步質疑。隨着德國被分為東西,剩下的建築物和散落的收藏品也被鐵幕隔開。 [8]

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於 1957 年根據西德憲法授權成立,目的是尋找和保存仍然存放在前西部佔領區的藏品。 1961 年,開始努力將這些材料轉移到西柏林。從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開始,一系列現代主義建築在Kulturforum建成,作為藏品的新家,包括GemäldegalerieNeue Nationalgalerie柏林國家圖書館。 1990 年兩德統一後,基金會的作用大大擴大,涵蓋了前東德的許多最重要的文化財產。今天最重要的任務是整合藏品、重建物理空間、保護-修復和出處研究。

解散 編輯

2018 年,文化和媒體國務部長莫妮卡·格呂特斯 (Monika Grütters)任命了一個小組,受託就基金會的未來進行報告。到 2020 年,該小組提議解散該基金會,轉而創建四個獨立的基金會,分別進行管理:一個負責監督柏林州立博物館,一個負責 州立圖書館,另一個負責國家秘密檔案館,第四個負責伊比利亞美洲研究所。在這議題上還提議應重組基金會的財政支出。 [9]

建築物 編輯

 
柏林蒂爾加滕總統和行政中心的住所

1980 年,基金會總部搬進了馮德海特大街16號的一座歷史建築。馮德海特別墅建於 1860 年至 1862 年間,由建築師赫爾曼恩德為奧古斯特馮德海特男爵以新文藝復興風格建造,奧古斯特馮德海特男爵在德意志帝國成立前的最後一屆普魯士內閣中擔任財政部長奧托馮德海特1871 年。

1874 年馮德海特去世後,該建築成為第一位中國駐威廉二世大使的住所,他用珍貴的藝術品裝飾了其華麗的房間。 1938 年,這座別墅被納粹政府買下,並作為德國總理府內閣部長漢斯·拉默斯的官邸。

房屋在二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僅存地下室和外牆。在戰後不久,它被一家糖果廠和一家非法蒸餾廠佔據。別墅陰暗的廢墟也曾是一部諜戰片的背景。直到 1971 年,重建計劃才在德國聯邦建築管理局的支持下開始。 1980 年完成翻修。 [10]

此後,該基金會將業務擴展到馮德海特大街16號的新辦公樓。

管理機構 編輯

遺產基金會全面負責以下機構和設施:

獎項 編輯

該基金會將一年一度的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獎授予德國音樂學院最優秀學生競賽的獲勝者。每年都會選擇不同的樂器。

恩斯特·瓦爾德施密特獎每五年頒發一次,以表彰在印度學領域具有學術價值的成就,特別是在瓦爾德施密特本人擅長的領域:佛教印度中亞考古學和藝術。 [11]

自 2004 年以來,基金會贊助了志願社會文化年(德語:Freiwillige Soziale Jahr in der Kultur 或 FSJ),一項針對滿足特定教育要求的青少年和年輕人的國民服務計劃。柏林國家博物館總局、伊比利亞美洲研究所、柏林國家圖書館和柏林國家博物館中央檔案館各有一個職位。

傳統基金會還為在柏林進行一到三個月的研究和工作實習提供獎學金。獎學金的主要目的是讓外國學者能夠在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工作,並與工作人員建立專業聯繫。 [12]

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主席赫爾曼·帕辛格 (Hermann Parzinger) 擔任 2017-2019 年德國/美國博物館專業人士研究交流計劃 (PREP) 的聯合主席。 [13]

歷任總裁 編輯

其他內容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Präsident und Vizepräsident. Stiftung Preußischer Kulturbesitz. [2020-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4) (德語). 
  2. ^ Hickley, Catherine. Panel recommends dissolution of 'dysfunctional' Prussian Cultural Heritage Foundation. The Art Newspaper. 2020-07-08 [2020-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5). 
  3. ^ Bundeshaushalt. [2023-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11-02). 
  4. ^ Langels, Otto: "Constitutional Reality: 50 years of the Prussian Cultural Heritage Found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German, Deutschlandradio, 25 July 2007
  5. ^ SPK Einrichtungen [Facilities of the Foundation]. SPK. 2011 [2012-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9) (德語). 
  6. ^ Brown, Kate. Germany Will Disband One of the Biggest Cultural Organizations in Europe in a Bid to Make Museums More Autonomous and Efficient. artnet News. 2020-07-14 [2020-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1). 
  7. ^ Lesen Sie zeit.de mit Werbung oder im PUR-Abo. Sie haben die Wahl.. ZEIT ONLINE. [2020-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9) (德語). 
  8. ^ Die Geschichte der Staatsbibliothek [History of the State Library]. SBB. [2012-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3) (德語). 
  9. ^ Catherine Hickley (July 8, 2020), Panel recommends dissolution of 'dysfunctional' Prussian Cultural Heritage Found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Art Newspaper.
  10. ^ SPK Sitz der Stiftung [Headquarters of the Foundation]. SPK. [2012-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8) (德語). 
  11. ^ Call for Applications: Ernst-Waldschmidt-Prize. SMB. July 4, 2008 [2012-02-03]. 
  12. ^ Prussian Cultural Heritage Foundation (SPK) Scholarships. scholarship-positions.com. February 25, 2009 [201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13. ^ Smithsonian - Provenance in the World War II Era, 1933 - 1945. provenance.si.edu. [2017-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31)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