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芹齋(英語:C .T. Loo,1880年2月1日—1957年8月15日),生於浙江湖州盧家兜,初名盧煥文。他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中國藝術品經銷商。通過從中國非法出口大量文物,為許多收藏家和博物館提供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文物。[1]

盧芹齋
1910年代的盧芹齋
原文名卢焕文
出生(1880-02-01)1880年2月1日
 清朝浙江湖州盧家兜
逝世1957年8月15日 (1957-08-16)(77歲)
 瑞士瓦萊州錫永
墓地 法國巴黎
職業藝術品經銷商、收藏家

早年生活

編輯
 
1900年的盧芹齋家庭,盧芹齋在後排右數第二個

盧芹齋出生於浙江湖州市盧家兜,他的家人自10世紀以來就生活在這個單姓村莊。10歲時,盧芹齋父親去世,寄養於一個遠方堂叔家,但十幾歲時他決定去絲綢貿易中心南潯碰碰運氣,隨後便在南潯著名的張家當了一名僕人。[2]1902年,22歲的盧芹齋陪同張家大少爺張靜江和駐法公使孫寶琦前往巴黎,他們在巴黎開了一家運通公司,專門銷售中國古玩瓷器,兼營絲茶綢緞。張靜江先是安排盧芹齋去在一家茶館當門衛,後來又在他的家族公司當學徒。張靜江利用他在中國的關係為公司獲取古董和藝術品並向外售賣,將收入全部捐給了孫中山以支援辛亥革命。1912年,張靜江關掉運通公司,回到中國。盧芹齋繼續留在巴黎,開辦了一家古玩公司,低價收購中國文物和藝術品並高價賣給外國買主。當時上海的吳啟周、北京的祝續齋,都是盧芹齋的供貨商。[3]

 
1915年,盧芹齋古董展覽會名錄

藝術品經銷商

編輯

在運通公司當學徒時,盧芹齋便敏銳的察覺到,東亞藝術品正逐漸在歐美文物市場上變得受歡迎。1908年,盧芹齋在巴黎開設了自己的商店,名為「來源公司」,隨後又在在北京上海開設分店。最開始,盧芹齋提供一些年代較近的藝術品,例如清代的三色瓷器,由於他在運通公司工作時,與中國上層建立的政治關係,他可以大量供應這些藝術品。[2]

辛亥革命之後,盧芹齋發現法國考古團對敦煌石窟的考古和報告使法國人對越來越對中國古代的文物和藝術品感興趣。因此,盧開始提供年代更加久遠的文物和藝術品來適應市場變化。他與沙畹謝閣蘭等法國漢學家成為朋友,並委託當時的法國敦煌考古隊隊長伯希和為其提供敦煌文物的名錄。然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迫使他不能再通過西伯利亞往返中國,而是被迫經美國返回。1915年,他發現紐約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斷增長,於是決定在紐約設立新的分店。從飽受戰爭蹂躪的歐洲到新大陸的轉變是有先見之明的,因為美國在1916年到1931年成為中國文物的主要進口國。[2]

在紐約第五大道的古董店站穩腳跟後,盧通過其在中國的人脈開始大量進口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在當時,紐約許多富有的收藏家都喜歡收藏亞洲藝術品,而許多博物館也喜歡收藏中國的文物,比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弗里爾藝廊費城藝術博物館[4][5]除此以外,很多大學也願意花大價錢去購買中國文物。[4]對中國藝術品和文物的歡迎以至於包括盧在內的很多藝術品經銷商,每年都會在紐約、倫敦和巴黎舉辦展覽會。[5] 為了擴大自己的生意,盧芹齋努力與美國博物館館長和收藏家建立友好的關係。1915年至1917年間,他至少向六家博物館贈送了禮物。例如,1917年7月,盧在北京給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館長喬治·拜倫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如果我看到一些適合您尊貴的博物館的好東西,我會寫信給您「。[6]他當時出售給博物館的文物和藝術品在弗里爾藝廊、哈佛藝術博物館和波士頓美術館展出,其中包括易縣三彩羅漢像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以及端方收藏的隋代畫作。[2]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盧芹齋也開始擴大自己的生意,並試圖尋找長期買家。盧以40,000美元的價格向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出售一個唐代觀音頭像,不過交易並沒有成功,而是被賓夕法尼亞大學買下了。不過,盧芹齋卻是與洛克菲勒家族搭上了關係。[7]中國藝術長達十年的繁榮隨着1929年的金融危機而結束,到1931年,中國與美國的古董貿易量下降到1926年的一半左右。[2]

直到1941年,隨着美國市場的變化,盧芹齋也將自己的生意方向進行了調整。[2][8]在西方,博物館開始聘請策展人來深化和擴大其藏品,而大學則開發研究生課程,對東亞歷史和藝術的研究變得更加專業和系統化。在中國,面臨日本侵華和經濟危機的國民政府將去往西方的文物巡迴展覽視為提升中國形象的一種方式,以此來增強中國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換取民眾對中國的支持。盧的業務在1930年代後半期達到頂峰,因為他適應了這個複雜的市場,將他的國際藝術網絡擴展到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從1933年到1941年,盧每年都至少舉辦一個重要的展覽或出版一個關於中國文物的出版物。他繼續向早期的博物館客戶進行大量銷售這個文物和藝術品,尤其是青銅器和雕塑。盧在堪薩斯城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的中國藏品收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與館長史克門成為了好朋友並成為了長期客戶。[9]在文物展覽方面,他最成功的展覽之一是1939年在紐約舉行的「中國玉三千年」,以此為中國難民籌集資金。[10]然而,盧芹齋面臨兩個巨大的問題,一是抗日戰爭使得盧芹齋在中國的聯繫人幾乎不可能找到好的文物,就算有也很難將其運送到美國。另一個問題是,盧芹齋的客戶在減少,許多早期客戶要麼已經去世,要麼對中國文物失去了興趣。[2]

