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弼(?—520年),京兆郡霸城縣(今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人,南齊、北魏官員。

生平 編輯

王世弼的祖父和父親在劉裕滅亡後秦姚泓的時候跟隨劉裕南遷。王世弼身高七尺八寸,魁武偉岸,有壯氣,擅於草書隸書,喜愛經籍,在南齊以軍功官至游擊將軍,擔任軍主,協助助戍守壽春,與裴叔業一起謀劃歸附北魏,出任南徐州刺史[1]景明初年,王世弼出任冠軍將軍、南徐州刺史,計劃鎮守鍾離,將要封慎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後來以冠軍將軍擔任東秦州刺史,專靠刑罰治理州務,為百姓所怨恨,有收受賄賂的傳聞。一年多後,王世弼被御史中尉李平彈劾,遇到大赦而免罪。很久以後,王世弼被授任太中大夫,加號征虜將軍,很快以征虜將軍外任河北郡太守,有良好的清譽。王世弼又轉任轉勃海相,很快升任中山郡內史,加號平北將軍。直閣元羅領軍元乂的弟弟,曾經路過中山郡,對王世弼說:「堂堂兩州刺史,如今變為一郡官,也真讓人心不平。」王世弼說:「儀同的稱號,從鄧騭開始;平北將軍做郡官,從下官開始。」正光元年(520年),王世弼在任內去世,朝廷贈予平北將軍豫州刺史,諡號[2][3]

家族 編輯

兒子 編輯

  • 王會,北魏汝陽郡太守
  • 王由,北魏東萊郡太守

延伸閱讀 編輯

[]

 魏書/卷71》,出自魏收魏書
 北史·卷045》,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三·齊紀九》:魏兵未渡淮,己亥,裴叔業病卒,僚佐多欲推司馬李元護監州,一二日謀不定。前建安戍主安定席法友等以元護非其鄉曲,恐有異志,共推裴植監州,秘叔業喪問,教命處分,皆出於植。奚康生至,植乃開門納魏兵,城庫管籥,悉付康生。康生集城內耆舊,宣詔撫賚之。魏以植為兗州刺史,李元護為齊州刺史,席法友為豫州刺史,軍主京兆王世弼為南徐州刺史。
  2. ^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王世弼,京兆霸城人也。劉裕滅姚泓,其祖父從裕南遷。世弼身長七尺八寸,魁岸有壯氣。善草隸書,好愛墳典。仕蕭鸞,以軍勛至游擊將軍,為軍主,助戍壽春,遂與叔業同謀歸誠。景明初,除冠軍將軍、南徐州刺史,擬戍鍾離,懸封慎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後以本將軍除東徐州刺史,治任於刑,為民所怨,有受納之響。歲餘,為御史中尉李平所彈,會赦免。久之,拜太中大夫,加征虜將軍。尋以本將軍出為河北太守,治有清稱。轉勃海相,尋遷中山內史,加平北將軍。直閤元羅,領軍叉弟也,曾行過中山,謂世弼曰:「二州刺史,翻復為郡,亦當恨恨耳。」世弼曰:「儀同之號,起自鄧騭;平北為郡,始在下官。」正光元年卒官。贈本將軍、豫州刺史,諡曰康。
  3.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王世弼,京兆霸城人也。姚泓之滅,其祖、父南遷。世弼身長七尺八寸,魁岸有壯氣,善草隸書,好愛墳典。仕齊為軍主,助戍壽春,遂與裴叔業同謀歸誠。除南徐州刺史,封慎縣伯。後除東秦州刺史,政任於刑,為人所怨,有受納之響,為御史中尉李平所彈,會赦免。後為河北太守,有清稱。再遷中山內史,加平北將軍。直閣元羅,領軍元叉弟也,曾過中山,謂曰:「二州刺史,翻復為郡,當恨恨耳。」世弼曰:「儀同之號,起自鄧騭,平北為郡,始在下官。」卒,贈豫州刺史,諡曰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