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淇村安徽省南部歙縣東部北岸鎮的一個村[1],在歙縣城東11公里,是一座13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村名得名於《詩經》。近3000人口。2006年10月列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2019年1月21日公佈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

瞻淇村以三條水渠(大坑、塘坑、下坑)為村落的邊界,村內主街為大路街,青石板街長約1.5千米,寬約3米,貫通東西,是徽杭古道的必經之地,又以中間跨上坑的紙碼店橋為界,橋東稱上街,橋西稱下街。垂直主街中心軸的南北兩側有當鋪巷、井巷、老虎巷、一線巷、橫巷、中巷等巷道。其中老虎巷隨山勢逐步升高,錯落十餘幢明清高牆深宅,集中有方金榮宅九世同堂兩汪宅,明清之際出了18個秀才[3]。因舊日此處人家學子眾多,讀書聲如虎吼叫而得名。

汪姓自1201年遷入瞻淇後,成為該村大族,在村內建汪氏總祠一座(繼述祠)和八座支祠(敦和堂、敦睦堂、四友堂、敬義堂、敦敘堂、嘉合堂、餘慶堂、四維堂),後六祠已毀,敦和堂現存完整,規模宏大,敦睦堂現存大部分。

瞻淇村內現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102幢,其中有以下文物保護單位:

編號 名稱 年代 地址 分類 圖片 備註
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4]
5-77 天心堂 北岸鎮瞻淇村 古建築 第五批省保
歙縣文物保護單位
九世同堂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老虎巷
寧遠堂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
方金榮宅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老虎巷
裕德堂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上街
京兆第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上街
資政第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中巷
兩汪宅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老虎巷
蘭芬堂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老虎巷口
汪翥故宅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
承蔭堂 明代 北岸鎮瞻淇村
存厚堂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
六也堂 明末 北岸鎮瞻淇村
穀我堂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
存省軒 明末 北岸鎮瞻淇村
榖詒堂 民國 北岸鎮瞻淇村
居然舊宅 清代 北岸鎮瞻淇村

名人

編輯

瞻淇村名人輩出,《歙縣誌》記載有42位。

  • 汪楫:宋嘉熙二年(1238年)進士
  • 汪傑:元英宗辛酉(1321年)進士
  • 汪翥,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
  • 汪溥勛:清康熙丁末進士,
  • 汪浩然:清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
  • 汪泰來: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進士;
  • 汪萊(1768-1813年):數學家,著有《衡齋算學》一至七冊,《覆載通幾》、《參兩算經》各一卷

民俗活動

編輯

瞻淇嬉魚燈是當地著名的年俗活動(正月初二到十八)[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2023年北岸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2.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3. ^ 坑水相依瞻淇街. 2007-04-05 [2023-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5). 
  4. ^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PDF). 2019-03-28 [2021-10-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0-20). 
  5. ^ 歙县北岸镇旅游资源或旅游景区景点名单. 歙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1).