儘管如此,盧還是找到了一位大客戶,他是印第安納州製藥公司的禮來公司的董事長伊萊·利利英語Eli Lilly (industrialist, born 1885),他為後來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收集了大量的亞洲藝術品。不過在合作了一段時間後,在1947年,因為盧以超過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一套利利認為只需要4萬美元的宋代瓷器,而導致雙方的的合作陷入停頓。[11]不過利利最後還是以盧芹齋給出的價格購買了這一套瓷器,並將其捐給了博物館。[12]

隨着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盧芹齋在中國的生意網絡被完全摧毀,他的一些同夥或是被捕亦或是擔心被抓而逃跑,因此,他的藝術品經銷商的生涯徹底結束。[13]1950 年,盧芹齋被迫清算了他的公司大部分股票,將公司留給了他的長期同事和繼任者Frank Caro。[14]1957年8月15日,盧芹齋在瑞士錫永去世。[15]他的遺體被送回巴黎,埋葬在他妻子的家族墓地中。[16]

爭議

編輯

1911年,清朝滅亡之後,連年的內戰使得對中國政府對文物和古蹟的保護和監管大大減少,與此同時西方對來自中國文物和藝術品的興趣日益濃厚,這也給許多文物販子可趁之機。盧芹齋在這一時期被指控不斷倒賣和偷盜中國文物,並通過威逼利誘等方式從普通人手裏強買他們收藏的文物。除此以外,盧芹齋還被指控從中國的古代墓葬、皇陵、園林、寺廟和石窟中進行掠奪。

盧芹齋倒賣最為著名的文物是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1918年這兩尊石刻先是被盧芹齋盜賣到美國,後為實業家埃爾德里奇·R·約翰遜購得並捐給了給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軼事

編輯

林語堂當年因研發中文打字機傾家蕩產,後在盧芹齋資助下,「明快打字機」的原型才艱難問世。[17][18]

陳夢家1940年代末在美國訪學期間,曾得到盧芹齋的幫助。陳夢家當時正籌劃寫一本關於中國青銅器的專著《中國海外銅器圖錄》(國立北平圖書館發行,1962年科學出版社改訂為《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銅器集錄》),盧芹齋為他的研究提供便利,對他在各地參觀私人和公共博物館大開方便之門,還把自己的攝影師和攝影棚都給陳夢家使用,拍了850張文物圖片。

參考資料

編輯
書目
  • 羅拉(Géraldine Lenain). 《盧芹齋傳》. 由譯者:卞婉鈺翻譯. 新世紀出版社. 2013年10月. ISBN 978-988-155-717-9 (中文). (繁體中文)
引用
  1. ^ C. T. Loo. web.archive.org. 2015-04-25 [2024-06-02].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Wang, Yiyou. The Loouvre from China: A Critical Study of C. T. Loo and the Framing of Chinese Art in the United States, 1915-1950. 2007 (英語). 
  3. ^ https://www.sohu.com/a/433402180_12954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盧芹齋將大量國寶販賣到國外,晚年不敢回國,死於瑞士
  4. ^ 4.0 4.1 Mueller, Shirley M. C. T. Loo and Charles Lang Freer: Neuropsychological Insights. Ceramics in America. 2015-01-01. 
  5. ^ 5.0 5.1 功与罪|文物巨盗卢芹斋的一生_腾讯新闻. new.qq.com. [2024-06-02]. 
  6. ^ Penn in the World. 必應. [2024-06-02] (中文). 
  7. ^ Rujivacharakul, Vimalin. Collecting China: The World, China, and a Short History of Collecting. 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 2011-02-14. ISBN 978-1-61149-007-7 (英語). 
  8. ^ Creating Spaces for Asian Art: C. T. Loo and 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Orientations. [2024-06-02] (美國英語). 
  9. ^ Creating Spaces for Asian Art: C. T. Loo and 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Orientations. [2024-06-02] (美國英語). 
  10. ^ Pelliot, Paul. Jades archaïques de Chine appartenant à M. C. T. Loo. G. Van Oest. 1925. 
  11. ^ Mueller, Shirley M. C. T. Loo as Dealer and Eli Lilly as a Collector: A Tug of War. Traces (Indiana History Association Journal), summer (2013), pages 18-25. 2013-01-01. 
  12. ^ Mueller, Shirley M. C. T. Loo as Dealer and Eli Lilly as Client: Inside a Collector's Head. Aziatische Kunst, Volume 42 #4, December 2012, pages 3-12. 2012-01-01. 
  13. ^ 卢芹斋 | 一代商界巨子与“卖国贼”的双面人生. m.sohu.com. 2016-04-29 [2024-06-02] (中文(中國大陸)). 
  14. ^ Cohen, Warren I. East Asian Art and American Cultur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ISBN 978-0-231-51751-5 (英語). 
  15. ^ Qin zhai Lu (1880-1957). data.bnf.fr. [2024-06-02] (法語). 
  16. ^ Abilene Reporter-News from Abilene, Texas. Newspapers.com. 1957-08-18 [2024-06-02] (美國英語). 
  17. ^ 剪輯資料.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8. ^ 林語堂故居 The Lin Yutang House.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