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和王朱悅𤉎(1397年1月5日—1461年)[1](《弇山堂別集》作朱悅,壽六十六),明朝第四代蜀王,獻王朱椿庶第五子,宮人所生,明太祖朱元璋之孫。

明人繪《明蜀和王悅𤉎像》,現藏於明蜀王陵博物館

生平

編輯

他在永樂二年(1404年)受封保寧王。其侄蜀僖王朱友壎無嗣而死後,雖然朱悅𤉎的二哥華陽悼隱王朱悅燿有子華陽王朱友堚,但因朱悅燿行為不端,華陽王家族被遷居澧州,事實上失去襲封蜀王的資格。宣德十年(1435年),朱悅𤉎被晉封蜀王。朱友堚上奏表示異議,未能獲准,明憲宗僅命朱悅𤉎念及朱友堚貧窮,酌量以白金救濟。[2]

朱悅𤉎在位二十六年,節儉又遵守禮法,人稱其為賢王,[3]天順五年(1461年)朱悅𤉎去世[4],一年後(天順六年,1462年)其子定王朱友垓就嗣位。

其餘諸子內江莊懿王朱友墦、德陽僖安王朱友㙎、石泉榮穆王朱友𡎴、汶川懿簡王朱友㙴、慶符恭僖王朱友墂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卷二百四十八.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洪武二十九年 十二月 六日 ○庚寅皇第四十七孫悅𤉎生蜀王第五子也 
  2. ^ 明憲宗實錄》:華陽王友堚奏:臣父悼隱王乃蜀獻王次妃金氏所生,為第二子。叔父保寧王乃獻王宮人所生,為第五子。今保寧王子孫襲爵位,享有封國之富。臣在澧州窘乏殊甚,乞以獻王所遺金帛、器物、內使、宮女、官校分賜於臣。事下禮部言:蜀王嗣位已久,莫敢更議。今所奏請亦無事例,不敢擅擬,俱請上裁。得旨:蜀王承襲已定,但王亦當念華陽貧,量與白金濟用,余皆己之。
  3. ^ 王泰雲; 衷以壎; 楊芳燦. 成都縣志. [2022-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2). 獻王庶五子和王悅𤉎由保寧王嗣(王節儉守禮稱賢王)。 
  4. ^ 卷三百三十六.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 蜀王悅𤉎薨例當與妃合葬世子友垓奏母妃何氏卒時未有合葬事例以此未為合葬規制今若穿壙恐驚母妃體魄乞別為一壙從之 

原因:明政府封之
明保寧國國王
1404年-1435年

原因:襲封蜀國,封國廢除
前任者:
侄僖王朱友壎
明蜀國國王
1435年-1461年
繼任:
子定王朱友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