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氣,拼音:fú qì 又叫作「服氣」、「行氣」、「含氣」等。原本為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養生方法,以後成為道教的一種修煉方術。《莊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楚辭・遠遊》中也有「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之句。

《陵陽子明經》中說:「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黃氣也;秋食淪陰,淪陰者,日沒以後赤黃氣也。冬飲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正陽者,南方日中氣也。並天地玄黃之氣,是為六氣也。」

另可指服餌,指服用中草藥或金石煉成的外丹。服食仙藥風氣盛行魏晉時期。葛洪《抱朴子內篇·仙藥》專論服食,列有上百種服食藥材,比如茯苓、麥門冬、枸杞、天門冬、黃精、胡麻、桂、甘菊、松脂等,宣稱「椒姜禦寒,菖蒲益聰,巨勝延年,威喜辟兵」。後來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幾乎全部收藏。《列仙傳》中所列神仙們,其中絕大部分是服食草木藥的,如赤將子輿「啖百草花」,涓子「好餌術」,師門「食桃李葩」,務光服「蘭韭根」,鹿皮公「食芝草」。

延伸閱讀 編輯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服食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