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流水,中國東北古代河流名,推測應為今日渾江或其支流富爾江[1]

歷史 編輯

西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高句麗創世祖朱蒙在沸流水卒本川上立國。[2]其上游有古國以水為號,名「沸流國」。次年,沸流國歸順高句麗。[3]

據《三國史記·百濟本紀》記載,百濟開國君主溫祚王有一兄長名沸流[4],應也以此河為名。

東漢獻帝建安年間,高句麗故國川王的兄長拔奇與三萬餘居民投降公孫康,居住於沸流水上。[5]

曹魏正始七年(公元246年),曹魏將領毌丘儉率軍討伐高句麗,與高句麗國王東川王在沸流水上大戰。[6][7]

考證 編輯

關於各史料中記載的沸流水的定位,歷史上學術界經歷過鴨綠江支流通溝河輝發河支流柳河朝鮮成川等多種說法,今日學術界等爭議大多集中在渾江或其支流富爾江之間。[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李樂營. 沸流水再考. 通化師範學院學報: 19-24.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21.07.004. 
  2. ^ 《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遂揆其能,各任以事,與之倶至卒本川。觀其土壤肥美,山河險固,遂欲都焉。而未遑作宮室,但結廬於沸流水上,居之。國號高句麗,因以高為氏。時,朱蒙年二十二歲。是漢孝元帝建昭二年,新羅始祖赫居世二十一年甲申歲也。
  3. ^ 《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王見沸流水中,有菜葉逐流下,知有人在上流者。因以獵往尋,至沸流國。其國王松讓出見曰:「寡人僻在海隅,未嘗得見君子,今日邂逅相遇,不亦幸乎!然不識吾子自何而來。」答曰:「我是天帝子,來都於某所。」松讓曰:「我累世為王,地小不足容兩主,君立都日淺,為我附庸,可乎?」王忿其言,因與之鬪辯,亦相射以校藝,松讓不能抗。
  4. ^ 《三國史記·百濟本紀》:百濟始祖溫祚王,其父,鄒牟,或雲朱蒙。自北扶餘逃難,至卒本扶餘。扶餘王無子,只有三女子,見朱蒙,知非常人,以第二女妻之。未幾,扶餘王薨,朱蒙嗣位。生二子,長曰沸流,次曰溫祚。
  5. ^ 《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漢獻帝建安初,拔奇怨為兄而不得立,與消奴加,各將下戶三萬餘口,詣公孫康降,還住沸流水上。
  6. ^ 《三國志·魏書·毌丘儉傳》:正始中,儉以高句驪數侵叛,督諸軍步騎萬人出玄菟,從諸道討之。句驪王宮將步騎二萬人,進軍沸流水上,大戰梁口,宮軍破走。
  7. ^ 《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秋八月,魏遣幽州刺史毌丘儉,將萬人,出玄來侵。王將步騎二萬人,逆戰於沸流水上,敗之,斬首三千餘級。又引兵再戰於梁貊之谷,又敗之,斬獲三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